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人才培养舞蹈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7-17 10:17:42

导语:音乐剧人才培养舞蹈教学改革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音乐剧人才培养舞蹈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对“武秀之教学模式”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其次结合现状分析了音乐剧人才培养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音乐剧人才培养中舞蹈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希望对音乐剧人才培养中舞蹈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音乐剧;人才培养;舞蹈教学

音乐剧,又称为歌舞剧,追求听觉和视觉效果的完美结合,广泛地采用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且集歌、舞、剧为一体。音乐剧专业作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有的人才培养特性,也就是人才综合能力强的特点。因此本文以“武秀之教学模式”为例对音乐剧人才培养中的舞蹈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

一、武秀之教学模式的意义

作为老一辈的艺术家,武秀之教授一直走在民族歌剧与音乐剧探索的前沿,她的“声乐教学改革与民族歌剧专业的创立”以及“三结合”教学模式,都受到了国内音乐界的高度评价。武秀之教授的声乐训练演唱方法“假声位置真声唱法”,被称之为“武秀之唱法”,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的形式,并且推动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武秀之音乐剧”教学理论的实施,对中国音乐剧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在歌、表、舞“三合一”的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努力实现声乐、舞蹈、表演和实践剧目演出的一体化,学生很大程度上能够达到音乐剧综合能力的要求,大部分学生能成长为演唱俱佳、能歌善舞的复合型舞台表演艺术人才,毕业生就业门路广,易于就业。

二、音乐剧人才培养中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的舞蹈教师对音乐剧专业的认识不够。很多高校中都开设有舞蹈专业,师资也较为平衡、饱和。但却很少有舞蹈教师投身于音乐剧教育中,这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些教师只是站在了舞蹈本专业的角度去思考音乐剧中的舞蹈教学,相对舞蹈专业的老师来讲,认为音乐剧的舞蹈教学指的就是“形体课”“代表性”的简单的动作素材教学,教师们大都站在自己所熟悉的舞蹈专业本体中去教学与思考了,并非以音乐剧的特点来构建舞蹈教学。2、缺乏音乐剧专业教育的高级管理人才。作为一个学科建设体系,必须有一个可以通盘考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领导,进行艺术资源的整合与统筹,但音乐剧舞蹈教师却一直存在匮乏的现象。在学科建设前期,需要具有前瞻眼光的管理人才进行引导与主动调配,这样才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发展该学科。3、缺乏具有音乐剧特色的舞蹈教学大纲。目前我省乃至全国都没有较为系统的音乐剧专业中舞蹈教学的大纲,所以说这也是造成音乐剧舞蹈教育人才的不稳定与缺失,没有系统教学大纲,就意味着教学无规矩可循,全凭教师的个人教学偏好,所以说编写一步系统的音乐剧人才培养中的舞蹈教学大纲是高校音乐剧教学中的当务之急。此外,大多数高校音乐剧专业的舞蹈课仅停留在“形体训练课”上,特色舞蹈也只是“代表性”或“流行舞”的训练层面,较为单一。

三、音乐剧人才培养中舞蹈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舞蹈教学民族化。高校是音乐剧发展的前沿阵地,对于音乐剧的发展和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的音乐剧要实现民族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高校音乐剧创作的民族化发展;第二,在非音乐剧专业群体中,借助于音乐剧的民族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审美情趣。高校作为中国音乐剧发展的重要前沿阵地,更像是一片土壤,只有土壤是民族的,所结出的果实才会是民族的。在这种创作观的指引下,高校在进行音乐剧创作中要将视角投向了历史和民族文化中,创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音乐剧的舞蹈教学也要实现民族化。舞蹈文化在我国高度发达,舞蹈素材也有很多,为了音乐剧的民族化风格更加鲜明,不少创造者把一些极具民族特色的舞蹈根据作品的内容需要融入其中。音乐剧最重要的两种表演手段就是舞蹈和歌唱,而对整个作品风格的最好展示就是它们所具有的民族风格。2、在舞蹈教学中纳入戏曲身段。音乐剧作为泊来品,高校的教育要具有敏锐的眼光,站在本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在高校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舞蹈教学做到民族化培养。比如说借鉴戏曲元素发展音乐剧。河南作为戏曲大省,豫剧是成迅猛之势发展起来的,豫剧大师——常香玉为河南豫剧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单纯站在民族化的层面上去思考豫剧,豫剧作为戏曲的重要门派之一,严格意义上来讲它也是“载歌载舞的戏剧表演形式”,那么说中国的戏曲也应称得上是音乐剧的一种形式。所以说可以向豫剧要元素,是我省发展高校音乐剧专业教育的重要途径。除过舞蹈课本体教学以外,鼓励学生进行国学以及古典文学的自主学习,为了日后学生进行自主创作阶段做好民族化的精神储备,这也将是在音乐剧专业教育中的直接体现。3、完善音乐剧专业中舞蹈的课程设置。高校中音乐剧专业的发展离不开课程设置,在任何教育学科门类中,这个要素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又是极其重要的。好的课程设置将会更好的促成教学过程的实施,同时又是教学过程的有力保障,从而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设置方面,应遵循音乐剧“综合性强”的基本特征,在音乐剧以往传统专业课程设置中,保留必要的专业课以外,同时结合河南的地方特色——豫剧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历史,将其作为音乐剧教育的导向,因地制宜的设定课程,这不仅可以全面培养音乐剧人才,同时为繁荣河南文化市场培育出一支强有力的地方生力军,其主要内容如下。歌唱是音乐剧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舞蹈成分的多少更是区分歌剧与音乐剧的重要标尺。音乐剧表演中的重头戏就是舞蹈,所以需要以扎实的舞蹈基本功为基础。音乐剧教学中的舞蹈课程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舞蹈基础训练,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自己的身体,掌握各种舞蹈的基本功,可以借鉴西方以芭蕾舞基训为主现代舞为辅的训练方式;第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训练,这部分的训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我国优秀的民族舞蹈文化(主要包括藏、蒙、维、朝、傣以及汉族民间舞蹈),这将为排演出富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打好基础;第三是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戏曲身段的学习。旨在进一步加深我国音乐剧演员的中国化、民族化。4、在高校内成立音乐剧实验剧场。音乐剧的戏剧性决定了在高校教育中,要加大剧目实践课程的力度。那就意味着需要给专业学生提供排演音乐剧的平台。而在校内成立音乐剧实验剧场是最为直接且有效的做法,它不仅解决了实践课程的授课问题,同时也刺激了学生自主创作的欲望,最重要的是成为了音乐剧学生向音乐剧演员过渡的桥梁。音乐剧艺术在我国的发展遇到瓶颈的很大原因就在于人才的实践性特征较弱。不少学校按照计划培养出的音乐剧人才,其舞台表演和实践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音乐剧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也缺乏实践的机会。因此,高校应当适当的增加实践环节。音乐剧实验剧场是学生进行音乐剧排演的主要实践场所。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音乐剧艺术的本质和内涵,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创作。学生在具体的创作中,可以先从一些经典话剧、影视片断的改编入手,改编成小型的音乐剧,根据内容的实际需要,加入舞蹈和音乐的元素,学校则对此要给与大力的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感到学校对音乐剧专业的重视程度。在校外实践中,采用合适的形式与演艺团体、舞蹈培训中心以及电视台等进行合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实践机会。

综上所述,舞蹈学科建设作为音乐剧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因素,站在音乐剧专业发展的角度看,舞蹈课的建设、改革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河南发展音乐剧专业教育就必须结合中原文化,适合中原文化的演出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使这棵艺术之树根深叶茂。音乐剧在河南高校的发展既不能对西方音乐剧教育进行“描红”,也不能完全照搬“北上广”知名院校的教学模式,必须在突出其自身特征的条件下发展、革新,让音乐剧承载更为丰富的文化艺术信息,并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冉.论音乐剧演唱训练与舞蹈基本功训练的结合[J].戏剧艺术,2018,(06):106-116.

[2]冯妮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艺术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湖北文理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儿童音乐剧排练》课程为例[J].戏剧之家,2018,(36):186.

[3]陈煜.论音乐剧中舞蹈动作对人物内心活动的体现[J].音乐生活,2018,(02):68-69.

作者:马斌 单位:郑州西亚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