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途径分析
时间:2022-09-09 02:59:43
导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途径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所谓舞蹈表现力,指的是表演者通过对作品进行分析,融入自己的感受与理解,然后充分利用表情、肢体语言等表达出情感。一般来说,表演者结合舞蹈作品的具体内容,深入分析其内涵,再通过动作等表达出作品的真实情感,有效地向观众进行传达。在高校舞蹈的教学和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促进学生提高舞蹈表现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舞蹈表现力是在掌握一定的舞蹈技巧的基础上,领悟舞蹈内涵,并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来的,可以让观众深刻体会到舞蹈所传达的情感。舞蹈表现力是舞蹈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是现如今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下文给出了几点建议。
一、舞蹈表现力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内涵。舞蹈表现力是舞蹈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学生日后的舞蹈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舞蹈者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对舞蹈作品进行有效的展现。舞蹈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比如美术学科,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手来画出一幅作品展现给大家;比如杂技学科,是通过演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完成极高难度的动作。然而,舞蹈则不同,舞蹈除了利用人的身体来表现动作外,还要通过舞蹈者的肢体语言进行情感交流。在不同区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舞蹈的表现形式大不相同。比如说民族舞和街舞,两者的表现形式有很大的不同,民族舞大多传承了中国的民族文化,舞者所穿的服装也极具民族风;而街舞一般以街头表演的方式呈现,舞者穿着时尚,街头风十足。由此可见,舞蹈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二)特点。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表现力培养是新一代舞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舞蹈动作像文字一样,它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每一个肢体动作,每一种表现形式,都能将舞蹈表现力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传统舞蹈教学实践中,教师侧重于舞蹈理论讲解与技巧示范,对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缺乏创新,只是一味地通过模仿来演绎作品。在教学时,需要重视舞蹈艺术的特点,对其表现力进行全方面的把握,汲取其他文化的营养,通过多元融合,不断促进舞蹈事业的蓬勃发展。舞蹈的目的在于通过一个人的动作、表情来诠释作品、传达情感。不同的表演者在表演同一个作品时,可能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所呈现的舞蹈精神也可能各有不同。所以教师在开展舞蹈表现力教学时,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从服装到表情,再到肢体表现等,让学生可以自己感悟舞蹈中的真谛,同时提高自身的舞蹈表现力。
二、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一)表演者的自身条件。表演者的自身条件对其舞蹈表现力的影响很大,所以,表演者的自身条件对于舞蹈艺术来说尤为关键。表演者的自身条件主要是指身体条件。作为一名舞者,如果身形体态不优美,那么在表演舞蹈时,则会缺乏灵动性。目前,很多优秀的舞蹈表演者为了控制自己的身材而控制饮食,减少食物的摄入量,以确保身形体态的优美。在学习舞蹈时,舞者的身体条件尤为重要,甚至决定了舞者在这条道路上能够走多远。在高校教学中,把握舞蹈表演的基本技巧是表演的基础。首先,学生要学会跳舞,才能进一步体现舞蹈表现力。作为一名舞蹈表演者,如果连基本动作都做不到位,那么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就毫无意义。舞蹈演员的舞蹈技巧是舞蹈表现力培养的基础,只有当舞蹈演员完全熟悉并掌握了基本舞蹈动作之后,才有可能有感而发,从而抒发自身的情感并展现给观众。如此一来,舞蹈表现力才能得到充分展现,舞蹈生命力才能不断增强。(二)表演者的天赋。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常说某某某在舞蹈方面很有天赋,这种夸赞是对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一种肯定,侧面反映出了舞蹈表演者的先天性条件,这在今后的舞蹈表现力培养中能起到重要作用[2]。有的学生与生俱来就具有舞蹈天赋,对于舞蹈的学习只要稍加提点就能学会,而且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其节奏把握很准确、肢体动作很协调,对于各种舞蹈知识和舞蹈技巧的学习也都很轻松,只是在情感表达方面需要通过后天的努力不断提升。因此,有天赋的舞蹈演员相对于没有天赋的舞蹈演员来说,一开始就拥有某些方面的优势,这对于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对于缺乏舞蹈天赋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不断提升舞蹈表现力,受家庭环境、教师教学等多方面的影响,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在舞蹈表演上有所成就。如果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中艺术氛围较为浓厚,或者父母本身就从事与舞蹈相关的行业,那么这部分学生在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方面,通常也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三)表演者对舞蹈的热爱程度。舞蹈表现力有着不同的层次划分,不同的环境下,舞蹈表现力可能均有不同。表演者对于舞蹈艺术的热爱程度,是影响舞蹈表现力培养的重要因素。如果对舞蹈十分热爱,可以促使学生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多高难度的动作,并深入分析舞蹈内涵,以加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首先要明确一点,舞蹈动作的设计应该主要是为了促进表演者更好地诠释舞蹈内涵,通过直观的方式融入艺术情感,从而表达出舞蹈的内在思想。在这一过程中,舞蹈教师需对舞蹈动作进行高效的示范,对肢体动作进行夸大演绎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能够通过舞蹈动作传达舞蹈内涵,提高学生对舞蹈的热爱程度。
三、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重要举措
(一)夯实基础,加强对舞蹈作品的理解。舞蹈学科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肢体艺术学科,舞蹈表演者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提高自身的舞蹈表现力,首先需要有扎实的基础。要加强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这是舞蹈教学中的基础[3]。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将天赋较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更高强度的训练,将天赋较差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开展基础训练,从基本动作以及基本技巧着手,引导学生细化舞蹈训练的过程。在舞蹈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督促学生不断养成自主学习理论知识的好习惯,并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程资源,通过媒体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二)把握舞蹈节奏,提升审美能力。舞蹈本身就是对美的表达与追求,音乐和舞蹈是结合在一起的,舞蹈表演无法离开音乐。因此在开展舞蹈教学时,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并以此作为前提开展高效教学。同时,在训练时要选取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帮助学生进行节奏感训练,教师可以先不教学生舞蹈动作,让学生自行发挥,培养学生的即兴表演能力。在节奏鲜明的伴奏下,学生理解舞蹈情感,教师再示范舞蹈动作,这样,学生才能将舞蹈动作掌握得更熟练。舞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把情感认知和舞蹈作品相结合,以此达到更高的境界。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提高对舞蹈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相关的舞蹈知识。(三)搭建舞蹈表演平台,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的学生害怕上台表演,这主要是表演经验不足导致的,因为学生没有多少机会可以上台表演。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仅需要表演者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还需要表演者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在日常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表演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让学生多参加表演活动,促使学生通过舞蹈表演,增强自身心理素质[4]。教师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向前走,只有自己战胜了自己,才能打动观众,只有学会举一反三,多表演,才能提高舞蹈表现力。舞蹈表现力决定了舞蹈艺术的感染力,提高舞蹈表现力,能够推动舞蹈表演的成功,因此学生在学习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提高舞蹈表现力有着充分的必要性,唯有如此,舞蹈表演才能感染更多的人。
四、结束语
综上,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是高校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通过结合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加强学生的基础训练,丰富学生的肢体语言,从而培养学生对于舞蹈的兴趣。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通过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并从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高效学习。还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日常基础训练积累舞台经验,在热爱舞蹈表演的基础上,更好地展现舞蹈内涵和舞蹈情感,不断地提高舞蹈表现力。
参考文献:
[1]艾乐.关于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探讨[J].大众文艺,2018,(20):203.
[2]李鑫.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探索[J].北方音乐,2019,39(06):135+138.
[3]蒋漓.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探析[J].西部皮革,2019,41(04):122.
[4]陈胜.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230.
作者:刀英洁 单位:云南工商学院
- 上一篇:高校舞蹈教学合作性学习模式研究
- 下一篇: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