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08-23 08:20:52
导语:高校舞蹈教学研究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原生态舞蹈从整体来看是一章非物质文化,其中蕴含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和发展历程,对于未来人类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更是人们发展和创造的源泉。其在运动的过程中将人类原始生活的演变、特点有效地展示出来,从而为现阶段的人们创造出无限的想象空间。现阶段,很多传统非物质文化正在逐渐的消散,因此将原生态舞蹈引入到高校舞蹈教学中,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原生态舞蹈学习观念,对传统的文化产生兴趣,同时也需要教师依据自身的技能和理论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多样化发展的原生态舞蹈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学工作不但可以更好的发展原生态舞蹈文化,还可以增加师生对舞蹈艺术的认识,更好改善教学模式,为今后学生的发展奠定有效的基础。
一、舞蹈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相应的研究者对于舞蹈教学工作非常重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具有明确的规定:有礼节的年轻人需要具备“六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乐”,也就是指有关音乐的教学工作。现阶段,大部分研究学者认为音乐舞蹈教学工作逐渐成为各大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纯净、平和的心灵,并且在学生课堂生活之余逐渐建立相应的活动和组织,从而发展全面发展型人才。伴随着社会主义发展,中国教育工作逐渐发生了改变,各大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工作也逐渐的得到了认知,更成为高校实施文化素养教学工作的重要方案,其中也包含舞蹈艺术教学工作。
二、原生态舞蹈的价值
(一)原生态舞蹈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原生态舞蹈是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原生态舞蹈的发展主要是一种文化发展的特殊情况,这样现象也表明了国人想要摆脱文化发展的中心思想,以此发展具有实际意义的文化发展。例如:著名的《云南映象》舞曲对原生态的改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在开发民间文化资源的问题上,民间歌舞的产业化发展;为适应舞台表演,民间歌舞在形式上发生的变化;在民间文化的保护问题上,舞台化的“原生态”民间歌舞对原生态民间活态文化的改变;在民间活态文化的传承人问题上,职业化的生涯和城市化的生活对农民本来生活的改变。《云南映象》对原生态的改造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需要靠时间来衡量和证明。原生态舞蹈具备一定丰盛的文化蕴涵。原生态主要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影响发展,是在自然地情况下进行发展的。从而促使人们全新的认识了原生态舞蹈,并且在当前的时代中发展具有时代意义的传统文化,促使人们更好的了解自身的文化。原生态舞蹈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依据人类民间的文学记载,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并且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具有一样的重要意义。
(二)原生态舞蹈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原生态舞蹈受人们喜爱的原因就是其本身是淳朴、自然的。若是以当前的生活环境为代表,大部分人们的心灵过于急躁,在原生态的舞蹈中可以找到心灵的归属。也可以说,在原生态的舞蹈中,心灵可以得到净化,从而找到心灵的根本,促使人们逐渐的形成人心一体化发展、原生态最先出现在张艺谋对影片的评论上。没有实体定义的原生态艺术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同,并且得到了舞蹈表演者的发挥,同时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要对原生态舞蹈进行开发利用,从而促使艺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及发展问题
高校舞蹈教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教学工作逐渐下降,其中就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舞蹈艺术教学工作失去了原生态的原则。当前各大高校实施的舞蹈教学工作主要是依据民间舞蹈进行创新后应用的,但整合、分析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从表面来看,是保护民间舞蹈,但实际上却阻碍其发展。从一定意义来说,被整合过的民间舞蹈已经不能称之为原生态的。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实施有效的教学工作,从而更好的进行传承。第二,舞蹈艺术逐渐向大众化发展。当前各大高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引用的教学方案大都相同,并没有依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有效的教学工作,也就是因地制宜,这种教学方案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工作,从而无法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第三,舞蹈艺术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当前,高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实施舞蹈教学更多的是理论知识,并不是亲自进行动作教学工作。舞蹈教学的知识注重的是实际应用和韵律的舞动,只依靠大量的理论知识,无法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四、高校舞蹈教学引入原生态舞蹈的创新发展
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将原生态的舞蹈融入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高校课堂中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其原始的形态、内涵以及整体结构等,从而通过根本的学生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所在区域的原生态舞蹈,以此达到教学的目标,也及时让学生更好的传递原生态舞蹈艺术。第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依据图片、文字、音频以及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原生态生活的特点,从而依据相应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巧展现有效的原生态舞蹈,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区域的民族文化。第三,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因地制宜。各大高校特别是少数区域的学校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依据本区域的特点舞蹈进行有效的教学工作,其次在融合其他的舞蹈教学。例如,我国西藏地区的各大高校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入原生态舞蹈教学,以此促使原生态舞蹈艺术得到发展和传承。综上所述,民间舞蹈主要是起源于民间的生活,属于原生态的发展,在进行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将这种原始化的舞蹈教学融入到实际教学任务当中,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逐渐的完善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从而更好的发展中国民族舞蹈艺术,增加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传递。同时,也要求艺术文化在传递的过程中,逐渐的依据发展和创新的含义,发展具有意义、时代性的高校舞蹈教学工作,从而更好的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王常琳 单位:九江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午妍.高师民间舞课引入原生态舞蹈的尝试[J].宜宾学院学报,2009(11).
[2]陈桂波,张健.论民族地区高校引入原生态舞蹈实施分众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红河学院学报,2013(01).
[3]刘珊珊.“非遗”进校园活动有感——浅谈把原生态舞蹈引进高校课堂的课程建设之意义[J].艺术科技,2014(07).
第二篇: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
一、民间舞蹈概述
(一)民间舞蹈的内涵
民间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封建社会的各个周代,出现了民间乐舞和宫廷乐舞,有“俗乐”和“雅乐”之分,再到秦汉时期的乐舞“百戏”和宋明时期的“社火”等,无不体现出不同时期民间舞蹈的特色,在中国民间舞蹈法发展的脉络来看,民间舞蹈是舞蹈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1]。其中,图1是中国民间舞蹈的类型,在《辞海》中,对于民间舞蹈具体如下解释,民间舞蹈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具有一定风格的传统舞蹈。对于大多数的载歌载舞,其表演性质和群众的自娱自乐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其是民间习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同时,宫廷舞蹈以及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民间舞蹈中的特征
第一,民间舞蹈剧非语言文化特征。民间舞蹈作为一种表演性艺术,将人作为载体,从而创作出具有动态的舞蹈形象。与语言文字相比,民间舞蹈通过将人体的动作形态和声音等,将舞蹈文化进行传承[3]。第二,传承性。在某种特定环境下,民间舞蹈在群众中传承,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劳动和生活等方面都有民间舞蹈的体现,尤其是在劳动过程中边舞边劳动,进而使得歌舞与劳动形成统一的整体。同时,我国作为拥有多个传统节日的国家,在节日中会有不同形式的歌舞活动,向人们呈现舞蹈文化。第三,文化特征。艺术是生活的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民间舞蹈有了全新的认知,民间舞蹈有着在道具、服装革舞台设计上得到进一步完善,使得民间舞蹈发生了变化。然后舞蹈家对民间舞蹈进行改编和加工,从而确保民间舞蹈形成独立的学科,升华民间舞蹈艺术,体现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4]。
二、普通高校中国民间舞蹈教学现状
(一)未能充分体现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
对于民间舞蹈而言,是中华民族文化和风俗的沉淀,所以民间舞蹈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但是,普通高校中国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未能充分体现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因而没有有效的将民间舞蹈民族文化背景以及生活习俗等向学生传授,从而对民间舞蹈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舞蹈教学乐器欠缺
普通高校在开展民间舞蹈教学期间,必须应用到舞蹈教学乐器,所以限制了民间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在实际教学时,常常存在欠缺舞蹈教学乐器的现象,导致学生对民间舞蹈的节奏、动作要领等未能有效的掌握,所以学生没有领略到民间舞蹈的核心内容[5]。
(三)对学生舞蹈文化培养的力度不足
从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现状来看,部分高校在教学时,对学生舞蹈文化培养力度不足,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精力用于向学生传授民间舞蹈的技巧和相关技术等,然而忽视对学生舞蹈文化的培养,所以在教师只是注重学生对于民间舞蹈组合的训练,却忽略了表达民间舞蹈内涵的教学,从而未能实现对学生民间舞蹈文化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有效解决普通高校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充分体现民间舞蹈教学的内涵
普通高校在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必须对民间舞蹈教学有全新的认知,为了有效解决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充分体现民间舞蹈教学的内涵,从而对在民间舞蹈教学时存在的没有体现内涵的问题予以解决。因此,普通高校在实际教学期间,应当将民间舞蹈的内涵有机的渗透出来。由于民间舞蹈不但体现民族特色、文化信仰和生活等内容,而且对民族精神、文化和艺术等进行有效的传承,所以普通高校在民间舞蹈教学期间,必须使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时能够感受到民族舞蹈和文化的内涵。同时,学生掌握了民间舞蹈的不同艺术风格,并从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乐趣[6]。总之,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传授知识时促进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深刻的了解。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需要合理的运用教学资源,利用多渠道促进学生对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有深刻理解,然后通过优美的舞姿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特色和生活习惯等。
(二)创新教学方式
由于民间舞蹈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创新教学方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民间舞蹈的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幽默的语言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民间舞蹈。在学习期间,学生比必须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然后学生发挥其协调能力和创造力,在学习和训练民间舞蹈时,对不同类型的民间舞蹈进行学习,通过反复训练掌握民间舞蹈的要领,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最终实现对民间舞蹈的创新。另外,普通高校在民间舞蹈教学时,教师可以遵循一定的原则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在“用意念而舞”的原则下,在对民间舞蹈动作进行分析的同时,应用创新性和幽默等语言进行教学,使得民间舞蹈教学不枯燥,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提升学习兴趣,而且对民间舞蹈的民族和文化等有深刻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质量的效果[7]。
(三)加大赏析力度
为了提高民间舞蹈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通过加大赏析力度,促进学生对民间舞蹈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带领学生参加风俗节庆活动和观看民间舞蹈表演等,学生在赏析民间舞蹈表演时,将所以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提高民间舞蹈教学效果。
四、结语
我国作为幅员辽阔的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因而有着文化的沉淀,不同民族相互交流和融合,使得所创造的民间舞蹈具有独特的内涵,并以丰富和多元化的内涵呈现出来,有着浓厚的民族精神和色彩。由于地区地域和风情的差异性,所以不同地区的民族舞蹈教具有其独特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普通高校在民间舞蹈教学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弥补不足之处,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温笑杰 单位:肇庆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永琳.普通高校中国民间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J].戏剧之家,2015(4):235-235.
[2]袁莉.普通高校中国民间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牛菲.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大舞台,2011(8):248-249.
[4]李琼.普通高校中国民间舞教材建设探讨——兼述舞蹈身体语言[J].湖南社会科学,2012(1):214-216.
[5]贾琳.普通高校艺术类舞蹈专业中“民族民间舞”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5):160-161.
[6]陈乐.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分析[J].时代教育,2015(3):263.
[7]普慧.关于普通高校民间舞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10(2):233-234.
第三篇: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加强高校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高校的舞蹈教学之中,可以在提高学生舞蹈文化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舞蹈技术,让其在舞蹈中体验到美的享受,为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艺术基础。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
在20世纪70年代,合作学习模式由美国的教育学家戴维德•科诺特斯提出,并在他的实施与推广下,合作学习模式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运用。对于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内涵,不同的专家学者们都持有不同的解释,但结合所有解释中的共同点来讲,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在学习任务颁布之后,将学习者分为不同的小组或是团队,然后各个小组或是团队中的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进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高校的舞蹈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体现出来,在教学课堂中形成了一种相互合作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技能。
二、合作教学模式应用到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基本要素
(一)明确个人的学习任务
在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科学划分之后,为了避免出现小组内的成员各自做各自的事情或是不知道该做什么等等类似现象,老师必须要明确各个成员的学习任务,也就是说,要想完成最终的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各个成员都应该进行适当的学习任务分配,以此建立他们各自应当承担的学习责任,同样,舞蹈老师在进行小组成员任务划分的时候,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任务的划分要具备合理性。依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的特征,给予其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既利于学生完成属于自己的分配任务,也有利于促进小组学习任务的全面完成。其次,老师要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随机的任务抽查,通过抽查,既可以杜绝个别学生存在偷懒的现象,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完成分配任务的质量。最后就是依据小组成员的表现,选取表现最好的作为小组内的检查者,让其配合老师一起帮助和监督小组内的其他成员。
(二)加强学生社会技能的提高
学生在进入各自的小组之后,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他们需要跟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相互间的交流、讨论等等过程,要想提高小组学习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那么舞蹈老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社会技能的提高,社会技能本身就是区别于学生知识结构外的另一种必备能力,而且作为一名舞蹈人员,单单具备舞蹈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日后需要面对的是观众,所以还应该需要具备相应的社会技能,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舞蹈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社会技能培养的时候,也要结合小组内各个成员的特征来进行相应的社会技能培养,以此让他们能够发挥出自己的特长,经过相互合作之后,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采取学生互评的学习模式
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中,课堂上一般都是老师在教,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也一直是由老师来评价的,这样的形式下就非常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基于合作学习模式下,舞蹈老师应当加入学生互评的学习模式,各个小组内的成员可以进行相互间的评价,这样既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们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为了避免学生互评中存在一些个人的情感因素或是敷衍了事等等的现象,舞蹈老师要事先对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其意识到自己的评价对其他学生的重要性,并且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
三、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1.要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最终目的。舞蹈老师在设计学习任务的时候,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基础情况,既要能够包含舞蹈的基本知识,也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更要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选择教材内容的时候,舞蹈老师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来编制特色化的教材内容,另外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教材,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调动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导他们舞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远比得到最终答案要重要得多。”所以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加思考,多加提问,要加强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的提高,而这也是合作学习所该具备的基础条件。合作教学模式只是高校舞蹈教学的一种应用手段,而促进学生舞蹈知识以及舞蹈技能的学习才是最终的目的,那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首先去积极参加,然后要加强对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彼此的学习方法,最终才能共尝合作的胜利果实,这其中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也需要舞蹈老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而且老师也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
2.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基本都是老师占据主体地位,课堂上都是老师在讲课,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被调动出来,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所以应当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所谓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舞蹈教学中的所有重心都放到学生身上,这样就为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舞蹈老师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推动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但如果单纯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利于舞蹈的学习,对老师的主导地位也要有明确的体现,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老师要做出及时的帮助,而且对于学生取得一些进步与成绩,老师也要加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在舞蹈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部对高校舞蹈教学模式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在舞蹈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加强舞蹈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那么首先舞蹈老师就要更新教学观念,加强自身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选取教材内容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严格地筛选和更新教学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地引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另外,遵循舞蹈开放性的特征,在舞蹈教学的时候要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管是在社会学,还是教育技术上,都非常适用于高校中的舞蹈教学,在合作的学习模式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技能。因而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有利于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舞蹈人才。
作者:李卓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
第四篇:高校音乐舞蹈教学制约因素及对策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音乐盛行之风越来越浓,人们对音乐的热爱程度越来越高,为迎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而舞蹈作为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我国当前高校音乐舞蹈教学来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音乐舞蹈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不利于专业性音乐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我国当代社会人才培养的地方,在高校音乐舞蹈教学中,为了向社会培养更多的音乐复合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音乐舞蹈教学,要做好教学改革工作,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投身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一、高校音乐舞蹈教学的制约因素
1.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
就我国当前高校音乐舞蹈教学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机械式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课堂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
2.学生自身的因素
对于高校音乐舞蹈专业来看,舞蹈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而学生自身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音乐舞蹈教学效果。就当前高校学生来看,学生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学生自身的条件、肢体的协调能力比较差,肢体僵硬,很难将舞蹈的艺术性表现出来。同时,由于学生韧带没有打开,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受伤,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3.学校方面的因素
就目前来看,高校对音乐舞蹈教学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仅仅是开设了音乐课程,没有开设相应的舞蹈课程,使得学生却好舞蹈训练的机会;其次,舞蹈是由动作来表现,而现阶段高校音乐舞蹈教学环境存在很大的不足,音乐舞蹈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教材,就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解说,学校没有为音乐舞蹈教学配置相应的设施、场所,进而影响到音乐舞蹈教学有效性。
4.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作为学生引路人,专业的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专业的音乐舞蹈教师比较匮乏,现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重教轻学,没有结合音乐舞蹈专业来进行教学,进而影响到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高校音乐舞蹈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教学观念的转念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了,而在高校音乐舞蹈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加大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要结合音乐舞蹈课程来进行教学,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学生的锻炼
学生既是高校音乐舞蹈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音乐舞蹈教学的对象,如果自身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音乐舞蹈教学的有效性。故此,在高校音乐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舞蹈训练。要注重学生的日常训练,进行一些基础技能的训练,如形体训练,将一些基本的动作教给学生,让学生及爱情那个日常训练,逐渐打开学生自身的韧带,增强学生的肢体柔韧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坚持从易到难的原则,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对音乐舞蹈的兴趣,掌握专业的音乐舞蹈技能。
3.加大投入
高校办学宗旨就是教书育人,而高校音乐舞蹈在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方面有着重大作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高校就必须加大投入。首先,要为高校音乐舞蹈教学配备教学场所,如舞蹈室、乐器室等,为高校音乐舞蹈教学提供保障;其次,要加大投入,配备先进的设备。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高校音乐舞蹈教学中,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专业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之,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不利于学生音乐舞蹈专业能力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舞蹈水平,在高校音乐舞蹈教学中就必须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为高校音乐舞蹈教学培养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对内,学校必须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加强教师队伍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对外,高校必须引进专业的音乐舞蹈教师,为音乐舞蹈教学提供保障。作为教师,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不断学习,进而为教学服务。另外,学校应当采取有效的奖励措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5.多媒体教学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了,多媒体它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功能与一身,在我国现代教育事业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校音乐舞蹈教学而言,单纯的依靠知识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消化专业知识,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通过多媒体,学生可以观看到专业的音乐舞蹈表演。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将舞蹈动作进行分化,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专业的音乐舞蹈知识和技能,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6.充实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是围绕教材来开展教学,教材上怎么说,教师就怎样教,而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很难提高兴趣。对于音乐舞蹈来讲,音乐节奏感非常重要,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取音乐素材,将其传授给学生,要从舞蹈音乐、舞蹈伴奏和舞蹈动作三个方面综合入手,只有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学生多节奏感的现代舞蹈需要。
三、结语
高校音乐舞蹈教学在培养当代社会专业的音乐人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音乐而言,舞蹈是提高音乐影响力、表现力的重要手段,是音乐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为了向我国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音乐人才,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注重音乐舞蹈教学,要积极的转变观念,从基础教起,循序减低,打好学生的舞蹈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作者:黄莉 单位:铜仁学院音乐学院
第五篇:心理暗示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舞蹈教学由于其具备舞蹈、形体和音乐三大特征,而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把心理暗示法应用于舞蹈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但是通过笔者对当前高校中舞蹈教学现状的调查可以发现,虽然不少高校在舞蹈教学中引入了该方法,但仍然存在引入方法不当等问题,我们唯有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给予纠正,才能够使心理暗示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一、高校舞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态度消极。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进入高校的门槛越来越低,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但是很多高校在教育制度上还停留在以往学生人数较少时的状态,对学生疏于管理。很多学生进入高校后,由于和高中的管理模式落差过大,而无法树立明确的目标,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都产生了消极态度,尤其是对于舞蹈学科的态度,更是消极。更有甚者,整日沉迷于游戏、上网等活动,认为舞蹈学科不重要而逃课。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误区。高校对于教师的管理制度与中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通常情况下,高校对于教师的管理过于松散,加之学生对待舞蹈学科的态度不积极,因此很多舞蹈学科教师在刚任教时非常负责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生越来越放纵,在课堂上也是疲于应付,根本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得学生的消极和教师的应付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学生家长不支持。当今社会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点多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以成绩来判断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由于舞蹈教学在高校中一般是作为公选课,这就导致了学生更多地关注专业课的学习,而对以舞蹈为代表的选修课持冷漠态度,这也使得高校的舞蹈教学形同虚设,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二、心理暗示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放松机制的运用。研究表明,人们处于紧张状态时,自身的肌肉和骨骼也会处在紧张状态,表现出声音颤抖、身体发冷等状况。当人在积极运动时,积极的因素便会通过肌肉和骨骼传递给大脑,导致其兴奋程度提升,此时,大脑又会反作用于肌肉和骨骼,对其舒展性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体育运动开始之前都会做一些热身运动,希望能够更好地完成体育运动目标便是运用了此道理。所以广大舞蹈教师们应该充分利用此原理,在课程开展之前带领学生做好放松预热运动,保证学生的肌肉和大脑处于放松的状态,此时学生的放松意识强烈,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使学生在心理和身体上都受到积极的影响。
(二)情绪控制机制的运用。笔者通过自身舞蹈教学经验发现,有的学生在舞蹈教学课堂上进行练习时,会出现紧张情绪,这些紧张情绪来源于多个方面。例如有的学生自尊心强烈,对自身的要求过高,当遇到比自己表现好的同学时,就会变得紧张焦躁;有的学生对于动作的领悟比较慢,他们在练习时跟不上大部分同学的节奏而产生紧张的情绪。学生的舞蹈学习程度,和自身的条件是分不开的,一些先天条件较好的学生节奏感强、柔韧性好,学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但是也会由此引起其他同学的紧张情绪。此时,教师要采取适宜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消除这种紧张情绪。一般来讲,教师可以把音乐节奏放缓,使学生跟着轻缓的节奏慢慢练习,逐步缓和紧张的氛围。学生的情绪通过其面部表情可以展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舒展表情,多多微笑,进而放松心情。
(三)注意力控制机制的运用。在舞蹈教学中,良好的心理暗示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场地和器材的选取,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语言风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结语
在提倡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今天,高校的舞蹈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广大教师要注重心理暗示法的运用,从放松、情绪控制、注意力控制等方面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舞蹈的教学效果。
作者:徐慧琳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第六篇: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一、舞蹈文化素质与文化渗透
(一)舞蹈文化渗透的含义
何为舞蹈文化渗透?其实这是一个不难理解的定义。文化渗透,就是如何在舞蹈教学把舞蹈文化也传播下去,这与文化素质的培养是相似的。在如今的高校舞蹈专业中,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就是指除了专业素质以外的文化素质、艺术素质、思想素质、情感素质、道德素质、创新素质等等。而这些除专业素质以外的综合素质,刚好又是高校舞蹈教学中所忽略的。文化素质,就是对与舞蹈有关的其他多种文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舞蹈文化、音乐文化、艺术文化等等。思想素养就是指一个人的“三观”,包括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知识素养就是指自然科学知识修养和艺术理论知识修养等。情感素养是指舞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舞蹈是一门通过舞蹈动作来实现传情达意的艺术,也可以说是“以动传情”,没有情感的舞蹈表演是毫无吸引力的,因此培养舞者的情感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之所以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其实最终目的也是促进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简单来说,如果再不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是很难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的,对舞蹈事业的发展是会有所阻碍的。
(二)舞蹈文化素质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的高校舞蹈专业,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大多从理论知识和技术、技巧进行培养,而忽略了舞蹈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是舞蹈教学的一个缺口。其实,舞蹈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能够促进舞蹈教学的发展的,试想,我们从人文素养、情感素养、思想素养等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对舞蹈艺术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素养发展的。因此,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着的。
二、提高学生舞蹈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基础,也是关键的第一步。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舞蹈文化知识,而且要提高与舞蹈艺术有关的其他科目的文化知识,如音乐知识。要想丰富学生的舞蹈文化知识,可以从舞蹈鉴赏课着手。鉴赏课,其实就是注重“观看”和“欣赏”,正因为这不是实践,因此很多教师认为这种课不重要,甚至认为这是很空泛的课堂。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舞蹈鉴赏课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仅仅限于让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复制和模仿,更多的是一个思维活跃和引申的过程。当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一边看一边讲一边议论的形式,让学生居于主体动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唤醒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除此之外,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舞蹈与音乐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整体,但当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时候,便成为了一个整体,它们是相互结合、互不分离的。可以说,没有音乐的舞蹈是不完整的舞蹈。音乐素质的培养在舞蹈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时候,同意不能忽略音乐素质的培养。
三、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推动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舞蹈人才,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下手。舞蹈源于生活,最终也回归到舞蹈生活中,因此舞蹈教学必须不断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让学生居于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发展。当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其专业素质也自然会得到提高,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
作者:王晓丽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第七篇: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条件,在自己周围的生活中对研究主题进行选择。再借助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获得舞蹈知识和舞蹈技巧,同时培养学生们对待舞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尤其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来改变当前高校学生学习舞蹈的方法,让他们接受更好的舞蹈教学。
一、把握思想,分析高校舞蹈研究性学习环节
在普通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需要将专题研究单元穿插在舞蹈教学之中。专题研究在实际操作中与学习性研究类似,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首先进入问题情境,其次进行实践体验,最后是表达交流。但是,研究性学习在选题的范围上与专题研究存在着不同之处。选题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根据舞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选择,这种方式需要考虑学生的综合情况,看他们适不适合进行研究性学习;二是在实际生活中结合教材进行课题的选择,这样的课题一般比较大,但是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想。因此,普通高校的舞蹈教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舞蹈课堂上。课堂是学生学习舞蹈的主要场所,因此在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能够把研究性学习思想渗透到课堂舞蹈教学的方方面面。需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也就是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发现自身的问题并进行解决来掌握舞蹈知识的方法。舞蹈教师要想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也就需要为学生进行探究做好准备工作,通过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主动性来实现研究性学习思想的渗入。
二、展示作品,激活高校舞蹈研究性学习方法
教师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将研究成果以及对舞蹈作品的领悟通过一定的形式与大家互相交流。例如可以通过展示作品、的方式,或者是多媒体演示等,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成果分享的积极性就可以。另外,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要进行适当的、及时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与一般的测验考试不同,它的目的是鼓励学生。通过让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为了让他们浅谈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赵静对舞蹈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而进行的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舞蹈修养,增加他们对舞蹈的情感体验。在原则上,教师评价学生应当以激励鼓舞为主,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们学习舞蹈的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他们的成果进行鼓励性的点评,将好的作品共享给大家。通过成果共享,学生们可以发现自己在舞蹈学习中的优点和才能,从而进一步增加他们对于舞蹈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评价的标准上,教师不应该坚守传统,应当更加开放,抛弃片面的唯一化标准。评价的指导思想是求同存异,借以恰当的评价方式,俯下身段,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角度去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三、合作研究,提升高校舞蹈研究性学习成效
当前的大学生课外知识获取渠道越来越丰富,知识储备也相应越来越多,对舞蹈知识的获取也就越来越方便。甚至有时候学生所了解的舞蹈知识不比教师少。当每个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定之后,学生们就会着手进行准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询资料等。教师提供的查询网站会比较受学生青睐,多数学生会优先考虑教师提供的资源。学生们在舞蹈知识的之中遨游,大量的信息使得他们不停地在吸收舞蹈知识,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例如,歌曲《渴望春天》传达的是莫扎特对幸福和光明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坚定的信念。再加上其他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欣赏音乐舞蹈的水平,形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舞蹈的习惯。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应当是学生学习舞蹈的推动者和引导者,通过学生小组内的合作研究以及小组之间的合作研究,他们对自己遇到的舞蹈问题首先会主动去解决,只有当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才会求助他人。这样一来,学生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激情被点燃,为高校舞蹈教学不断提供新鲜的学习源泉。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合作使得这种地位更加巩固,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舞蹈知识。总之,研究性学习就要关注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教师要为学生在舞蹈发展的道路上提供更多的帮助,将研究性学习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顺利地进行下去。
作者:赵静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第八篇: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中引入现代舞的意义
现代舞是上世纪末传入我国的一种新兴舞种,具有灵活多样、时代感强的特点,快速收到年轻人的青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代舞中的一些艺术元素强调对生命、精神的赞赏,更能够与人们产生共鸣。现代舞引入到高校舞蹈教学中,可以说存在一种必然性。
一、现代舞发展现状
现代舞起源于欧美,主要是为了挣脱芭蕾等传统舞蹈形式的束缚,而创造的一种新型舞种。现代舞没有像芭蕾舞一样的高标准、高要求,甚至不需要专业的道具、服装,成为了以后总自然节奏演绎的表演形式。现代舞强调身体动作表达精神意识,不需要过多高难度的动作,也不需要特别的技巧,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我国是20世纪末才引入现代舞,但是由于现代舞强烈的时代感以及灵活性,在短时间内风靡全国。同时,现代舞具有创造性的特点,是年轻人展示自己梦想的重要表达方式,收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在我国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舞蹈教学改革逐渐意识到人的主体地位,引入现代舞迎合年轻人的兴趣,对提升舞蹈专业质量,促进学生舞蹈水平提升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中引入现代舞的方式
目前,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中,引入现代舞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现代自由理念的引入以及引导理念的引入。一方面,现代舞在创造的时候,就被冠以自由舞蹈的称号,引入舞蹈教学中,主要是强调学习舞蹈相当于自主舞蹈,突出了学习者的自主性,透过舞蹈去表达自己对现实的看法,舞蹈不会受到地点、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传统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往往强调统一、标准的动作规范,导致学生学习热情较低。引入现代舞的自由理念,能够拜托标准动作的束缚,帮助学生将内心的情感通过舞蹈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现代舞强调自我思想,这一思想引导舞者完成相关的动作,通过舞蹈动作表现舞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引导理念是现代舞中重要的思想,也是独立思维模式的一种,侧重与对舞蹈动作的创造,而不是模仿。将引导理念引入到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符合素质教育理念,通过安排学生观察和体验社会,让学生用情感融入到舞蹈中,不断的创造舞蹈动作,提高舞蹈的情感性。
三、现代舞在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中的引用意义
1、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高校学生可谓是天之骄子,是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面向社会、展示自我的能力。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引入现代舞,指导学生用思想控制动作,引导动作,舞蹈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形式化、标准化,学生不用拘于形式,在进行必要的基础训练后,能够通过舞蹈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将自己的舞蹈思想、个人情感展示出来。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舞蹈学习的自信,让学生更大大胆的面对生活和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另外,在舞蹈展示过程中,促进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沟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也对自身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2、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现代舞随意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需要考虑动作、环境等,可以说环境与动作对现代舞的学习影响较小,学生能够通过现代舞表达自己的内心,体现了现代舞的自由理念,这也正是大学生所向往的理念。现代舞融入到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不用枯燥的学习特定的动作进行表演,在表达自己情感与思想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舞蹈技巧外,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来进行,向学生传递了一种自由思想。现代舞表演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现代舞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对其进行的学习与生活具有巨大的帮助。
3、有助于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形式涌现出来,传统的艺术形式、理念等与外来艺术发生强烈的碰撞,一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发生扭曲变形。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引入现代舞,能够利用现代舞的表演,引导学生对真实情感的渴望,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现代舞主观性较强,在学习和表演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将纯净、善良的品质展现出来,不能将现代舞当做是一种宣泄不良情绪的工具。学生通过现代舞学习,更加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端正自己的审美观念。
4、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通过相关调查现实,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大部分都花费在网络游戏中,无论在思想上还是精力上,都给大学生造成极大的负担,也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现代舞在青年人群体中具有较好的基础,学生对现代舞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利用现代舞培训、表演、比赛等各种形式,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还能起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学校相关部门,组织一些小型的现代舞表演,让学生在舞台中进行展示,让现代舞教学得到升华。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中引入现代舞,能够有效的提升舞蹈教学质量,这与现代舞灵活性、时代感强的特点分不开。将现代舞自由思想以及引导理念融入到高校舞蹈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念,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作者:刘声超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第九篇:高校舞蹈教学改革
一、高校开设舞蹈教学课程作用
(一)塑造大学生的形体美
大学院校作为我国高等学府的主要教育场所,所传授的教育不仅要能够体现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修养的综合性人才,促使大学生的知识水平、气质、风度都要出类拔萃。而舞蹈教育对于大学生气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舞蹈教育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形体美,矫正大学生的站姿、走姿,在丰富大学生课程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将大学生的形体美、气质美充分的表现出来,展现大学生的独特魅力,因此,在高校中设置舞蹈教学课程对于大学生的形体和气质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舞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能过有效的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尤其是在集体舞蹈的学习中,舞蹈动作的统一性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学习中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良好的性格,同时,舞蹈动作和欢快的节奏,都可以令人心胸开阔,能够有效的陶冶情操,可见,舞蹈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现如今,我国的高等院校的舞蹈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很多院校还是继承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性,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这种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兴趣培养。其次,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很多高校在设置舞蹈课程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传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缺乏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不能够充分的运用到就业岗位中,影响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
(二)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课程设置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从目前各大高校在舞蹈课程的设置来看,很多高校对于舞蹈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专业训练课程的设置,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从舞蹈课程的编排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专业舞蹈技术的训练和培养,促使学生掌握专业的舞蹈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课程的教育,只有将所学的专业技术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三)师资团队建设缺乏
舞蹈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而从我国各大高校的舞蹈专业的教师团队来看,舞蹈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缺乏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首先,缺乏教学经验。现在的舞蹈教师很多都是聘请的歌舞团工作人员,这些舞蹈教师大多数是兼职,而且教学年限较短,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是针对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的不够娴熟,只能对学生提供专业舞蹈技术的指导和示范教学。其次,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师由于年龄较大,在长期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教学模式,而对于现代化的舞蹈教学理念还没有充分的认识,缺乏对教学方法的创新,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的教学需求。由此可见,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建设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舞蹈教学的质量。
三、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对策
(一)创新教学理念,开展多元化教学
首先,创新教学方法。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某个类型舞蹈的起源、发展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舞蹈,感受舞蹈中的文化和历史,进而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舞蹈学习的求知欲。其次,多元化的舞蹈教学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进程,在舞蹈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合理的优化教学理念,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舞蹈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未来的谋生之路,因此,对于学生的舞蹈教学要充分的认识到舞蹈教学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在舞蹈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英语、高数、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的素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
(二)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舞蹈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在舞蹈教学改革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置:第一,完善理论教学课程设置,对于舞蹈教学中的理论课程设置,一方面要不断的加强对专业理论教学的课程设置,例如舞蹈教学、舞蹈编导等理论课程。第二,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应该合理的设置一些多媒体教学课程,丰富舞蹈教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高校的舞蹈教学改革中,拥有专业的师资队伍能够有效的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加强高校舞蹈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于舞蹈教师的引进要注重对年轻教师队伍的吸收,融入一些新鲜的教学理念和教师队伍,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互融合,丰富教师队伍。其次,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舞蹈教师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学校之间进行舞蹈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学习,借鉴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有效的提高师资力量,完善师资力量建设。
四、结论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各界舞蹈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通过论述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结合舞蹈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加强,以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理念,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作者:李雨轩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第十篇:高校舞蹈教学创新研究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高校舞蹈教学有着鲜明的传统教学特征。在师生关系上,呈现出传授和服从的关系。在教学主体上,以教师为活动主导,学生则为单向性接受方。在教学方式上,以教师指导为主,实践环节较为薄弱。这与高校舞蹈专业重视实践性不符,也违背了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原则,影响了高校舞蹈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一、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高校非舞蹈专业的舞蹈课程主要面向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加之制约教学计划的因素较多,如师资力量、现代教学设备等均会给教学计划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此一来,不仅舞蹈教学时间短,课程教学计划也非常不确定,以至于学生很难通过1—2学期的学习有效提升自身舞蹈素质。尽管也有部分高校会针对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程,但还是以传统舞蹈教材为主,课时量少,课程内容不具备时代感,导致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而综合类大学的舞蹈专业教学,也存在严重的专业课时量不足的问题。
(二)教学方法不科学
当前,在高校舞蹈教学活动中,以示范性教学、灌输式授课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通常是教师讲授舞蹈动作、步骤的相关要领,学生则在音乐背景下进行多次练习。这种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生以模仿和重复性动作练习为主,使得其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受挫。加上师生互动、合作较少,学生的舞蹈学习思维以被动型接受为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舞蹈专业精神,也使得高校舞蹈教学效率大打折扣。教学方法的不科学,降低了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高校舞蹈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教学内容不新颖
大多数高校舞蹈教育缺乏深厚的科研能力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不考虑实际情况,直接照抄或照搬某些专业舞蹈学院,致使舞蹈教育内容相对陈旧,没有创新性。如此一来,既难达到本校的舞蹈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舞蹈学习需求。例如,普通院校的学生并没有经过长期训练,舞蹈基础较差,但教师没有结合生源情况与个体化差异安排教学,在单一教学内容和模式下,学生就很难真正学到舞蹈精髓。同时,如今高校学生主要是“90后”,很多学生都希望能够学习富有时代性的舞蹈,如街舞,但高校舞蹈教学对此涉及很少,因而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无法充分满足其舞蹈学习需求。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一般来说,舞蹈教学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其评价时间主要集中在期末,评价内容多为舞蹈技能。这样一来,学生为了获得高分,就会全身心地学习舞蹈技能,而忽视舞蹈审美能力与情感素质的重要性。但是,就算学生通过训练提高了舞蹈技能,这样的舞蹈也是没有灵魂的,不利于学生舞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再者,现阶段的舞蹈评价都更注重结果,很少会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学习态度和舞蹈情感,换言之,没有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所以,很难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舞蹈学习成果,也会对学生舞蹈情感、舞蹈素质的塑造产生不利影响。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一)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思想
通常,随着知识、阅历和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个人主体意识会逐渐增强,颇具标准性、单向性的舞蹈教学理念无法充分迎合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所以,高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思想,使之能够落实到各个舞蹈课程和教学环节当中去。对此,教师在设计舞蹈教学方案、确定舞蹈教学计划的时候,都应当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来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合理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以便学生能够通过舞蹈课程感受到舞蹈的动感魅力,从而有效提高其学习舞蹈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二)引导学生欣赏舞蹈的美,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
舞蹈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象,它需要组合人体姿态、肢体动作才能形成舞蹈语言,同时,舞蹈形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人们的现实生活与内心情感。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高校有必要引导学生合理欣赏舞蹈的美,使其能够通过这种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感受到舞蹈的艺术审美特征,潜移默化地感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舞蹈情操和审美能力。舞蹈的动作美能提高舞蹈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舞蹈的艺术美能陶冶学生的舞蹈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舞蹈的表演美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对舞蹈作品的审美能力。为了充分发挥舞蹈美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科学展开舞蹈教学。例如,倘若学生对舞蹈有独到的见解,思想境界也较高,教师就可以直接安排学生观赏舞蹈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交流,说出自己对舞蹈作品的认识和见解,以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在多元化理解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与审美能力;如果学生对舞蹈的认识不足,思想境界较低,教师则需要加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学习,适时引导学生欣赏舞蹈的艺术美和表演美,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常规课程掌握基本功,并在舞蹈艺术和舞蹈作品的熏陶下,逐步提高舞蹈情操和审美情趣。
(三)加强舞蹈情感教育,深化师生关系
要提高高校舞蹈教学有效性,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舞蹈动作,还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因为只有在加强肢体训练的基础上,设法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理解力,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出舞蹈的极致感染力。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开展舞蹈情感教育。具体来说,教师要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共同参与到舞蹈教学、交流和合作中,增加和学生的情感沟通,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情感观,确保学生有清晰的逻辑和饱满的热情,能及时、合理调节消极情绪,从而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舞蹈教学效果。
(四)完善舞蹈教学评价体系,指引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是做好舞蹈教学评价的基础条件。通常,反馈信息有两个来源,其一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考核与观察,其二来自学生的主动反馈。可见,单靠教师的考查是无法对舞蹈教学情况做出科学、全面的评价的。而且,如果在评价实践过程中发生教师评价失当的情况,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师进一步开展舞蹈教学。所以,教师有必要在做好日常教学过程和阶段性教学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适时指出学生错误或不合理的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主动反思,对自身的学习态度、舞蹈动作等进行评价,进而更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刻板,无法将学生的个人素质与舞蹈理念很好地结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舞蹈情感,很难满足学生的舞蹈学习需求,也达不到新时代舞蹈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高校要想实现基础舞蹈知识与舞蹈专业能力并重,提升舞蹈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应当认真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正确欣赏舞蹈的美,适时引入舞蹈情感教育,深化师生关系,进一步完善舞蹈教学评价体系,指引学生合理进行自我评价。
作者:邓琳琳 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 上一篇: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论文4篇
- 下一篇:中职钢琴教学问题及改进对策6篇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