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表现力培养
时间:2022-12-06 08:26:22
导语:高校舞蹈教学表现力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舞蹈,能展现人类肢体的美感,同时也是一种表现人内心情感的方式,舞蹈的表现力便是其灵魂所在,能够赋予舞蹈生命力,引发舞者和观众的共鸣。对于舞者来说,舞蹈动作的完成度是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而舞者的舞台表现力便是对舞蹈动作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是上课的重点内容。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并不是一种简单舞蹈动作的传递,而是舞蹈灵魂、精髓的传递。本文主要从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性、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因素以及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措施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高校舞蹈;舞蹈表现力
舞蹈是一门具有美感的艺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训练中不断总结的。俗话说得好: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长期的训练,不仅仅是基本功的训练,更是通过长期的训练去感受动作中情感,音乐中的灵魂,是舞者的动作和音乐到达统一。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会更高,毕竟在思想感悟方面,教师只能提供必要的方式、方法,更多的时候仍旧是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专研,去了解动作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去提升自己的舞台表现力,从而去展现舞蹈的魅力。所以说,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舞蹈表现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舞者。
一、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性
对于舞蹈来说,肢体动作是外在中的形式,通过这些富有韵律的动作来表达舞者的情感,和观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优秀的舞蹈作品,是能够通过动作和音乐的结合,去向观众表达感情或者思想。只有借助动作这种形式,去展现舞蹈的魅力,才能够吸引住观众。舞蹈,是一门艺术,可以说舞蹈表现力便是将单纯的动作深化,利用动作、音乐媒介,将情感、思想传达给观众。舞蹈表现力将舞蹈动作拉升一定的层次,是衡量舞蹈表演的重要指标。舞蹈表现力的提升,能够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透过动作和音乐的融合传递给观众,实现三者的融合,可以说,缺乏舞台表现力的舞蹈仅仅是舞蹈动作,不能称之为舞蹈艺术。舞蹈表演中的情感传递,是需要舞者透过音乐、动作去感知的,并不是像舞蹈动作一样,单纯的依靠刻苦练习,舞台表现力更多的时候是需要舞者自己去领悟、琢磨的。教师在进行舞蹈表现力的教学时,应该关注引导学生去感知舞蹈动作中情感、音乐中的思想,讲述音乐的背景文化,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因素
(一)先天因素。每一位学生都是有着自己的个性特质,无论是动作的学习还是情感的感悟,这些都是有着先天的影响的。天赋不一样,在学习效率以及舞台表现力来说,就有着不同的层次一般说来,我国的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天赋相对较高。先天的因素只能说,相对于普通人具有较高的领悟能力,在学习效率上更高,但是并不能说明天赋不高的人,就无法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者。在现实中,仍旧是有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功的。天赋,影响着舞蹈、舞台表现力,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但是并不是决定性的,仍旧是可以依靠后期的努力去填补的。(二)后天因素。学生在先天的舞蹈、舞台表现力上的优势以及劣势是无法控制的,但是却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弥补的。俗话说的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有一定道理,我们不能否认努力对一个舞者的重要性。只要学生热爱舞蹈,愿意花时间的琢磨、去思考舞蹈的动作、表现力,那么就有可能去弥补天赋的不足,去提升舞蹈的感染力。在当今的舞蹈学习中,很多学生只完成了表面上的舞蹈动作的学习,而没有完成深层次的情感的体验,展示真正的舞蹈的神韵。可以说,后期的学习对舞蹈最终的表现力的影响更为显著。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舞蹈动作学习的同时,去关注学生舞台表现力。通过反复的练习,完成舞蹈的熟练度,从中体验到舞蹈的动作内涵以及音乐中的情感,从而实现音乐、动作、舞者情感三者的共鸣,将舞蹈真正的展现出来。
三、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措施
(一)夯实基本功,为提升舞蹈表现力奠定基础。舞台表现力,其中舞蹈基本功是基础,学生只有掌握好了基本功,干净、利落的完成舞蹈动作,才能够追求更好层次的舞台表现力。所以说,要想增强舞台表现力,最为重要的便是夯实基本功,规范的完成各项舞蹈动作。舞蹈技艺的培养,和学生自身的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有着极大的关系。在舞蹈过程中,要实现身体动作和身心的结合。如果舞蹈在完成动作上大打折扣,那么舞者将没有信心以及时间去展现,达不到游刃有余,舞蹈也将会失去灵性。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夯实学生的基本功,注重学生在舞蹈动作完成的细节上,不断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艺,为舞台表演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才能够去展现舞蹈深层次的情感,去实现自己舞蹈动作和音乐的融合,增加舞蹈的想象力和感染力,为观众献上一台视觉盛宴。(二)用心感受音乐,达到舞蹈和音乐的契合。舞蹈和音乐息息相关,通过音乐能够更好的将舞蹈中的情感以及美感传递给观众,而音乐的情感也通过舞蹈动作展现出来,两者达到和谐统一。所以,在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了解音乐风格和其中蕴含的感性。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欣赏音乐,产生不同的动作、表情,这便是舞蹈的最高境界。一般来说,音乐节奏感比较好的学生,在舞蹈动作的领悟上也比较快,能够较快的完成舞蹈动作,且动作的流畅性和完整性都比较好。音乐节奏也是舞蹈教学的一部分。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舞蹈动作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每一小节音乐的节奏以及特点,在准确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感悟其中的感情,从而为提升整体的舞台表现力奠定基础。毕竟舞蹈是需要音乐和动作的融合展现出深层次的情感的。(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指引学生提升舞蹈表现力。不同的舞蹈展现的内涵是不一样的,需要舞者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展现,所以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提升舞蹈表现力。首先是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舞蹈基础都是存在区别的,那么也就意味着教学生的舞台表现力也是有着区别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选择适合他们的舞蹈。他们有兴趣的舞蹈才能够从中去感受魅力,主动的去思考、学习。最后,舞台表现力的教学,是基于舞蹈动作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作示范等多维度去展示,多与学生讲解相关的舞蹈故事或文化,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舞蹈作品情感的理解。也尽可能给到学生深层次的思考,通过教师的一些口传身教能够有所启发。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学习情况,引导他们去思考、去想象,从而提升他们的舞台表现力。(四)体验生活,丰富舞者的情感体验。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但是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舞蹈模型,无论是舞蹈动作,还是音乐,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提升舞者舞台表现力,需要的便是舞者能够更好的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将自身的情感充分的融入到舞蹈动作中。首先,开展舞蹈训练中,教师要将舞蹈和学生的实际的生活体验相结合,为提高舞台表现力奠定一定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及情感体验毕竟是有限的,而丰富的情感体验是舞蹈作品表现力的基础所在。所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基于生活上的体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想象,从而提升他们的舞台表现力。
四、结语
舞蹈本身就有着浓厚的感情色彩,由于舞蹈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舞蹈技巧的教学,同时也要关注舞蹈作品内涵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舞蹈的魅力,从而提升舞蹈的综合素质。所以,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要传递给学生舞蹈的内涵,了解舞蹈的表现力,从而在今后的舞蹈学习、表演中展示舞蹈的魅力。当然,舞台表现力的展现,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舞蹈的特点以及自己的理解,去不断地实践,从而实现舞蹈动作、舞者情感、音乐三者统一,达到舞蹈的最高境界,为观众带来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孙达,李曼.关于高校舞蹈教学中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8).
[2]周里.浅析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美与时代(下),2014,(05).
作者:饶莉娜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体育与艺术教学部艺术教研室
- 上一篇:高校民族舞蹈教学呼吸训练分析
- 下一篇:大学毕业生创业金融支持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