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舞蹈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2-09-23 03:57:45
导语:中学舞蹈教学论文8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高中音乐课堂舞蹈教学探讨
摘要:音乐和舞蹈教育是高中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高中音乐课中舞蹈教学仍然处于被忽视的地位,音乐课程中的舞蹈教学以单一的舞蹈欣赏为主,这严重影响了教学成效。笔者在分析高中音乐课程中舞蹈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欲探究其实施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音乐教育;舞蹈教学;学生主体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为高中音乐课程设置了六个模块,包括音乐欣赏、歌曲、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模块为高中音乐课程的舞蹈教学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舞蹈教学中的舞蹈技能学习固然重要,但是直观的艺术感染力、丰富的艺术体验、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舞蹈素养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音乐学习与舞蹈学习的有机结合。
一、高中音乐课中舞蹈教学的基本原则
1.体验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
高中音乐课程中的舞蹈教学不是要培养具有舞蹈技能的专业人才,而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引导学生了解、认知、感受舞蹈艺术,提高舞蹈素养。舞蹈艺术具有以下3个特征。一是以肢体动作为艺术语言。舞蹈是一种以肢体动作构成其独特艺术语言的一种形式,舞蹈动作包括动作和造型,舞蹈动作在同一种韵律和规范的节奏中连接在一起,通过造型完成舞蹈的完整性。二是以表达情感为艺术感知。舞蹈作品的表达形式有两种,即情绪舞和情节舞。情绪舞表达的是一种情绪和心情,情节舞表达的是故事的具体内容。三是以强化美感为目标。舞蹈通过动作、音乐、整体队形、节奏等的相互协调,给人视觉上一种美的享受,并引发情感上的体验。
2.把握音乐和舞蹈的联系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的情感、节奏等都是舞蹈感知和创作的重要源泉。高中音乐教育中的舞蹈教学没有小学音乐游唱课的游戏性,也没有高校舞蹈训练的动作严苛性,在教学中要通过把握高中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难度。在音乐教学中引入舞蹈内容和舞蹈动作,通过有节奏的动作记忆和感知音乐的节奏,要比单一形式的记忆更有乐趣,舞蹈教学可以增加对音乐的感知,从视觉、听觉等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艺术体验。高中音乐课程中增加舞蹈教学,也让学生由被动的静态状态向动态的自主状态转变,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小脑的开发,建立学生主体的课堂,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体验,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
二、高中音乐课中舞蹈教学的现状分析
1.舞蹈教学内容不均衡
舞蹈教学在丰富音乐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教师选择在音乐课程中开展舞蹈教学,但是开设的内容是不均衡的。大部分教师选择开设舞蹈鉴赏内容,通过舞蹈的欣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而舞蹈表演的内容是比较少的,很少有教师给予学生舞蹈表演的机会。在开展的舞蹈教学中,教师通常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民族舞和流行舞,而对于古典舞的引入比较少,这种选择的片面性会影响到舞蹈和音乐的切合度。
2.舞蹈教学以视频为主,忽视体验
在高中音乐课程的舞蹈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视频教学,通过观看与音乐相关的舞蹈视频,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促进学生的感知;但是舞蹈教学的最大优势是体验教学和合作,通过舞蹈动作、舞蹈表演和舞蹈创作的真实感知,让学生在舞蹈编排和动作展示的过程中,感受舞蹈与音乐的结合。舞蹈教学中单一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静态中感受舞蹈,显然没有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当然也就没有让学生动起来参与教学的效果好。
3.音乐教师的舞蹈素养水平有待提高
在高中音乐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舞蹈教育,他们大部分为音乐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对音乐知识掌握娴熟,对舞蹈教育却知之甚少,无法全面掌握课程中涉及的舞蹈教学内容。教师在分析舞蹈教学的内容时,不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教育的内容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也无法指导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表演和编排,这些方面的不足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音乐课程中舞蹈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高中音乐课中舞蹈教学开展的有效策略
1.舞蹈表演与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
舞蹈艺术是通过肢体动作和造型来表达生活内容、抒发情感的一种表演艺术,舞蹈表演是音乐课程中舞蹈教学的核心内容,对培养成良好的形象和气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舞蹈的表演或者部分动作的模仿和展示,促进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例如,在“舞动的旋律———走进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了《胡桃夹子》《踏歌》《黄河》舞蹈的动作片段,首先引导学生欣赏动作片段和音乐片段,并从音乐节奏、音乐旋律和舞蹈律动的动作特点来分析作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舞蹈中的两个动作进行模仿,有舞蹈经验的学生可以选择作品中一些能体现音乐风格的典型动作进行模仿,没有舞蹈功底的学生模仿基本的动作,在参与中,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逐渐通过动作表达作品的情感,增加课堂的活力和乐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音乐,以小组为单位创作相对完整的一个舞蹈展示,帮助学生积累舞蹈语言,可通过表演实践和反复切磋,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表达能力。同时,借助舞蹈表演,课堂由静态转为动态,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主体转变,使抽象的音乐鉴赏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学生的积极参与也使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更加深刻。
2.舞蹈即兴创作与音乐教学的结合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教育的目标已经由知识目标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艺术创作是充满创造性的人类活动,舞蹈创作是人思维中情感意识的外显化表现,是学生在理解音乐作品基础上的一种个性化创作。对于高中生来说,我们不是要培养学生能够编排出优美的舞蹈动作和完整的舞蹈作品,而是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音乐文化和学科知识融入到舞蹈中,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实践和创作。例如,在《天鹅湖》欣赏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站姿、手的形态以及芭蕾的基本手位,在掌握基本动作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作,包括模仿天鹅喝水、走路、游戏时的舞蹈动作,引导学生感受动作创作中的乐趣,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主题进行动作创编,每一个学生首先需要编排一个有关天鹅的故事,然后进行肢体动作的编排和造型设计,形成相互联系的完整的动作组合,学生要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配合,完成整个音乐作品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借助小组展示和交流,促进组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加学生更多的感受和体验,形成思想的碰撞,激发更多的音乐感受和更多的舞蹈创作灵感,提高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综上所述,舞蹈教学对于丰富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舞蹈欣赏、舞蹈表演和舞蹈即兴创作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促进舞蹈和音乐的有效结合,达成高效课堂。
作者:赖江丽 单位:江西省万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方晶.提高初等教育音乐专业中舞蹈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07:51-53.
[2]朱华琴,蒋一禾.无锡地区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下)[J].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2,02:45-50.
[3]姚向红.关于普通高中舞蹈教育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3:134+147.
[4]李晓滨.试述舞蹈欣赏在高中音乐课教学中的重要性[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08,03:114-115.
第二篇:高中舞蹈教学对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
摘要:现如今素质教育这一重要方针之下,高中时期不仅需要注重学生文化课方面学习,更应该基于全面发展的思想,对学生展开各方面的教育。而通过高中舞蹈教学,在缓解高中生繁重课业压力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形体,建立自信。然而目前高中舞蹈教学开展阶段,学生表现力方面仍然有所不足,未能充分发挥出舞蹈教学应有的实质效果。本文结合目前高中舞蹈教学现状,就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强学生舞蹈表现力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舞蹈教学;表现力;培养
对于高中舞蹈教学而言,尽管目前已经逐渐受到重视,但是教学的效果仍然难以让人满意。其中一个尤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表现力不足。不少学生没有正确的看待舞蹈,而是将舞蹈学习仅仅当成一种学习任务,甚至于是一种应付,因此舞蹈蕴含的价值观和精神很多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具体方面就表现为学生表现力不足。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这方面问题展开一定探讨。
一、高中舞蹈教学阶段学生表现力方面现状
目前高中舞蹈教学实施阶段,虽然不少学生已经掌握了较为扎实的基础,相关的动作要领同样足够熟悉,但是在舞蹈具体表现方面,仍然较为欠缺。概括来说主要是在两方面存在问题:第一,仍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学生缺乏舞蹈基础,并且对于舞蹈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足,个人的综合素养方面也有待提高。开展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上较为不足,因而就不能使舞蹈更具表现力。第二,尽管相当一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功底,并且也非常热爱舞蹈,但是仍然还是在效果方面有所不足。究其原因,在学习舞蹈过程中,学生普遍对舞蹈缺乏情感方面的了解,也不能明白舞蹈作品到底传达了何种精神内涵,因此即使在技术层面再扎实,如果舞蹈过程中不能将自身感情激发,那么舞蹈乍看之下可能比较规范、标准,但是实质上就会表现力严重不足。另外,舞蹈表现力普遍也会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也和学生自身因素有关,比方说学生本身性格如果较为开朗,那么可能舞蹈就会更加奔放更加具有张力,如果学生性格出现问题,那么也很有可能对舞蹈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在舞蹈教学中的方式、对于学生情感方面的关怀等,这些普遍属于学生自身之外的因素,同样会影响到舞蹈方面的表现力。如果学生表现力有所不足,就像是在诗朗诵方面,虽然语音比较标准,然而感情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且这方面不是能够通过技巧的学习弥补的,所以我们需要加以重视。
二、如何提高高中舞蹈教学方面的表现力
(一)加强节拍训练。基于本质来说,舞蹈与音乐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学生如果能够更具音乐韵律之感,有效掌握音乐方面的节拍,那么势必将对舞蹈表现力方面大有裨益。因此舞蹈教学阶段还需要渗透音乐方面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具音乐方面的表现力,然后作用于舞蹈,才能凸显出整个的教学效果。基于此,在课堂之上可以将不同学生进行分组,并借助于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彼此之间都能够互相监督,充分掌握好舞蹈的节拍。
(二)提高学生素养。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舞蹈教学,还应该注重加强学生关于舞蹈背景文化知识的教育,并力求和专业文化课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学生只有自身文化素质得到提升,才能更好的感悟与理解舞蹈作品,并可以在舞蹈中渗透自身的理解,这样就能够带着感情去跳舞,学生表现力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得到提升,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热情。
(三)调整教学策略。在开展舞蹈教学阶段,教师还应该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与此同时,身为一名舞蹈教师,还应该不断接受新的思想和知识,推动自身知识体系的优化升级,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多注意启发和引导,而不应该一味采用传统落后的灌输式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增加学生的认同感,从而真正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并非凭空而来,其本质就是来源于生活。而很多学生在学习舞蹈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能和生活相结合,因此就会缺乏足够的表现力。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用心去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对生活的热爱融入到舞蹈之中。如果是某种舞蹈在生活中无法体验,学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借助于网络这个平台搜集相关的资料。例如学生在学习舞蹈“天鹅湖”的过程中,可以用心去观察天鹅的生活习性、动作特点,进而融入到所学的舞蹈之中,这样就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点燃学生热情。舞蹈的表现力和张力需要来源于热情,来源于对舞蹈本身的喜爱。因此教师还应该从兴趣着手,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都能够对舞蹈形成一定兴趣,这样就会用兴趣来带动表现力。通常如果学生缺乏足够的热情,就会持有一种应付的心态,久而久之甚至会产生厌恶,将不能有效凸显舞蹈表现力,因此从兴趣入手同样非常关键。
三、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舞蹈教学阶段如何提高表现力,并阐述自己的相关看法。目前来说尽管很多学生已经掌握了扎实的舞蹈技巧,但是由于缺乏对舞蹈本身的理解,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因此在舞蹈表现的时候缺乏足够的活力和魅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和音乐教学的共通性,这样才能将舞蹈教学充分落实。
作者:姚华莎 单位:铜仁市民族中学
参考文献:
[1]陈蓉.舞之以心,动之以情———浅谈舞蹈教学中舞蹈情感的培养[J].教育界,2012(20).
[2]董浏娜.浅析高中舞蹈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表现力[J].学周刊,2016(6).
[3]易云巧.基于意境赏析的中职舞蹈教学实践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28).
第三篇:高中舞蹈教学几点思考
摘要:高中阶段的舞蹈教学可谓是高中阶段繁重的压力之余比较轻松的一门课程。为了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依托娱乐性舞蹈游戏设置,使学生增进学习热情,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舞蹈教学,坚持开放原则,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使学生形成卓越的舞蹈表现力,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舞蹈技能,实现教学目标。为此,本文将从这五个方面入手对高中舞蹈教学展开思考。
关键词:舞蹈教学;娱乐;学生主体;开放性;启发性
一、激发高中学生舞蹈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看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很重要的第一步。所以教师应该先调动学生舞蹈学习的兴趣。为此,我先让学生学习舞蹈基础知识,并欣赏舞蹈,调查学生喜欢的舞蹈,在他们喜欢的舞蹈基础上一步步引导他们学习。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舞蹈是需要一定毅力与韧性的,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舞蹈训练是枯燥漫长,充满艰辛的。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学生才会有心理准备。
二、依托娱乐性舞蹈游戏设置,使学生增进学习热情
教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对知识学习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迸发出学习热情,乃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从实践角度看,藉由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发掘以及学习热情的激发,其教学效果要远胜于对学生的硬性知识灌输,有鉴于此,高中舞蹈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确保学生对舞蹈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笔者在以往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发现:多数学生之所以对舞蹈课表现出排斥态度,相当大的层面在于其担心自己的舞姿不雅,因而会遭到其他同学的耻笑;另有部分学生因性格过于内向,自信心不足,故而在舞蹈动作的学习过程中羞于表现,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针对前述存在的情形,笔者认为,高中舞蹈教师应当注重在教学活动中多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使其克服对舞蹈知识学习的畏难情绪,进而提升其学习信心,如笔者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兔子舞》,这支舞曲的曲风欢快,娱乐性极强,并且能够实现学生的充分参与,并且这个舞蹈动作简单、难度不大,但除了领舞者需要技巧外,参加者也需要投入很大的注意力,不仅注意倾听音乐、做动作,还要注意前后同伴的动作,免得踩到别人的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人的不专心很可能影响到他前后几个人的情绪,甚至扰乱他们的步伐。刚开始跳的时候,不是这个被踩到,就是那个被踢到。经过系统的练习,学生对《兔子舞》表现出强烈的喜好,舞蹈动作也较为规范一致。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彼此之间的感情更为融洽,领悟到合作的意义所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体悟到舞蹈对身心的愉悦感,进而发自内心的喜爱上了舞蹈课程。
三、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舞蹈教学
高中舞蹈教师应当秉承学生本位主义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在舞蹈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和爱护学生,注重学生在舞蹈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对学生的创新要给予足够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对舞蹈知识的认知情况,结合学生喜爱的音乐,为学生创设舞蹈知识学习氛围,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舞蹈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增进其舞蹈素养。
四、坚持开放原则
从以往的高中舞蹈教学情况来看,多数教师较为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保持舞蹈动作的统一和规范,并将之视为重要的教学评价标准,实事求是的讲,此种授课理念对学生的舞蹈知识与舞蹈技能提升确实具备一定的帮助作用,然而从学生个体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授课理念将造成学生失去舞蹈创新能力,其对舞蹈动作的诠释将显得刻板固化。有鉴于此,高中舞蹈教室应当在教学之中秉承开放理念,以便为学生创设舞蹈知识与舞蹈技能的创新契机,从而使学生真正受益于舞蹈知识的学习。
五、注重启发式教学
基于保证舞蹈即兴练习的效度考量,高中舞蹈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第一,教师应当使学生注意聆听乐曲的旋律,进而能够使学生根据乐曲的节奏变化,实现对自身舞蹈动作幅度、快慢的同步调整;第二,考虑到学生在即兴舞蹈过程中通常处于无意识状态,即学生往往在舞蹈中时常会有超越常规的闪光点动作出现,但由于学生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进行,闪光点容易即刻消失。因此,教师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有意识去捕捉和把握住闪光点,并将其闪光点定为主导动机,尽情发挥;第三,在学生遭遇困难时,教师应当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从而通过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课堂关系的构建,使学生的舞蹈即兴创作练习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注重使学生形成卓越的舞蹈表现力
舞蹈的表现力通常包括舞蹈者的动作表现以及内在情感流露。所谓的动作表现即指舞蹈者通过自身的肢体动作对舞蹈的诠释;内在情感是指表演者内在的情绪、情感意识等因素。这两部分不分先后,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只有让学生在动作上于思想情感上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舞蹈的艺术魅力。舞蹈表现力的优劣往往就是透过手指、脚趾尖的延伸,肢体转动的方向、屈伸的程度,和对动作点、线、面的把握这些看似细小却最不能忽视的地方显露出来,对细节的注重,将使舞蹈者的舞蹈更具艺术感染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使学生体悟到舞蹈表现力的精髓所在。
作者:赵梦洁 单位:江西省石城县赣源中学
参考文献:
[1]江竺颖.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15,10.
[2]李卉.舞蹈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5,27.
[3]高佳佳.美国中小学舞蹈教学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5,46.
第四篇:高中体育教学中团队互动方法探索
摘要:有效的团队互动教学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文章以高中健身舞蹈教学模块为例,简单阐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团队互动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课堂;互动;健身舞蹈
1前言
近几年带了几个体育实习生进行教学实践,发现他们安排了“很有趣”的教学内容,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却发现自己的教学并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使学生想逃。作为健身舞蹈课程,丰富多彩的舞蹈元素和与时俱进的音乐理应能引发学生的共鸣使他们愿意学习,原因在哪?笔者与他们交谈后发现,体育实习生都能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可是却没有良好的团队互动方法使学生玩得开心又能掌握动作技能。
2团队互动方法的探索
在课堂教学领域中,所谓“互动”就是要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都调动起来,彼此形成良性交互作用,共同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1]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互动行为的主体,师生与环境、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都会产生相互作用,共同引起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形成。在笔者的健身舞蹈教学模块中,学生以团队学习为主,学生在团队学习中积极主动的互动离不开教师及时、正确、主动的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观察、及时指导,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团队互动,促进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的形成,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2.1打破冰点,趣味互动
虽然共同的学习伙伴是同班同学,可是在“肢体展现”体验中,同学之间却还是比较陌生,在游戏中常常可以听到各种笑声,在笑声中,小组成员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同时,富有创意而独特的方式将更能体现团队精神,为今后的团队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打造“明星”课堂,快乐互动
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模块,新的伙伴、“尴尬”的肢体展示,使大部分学生更想缩在角落,任凭老师用语言鼓励、自我展示等方法都不能使学生放开心态,大胆展示。于是设计了“明星模仿秀”,选用一些舞蹈明星海报,或者教师自身展示,有不同表情、不同姿态、不同组合动作、不同场景等,配合不同的乐曲主题,设置不同的奖项,如“最美笑容”、“最美姿态”、“最仿真组合”、“最可爱手势”等奖项,甚至是学生自设的奖项,首先要求学生团队进行模仿或者自创,然后逐渐过渡到个人的展示。在模仿的过程中,既形成了运动表象,又提升了课堂氛围,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逐渐放松心态,更加自信地展示自我。
2.3巧妙设计,科学互动
新的组合动作学习之后,给学生留了一段自我消化的时间,可是这样的自主练习并没有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的动作“消化”。于是,设计了“转转转”的团队游戏:每段组合动作正面练习一次,90°转方向后练习一次,以此类推,各个方向都练习一次。动作熟悉后,两个团队面对面进行同个方向的练习,使自己的动作尽量不受对面同学的干扰。此后,又设计了“接龙”游戏,即根据团队数量将一段组合动作进行相应分解,A小组完成一段后教师指明B或C小组进行接龙,看哪个小组反应最快。在不同空间内,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提升了学习效率。
2.4改变模式,创意互动
学生在模仿技术动作达到一定程度且累积了一定数量的技术素材后,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运动特长等元素,创编自身的动作。设计了“鼓动人心”的团队创意设计环节。教师拿一个鼓进行节奏性敲击,全班同学根据相应的团队围成几个圆圈,被随机指定的同学进圈内展示自身创意的一个pose,其他同学观察,随后另一位同学接上一个同学的动作叠加一个pose,以此类推,一个8拍的动作由4个或者8个同学随意的pose组成一个组合动作,大家进行反复练习与修正。这样的活动使学生体会了创编动作的乐趣,又使整个团队的所有学生发挥了作用,变内耗为互补互助,整个团队在全体同学积极启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2.5巧设困难,自主互动
学生在体能练习环节一开始会比较兴奋,但是随着难度的加大和体能的消耗,当初的兴奋也变成了痛苦。所以在体能练习环节中设置了一个“电网”游戏。根据全体学生分组情况准备相应数量的一大一小呼啦圈作为“电网”(一高一低吊在空中或者由见习同学拿住),要求全体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在不触及“电网”的情况下,从“电网”的一侧穿越网孔到达另一侧,如触网则返回,已通过的学生不得再返回帮忙,由于需要一定的体能和技巧、方案,需要团队内学生精心计划和操作。
2.6总结反思,强化团队互动意识
每次团队互动的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根据互动效果反思活动设置的步骤和内容是否合理,也可以把学生在课堂当中的“生成”当做下一次团队互动的素材,不断调整团队互动的内容,把好的方法记录下来,并且不断吸取其他课程的良好方法,在课堂中不断强化团队互动意识,提高团队学习效果,提升团队凝聚力,改进课堂教学。
3结语
团队互动不是体育课堂的全部,却是健身舞蹈教学模块的灵魂。它不必每节课都进行,却在贯穿模块学习期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可以打破课堂单一、沉闷的局面,确保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能够在教学环节保持最佳状态,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从知识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的认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和帮助体育教学效果的顺利达成。当然,互动的模式还不止这一些,需要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积累,使体育课堂和谐、全面、健康地发展。
作者:沈银燕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范式探索—实践—反思的教育性质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04).
[2]黄永君.浅析互动性教学在中学体育课堂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5).
[3]朱正毅,陈杰.高中体育教学如何更好做好师生互动[J].祖国,2014(3).
第五篇:初中舞蹈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
摘要:艺术教育在我国初中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舞蹈和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中不可分离的部分。舞蹈教学只单纯凭借理论、技巧的指导以及舞蹈类考级、参加比赛等无法真正达到提高舞蹈教学质量的目标。广大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并对本校的文化环境、历史渊源等展开调查研究,将舞蹈教学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要将舞蹈教学和音乐教学进行适当地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舞蹈;现状;应对措施
舞蹈教学能够把学生的身体、思维以及感情等协调地进行融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激发学生内在潜能。舞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对舞蹈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精心的创设,例如,课堂教学的内容选择、表演形式、配乐以及具体舞蹈动作的设计都要经过教师都要经过教师的精心编排,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一、初中舞蹈教学现状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间产生了矛盾
当前在我国初中学校对艺术教育产生最大干扰的就是升学率,学生们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学习,学校方面也对学生的成绩非常重视,虽然素质教育在理论上地位很高,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遇到了极大地阻碍。在大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成绩,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必考科目的学习时间,舞蹈、音乐等学科被分离在正规课时之外,导致小学时期的艺术培养中断,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无法继续深化学习,对舞蹈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也只能通过辅导的方式加强学习。
(二)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分离严重
目前我国初中音乐课堂存在教学内容单薄、授课方式老套的现象,学生并没有真正享受到艺术的熏陶,无法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和价值。在初中素质教育推进的过程中,舞蹈教学和音乐教学严重脱节,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音乐教学必须摒弃枯燥无味的模式,要考虑到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和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将舞蹈教育巧妙的融入进来,是音乐内涵更为形象化。
(三)舞蹈教学设施简陋,教学条件有限
由于许多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没有把舞蹈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甚至把音乐、舞蹈等课程当做是丰富学生课余时光的活动,所以在大部分初中校园内缺少对艺术类课程的资金投入,具体表现为:缺少专业的舞蹈教室;教学设施简陋等。
二、应对策略
(一)转变落后思想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一方面,学校、教师及家长要转变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的错误认知,深入分析舞蹈教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和舞蹈教学的作用,把舞蹈教学提升到应有的位置。教育部门和学校方面要努力增强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认知,改善对舞蹈教学的态度,敢于正视其关键作用,才能有效提高舞蹈教育在初中教学中的广泛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初中舞蹈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理念,而且要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具体包括文化内涵、道德素养、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一是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美观性,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既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二是教师要努力探求真正符合学生兴趣和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学方式,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三是教师要深入探究舞蹈艺术的价值和内涵,拓宽舞蹈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深度和宽度,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上几点可以有效促进教师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有利于推动初中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促进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
可行性分析:首先,艺术教育应该寓教于乐,充分融入到舞蹈、音乐、美术等课程当中,舞蹈和音乐在艺术教育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二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割的。舞蹈与音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信心,集中注意力,形成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及团队合作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其次,怎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以便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是当下教师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因此,创建互动性教学模式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舞蹈与教学的有效结合,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各个感官的体验,可以改善课堂沉闷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理解更加深入,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具体策略:以歌曲的音乐形象为依据,编排舞蹈。即把舞蹈教学融入到音乐课堂之中,让音乐与具体的舞蹈形象想结合,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青藏高原》这首歌曲时,首先让学生认真倾听完整的音乐,感受其中意境,然后给学生提示:听过这首歌曲,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有怎样的体会?学生在经过思考和回答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听歌曲的同时做出动作,用自己的身体形态表现歌曲,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激励学生创造性地编排舞蹈。音乐和舞蹈密不可分,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舞蹈知识和学习了一首歌曲之后,教师可以激励学生以创新性思维大胆创编舞蹈,对于学生的体态是否优美教师不必过于严格要求,关键是学生敢于尝试。例如,《让世界充满爱》,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一首歌曲,歌曲内容积极向上,并且语调和曲风适合编排舞蹈,便于学生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感受到创作音乐的作家的精细心思。
(三)丰富舞蹈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学校要加大对舞蹈教学设施、更新消费性教具以及举办艺术活动的经费投入。根据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实际需求,提供便利条件,鼓励舞蹈教师有效利用教学光盘等现代化信息设备展开教学,优化资源配置,在农村地区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同时可以利用社会文化场所优惠开放的相关政策,开发地方舞蹈教育资源,丰富初中舞蹈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全面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作者:顾晓丽 单位:南京市竹山中学分校清水亭学校
参考文献:
[1]王向东.浅谈初中舞蹈教学[J].黄河之声,2015(07).
[2]徐晓蕾.论舞蹈元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价值与实施方略[D].洛阳师范学院,2015(05).
第六篇:中学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摘要:舞蹈在我国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喜爱并愿意从事舞蹈事业的人数正在不断增加,因此我国的舞蹈教学事业也正在不断得到发展壮大。作为中学生,想要完美的诠释整首舞蹈作品并充分表现其中的内在灵魂,除了需要具备扎实深厚的舞蹈功底之外还需要拥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在中学舞蹈教学当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舞蹈教学;学生;艺术表现力;培养
完美的舞蹈表演离不开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也以这么说在舞蹈当中艺术表现力是其内在灵魂。而中学生若能够拥有良好的舞蹈表现力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其舞蹈表演水平,同时还能够深化舞蹈教学效果。因此在中学舞蹈当中,教师格外注重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本文将在此基础下,重点围绕中学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一、深入解读舞蹈作品
只有在充分深入了解舞蹈作品,准确感知其中的情感态度把握最真实的感情基调,学生才能够在实际舞蹈表演过程中迸发出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加强整体的舞蹈表演效果。因此教师在进入正式的形体动作教学前需要对学生进行舞蹈作品的深度解读,比如说在《达坂城的姑娘》中,教师首先需要向学生解释作品来自于传统的维族歌曲,其次向学生们介绍维吾尔族人的民族风情和生活习惯,若班级中有维族学生可以请他们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维族青年男女追求美好爱情的图片或视频,加强学生对舞蹈作品的了解和体会。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多多开设优秀舞蹈作品欣赏课程,例如说在《天鹅湖》的舞蹈作品欣赏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舞蹈动作和舞蹈技巧向学生介绍天鹅湖的创作背景,同时引导学生仔细欣赏作品中的音乐、灯光使用以及舞者的服装等,全方位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加深对舞蹈作品内容的理解认识[1]。
二、全面把握舞蹈音乐
中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想要培养自身的舞台艺术表现力,除了需要熟练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和舞蹈技巧之外,还需要要全面把握舞蹈音乐。音乐是表现舞蹈情感的重要媒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学音乐鉴赏课,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捕捉能力,在舞蹈表演中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迅速融入音乐和舞蹈作品当中,并且根据音乐的节奏配合相应的动作姿态表现出应有的情绪情感。比如说在《青花瓷》舞蹈作品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乐理知识,结合江南音乐的特点完成对舞蹈作品的深入诠释。例如在《青花瓷》舞蹈音乐的前半段以慢板为主,力量柔缓,情感细腻;转至中后段则逐渐由慢板转向快慢板交替,力度时强时弱,表现出舞蹈作品中人物踌躇徘徊的细腻情感;在结尾处时音乐由逐渐转为慢板,力度渐渐减弱,学生在诠释该段时需要尽量舒展身姿,表现出音乐中轻柔婉转、细腻动人的感觉。
三、夯实学生舞蹈基础
夯实学生的舞蹈基础是在中学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表现力的重要环节。但此处强调的舞蹈基础并不是单纯的重视舞蹈动作的统一规范性,而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舞蹈动作学习,强化其舞蹈技巧的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舞蹈张力。即学生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做到表情、肢体与音乐的三者统一,此时教师可以事先进行舞蹈示范,在示范过程中将学生才需要迸发情感的地方进行重点明确;另外教师也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舞蹈比赛或是艺术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同时为其创造学习优秀舞者的机会和平台。教师也可以利用艺术活动或舞蹈比赛检验学生的实际舞蹈水平以及其艺术表现力的展示情况,从而在日后的舞蹈教学中能够更加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2]。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舞蹈艺术的生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是教师在舞蹈教学需要格外重视的一大教学内容。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强舞蹈艺术表现力,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舞蹈审美意识和舞蹈专业技能。所有的艺术创作均来源于生活,舞蹈也是如此,充满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舞蹈艺术首先需要从生活中汲取养分,并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因此,在中学舞蹈教学当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结合社会和时代的潮流对舞蹈作品进行大胆创新,充分展示出舞蹈的艺术魅力。比如说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要求学生即兴表演,这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不断积累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在即兴表演的过程中能够运用独特的创造力,展现出极具个性化特征的舞蹈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舞蹈表演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其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活动,因此学生在学习和表演舞蹈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其进行大胆创新尝试,在增强表演效果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和舞蹈艺术水平[3]。
五、结论
总而言之,舞者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利用其形体动作向人们传递作品和自己的思想情感,进而引发观众情感与心灵上的双重共鸣。而良好的舞蹈表演效果离不开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在中学舞蹈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在形体动作教学前向学生深入阐释作品,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新能力,在不断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同时,推动我国舞蹈教学事业的发展壮大。
作者:齐福华 单位:吉林省敦化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
参考文献:
[1]周士淇.试析舞蹈教学中学生的舞台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青春岁月,2015,07:88.
[2]李晓琴.也谈中学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5,59:165.
[3]王俊丁.浅析中学舞蹈教学中学生艺术表现力培养的策略[J].技术与市场,2015,06:387+389.
第七篇:中学舞蹈教学阶段教学目标探讨
摘要:中学舞蹈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性、科学性,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不一样。第一阶段:以基本训练为内容,夯实舞蹈基本功;第二阶段:以“身韵”练习为要点,培养舞蹈感觉;第三阶段:以技巧训练为突破,提高舞蹈能力;第四阶段:以剧目排练为重点,提升舞蹈综合素质。
关键词:教学目标;舞蹈基本功;舞蹈能力;舞蹈综合素质
舞蹈是人们对于生活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被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舞蹈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过阶段训练,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尽情享受舞蹈魅力的同时通过系统的训练,培养其“身韵”,提升舞蹈综合素质。作为中学生来讲,由于年龄、基础、体格等各方面的因素,中学生学习舞蹈有其特定的规律性,要因材施教,遵循规律教学。下面结合自己在中学从事舞蹈教学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实践,粗浅地谈谈对中学舞蹈教学阶段目标的认识。
一、第一阶段教学目标:以基本训练为内容,夯实舞蹈基本功
(一)练习肢体的柔韧性。对于初学舞蹈的学生来讲,肢体的柔韧性练习很重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以增强初学者的关节肌肉、韧带的伸展范围和弹性,为以后做出轻盈自然、舒展优美的舞蹈动作打下良好基础。而且,肢体的柔韧性练习是练舞者经常要练习的项目,它贯穿于舞蹈练习的全过程。因此,第一阶段的舞蹈教学,首先要从学生肢体的柔韧性练习开始。
(二)练习重心的稳定性。我们经常会看到舞蹈演员在舞台上做出难度高,却不乏优美的旋转动作。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表演者之所以可以做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旋转动作,是因为他们可以稳定重心,保持身体平衡。初学者练习重心的稳定性,主要是练习身体平衡,让力量均匀分布于支撑点。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练习方法,做出规范的舞姿。初级阶段的舞蹈学习,以重心的稳定性练习为主要内容,为后面阶段的练习和进步打好基础。
二、第二阶段教学目标:以身韵练习为要点,培养舞蹈感觉
一名优秀的舞蹈学生,必须同时具备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和良好的舞蹈感觉,也就是“身韵”。身韵是身法和韵律的结合,包含了“形、神、劲、律”四个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身韵是舞蹈艺术的灵魂,也是舞蹈学习的核心内容。学生须通过刻苦练习,提高领悟力,培养“以神领形、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的良好舞蹈感觉。
(一)形。舞蹈形象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单位。“形”是舞蹈动作之间外在的、直观的的连接,是舞蹈外观的形式美,是一种最直观的动作表达方式,它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舞台上,舞蹈演员呈现给观众龙飞凤舞、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就是“形”的充分表达。舞蹈使用形体表现思想感情,形体好坏直接影响思想感情的表达,舞蹈教师的形体示范尤其重要。学生需通过教师的形体示范来揣摩、领会动作要领,把握“形”韵。
(二)神。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动作呆板僵硬、缺乏生气而遭教师的批评,说的是舞蹈动作的“形”缺少内在的“神”,没有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神”是舞蹈的内在韵味,它是艺术的灵魂。舞蹈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掌握动作的“形”之外,还必须仔细揣磨每个动作的“神”。训练中每个最简单的动作都应是陶冶神韵的过程,只有领会并掌握了“神”,“形”才会展现出其应有的美感和生命力。
(三)劲。“劲”是舞蹈的节奏美,舞蹈动作中的“动”和“静”都是靠“劲”的运用得当来表现。在舞蹈比赛或表演中,常有对参赛者或表演者这样的评价:姿态动作挺好,劲头不对,说的就是劲头运用不好。练习“身韵”,除了掌握“形”与“神”,还要培养学生把握舞蹈动作的轻重、强弱、缓急、长短、顿挫等,从而掌握舞蹈动作的力度美、节奏美,也就是“劲”。
(四)律。“律”能让舞蹈产生一种流畅美,动作的衔接必须要顺,要能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如“马刀舞”中的英雄战士手执战马策马出征的豪壮形象。他们胯下没有马,却能依靠身姿手势和脚下的踢踏舞步来虚拟马的奔跃。而脚下的踢踏节奏,既烘托了骏马奔腾气氛,并给人以“此时无马胜有马”的形象感。掌握舞蹈动作的“律”是舞蹈教学的目标之一,通过训练,要求学生熟悉动作的衔接规律、运动走势和变化效果,体会到一种千变万化、瞬息万变的动感,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为后续的舞蹈学习打好基础。
三、第三阶段教学目标:以技巧训练为突破,提高舞蹈能力
技巧是所有的舞蹈作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舞蹈中技巧能力的体现,就好比是音乐作品中的滑彩段,是展示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段落。许多舞蹈作品采用高难度或是连续性较多的技巧动作来抒发作品较为精彩的高潮段落,使整个作品更加完善。技巧训练主要掌握跳、转、翻。
(一)跳。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基本功练习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舞蹈基础,对舞蹈的基本要求、身法等有了一定的掌握,但这些仅仅是地面练习,还需有空中的练习,而“跳”能把地面上的一些动作应用到空中,形成地空对比,给人动感和立体美感。“跳”是舞蹈技巧教学的重点,它内容丰富,动作众多,可划分为基础功能型跳跃、舞姿型跳跃和技巧型跳跃。练习好“跳”这一技巧,为学生掌握展示舞蹈艺术的手法,增强舞蹈表现力提供了能力上的保障。
(二)转。“转”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芭蕾舞中直体的转、中国舞中身体形态在拧倾旋转舞姿造型上的转等等,它是舞蹈表演中常用的技巧。“转”的身法性很强,可以由上往下或由下由上的转,还可在转的过程中把各种舞姿复合和流动,是舞蹈“身法”的延续和创新。提高学生“身法”层次就要重点练习“转”,只有掌握好“转”的基本要领后,再把“身法”其它动作融入到“转”当中,才能有效提高学生舞蹈能力。
(三)翻。“翻”是以腰为轴,身体在水平线倾斜状态下的翻转,是舞蹈技巧中的独特形式。“翻”的种类多,变化丰富,始终贯穿拧、仰、俯、旁提等形态。学生加强“翻”的练习,就是要把其复合性、对比性、流动性应用到舞蹈表演中,增强舞蹈表现力,也是提高舞蹈技巧能力的必经阶段。
四、第四阶段教学目标:以剧目排练为重点,提升舞蹈综合素质
评价学生舞蹈水平的高低不是单看其某一动作的难度大小如何,而是要看她舞蹈的综合素质,而综合素质的提高,剧目排练是非常好的载体和形式。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主要以剧目排练为载体,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提升舞蹈综合素质,达到提升人才培养素质这一最终目的。
(一)舞蹈元素的综合。舞蹈元素指的是前三阶段教学中的基本技法、身法、神韵、形态、点线等诸方面的核心因素,将舞蹈元素分化各个阶段来重点培养,是出于教学效果上的考虑。中学舞蹈教学不可能像专业舞蹈学校那样,把舞蹈分成芭蕾舞、古典舞、当代舞、现当舞、民间舞等舞种分别教学,而是要把诸多舞蹈种类的元素进行提炼,形成一套适合中学教学的内容,有重点、有目标地分阶段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到最多内容的舞蹈教育,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舞蹈知识的综合。优秀的舞蹈表演者,其表演的舞蹈一定是优美舞姿和丰富内涵的综合体,从视觉效果来看,表演者要做到行云流水、形神合一,而要达到这种理想的表现效果,仅靠动作练习是很难做到的,表演者还需掌握丰富的舞蹈知识。所谓舞蹈知识是指舞蹈文化、舞蹈理论、舞蹈修养等方面的内容。表演者具备丰富的舞蹈知识,有助于提高其舞蹈艺术的理解力与领悟力,增强舞蹈的表现力。舞蹈知识、理解力、领悟力和表现力四者统一才是具备了舞蹈的综合素质。中学生学习任务重,除了舞蹈练习,文化知识科目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单纯的要求学生去背诵舞蹈艺术的历史背景、文化根源等知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最有效的方式是以剧目为载体,一个完整的剧目排练和表演,融入了舞蹈的外在效果和内在知识,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
作者:苏洵 单位:临沧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张举秀.中学舞蹈教学有效课堂的构建方法[J].北方音乐,2014,11.
[2]高源.关于中学舞蹈教学的探讨与思考[J].黄河之声,2012,06.
[3]陈慧.论中学舞蹈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当代音乐,2015,15.
[4]俞洪珍.中学舞蹈教学之我见[J].大众文艺,2009,09.
[5]邢果.舞蹈的律动美[J].舞蹈,1994,04.
第八篇:中学民族舞蹈教学改进策略
1中学民族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学民族舞蹈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表现在:中学生对舞蹈课好奇心强,但是注意力和耐心、兴趣不会持续太久,课程安排少、且不够合理,如课程安排时间每周2节课。因为舞蹈课程在中学学校里,不是一门必修课,所以中学生对舞蹈课并不是很重视,刚开始还是蛮有兴趣的,可课程是每周才上2节课,课程与课程安排之间相隔时间太长,舞蹈训练时间又太少,太短,再加上中学生文化课课业负担相对比较重,舞蹈课上所教学的内容,回去后基本上都没有勤加练习。此外学校缺少舞蹈专业教师,还有就是舞蹈教材有的不大适合中学生等。
2中学民族舞蹈教学之改进对策
2.1补充新鲜血液,招聘舞蹈专业教师
针对学校目前缺少舞蹈专业教师的问题,学校应该予以重视,可以向上级申请面向全市学校招聘舞蹈专业专任教师,由此来丰富该校的学生课程内外的艺术课程(如音乐、舞蹈、音乐与舞蹈)等的活动,来提高学生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与素质培养。对比其他学科的教师,舞蹈专业教师更应该具备多元化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应用性本领,而且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以及个人魅力都会直接影响舞蹈教师的整体形象,同时对学生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教师招聘时要求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2.2加强教学经验交流,实现教育软资源共享
按照学校教育教学的安排“帮、学、带”的要求,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与年青的教师结成对子。老教师带新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例如,年青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去听老教师的授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在这个网络发展的时代,每个人每天都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尤其是教师这个职业,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要给自己和同事构建一个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教学实践经验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有新的内容出现,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能用积极鼓励的话语,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活动中来。
2.3关注民族舞蹈元素的使用
民族舞蹈元素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反过来对民族舞蹈教学不无裨益。学生通过掌握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多种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表演技能,可以在舞蹈学习中,深入接受民间舞的文化熏陶。比如在合唱比赛中,其中有一个班级选择了歌曲《最炫民族风》,笔者给出的意见是除了歌曲上的完整演绎之外,还要求在音乐间奏时加入民族舞蹈元素,主要以藏族民族舞蹈的动律为主,由班上选出五位女生,加上动作队型上的变化,以及搭配舞蹈表演的服装进行表演。这样的歌舞相伴,结果为合唱比赛增色不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4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
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形式之一,对于民族文化的预先了解有助于民族舞蹈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在上民族舞蹈课前,笔者都会布置一些课外阅读和有关课堂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收集和整理资料工作,例如分组收集和整理不同民族文化的资料工作,小组一:负责收集和整理蒙古族的音乐和舞蹈的风格特点;小组二:负责收集和整理藏族的音乐和舞蹈的风格特点;小组三:负责和整理维吾尔族的音乐和舞蹈的风格特点;小组四:负责收集和整理汉族的音乐和舞蹈的风格特点。分组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收集和整理结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制作成PPT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教学中从民族文化切入,让学生体味民间舞蹈深邃的传承起源发展进程和其内涵,展现一个立体的知识结构,使舞蹈文化的传承,不仅仅停留在身体的模仿训练和肢体语言表达的层面上,而是从文化的深层次上进行拓展和讲授,使学生不仅知道动作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增加学生的舞蹈文化底蕴,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外在形态到内涵文化,真正理解和掌握民间舞蹈的精华,达到身心合一,内外融合的民间舞蹈特征和风格。
2.5重视民族舞蹈中的教学创新
首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可并行教学民族舞蹈、体操等,以便保持新鲜感,有利于学生对舞蹈艺术的触类旁通和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以及丰富表现力的获得。蕴含中国民间舞蹈文化及民间流传的舞蹈风情的民族舞蹈,会让学生体会到含蓄、豪迈、直率的民族气质,接触了各民族舞蹈的同时,丰富了表演风格。有条件的可以结合本地区少数民族舞蹈,有选择性地学习具有代表意义的某些舞蹈,可以不过于追求纵深教学,以掌握其正确的风格特点和体态动律为目的。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有的民族舞蹈中的舞蹈动作难度较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例如,在一节民族舞蹈授课上,授课内容是筷子舞蹈组合。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把所要教授的舞蹈视频多次重复播放给学生欣赏观看,还有用丰富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述分解动作,接下来所要授课内容的相关知识,如这是属于哪个民族的舞蹈,这个民族舞蹈特点、风格韵律、体形体态、舞蹈服装(服饰)特色等。
2.6重视民族舞蹈教学在中学生情感交流中的促进优势
在民族舞蹈中,可以积极采用“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实践工作。所谓“赏识教育”,它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即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做到信任、理解、宽容、鼓励。让学生在民族舞蹈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产生情感上的认同。此外,在舞蹈中存在同学之间的合作,如何正确指导学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学生来说,大多数是愿意与更多同学合作学习的。所以,民族舞蹈教案中的组合可以设计一些同学之间的协作。通过教师正确指导,来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在学习中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和发挥合作精神。提倡课堂教学的交际活动和促进多样化友谊形成,使学生相互接纳,加强彼此意识的沟通,感情的交流,提高学习的兴趣,构建积极团结协作、友爱、信任的良好氛围。
2.7注重民族舞蹈教学的基本功训练
民族舞蹈教学的基本功训练是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由于内容枯燥,且又苦又累,比如压腿、下腰等,对天性活泼、忍耐性较差的学生们来说,坚持下来很不容易,往往打退堂鼓的较多。对中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不要要求特别严厉,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组织,让学生愉悦学习,快乐提高,不要求学生舞蹈的专业性过强,但要抓住舞蹈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把基本功训练和舞蹈联系起来,使他们克服心理和生理的障碍,品尝舞蹈带给他们的酸甜苦辣。他们所学到的不只是技能技巧,更是一种意志力的磨练,实现了由兴趣向内在需要的转变。总之,中学民族舞蹈教学,使学生在不同动作动律、不同体态中了解我国的各民族特点,给学生带来比书本更为直接生动的体验与感受,感受各种民族民间音乐的旋律与节奏特点,感受各民族的人文精神。通过舞蹈教育,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情绪,启发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的审美情感可以得到培养和发展。
作者:曹丽金 单位:福建省建瓯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吴雪花.校本课舞蹈课教学设计[J].吉林教育,2007(9).
[2]中学生舞蹈教学与创编能力的培养分析
- 上一篇:大学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4篇
- 下一篇:民族舞蹈教学研究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