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舞蹈传承与教学研究
时间:2022-03-05 09:48:09
导语:畲族舞蹈传承与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宝,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文化外,少数民族的文化同样值得关注。近年来,随着国家推行的文化战略的实施,关注少数民族文化,落实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分析少数民族畲族舞蹈的传承和与教学有关的研究。
关键词:畲族舞蹈;民族文化;文化传承;教学研究
源于畲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而创立的畲族舞蹈是畲族人民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其起源结合了祭祀、庆典、丧礼以及生产劳动等活动之上。在新中国成立后,畲族人民在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下又加入了一些现代社会素材的因素。从艺术价值来看,畲族舞蹈以人体为中介,在舞姿上很好地表达了典雅婉约,雄浑粗犷和激昂矫健的风格特色,它很好地体现了畲族人民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将其作为学校的舞蹈教学研究对象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一、畲族舞蹈的动作起源和特色
畲族舞蹈和畲族文化的山歌的关系密切,两者最早起源于畲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后来经过逐渐的积累和发展成为了专业场合的重要感情表达形式,在唱歌的时候通过扭动自己的身体,让感情的表达更加自然和浓厚。在早期的发展中,畲族人民将感情崇拜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对巫师的尊重上,后来这种逐渐流行的方式也开始普及到丧葬和庆典的环节中,再到后来,社会更加开化,畲族舞蹈成为了人民生活生产中的一部分。从历史传承来看,畲族舞蹈的起源较长,其体系较为完整,在总的畲族舞蹈风格下,不同场合的舞蹈也有着自己的特色。1.祭祀舞。祭祀舞是畲族舞蹈的主要起源场合,它占据了畲族舞蹈中的很大的比例,其祭祀的对象主要是畲族的始祖盘瓠,该传统最早在唐代就已经成型,如今畲族舞蹈中的一些经典,比如《日月舞》、《龙头舞》、《龙伞舞》和《迎祖舞》等都是建立在祭祀盘瓠的背景上。在进行这类的舞蹈表演时,往往能看到表演者以队形的方式展开,在舞蹈方式上多以行进和原地踏步的方式进行,其舞步较为自由但在节奏感上很强。在乐器伴奏上,多采用传统箫、笛、唢呐等乐器进行,另外配上一些有板有眼的古典,可以说是很好地还原了早期畲族人民的祭祀场景,观看这类舞蹈时,能感受到浓浓的民族特色,其场面也有相当的震撼力。2.丧礼舞。畲族的丧礼舞多表现对亲人的追思和造慰死者的亡灵,或驱除邪气,祷祈子孙平安。丧礼舞在畲族的历史中最先源于举办丧礼的法师的一种舞步,法师一边在跳舞的过程中一边要将杯中的清水洒向大厅的每个角落,称为“洗坛”,含义为清洗和驱邪。在传统的起源上认为,丧礼舞在舞步上应当遵循“九宫”的原则,即是八卦加上中宫,该舞步变换频繁但是刚健而自然,在节奏上也明快而清晰,充满一定的美感。起初,该舞蹈主要是以独舞的方式呈现,后来发展为多人舞蹈,主要为六人,在舞蹈中,这些人佯装驱赶阴兵的使者,在畲族的舞蹈文化中《造水洗坛》、《造坛》、《造井》以及《统兵舞》就是丧礼舞的代表。3.生产劳动舞。一般来说,在各个民族的舞蹈文化中,都少不了反应生产劳动的传统舞蹈,由于这样的舞蹈最贴近实际,所以能得到很好的发扬。在畲族的历史文化中,打猎和栽竹是常见的两项活动,以此发展得到的《猎步舞》和《栽竹舞》广为人知,这些贴近生活的舞蹈在节奏上会根据舞蹈的剧情节奏频繁变化,可以带给观众强烈的畲族传统生活气息的感受,让人体会到畲族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将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舞蹈引入学校切实可行。4.新时期的舞蹈。在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投入到了大生产的行列中,在这个辞旧迎新的伟大历史时刻,畲族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传统畲族舞蹈的特点上结合了国家在新时期的社会风貌,发展了一套新时期的畲族舞蹈。这些舞蹈较好地反映了时代精神,拜堂、换灯、献茶、敬酒、送客等礼节都成为了融合新时代的元素主题,其中比较优秀的代表有《婚礼舞》、《丰收舞》。这些舞蹈较好地相比于传统畲族舞蹈做出了一定的创新,在风格上很好地彰显了现代文化的风格特色。
二、畲族舞蹈的传承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每一个华夏传人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在全球化的当下,一些少数民族因为文化继承人的不足导致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都面临遗失的边缘,而畲族舞蹈就正是其中之一,对此,国家在文化战略发展的方向上就提出了将优秀民族文化融入到高校教育中的战略方针,以实现对于历史文化精神宝库的传承,由于畲族舞蹈本身体现出一定的美感并且还具备诸多的积极意义,包括以下:1.畲族舞蹈的传承意味着对于文化本身的传承。由于舞蹈是依赖于文化产生的结晶,所以在对民族舞蹈的深入理解中,必然意味着对于民族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比如在进行祭祀舞的表演时,如果理解其起源,理解畲族文化的祭祀流程,那么就能在舞蹈的表演中较好地展现出自然顺畅的表演风格。此外,畲族舞蹈作为一种积极性很高的文化,在融入高校的过程中,可以保证在知识健康性的同时提升高校教学内容的丰富性。2.在整体上为国家文化战略贡献了力量。当下国家提出了文化兴国的战略,将传统文化走出去是对该战略的基本要求。在完成这一目标之前,首先就需要民族本身先能传承理解其精神,然后才会有发扬和宣传这一环节的实现,因此研究传统畲族舞蹈并在国人中加以宣传和了解,让国人首先对自己国家的文化有所认识,才能谈走出国门这一宏大目标。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在高校中推广普及不仅仅是传承畲族文化本身这一个小课题,也是在实现文化战略强国的这一大课题。3.传承畲族舞蹈艺术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文化的多元性造就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对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创新是一种高效快捷的创新方式。通过吸收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色,打造出一种符合现代局势的新文化需要创作者拥有远见和足够的审美能力,而这一切的基础又建立在多种类的民族文化之上,而对以畲族舞蹈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意味着为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三、畲族舞蹈在教学中的研究和传承策略
1.坚持民族文化的特色性。前面说到世界文化因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而多姿多彩,所以民族文化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它的特色性,因此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上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特色性,不能单纯地为了融合而抹去了民族文化本身的特色性,否则民族文化的继承也将变得毫无意义。另外民族文化本身的特色性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缺乏了特色性,民族文化将变得枯燥无味。从畲族舞蹈的特色来看,它在步伐和节奏上具有典型的民族特点,所以在对畲族舞蹈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展示其中的艺术魅力,凸显其本土民族特色,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注入感情色彩,尽量做到以主人公的角度为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畲族舞蹈。实际教学显示,感情的感染教学效果远比普通的理论讲学方式更能给人说服力,说以坚持畲族民族文化的特色,善于在教学中投入感情,这是对民族文化传承课的教师提出的较高要求。另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畲族舞蹈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本身可以和山歌实现很好结合的节奏性。通过音乐表达内容和情感,更容易实现对于学生的情感感染,从而达到提升舞蹈教学质量的效果,从民族歌舞的发展上来看,在歌声中逐渐形成舞步是主流的发展方向,因此从舞蹈再回到歌声也有很好的可行度。2.明确民族舞蹈教学目的。在进行畲族舞蹈这一类的民族舞蹈的教学中,要明确其教学目的和普通现代舞蹈教学目的的差异性,注重其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让学生善于从情感角度出发感受民族舞蹈的美感,从而在此过程中实现对精神文化认识的提升,所以这更像是一门精神方面的艺术熏陶课程,这要和普通的形体艺术舞蹈课程进行分开教学。在打造高质量的畲族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将“教”与“学”贯穿于课堂中间,保证课堂内容是形体动作的表象学习和精神文化的传承学习相结合的课程,其中前者的作用是通过动作形态奠定课程的基调,并且通过学生的形体互动加深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而后者的学习的课堂意义就在于通过精神的了解做到对舞蹈动作的精髓的把握,从而为舞蹈形体动作赋予灵魂,起到画龙点睛的教学效果。公正客观地说,在通过形体动作的舞蹈表演中为观众展示了民族风格特色的舞蹈才算是真正合格的民族舞蹈。也只有达到这样效果的教学才算完成了对于民族舞蹈的教学。3.大力发展创新。创新是艺术永不衰竭的动力,也是艺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对舞蹈的传承上,要善于结合时代特色打造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新式舞蹈,才能真正让民族舞蹈被更多的人接受。舞蹈的创新和坚持民族文化的特色性并不矛盾,两者所描述的对象分别是舞蹈本身的思想内涵和民族的文化的表现方式,在这样的原则下实现创新是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的。就拿畲族舞蹈中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创新舞蹈来说,该舞蹈就是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得到的产物。从精神内容上来看,新时代的畲族舞蹈很好地反映了新时代的中国下的畲族人民参与劳作发展的积极性,而在表现形式上,依然很好地传承了畲族舞蹈中的舞步和音乐节奏,这不仅让人想起了畲族传统的山歌。在欣赏这样的民族舞蹈时,会有一种推陈出新的惊喜感和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梦幻感,而这也正是传统民族创新的魅力之一。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的当下,很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并不高,但是信息时代带来的另一个优势就是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更需要将注意力放在如何通过创新激发他人兴趣这一要点上,而高校舞蹈教师也应当具备这样的思想才能保证民族文化教育以高质量的标准推行。
参考文献:
[1]张沛.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创新研究――试析以普高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6):116-118.
[2]苏京.把民族文化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5):93-94.
[3]唐云.原生态民间舞与学院派民间舞分析[J].艺海,2010(1):213-215.
[4]肖灵.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J].舞蹈,2011(1):12-14.
作者:钟冰洁 单位:浙江音乐学院
- 上一篇: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分析
- 下一篇:浅析微课在高校舞蹈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