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教学研究论文9篇
时间:2022-08-22 02:56:13
导语:幼儿舞蹈教学研究论文9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我国少数民族舞蹈集合了各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精神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加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促进我国各民族舞蹈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教学中,幼儿舞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到幼儿舞蹈教学中,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能促进我国少数杂民族舞蹈文化的发扬与继承。本文主要对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的作用进行研究,提出促进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的途径。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少数民族舞蹈;研究
一、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的作用
(一)丰富幼儿对少数民族舞蹈的认识。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到幼儿舞蹈教学中,对幼儿想象力的激发、幼儿舞蹈学习的积极性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大多数少数民族舞蹈都包含着一定的古老传说,因此幼儿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诉传说来调动幼儿的热情,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对少数民族舞蹈的认识。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中,幼儿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领略各种少数民族舞蹈,加深了幼儿对少数民族舞蹈学习的兴趣。
(二)增强幼儿对少数民族的特殊情感。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人民是我国的重要组成成员,应该坚持与少数民族团结互助的态度。幼儿是我国未来的接班人,必须对他们进行正确民族关系的思想培养,而相对于枯燥无味的数学、语文、英语等教育学科来看,舞蹈教学更受幼儿的喜爱。那么,为了提高幼儿对各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归属,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有利于幼儿了解各民族的舞蹈,感受到少数民族舞蹈的魅力,实现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舞蹈的有效结合,深化对少数民族舞蹈的认识。例如,幼儿舞蹈教学中,可以对孔雀舞、傣族舞、筷子舞等少数民族舞蹈的教学,幼儿可以从中领略少数民族舞蹈的独特魅力,了解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风土人情、风俗文化,萌发对少数民族的探知欲望,进而增加对少数民族的特殊感情。
(三)使幼儿形成对少数民族传统的敬意。少数民族舞蹈蕴含着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风俗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把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中,幼儿在少数民族舞蹈学习过程中,使幼儿体会少数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探寻少数民族的传统风俗文化、风土人情,感受各种少数民族舞蹈魅力,萌生对各少数民族传统的敬意。比如,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幼儿在葫芦丝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感受到傣族人民歌舞风氛围;通过锣声,感受拉枯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生活。
二、幼儿舞蹈教学中少数民族舞动的融入途径
(一)营造少数民族舞蹈氛围。音乐是舞蹈必不可少的工具,舞蹈往往要在音乐的伴奏下才会更加有魅力,与此同时,音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音乐。因此,为了提高幼儿对少数民族的融入程度,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可以利用音乐的感染力,在不同的时刻选择合适的少数民族音乐进行播放,提高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例如,在自由活动时间或者午休时刻,可以播放各少数民族欢乐的歌曲,让幼儿在积极的歌曲氛围中感受少数民族的魅力,渲染少数民族舞动学习的气氛。同时,幼儿舞蹈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一些少数民族舞蹈的游戏,调动幼儿的兴趣,运用游戏提高少数民族舞蹈融入舞蹈教学的质量。
(二)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融入在幼儿教学各环节。由于幼儿在幼儿园内有各种活动,有表演学习课、文化知识学习课、手工课等课程,如果单单只在舞蹈课上进行少数民族舞蹈思想教育,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所以,应该结合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措施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融入到幼儿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在表演课中,让幼儿穿上少数民族的服装、使用有趣的道具,跳简单少数民族舞蹈,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在文化知识学习课上,可以穿插一些少数民族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知识的讲解,在扩展幼儿的素质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幼儿对少数民族舞蹈的认知。(三)加强幼儿与家长间的互动,提高乐趣。家长是幼儿学习的第一任老师,进行幼儿舞蹈教育单靠教师的能力是不行的,还需要家长的参与和互动。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要实现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中,家长应该了解少数民族舞蹈的内容,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家长参与性,增强幼儿与家长互动,引导幼儿对少数民族舞蹈的学习,从而提高幼儿对舞蹈学习的乐趣。比如,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举办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少数民族舞蹈服装、编制少数民族舞蹈动作等方式,让家长通过家庭教育来引导学生进行民族舞蹈学习,利用家长与幼儿情感的互动,提高幼儿的学习乐趣。
三、结束语
少数民族舞蹈是幼儿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幼儿对少数民族舞动的学习兴趣。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对丰富幼儿对少数民族舞蹈的认识,增强对少数民族的情感,使幼儿对少数民族传统充满敬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可以通过营造少数民族舞蹈氛围、将少数民族舞蹈文化融入在幼儿教学各环节、加强幼儿与家长间的互动等途径来促进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中。
作者:杜琳琳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韵葳.关于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5.
[2]庞志娟.浅谈怎样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J].艺术科技,2014.
[3]李张妤.如何把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中[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
第二篇: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分类与特点
一、幼儿舞蹈教学的类型
幼儿舞蹈教学类型可以分为自娱性舞蹈和表演型舞蹈两大类。按照舞蹈表演形式来划分,一般又可以分为以下五种形式:简单的律动舞蹈、集体舞蹈、歌伴舞(载歌载舞)、即兴舞蹈、音乐游戏。
(一)律动舞蹈。律动舞蹈是一种本能的对音乐节奏的反应,当幼儿听着喜欢的音乐节奏时会自发的产生身体舞蹈动作。尤其是当幼儿听到了喜欢的音乐曲目时,不禁会跟着哼唱,身体也会情不自禁的跟随着音乐节奏变化手舞足蹈起来。这时候幼儿在潜意识中将音乐的节奏与自己的朴素情感互相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相互适应,自发统一的情感动作。科学的培养和挖掘幼儿的这种律动特点,进一步进行引导训练,就形成了幼儿舞蹈基础的潜质。幼儿通过模仿可以将几个简单的动作结合起来,再配合音乐节奏将这些动作合成一串基本的舞蹈动作,这就是舞蹈创作的源头。舞蹈教学中将这种自发的律动舞蹈意识加以引导挖掘,就能培养出幼儿的舞蹈兴趣和爱好。
(二)集体舞。集体舞是一种必须由多人配合才能完成的舞蹈形式,在舞蹈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舞蹈整体中的一部分,每个舞蹈动作都是整个舞蹈节目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每个参与表演的小朋友都必须在固定的队形里、固定的舞台位置上做着规定的舞蹈动作。舞蹈动作上必须整齐划一、舞蹈节奏上必须协调一致,音乐节奏上必须共同配合协调,整齐划一的共同创作出一种舞蹈节目的整体美感。集体舞相对于单人舞来说,集体舞蹈的难度更大一些,要求也更高一些,每个参加舞蹈的小朋友都需要一定的舞蹈基础和对音乐舞蹈内容的理解能力。在集体舞蹈排练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舞蹈训练,不断重复的配合练习,熟练的掌握音乐节奏旋律,细致的把握每个舞蹈动作,才能达到集体合作表演的效果。通过集体舞蹈节目,可以培养小朋友的集体协调能力、团结互助精神、整体配合意识。通过舞蹈动作共同体验音乐情绪,共同实现舞蹈表达效果。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集体舞蹈动作要求简单易学,节奏感强,动作简单统一,能体现出幼儿的天真烂漫的精神面貌。
(三)载歌载舞。载歌载舞是我们常见的一种表演形式,它是以“歌唱”和“念白”为主,辅助以舞蹈动作的边歌边舞的表演形式。这种表演方式更多的表现在摇滚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表演中,也被民族音乐和舞台表演节目中普遍采用。在幼儿儿歌演唱形式中,演唱是一种很生动的节目表演方式。歌曲演唱者通过配合简单的舞蹈形象动作、结合表情姿态、整合节奏动作等一系列动作要求,进一步表现舞蹈的内容和音乐内涵,来向观众传递共鸣信息。这种边唱、边念、边表演的形式,在幼儿舞蹈中也被广泛的采用。载歌载舞的节目中,舞蹈动作一般都会贯穿于整个节目过程,成为一种丰富的舞台表演形式。
(四)即兴舞。即兴舞是指舞蹈者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配合音乐自编自演的一种即兴表演方式。这种舞蹈表演形式在幼儿最初的舞蹈行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老师也应该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空间,积极的参与舞蹈动作的设计,和老师一起配合编排出适合自己的舞蹈节目。好的即兴舞表演需要舞蹈者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能够熟练地运用舞蹈基本动作,能够准确理解歌曲的表达内涵,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理解的歌曲内容,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即兴舞对大多数幼儿来说,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必须通过学习训练掌握一定的舞蹈基础知识和舞台表演能力才能即兴表演。教师在教学中只能依照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的编排一些简单的儿歌动作,让幼儿在舞台上即兴发挥表演。比如:数鸭子、拍手歌、数星星等这些生动欢快的儿歌节目,都是进行即兴舞蹈的很好题材。
(五)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学习内容之一,几乎每一个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游戏内容,都是在游戏的伴随影响下快乐成长。我们幼儿时期常做的游戏有“木头人”“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等,都是一边唱着儿歌、一边游戏,这些游戏丰富了童年的生活乐趣。音乐游戏是幼儿进行音乐、舞蹈学习的很好途径,幼儿喜欢在歌曲的伴奏下,按照音乐的内容、音乐的节奏来进行游戏玩耍。这些游戏往往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和动作要求,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气氛中、在有趣多变的动作造型中、在欢快的游戏气氛中体验着音乐的美感和游戏的愉悦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美有趣的音乐游戏,才丰富了幼儿的童年生活,培养了他们对音乐舞蹈的学习兴趣,丰富了他们童年的生活内容。
二、幼儿舞蹈的基本特点
幼儿舞蹈除了具有一般的舞蹈艺术特征之外,还具有一些鲜明的年龄特点,主要表现为幼儿舞蹈的“活泼”“天真”“夸张”“有趣”的特质。在幼儿舞蹈的结构编排中,动作整齐简单,动作活泼有趣,是表演效果期望的目的。所以幼儿舞蹈具有“短”“浅”“童趣”的基本特点。笔者通过长期教学观察,简单总结幼儿的舞蹈特点如下:
(一)幼儿舞蹈的直观性。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编排的幼儿舞蹈,具有表达简单直观的特点,因为幼儿只能通过具体的形体动作来表达生活情绪。比如:表达伤心的情绪就会用“揉眼睛、摇头晃脑”的动作,表达瞌睡了就会“打哈欠”或双手和臂做“枕头”,表达高兴的心情时就会选择蹦蹦跳跳。他们的舞蹈具有很强的直观性。那些抽象的舞蹈动作不属于这个年龄特点,所以幼儿舞蹈具有鲜明直观的动作特点。
(二)幼儿舞蹈的模仿性。幼儿处于大脑发育的成长期,在这一阶段幼儿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会积极的、兴趣很强的学习和模仿身边的事物。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乐此不疲。幼儿的舞蹈动作编排也是根据这一特点,通过模仿生活中的动作细节,把它形象化的融入舞蹈表演中。比如:模仿小鸟飞翔、青蛙跳跃、企鹅行走、马儿奔跑等动作都是来源于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三)幼儿舞蹈的幻想性。幼儿舞蹈具有丰富的幻想性,因为幼儿的生活经历很少,他们对出现在视野里的每一个事物充满了幻想和想象。这些想象往往超脱了现实生活内容,形成了一种充满了童趣的幻想画面。在这一时期,幼儿喜欢听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喜欢看科幻画册。在他们的舞蹈动作中,也同样充满了幻想色彩。我们根据幼儿的这些合理的想象,编排出符合幼儿思维特点的舞蹈动作,就能塑造出鲜明的幼儿舞蹈特点。总之,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熟练的把握了幼儿舞蹈的这些特点,就能合理的按照幼儿的模仿心理和动作特点科学安排舞蹈课程内容,有效的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通过进一步学习训练,掌握基础的舞蹈知识技能,培养舞台表演能力。在舞蹈训练过程中,能够同时锻炼好幼儿身体的柔韧度、平行能力、协调配合能力。通过舞蹈课程的学习训练,能够使幼儿的身体素质得到加强,集体配合协调意识得到重视,模仿思考能力得到提高,表演能力得到升华,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幼儿的艺术潜能得到开发,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实现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孟迪 单位:商丘幼儿师范学校
第三篇:创新教学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表现
学前教育是幼儿智力的启蒙,有着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幼儿舞蹈教学中,传统“师授生学”的教学模式,老师竭尽全力的示范,而多数孩子毫无体验地跟学,丝毫达不到育人的目的,还会限制幼儿的表现力,使其被动地接受肢体语言,而不是主动地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幼儿少了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不可能把舞蹈的美传达地淋漓尽致的。因此,教学必须进行创新,本人结合实际,尝试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幼儿舞蹈教学。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的选择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要有针对性、趣味性、游戏性,要能引起幼儿审美的共鸣。如歌曲“泼水歌”先让两个幼儿进行故事再现,让孩子明确不小心做错事不可怕,只要及时改正,礼貌待人,学会彼此的谅解与宽容,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越美好,人与人之间才会越来越和谐。因为这首歌曲内容生动,所以可以及时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陶冶幼儿情操,达到育人的效果。孩子们春游时看见了美丽的大自然,并对小花、小草、小动物十分感兴趣,这时我们要支持、鼓励孩子主动去观察大自然的美,发掘生活中的美。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感到自己生活在美丽的画卷中,为此他们会敢于去表现,积极去探索,我们适时再深人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在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让孩子们毫无压力地释放情感,进行舞蹈表演。
二、教学中情感的投入
美学家施东昌说过:“美感是富有感情特征的”,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因此,我们要降低自己的年龄,和孩子打成一片,抓住“情”字,建立师生间的和谐环境,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儿童观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教师要时时保护、滋润这颗刚刚萌芽的小小心灵,要使儿童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以饱满的情绪、积极的态度、J喻悦的心情投人到每节课中去。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要对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表扬会激发孩子的兴趣,用激励的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孩子安静、不爱表现、胆怯,就连简单的动作都不敢放开来做。遇到此类情况教师不可千篇一律地进行教学,而是要在平时多鼓励多表扬,让幼儿感到我是最棒的,老师很喜欢看我跳舞,大家都很愿意和我一起表演。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能够对他满意地一笑,能够多看几眼,经常说:“你真棒,掌声送给你”等等,都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课后还要让那些不够自信的孩子当小老师教其他小朋友学习动作,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池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幼儿相互学习,相互激励,这样那部分胆小的孩子就会无拘无束大胆地表现自己了,让自己融人到班级大家庭中。
(二)教师应有丰富的情感
教师要经常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让老师变成孩子们的好朋友,让自己像妈妈、大姐姐似的多重身份去感染幼儿。教师要融人到孩子的世界里去,要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去表达。我们要和幼儿在一起唱啊、跳啊、玩啊,用舞蹈优美的动作向幼儿传递舞蹈世界的美好,把舞蹈课的气氛渲染得热闹、积极、活跃。如“小猴子”这个音乐律动游戏,通过模仿小猴子走路的跳跃感,表现小猴调皮、机灵的性格。这时教师就应该把自己形象地比作小猴,和孩子们一起随着乐曲的音乐节奏而变化动作,让动作“由心而生,由晴而动”。
三、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幼儿去探索知识的助力器,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前提。设计舞蹈动作时要力求主题动作形象、简明、活泼,不要超越孩子的能力范围,动作不要过于成人化,不要过于繁琐,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如大班“毛毛虫的愿望”教学前可以先把内容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舞蹈时让幼儿知道自己在扮演的是毛毛虫还是蝴蝶。孩子们边唱边跳,完全融人到音乐中,表演也会流露出无限美好的童趣。再者平时要很好地抓住动物形象让幼儿进行模仿,孩子们都会对不同的小动物感兴趣,如小老鼠狠琐的动作、熊猫憨态可掬的模样、大老虎威武的神态等等,让孩子们带上不同的头饰、彩带,结合道具,边播放音乐,边让幼儿自由表演,自由创作,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
四、在游戏中学习舞蹈、感受舞蹈
会玩的孩子才聪明,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舞蹈的美感。如学习小鸟飞,教师可以扮演鸟妈妈,让孩子们当小鸟,请小鸟跟着鸟妈妈来学本领、寻找食物、鸟妈妈如何给小鸟喂食,还可以戴头饰等;学习“小兔子乖乖”时,为了让孩子们掌握蹦跳步,可以让兔妈妈带兔宝宝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学习《小星星》时,可根据歌词,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化加以展开。让每个孩子都拿上星星的道具,依次进行起立、蹲下的舞蹈动作体验,既可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又不失游戏的操控性,体现新纲要中倡导的“玩中学,学中玩”的思想,不遏制孩子玩的天性。突破传统,创新教学,让舞蹈犹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儿童的心灵。让我们走进孩子们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质朴情感,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创造性地开展舞蹈教学。这样幼儿舞蹈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贴近孩子。让孩子乘着舞蹈的翅膀,展翅翱翔。
作者:王政萍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吕艺生朱清渊.舞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2王海英肖灵.舞蹈训练与编创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归)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4)
第四篇: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幼儿教学能力的意义以及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是高等院校为培养培养幼儿而设立的专业,该专业女生居多,他们不仅要对文化知识进行学习,还要学习一些教授幼儿的歌曲、舞蹈、美术和音乐等课程,通过唱歌和舞蹈的方式给孩子们创造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幼儿舞蹈教学是幼师的重点学习项目之一,做好幼儿舞蹈教学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幼儿舞蹈教学,可以更好的适应幼儿教学要求。幼儿教育需要对儿童的智力和身体健康进行开发,为此,做好舞蹈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有效开展幼儿教学,需要提高幼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优秀的幼师队伍,以此来满足幼儿园的舞蹈教学任务。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往往拥有较强的舞蹈基础,然而,在对孩子进行舞蹈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前教育老师对于舞蹈教学的目标方向不明确
目前,毕业于高校的学前教育老师对于舞蹈教学方向不明确,多数高校只是一味的重视幼师舞蹈功底的培养,虽然培养出来的幼师舞蹈水平比较高。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幼师对于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这会使幼师在教学中达不到学校的教学要求。高校对于幼师教学的目标出现偏离,高校对于学前教育方面的学生应该注重其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及明确幼师对于舞蹈教学的职业要求。
2.幼师教学能力达不到幼儿园要求
由于现在的幼儿园在招收幼儿教师时,普遍不考虑教师的舞蹈能力,为此,没有良好的舞蹈基础的幼儿教师也都被录用。由于这些幼师没有良好的舞蹈功底,所以她们在教授孩子们舞蹈课程时多应付了事,学生们不可能学到良好的舞蹈艺术。为此,教师的舞蹈水平是否合格是判断此老师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如果幼师在大学中就没有认真学习舞蹈知识,那么在今后的舞蹈教学中,就不能以最优美的舞蹈展示给幼儿学习,幼师也讲述不出来自己的舞蹈心的。对于舞蹈的学习,很难在短时间内促成,这需要长期的训练。幼儿学习舞蹈本身就是零基础,有些小孩从来都没有见过其他人跳舞,所以,对于那些没有舞蹈功底的幼师在教授学生时就更是难上加难。
3.幼师的舞蹈编排能力不足
舞蹈编排能力要求舞蹈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舞蹈功底,有些幼师不是来自于大学,而是来自于初中毕业后上的“3+2”,她们往往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许多来自农村,基本没有学过舞蹈课程,她们很难创编出适合幼儿学习的舞蹈。
4.对于幼师的评价体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我国目前的幼师教学评价标准采取传统评价方式,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为此,在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评价时,往往比较主观,缺乏客观的考察。这种模式势不利于幼师的聘用。
三、解决舞蹈教学问题的对应策略
我国幼教在舞蹈教学方面普遍存在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为此,本文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集中解决幼教在舞蹈方面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幼儿教学整体舞蹈教学质量。
1.加强幼师舞蹈能力的培养
舞蹈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需要教师示范动作、同时进行舞蹈讲解、有时还要运用到舞蹈方面的曲子。这对幼师有很严格的要求,需要幼师将舞蹈理论与舞蹈动作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是充分调动学生身体同心理的一门课程。对于口语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两部分即:舞蹈教学示范和口语表达能力。
(1)口语表达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培训方面,幼师通过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能让孩子们体会到教师语言魅力。当幼师说话更有亲和力,表达语言通俗易懂时,学生们会更喜欢和这个老师交流。在舞蹈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富有亲和力,语气和蔼可亲,会使得学生更喜欢学习舞蹈课程,激发幼儿对于舞蹈的学习热情。
(2)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幼师的舞蹈功底,需要幼师理论结合实践,教师先将舞蹈整体展示一遍给学生看,通过优美的舞蹈吸引幼儿,幼儿进行学习性模仿,幼师应亲力亲为,纠正每一个学生舞蹈动作规范。为了使得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上进的学习舞蹈,教师应多采取鼓励教学法,为此,幼师可以在儿童心目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2.加强幼师的舞蹈编排能力
舞蹈编排能力需要幼师拥有良好的舞蹈功底和创作灵感,还要了解班级里学生喜好,针对男女不同设计出不同的舞蹈动作。与此同时,幼师可以多借鉴网上舞蹈教学视频,充实自己的舞蹈编排。教师应针对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心理特征,时刻了解幼儿的想法,积极的对那些动作不到位的幼儿进行舞蹈指导,不放弃每一个儿童。幼儿在这个年龄段充满好奇心,如果教师在跳舞时,能让幼儿觉得非常美,这便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使得幼儿愿意去跟着幼师学习舞蹈。
3.明确幼师培养目标
在对幼师的培养上,高校不能一味的重视幼师舞蹈基础培养,还要让幼师的明确舞蹈教学目标,尤其是培养幼师的角色转换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舞蹈讲解能力,学生们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相互舞蹈教学,教师只将一种舞蹈教授给几个同学,让同学们分成几组,每组的同学都会不同的舞动,通过展示自己的舞蹈教会小组中的其他成员,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幼师的舞蹈教学能力。
4.制定合理的幼师舞蹈评价标准
幼师舞蹈教学能力的提高,需要提高舞蹈的评判标准。采用合理、客观、全面的教学舞蹈评价标准。通过其他舞蹈老师的客观评价,可以使得幼师在比较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评判一个幼师的舞蹈教学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合理客观的幼师舞蹈评价标准,可以在整体上提升幼师的舞蹈教学水平。
四、结语
通过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对教学目标的培养,提升幼师的舞蹈教学能力,另外,通过科学客观的舞蹈教学评价标准,使得每个幼师都可以通过比较,总结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的舞蹈教学能力,更好地适应幼师这一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幼师。
作者:沈莹宇 单位:浙江省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编,贾美娜主编.中国民族民间舞[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
[2]赵国纬著.舞蹈教学心理[M].中国舞蹈出版社,2009.
第五篇:幼儿舞蹈教学分析
一、声情并茂、有声有色
舞蹈中往往包含着大量的语言信息,在学习的时候,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与教师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把复杂的舞蹈动作或者语言简单化,在传授舞蹈的过程中,要耐心的给孩子们讲解舞蹈的涵义,生动想象的去讲解一些舞蹈中蕴含的内容。此外,教师要声情并茂,富有感情,带给孩子们积极热情的能量,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讲解去带动孩子们的热情,抓住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于幼儿学习舞蹈来说,他们更多的是服从,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练习、去模仿,教师作为引领者,要为孩子们树立榜样,从声情并茂的教学中让孩子们渐渐领悟舞蹈的魅力,从而尽情享受舞蹈,在舞蹈的世界自由发挥。
二、合理安排、循序渐进
舞蹈的学习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良好的舞蹈功底也不是一戚而就的,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和长期的融合。幼儿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在刚开始学习舞蹈的时候,对于舞蹈需要体现的力道大小以及舞蹈的语言魅力还不了解,作为教师,要学会循序渐进,慢慢引导他们一步步学习,在有些孩子练习不够标准时,教师要学会宽容,把学习的进度稍微调低下来,合理安排舞蹈的学习进度,让每位孩子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宽容,从而热爱舞蹈,热爱老师。最终让孩子们在欢乐与成长中学到舞蹈。
三、重视个性、发展潜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于学生而言也是这样。幼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不懂的、不太会的舞蹈动作。因为有的孩子们可能天生在舞蹈的学习方面就有很大的天赋,而对于另一些孩子们来说,学习舞蹈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教师就要善于观察,对于学习较快的同学来说,可以安排他们去教一些学习较慢的孩子,同时让他们互相鼓励。此外,有的孩子可能适合比较机械的舞蹈,有的孩子则比较喜欢柔软的舞蹈,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个性与不足,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潜能。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因材施教,发展孩子们不同的特长,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组最后互相学习和进步。
四、情感融合、相互交流
在孩子们学习的幼儿时代,是心灵对话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充满了内心的渴望,对于舞蹈来说,他们能够得到心灵的寄托。作为教师来讲,要懂得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孩子们深度对话,了解他们心中对舞蹈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想象,在听从了孩子们的想法之后,教师才会懂得他们的内心世界,才会从孩子们的心灵出发,用孩子们真诚朴实的语言去与他们交流。通过老师与孩子们的交流,能够使孩子们充满自信的学习舞蹈,使他们充满满足感,从而对舞蹈充满热爱,对老师充满崇敬之情。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孩子们才会有更多的热情,也才会更多地与教师进行交流。
五、结语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纯真的,对于学习幼儿舞蹈来说,教师要时时刻刻谨慎,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仅要声情并茂的教授,循序渐进的学习,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合理的学习时间,也要充分重视他们之间学习的差异,鼓励每位孩子不放弃,与他们进行心灵的对话,给孩子们心灵的寄托。同时培养他们的身心健康,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锻炼他们的意志,从而让孩子们开拓思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从而使学前教育的幼儿舞蹈教学走向正规化的人文化。
作者:刘征 单位:河北省任丘市渤海石油职业学院
第六篇:舞蹈教学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
一、节奏感培养的特点
(一)丰富的感情色彩
幼儿舞蹈的节奏是一种富有生命的旋律,在人们运动中最为常见的是以情感情绪来进行表现,幼儿在进行舞蹈培养中,情感上会出现喜、怒、哀、乐、爱、恶、惧、恨。可见,对幼儿的舞蹈节奏的培养要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针对舞蹈的实际免度考虑,节奏上要以“欢快的节奏““舒畅的节奏”“悲哀的节奏”等进行分类。
(二)鲜明的民族、地区特色
在我国民族众多,五十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所拥有着五十六种不同的民族舞蹈,舞蹈的不同所富有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也是不同的,这些迥异的舞蹈节奏和韵律的不同形成了每个民族所特有的舞蹈风格,节奏所具有的规范性促进了各个民族舞蹈的千姿百态,也是每个地方民族舞蹈所具有的主要标志,可见,每个地区的民族舞蹈富有鲜明的节奏特点。
(三)突出的性格特怔
中华民族所富有的节奏特点也是一种民族的性格,每个舞蹈民族风情都带来各个地方的习俗,例如在我国北方,蒙古人民的性格如图草原一样心胸宽广,富有豪放,这些也都反映在他们的舞蹈上,粗狂、豪放,在我国江南则是“小桥、流水”,江南水乡风情也赋予舞蹈的温婉细腻、柔情。
二、如何加强幼儿舞蹈节奏感的培养
如何加强幼儿舞蹈节奏感的培养:
(一)为所唱的歌曲配动作
在小班的幼儿最喜欢的可能就是边唱边跳。为了培养小班幼儿在节奏感方面的能力,一般教学中都有边唱边跳这个环节。一般情况下,对幼儿教学的歌曲时间都很短,但是最大的特点就是很有节奏感。这样的歌曲,在幼儿做动作时,很随意的就可以用几个动作来表现出来。幼儿在第一次进行学习时就可以通过这样来开发自身节奏感的天赋。其实边唱边跳的环节还可以方便幼儿记忆歌词,也可以增强幼儿对于歌曲的兴趣。包括中班和大班的幼儿,也可以继续这样的环节,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协调肢体动作了。有时候也可以只是以唱歌为主要方向,可以不配上肢体动作。
(二)加强律动
幼儿在对音乐的节奏上的反映有利于对肌肉和身体的发展。幼儿自然的在节奏中模仿基本舞步,这样的律动也同时增加记忆力和动作协调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就具体情况适当的增加动作的难度。还有教学过程中很多游戏可以引发幼儿的兴趣,主要目的为是培养幼儿节奏性,困为游戏过程中是以节奏感性强的舞蹈动作为主。
(三)重视打击乐
乐器的训练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影响。如铃鼓、小铃等乐器可以作为幼儿学习时的主要乐器,困为轻巧简单。对于乐器的训练一般教学都是以中班和大班的幼儿为主,其实小班的幼儿也可以进行培养。教学中,幼儿通过音乐的节拍来拍打乐器,渐渐地能够对节奏认知增强。
三、培养节奏感的策略
(一)舞以音乐欣赏作为前提,在理解中创造节奏感
困为不同的歌曲旋律所有的节奏也是不同的,幼儿需要对各类型歌曲的特征有一定的辨别度。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锻炼幼儿这一点。困为可以在幼儿跟着不同歌曲做舞蹈动作时,指导幼儿对不同类型的歌曲的节奏上的辨别。不同节奏的歌曲也有不同的情感表达,令幼儿自己根据个人意愿选择乐器,用不同的乐器来表达内心情感。这样的方式可以在短期内增强幼儿对于歌曲的节奏上的掌控,以及情感上的细腻。不同班级可以根据各班情况组织幼儿们表演不同节奏乐段,来组合表达情绪。
(二)通过舞蹈即兴表演,创造节奏
优秀舞蹈家的必备修养就是能在即兴表演中也可以表现出艺术魅力感。所谓”即兴表演“就是指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根据出现的音乐做出舞蹈动作来表达内心感受。舞蹈可以展现出个人对于歌曲中隋感的理解,通过舞蹈恰当的表演出音乐片段中的感情特点。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可以将”即兴创作表演“的方式加进来,调动幼儿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训练他们对于歌曲情感的把握。在指导幼儿学习舞蹈时不能一墩而就,需要将每个舞蹈动作进行分解后再细化的教给幼儿。每一个舞蹈动作的细节可以让幼儿映像更深刻,幼儿会积极的灵活的记忆。即兴创作中,舞蹈的动作细节融入其中,能给人焕然一新的感受。
(三)以艺术形象的理解创造节奏,用舞台展示节奏课程成果
幼儿舞蹈教学所坚持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幼儿具有高素质的舞蹈表演,这就更要求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幼儿们的节奏感培养,并引导他们通过对艺术形象的理解创作节奏、通过舞台表演展示节奏,对舞蹈教学做出更好的巩固。由于情境生动活泼,幼儿就亲学,乐学,能消除幼儿对教材的枯燥感和恐惧感,所以舞台展示多是对知识的系统性总结,有助于引发幼儿的思考。所以,艺术形象课件的使用,应根据课型进行选择。总之,以节奏课程理念为基础开发的舞蹈教学,可以促进幼儿的不断发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舞蹈教材的不断提高,是一种非常有效促进持续发展的教学方式。
作者:江玲 单位:江汉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潘静叶.探究音乐律动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3(04).
【2]陈思宇.关于幼儿舞蹈培训教育的几点思考【J].科技视界.2014一02一15
[3]李韵藏.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J].艺术教育.2015一02一01
第七篇:幼儿即兴舞蹈教学方法研究
即兴舞蹈可以说是对人类动作价值的一种深度探索,其作为表演、仪式、教育等舞蹈中的重要元素,能够有效表达思想、情感。在幼儿思想感知表达尚不清晰的阶段,即兴舞蹈教学成为了教师深入、全面了解学生的主要手段之一。而且即兴舞蹈即时性、个性化以及创造性的特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展露与养成,其相关教学行为成为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一部分。因此,有关幼儿即兴舞蹈教学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
1即兴舞蹈教学的意义及特点
即兴舞蹈的开发性、个性化特征,决定了它更适合幼儿成长。即兴舞蹈教学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实践,可以缓解幼儿在教育中的疲惫感、乏味感,能够有效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素质教育背景下,即兴舞蹈教学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1意义
幼儿正处于思想和行为活跃的时期,普遍存在即兴起舞的现象。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即兴舞蹈教学,满足了幼儿解放天性的需求,对促进他们个性养成和全面发展意义非凡。所谓的即兴舞蹈是指,在没有理性思维的情况下形成的身体动态,是一种下意识行为。即兴舞蹈教学作为一项对身体运动极限的挑战,能够在开发人类身体潜能上发挥效用,可以强化个体的身体灵活度和敏锐度。从某成意义上讲,舞蹈教学既是一种艺术教育,又是一种身体教育,可以通过舞蹈来达到培养和提高肌肉控制力、协调力以及反应力的目的。而且,即兴舞蹈亦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相较于传统舞蹈教学,即兴舞蹈教学更加强调大胆表现和快速反应,注重激发人的潜在创造意识。在开放性、多样化思维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形象的身体语言表达实际而又抽象的思想或情感,创造思想由此萌生。另外,即兴舞蹈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即兴舞蹈教学不仅注重身体能力塑造,还注重愉悦精神,它解除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培养框架,给予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空间。素质教育背景下,即兴舞蹈教学十分重要。
1.2特点
即兴舞蹈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亦属于舞蹈教育的范畴,因此也具备舞蹈教育动作性、节奏性以及虚拟性的一般特征。除此之外,即兴舞蹈教学又与一般舞蹈教育不同,它强调发挥“即兴”的本质和价值。综合来讲,即兴舞蹈教学应具备即时性、个性化以及创新性等特征。即兴舞蹈是一种短时间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表达内心感受的舞蹈形式。这项特征决定了即兴舞蹈可以有效避免每一次演出僵硬化的现象,能够使作品内涵得到更加丰满的体现。同时,每一次即兴舞蹈演出都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它要求对已知信息进行解构和重组,具有一定的不可复制性。思维是行为的主导。即兴舞蹈教学的创造性,要求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产生不同思维,瞬间做出抉择和反应。这需要幼儿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充足的想象空间,尽量将情景设置变得虚拟化、抽象化。此外,即兴舞蹈教学是发展幼儿个性的主要途径之一,强调了学生能力、性格、气质以及涵养等不同个性的体现。
2幼儿舞蹈教学中即兴舞蹈教学方法实践
即兴舞蹈教学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上表现的优势无所比拟。幼儿即兴舞蹈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师生的综合能力构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者结合对即兴舞蹈教学的认识,提出了以下几种即兴舞蹈教学方法实践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2.1加强引导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作为教学主导,其表现出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了即兴舞蹈教学实效。新时期,幼儿舞蹈教师必须要深刻意识到即兴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并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优化与创新方式方法,以引导学生个性养成、全面发展。即兴舞蹈教学对相关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幼儿教育机构应该注重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等方式树立他们正确的创新意识、教育观念,丰富其理论知识涵养,并使之即兴舞蹈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幼儿舞蹈教师则需要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念和观念,谨遵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注重自身引导教育功能的发挥,得到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内得到全面发展。即兴舞蹈的根本目标是解放学生天性,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表达力等。因此,幼儿舞蹈教师应该结合幼儿成长特点以及即兴舞蹈教学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实施计划,根据该科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
2.2创设情境
即兴舞蹈可以理解为是人在特殊情境下瞬时产生的下意识行为。幼儿即兴舞蹈教学的基础条件,是创设有利的情景。经调研发现,幼儿容易在新鲜或兴趣事物的刺激下,产生新奇行为。因此,幼儿舞蹈教师应该注意创设与教学任务、内容相符的情景。具体而言,幼儿舞蹈教师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截取素材,选择其中的某个场景或事物,经过一系列加工之后形成场景。此后,幼儿舞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相关场景作简要的论述,明确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主体,使之在此主线上自由发挥想象,并引导他们用形象的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即兴舞蹈教学情景一般应该包括故事、人物、音乐等元素。在人物故事的衍生下,使幼儿瞬时产生情感或思想,尤其自主选择伴奏音乐的类型,在律动的带动下演绎舞蹈行为。如此,既可以发挥幼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定向培养他们的律动感、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等,对促进他们个性的释放和养成以及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3开发游戏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兴舞蹈教学价值的创造与发挥,有赖于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游戏化,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对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幼儿舞蹈教学教师应该注意即兴舞蹈教学中游戏的开发。在此过程中,幼儿舞蹈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群体,与之建立和谐稳定的关系,通过深度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日常,分析其兴趣点所在。在兼顾全体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幼儿舞蹈教师应该创新游戏化教学科目,以学生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话剧演出等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幼儿舞蹈教师要注意各学生小组成员能力的均衡性,使之在布置的舞蹈任务中都能扮演能力范围内的角色,从而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舞蹈演出的机会。这就需要幼儿舞蹈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及时了解各学生小组的行为动态,帮助他们解决合作途中遇到的难以,构建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关系,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畅进行。游戏化教学法是提高即兴舞蹈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予以大力推广。
2.4完善评价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辅助优化行为,需要秉持全面性、客观性的原则。相比之下,即兴舞蹈教学评价更具繁琐性。幼儿舞蹈教学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落实素质教育观念,在全面发展学生的目标指导下,进一步细化、量化学生评价标准,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指导服务。根据即兴舞蹈教学的即时性、个性化以及创造性特点,应该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具体实施而言,教师应就幼儿的每一次即兴舞蹈演出作评价,在肯定其成果的基础上,理性地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如此提高幼儿即兴舞蹈的审美价值。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走出固化思维模式的束缚,切勿过度指导,给予其适当适度的想象空间,使之在自由发挥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进行评价指导,从而增强幼儿的演绎自信心。如上文所述,即兴舞蹈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学生即兴舞蹈中的创新部分,并着重提出表扬,并在言语或物质上给予奖励,认可和激励他们的创新行为,从而使他们在个性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舞蹈教学中开展即兴舞蹈教学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本文对即兴舞蹈教学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作者希望教育界的其他学者持续关注此项研究,深度剖析幼儿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挥即兴舞蹈教学的优势和价值,提出更多的实践策略,从而进一步完善幼儿舞蹈教育体系,为幼儿创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李欣欣 单位:长沙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赵雪荣.幼儿舞蹈教学新方法实践探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2):166-167.
[2]张云鑫.幼儿舞蹈教学方法初探[J].黄河之声,2015(03):56-57.
[3]李代.幼师舞蹈教学的特点及其方法的分析[J].通俗歌曲,2015(03):129-130.
[4]王婉青.儿童游戏在即兴舞蹈教学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2015(20):165.
[5]丁榕.从“手舞足蹈”谈即兴舞蹈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3(13):247.
第八篇:音乐舞蹈教学中幼儿社会性的培养
一、在音乐舞蹈活动中体验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一种先天性的趋避倾向———趋向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感体验,幼儿时期尤为如此。因为音乐舞蹈活动可以让他们感到轻松、愉快。宽松的课堂气氛、老师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等积极的评价都会使幼儿树立足够的自信在集体中间充分表现。《铃儿响叮当》是一首幼儿耳熟能详的歌曲,是幼儿园大班综合音乐舞蹈教材。活动中,根据音乐的性质、节奏以及我班幼儿的音乐舞蹈水平,以审美为核心,用拟人化的手法,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巧妙的情境设计将幼儿吸引到教学中,感受圣诞节人们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欢快场面,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快乐,在这种氛围中,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闻乐而动,把对听觉艺术所蕴含的美以身体的动作表现了出来,就连那些平时内向,不愿在大家面前表现的幼儿也被感染了,融入共同的舞蹈活动之中,体验了成功的愉悦。
二、在音乐舞蹈活动中学会分享
为了确保音乐舞蹈活动顺利进行,必须引导幼儿学会分享空间。舞蹈教学要求幼儿在有限的场地中共同活动,既能够保证个人行为不受压抑,又不妨碍与同伴友好相处,需要幼儿具有分享空间的能力,通过这种技能的培养,幼儿进一步懂得了与他人分享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体会了分享带来的和谐和快乐。活动中,一开始幼儿并没有分享空间的概念,总是出现碰撞、摩擦、冲突,于是我就结合歌词内容,启发幼儿思考怎样才能“冲破大风雪,飞奔过田野”?并通过商讨,让幼儿了解如果互相碰撞,前进就会产生阻碍,就会影响我们坐在雪橇上的速度,使幼儿自己意识到要想在这样的空间里与同伴友好相处、共同舞蹈就必须调整自己的动作幅度,找到合适的舞动空间。这种探索与交流,让幼儿体会到了分享空间的快乐,内化了自己的行为规则,强化了幼儿的分享意识。
三、在音乐舞蹈活动中加强合作
交往合作是一种集体行为,也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技能。在音乐舞蹈活动中,有许多环节需要幼儿共同合作交往来完成,因此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提高培养幼儿交往合作技能,以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在《铃儿响叮当》创编舞蹈动作时,要求幼儿三人一组通过搭肩排成“品”字形模仿奔驰的雪橇,并规定在不同的乐句三人交换位置。这一环节,可以看到孩子们从找合作伙伴,到三人一开始舞蹈的“顾此失彼”,到逐渐熟练、准确地舞蹈及相互交换位置,体现了交往合作技能在音乐舞蹈教学活动中的探究、学习运用,为进一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在音乐舞蹈活动中大胆创新,发展个性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提倡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幼儿独特的表现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分享他们的创造的快乐,激发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在《铃儿响叮当》音乐舞蹈教学中,我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创编各种不同的动作,大胆创新。特别是在最后加进的一段爵士版《铃儿响叮当》音乐片段中,幼儿根据音乐节奏编出了多个动作,有的还以自己的独特表现方式把江南Style中马舞的动作元素融入了进来,创新热情极其高涨,发展幼儿个性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总之,在开展这次《铃儿响叮当》大班音乐舞蹈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音乐舞蹈作为发展幼儿社会性能力的载体,具有可操作的潜势。只要教师巧妙地运用各种艺术化、游戏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并努力创造机会让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实践有关的行为技能,幼儿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会与他人非语言的交流,默契合作、情智互补,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自信、自律、自我激励的精神,使社会性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作者:张文惠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第九篇: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
一、幼儿舞蹈教学的内容
舞蹈属于人体语言的范畴,可借助肢体语言抒发人类情感。而舞蹈教育则是通过教学,将社会生活与人们思想情感反映出来的艺术,能够引起幼儿的浓厚兴趣,培养其感受、创造舞蹈美的能力,对幼儿全面发展和体魄、人格的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幼儿舞蹈教育是组成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主要包括集体舞、律动、形体训练、表演舞和歌表演,是基于音乐伴奏之下,借助动作呈现音乐内容与性质的一种活动。幼儿舞蹈与其他舞蹈差异较大,其生动活泼、直观形象,是对幼儿生活情趣、思想情感的体现与反映。幼儿舞蹈通过音乐、幼儿语言、身体动作与戏剧表演的融合,集中反映表达了幼儿生活及情趣,是集舞蹈、文学、音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现阶段,幼儿舞蹈教育组织形式较多,如网络舞蹈教育、校外舞蹈培训班等。幼儿舞蹈是一种审美教育,大部分学习者都是以文化修养为目的,并非希望将来走上专业道路成为舞蹈家,故而,也可谓之素养性、知识性的教育。
二、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
1、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幼儿舞蹈教育具有极强的个性特点,强调趣味性、生动性,不但与幼儿生活相接近,也真实反映着幼儿心理特征,极具真善美的童心体验与审美追求,能够使幼儿产生亲近感、新奇感和诱惑感,并形成对美感追求的良好共鸣。可以说每个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都充分体现出童真性、童趣性等特征。舞蹈作为人体动作艺术,对幼儿形体美和身体健康发展具有提高促进的重要作用。而舞蹈与关节活动、四肢动作关系密切,是艺术挖掘人内在气质、体育锻炼人体机能和韵律规范协调动作的结合。舞蹈训练时既要严格遵循各种特有要求,如力量、速度、节律等;也要运用各种形式美的法则,如对称、节奏、和谐等;更要强调形体美、音乐美、服饰美等各种美,做到纯熟富有节奏感,才能振奋精神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同时音乐舞蹈相较体育更具娱乐性、趣味性,不易带给幼儿生心理负担,有益于促进其身体发展。
2、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
善于蹦跳是幼儿不可磨灭的天性,并通过自身对表象的理解感知来认知事物,而音乐舞蹈属于一种表现抒发情感的形式,特别是幼儿舞蹈与幼儿生心理特点相适应,舞蹈能够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激发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模仿能力,并在音乐与动作的相互配合中,使其更真实全面的认知各种事物。同时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展示体现了幼儿的心灵体验、自信心与主动性,这就需要通过大量的舞蹈动作训练,帮助幼儿在想象中充分领略其内涵,以此实现对其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激发启迪。一个懂得利用身体展示表现自我情感的人,其想象力、创造力必定非常强,故而在舞蹈学习期间,一旦幼儿这两方面能力被激发到相应高度,即可实现对幼儿智力的开发。
3、促进幼儿审美的发展
众所周知,幼儿善于韵律活动,即律动、舞蹈等以音乐伴随为基础做动作的活动,而所做动作要符合音乐节奏、力度等变化,并富有表现力、准确性和协调性。一般舞蹈动作都非常简单,教师需结合教学规律和思维,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促进幼儿领悟音乐内涵,激发他们借助舞蹈去创造表现音乐的动机,从而对其音乐舞蹈兴趣进行培养,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久而久之,即可提高幼儿对美的欣赏和感受能力,增强其审美情趣,并且随着其表现欲加强,在动作上亦可将无意识状态化为有意识。通过这种大量的形体训练,既可协调幼儿四肢,还能助其养成优雅高贵的体态气质,可谓最显著直接的美育功能,促进着幼儿审美的发展。
4、促进幼儿道德的培养
幼儿舞蹈教育属于集体艺术教育范畴,通常幼儿在学习时需要列队排练,做到动作统一协调,以确保整体美感和队形整齐。因此,所有幼儿都要避免动作不协调或不认真的问题,才能提高画面美感,这样一来,幼儿便能潜移默化地养成注意集体协作、循规守矩的杰出习惯。此外,由于现阶段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其性格怯懦、缺乏毅力,而舞蹈需当众表演,能极大地克服幼儿畏缩心理,再加上大量的训练,有利于幼儿增强自信心与毅力。同时幼儿舞蹈教育还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比如教学民族民间舞蹈时,可让幼儿领略到中国文化的浩瀚,培养其热爱祖国的精神品质。
5、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
通常情况下,要激发保持幼儿的注意力,并增强其精神集中能力,教师必须采取多样化舞蹈教学手段。例如,前倾、低位置的体态教学时,教师要放柔说话的声音、语气等,帮助幼儿进一步放松自己,高度集中地学习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保证速度、动作的丰富、活力,以锻炼幼儿记忆力与反应能力,并提升其舞蹈表演能力。此外,学习舞蹈对改善幼儿“端肩”“驼背”等陋习意义重大,有益于增进幼儿身体综合素质,促进身体协调能力发展。而且长期进行舞蹈训练,也可培养幼儿的仪表举止,改进其整体气质形态,进而使之更加乐观自信,为将来接人待物夯实基础。
三、结束语
研究有效的幼儿舞蹈教育模式,必须充分明确教学思想与目的,对幼儿心灵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特别是要关注幼儿的童心世界,了解幼儿质朴纯真的情感。尽可能提炼收集幼儿天真形象的动作,将其视作幼儿舞蹈基本素材,进而创作出符合幼儿生心理特点的舞蹈作品。
作者:熊艳 单位:四川文化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晓芸.浅谈幼儿舞蹈教学[J].大众文艺,2015,(20):257-257.
[2]焦昱淇.浅谈幼儿舞蹈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7):175-176.
[3]张鸿.浅议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J].新校园(中旬刊),2014,(7):233-233.
- 上一篇:高校艺术体操教学方法研究
- 下一篇: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论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