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韧性训练舞蹈教学论文
时间:2022-05-29 08:59:08
导语:柔韧性训练舞蹈教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教学方法
教师的示范不够正确,对动作的规格和要领讲得不够清楚,造成学生不仅仅记不住动作的要领,更失去了训练高难动作的动力。通常来说,要掌握一个新动作,要求学生掌握踢腿动作起落的正确方法,要想让学生踢出瞬间要有爆发力,利用大脚趾擦地出去,到擦出去然后向上踢踢开,一个动作要经过若干个动作做铺垫,舞蹈教室要切忌随着自己的主观意志进行教学,避免刚训练接触不久的学生受到损伤。
(二)年龄特征对柔韧性的影响
少年时期的骨骼、肌肉、肌腱可塑性相当强,很容易进行柔韧性的训练,但是由于他们的年龄小,集中注意力时间不长,对老师讲解的要点难点都没有听清楚或是根本没有听,到了实践期间就会有可能损伤肌肉和韧带。还有的学生动作缓慢不能做到很好,因此需要教师顾及到所有的学生的心理和体能,不要随意过分提高难度和增加训练次数。
(三)力度与柔韧性之间的矛盾
力量是身体某部肌肉收缩和舒张时克服阻力的能力。在舞蹈表演中,为了表达一些情感及其节奏,在训练中,应注意纵横方向的由里向外无限发展的用力方法。延伸用力强调肌肉的条状伸展,柔韧素质是单独肌肉和关节的特性,高水平的力量并不能代表柔韧性一定就好,因此柔韧性差的人,在训练中要解决舞者的软开度问题,体现出柔中有刚和刚中有柔的效果。
二、柔韧性训练有利于促进舞蹈教学
(一)培养舞蹈者意志品质的作用
柔韧性舞蹈是腰腿软开度的训练,通过动作练习可以改变人体的自然状态,扩大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因此,采取正确适当的训练进程,因材施教,注意不可以强制性地生搬硬压的进行训练,那样有可能造成韧带和软组织的拉伤。舞蹈训练培是一项单调、枯燥而又较为疼痛不重复的练习,不断培养自身抵抗枯燥和疼痛的意志品质和坚强的毅力,要坚持不懈对动作和技巧、控制的要求逐渐训练,因此强化柔韧性练习,需要长期而又要反复进行的练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对舞蹈教学技巧的控制作用
柔韧性是正确掌握舞蹈教学方式方法的生理基础,舞蹈动作是否优美往往与柔韧性有密切的关系。舞蹈的技术难度大,连贯性强,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好的柔韧性。随着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舞蹈的技术风格不断变化,舞蹈能力中的技巧和控制能力关系着整套舞蹈动作的内容和情感的表达,在教学中为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运动损伤,柔韧性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为了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欲望的充分激活是学生进行学习最持久的动力。
(三)增强柔韧素质训练的作用
主动柔韧性练习要依靠相应关节周围肌群的积极工作,不断培养舞者的柔韧能力。被动柔韧性时主动拉伸与被动怀拉伸练习法必须兼顾,依靠力量提升肌肉、肌腱、韧带的伸展性,在动作最大幅度的情况下,依靠自身肌肉力量保持静止不动姿势是提高肌肉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被动性拉伸练习依靠老师或同伴的助力拉长肌肉的练习,被动的静力拉伸比主动拉伸练习小一些,但容易达到被动柔性性指标,柔韧性牵涉到几个相互有关的部位,例如“后桥”动作涉及到双肩、脊柱、髋关节等关节,因此需要根据各类舞蹈动作,采取有目的性地的来安排训练。
(四)提高灵敏素质训练的作用
灵敏素质是舞者在完成舞蹈作品或训练时动作协调、富于美感并准确完成各种技巧的能力。舞蹈动作经过反复练习,并使技术动作熟练化、自动化,从而提高大脑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促使舞者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把技术动作熟练地表现出来。掌握动作之后要不断强化,中断暂时神经联系,掌握好身体在空间位置的变化,利用前庭分析器来提高人体的本体感受器机能,来达到发展灵敏素质的目的。舞蹈演员要保证神经用力的高度集中与绝对肌力的发展,使舞者的肌肉力量得到显著拉高。同时,中国舞多数起跳瞬间,缓冲和支撑反作用越大,提高腿部肌肉抗阻能力的做好方法就是退让练习法,上踢腿时迅速有力,下落时有意控制慢落腿,这样对腿部肌肉的控制能力可起到明显的作用。
总之,舞蹈的范围很广泛,无论是什么样的舞种都离不开柔韧性,柔韧性训练在舞蹈教学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加强柔韧性训练,并对舞蹈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用正确的训练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艺术的熏陶。
作者:吕雪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 上一篇:通信机房建设项目论文
- 下一篇:环境监管建设项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