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舞蹈教学论文3篇

时间:2022-06-25 09:09:58

导语:高职舞蹈教学论文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舞蹈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舞蹈教育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教育,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着舞蹈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舞蹈教学目标的错位化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目标是在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基础上,满足各类学前教育职业群对舞蹈教师的需求,它和培养专业的舞蹈演员有本质上的不同。培养专业舞蹈演员是从少年开始,这一时期骨骼尚未骨化,可塑性强,正是接受基本功训练的黄金时期,对他们所采取的各种训练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掌握表演技能,在舞台上准确地塑造形象。而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入校时平均年龄一般都在18岁左右,骨骼的发育基本定型,身体软开度、肌肉能力与柔韧性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开发阶段发,也从未进行过专业的舞蹈体能训练。这些因素叠加无疑都会给舞蹈教学带来诸多困难。但在实践中,专业出身的舞蹈教师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当做艺体类专业人才来培养,他们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出几乎等同艺体类专业人才技能水准的要求,学生被要求学了许多他们今后职业生涯中根本用不着的“高尖难”的艺术舞蹈技能,这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负担,而且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整体目标的实现。这些教育目表的偏离,不仅不利于学生对艺术领域的整体把握,造成学生艺术课业负担沉重和艺术学习的失落感,也不利于帮助学生积累幼儿园艺术教学经验,形成幼儿艺术执教能力,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二)舞蹈教育课程的工具化

从高职幼儿教师舞蹈课程设置的内容来看,舞蹈课程主要是教授基本的训练方法,如手、脚、基本步伐的动作变化,把上的立姿、勾、绷脚,把下的弹、跳、转等,以及教授学生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舞蹈节目,让他们通过各种类型的舞蹈表演,把基本动作和技巧动作有机地连贯起来,以便快速地掌握基本技能。这种重技术效率轻技术伦理的课程,紧密围绕幼儿园及其相关行业需要,培养仅限于幼儿园舞蹈工作所需要的素质,只注重求“真”,而忽略了培养学生求“善”、求“美”,且缺乏深层意义上的技术伦理教育,即培养学生对技术的理智态度。高职幼儿教师舞蹈课程或是被看成是中专和本科舞蹈课程的简单糅合,课程设置上门类繁多,课程之间孤立割裂;或是沿袭大学舞蹈专业经院派的做法,强调实利、有用的舞蹈专业知识,强调舞蹈技术的力量;或是强调各种流派的舞蹈艺术课程教育,“洋”成分重,内容更新慢,脱离本土幼儿园舞蹈艺术的教学实际,等等。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建设的出发点和全部依据都只为追求更高的技术效率,舞蹈学习仅仅是为了传授技能,只是作为一种适应生产世界的工具、手段,排除了理智与审美的因素,对那些与生产世界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东西如意义、精神与价值等不屑一顾。这些也使幼儿教师舞蹈教育课程成为“只有表层次的社会指标,而无深度的人性关怀”的工具化课程。

(三)舞蹈教学能力的缺失化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但应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和技能,还应具有较强的整合自己的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技能并将其转化为教育技术的能力,也就是说,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具有儿童舞蹈教学的能力。“舞蹈教学,是通过舞蹈教师有目的、有计划传授、指导和启发,通过舞蹈学生的主动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种舞蹈的系统知识与技能,提高对舞蹈艺术欣赏与创造的能力。”然而,如何设计幼儿舞蹈教学活动的程序,教学活动程序合理与否,教育目标能否有效达成,幼儿在舞蹈学习中能否较长时间保持身心舒适愉快,舞蹈活动中教师如何处理好空间问题,如何在舞蹈中运用标记发展幼儿的审美想象能力和运用符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利用幼儿园的舞蹈游戏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如何提高幼儿对舞蹈艺术欣赏与创造的能力,等等,这些保证学生能够较快适应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上岗的关键课程在现阶段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育教学中却是一种缺失,从而导致学生不能较强地整合自己的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技能并将其转化为教育技术。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改革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其中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作为艺术领域的儿童舞蹈教育教学质量,会直接关系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水平,也是保证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儿童舞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适应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上岗的关键课程。因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教育教学的改革必须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来实施。

(一)舞蹈教学原则的适宜性与愉悦性改革

1.适宜性。幼儿歌蹈活动贯穿于幼儿的整个幼儿园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年龄班都会开设这一活动。舞蹈活动必定要有身体动作的参与,如果幼儿动作发展不到相应的水平是难以完成的。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生理发展水平不同,对运动的承受量是不同的,动作的幅度、力度及速度必须符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对于幼儿来说,其身体与心理发育均处于十分娇嫩的状态,特别需要细心的保护,因此适宜性原则就是教师在开展儿童舞蹈教学时,首先应让学生了解幼儿生理发育规律,使学生依据幼儿的发展水平,以适宜的原则设计幼儿舞蹈活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注意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程度相符合,保护幼儿身心健康。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注意的稳定性是有区别的,整个幼儿时期的注意都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形成中,因此幼儿注意的稳定性较差。一般来说,3岁的幼儿能保持注意力在3~5分钟左右,4岁的幼儿能保持注意力在10分钟左右,5、6岁的幼儿能保持注意力在20分钟左右。因而教师在开展儿童舞蹈教学时,应使学生在了解幼儿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以适宜性的原则创编儿童舞蹈活动的时间长度,使幼儿在合理的年龄段舞蹈活动中保持良好状态,避免产生疲劳与厌烦。2.愉悦性。愉悦性原则是指整个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创意教学的活动过程应是一个充满快乐的过程。这一方面表现在创意教学活动过程中,师生的心理状态都处于一种愉悦的状态,都获得美感满足,都感到意趣盎然;另一方面,还表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采用游戏、媒体教学等学生喜爱的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并富有创造性地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参与舞蹈创意教学活动。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在兴趣、喜爱、欣喜、愤怒等情绪的直接驱动下进行的,同时这种情绪又可分为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积极情绪如快乐、热爱、喜欢等,由于它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会伴随着一种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因而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创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揣摩、处理起舞时应表达的思想感情、故事情节和对音乐的理解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的这种喜欢、快乐、自由的情绪情感,转化为一种积极的动力,使他们对舞蹈的兴趣性、专注性、积极性得到较大的改善。

(二)舞蹈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改革

舞蹈,从艺术起源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综合形式的生命的表达。“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生命的技能是动,而舞便是节奏的动,或更准确点,有节奏的移易地点的动,所以它直接是生命技能的表演。但只有在原始舞里才看得出舞的真面目,因为它是真正全体生命机能的总动员,它是一切艺术中最大综合性的艺术。”1.儿童艺术教育与舞蹈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改革。在人类精神活动不可避免的具体化、专业化、职业化之后,舞蹈作为一种土要以人的身体动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依旧与音乐、诗歌、美术、戏剧、建筑乃至书法等其他艺术形式紧密相联,仍是极具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教育内,一方面要强调利用舞蹈与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门类之间共同的审美要素将舞蹈与其他艺术门类加以综合;另一方面,强调在儿童舞蹈学科的内部中,即在儿童基本舞步、儿童民族民间舞、儿童舞蹈欣赏等不同教学领域之间,将感知与体验、创作与表现、反思与评价这三种艺术能力的学习目标,通过融舞蹈学习、舞蹈体验与舞蹈实践于一体,使舞蹈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成为其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2.舞蹈教学内容与其他教育内容的综合性改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教育与其他教育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内在联系,可以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某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也可用于另一学科的学习,激发创作型与分散性思维。以描绘春天花开的舞为例,学生在创作诠释花开过程的舞蹈时,必须先掌握有关花开的信息。在民族舞蹈的学习时,学生也必须了解社会学教程中,这个民族人们的生活价值观、传统、历史与信仰等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的内涵。

(三)舞蹈教学方式的开放性改革

幼儿园舞蹈活动的综合性,要求我们在开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时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强调开放立体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拓,促使学生沉浸于舞蹈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地唤醒学生舞蹈意识,激发学生舞蹈表现积极性的目的。1.教师需要在学生正式接触舞蹈作品之前,创设轻松、活泼、富有启迪性、开放的教学环境,引发学生对舞蹈作品学习的兴趣,这是学生实际感受美,表现美的前提。在开放的舞蹈教学环境中,教师对生活经验的铺垫及舞蹈氛围的铺垫,可通过画面、音乐以及教师自己的语言、体态呈现舞蹈作品的美,展现舞蹈作品的感动,可引导学生在反复感知中体验领会舞蹈作品的内涵,引起兴趣,激发情趣。2.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有开放式的教学意识,要能因势利导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儿童舞蹈活动内容中经常会出现小动物的形象,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观察小动物的外形、习性、动态等,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判断,增加直观感受,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观察的结果和特点,得出自己的看法,从而更加形象的编演。

作者:赵海燕工作单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

一、加强舞蹈作品的分析、理解与研究

舞蹈是由动作、情感和音乐组成的,每一个舞蹈作品都要表达一定的生活、内容和情感。教师是学生学习、模仿、尊敬的对象与榜样,教师要做到率先示范、以身试教。所以首先教师要加强对舞蹈作品的研究与分析,认真备课,仔细研究教学中舞蹈作品的编排意义、舞蹈作品的主题动作、主体背景、题材表现、音乐与情感。深入研究和体会舞蹈作品的动作内涵、思想内涵。体验舞蹈作品所要表现的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为舞蹈教学做好充分的基础准备工作。其次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利用一切可行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视频展示等,要向学生全面分析讲解舞蹈作品的主题思想、作用意义、思想内涵、情感氛围,应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受。以舞蹈《黄河愤》为例,作品表现了在日寇的铁蹄下,黄河儿女顽强的斗争精神,诉说了那段苦难的历史。在教学训练之前,先让学生聆听音乐,看老师示范,让他们感受作品所表现出的三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如诗如画的家园———背井离乡的哀痛———不屈不挠的抗争,体会情感的变化。舞蹈自心生,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们对舞蹈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上的深刻了解,激发学生们的内心情感、自我感染,所以教师要加强舞蹈作品的分析、理解与研究并发挥其作用,做到舞蹈教学中“以情动情、以情动人”。

二、加强舞蹈教学中的眼神训练

眼神的训练与表现是舞蹈教学训练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俗话说“眼睛会说话”,的确作为舞蹈演员的眼睛一定要会说话,它是一种比声音更富有内涵的情感,尤其是在舞蹈艺术表达中,舞蹈的表现形式注定了舞蹈表演者不能像歌手、像戏曲演员等张口就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眼神是舞蹈表演者向观众传递情感的一个重要媒介。因此,眼神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舞蹈表演者的素质,眼神的表现对于完整表达舞蹈的意境具有重要意义。一部好的舞蹈作品正是通过舞蹈表演者带有情感的眼神去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并使观众产生共鸣。例如:著名编导张继刚的作品《千手观音》,是让全国乃至世界非常震撼的舞蹈,领舞邰丽华的成功表演正是因为能深刻而准确地把握住观音菩萨这一艺术形象。她在眼神的处理上做得非常到位,观音的魂灵、观音的情感、观音的境界,从她的眼睛中流露出的端庄慈祥,使观众看了不禁联想到佛教圣地:山西的云冈石窟、敦煌、西藏等很多地方千手观音的艺术形象。试想如果邰丽华的眼神苍白无力、呆滞或者做作或者过于流动灵活,那观众看了一定会觉得不伦不类,没有了观音菩萨的亲切与慈祥,也就不会达到理想的艺术美感。正是因为眼神的表现力充分完整表达了舞蹈的意境,才能产生台上、台下的情感交流和艺术互动,使舞蹈与观众形成共鸣,产生强烈震撼的艺术效果。每一段舞蹈都在讲一个故事,表达一段情意,如果跳几种不同的舞蹈都是一种眼神和表情,那就会让人感到单一、乏味。因此,如何用眼睛去表现情感,如何做到眉目传情,这些都需要舞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强化训练。笔者经常在舞蹈课的开始部分,用表现不同风格、不同情感的音乐对学生进行眼部表演的训练。不同的眼神有不同程度的感应力,学生只有通过这些训练,利用“眼神”细微而别致地向观众传达出特有的“神韵”,掌握理解并能表现出灵活机智的眼神、敦厚稳重的眼神、自信的眼神、善感的眼神、优雅的眼神、朦胧的眼神、热情的和奔放的眼神等等,使眼神与动作有机结合,真正体现舞蹈作品的风貌及其审美的精髓,做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

三、加强舞蹈教学中的表情训练

表情是提高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关键,舞蹈表情是由舞蹈的全部动作和全身心的动态来体现的。它对揭示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表现多种情绪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通过表演者的面部表情语言和身体姿态表情语言来统一表达舞蹈作品的内在思想情感。表演者在舞蹈过程中,情感表现贯穿始终,是整个舞蹈艺术形象的灵魂所在。在舞蹈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面部表情与肢体动作表情两者统一协调,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舞蹈的表现才能更加精彩、更加完美。面部表情的展示是发自内心的,学生只有完全融入到舞蹈作品中,理解舞蹈动作要领,对舞蹈所表现的情感与风格进行合理拿捏,把自己融入到舞蹈作品的情感中,面部表情自然是生动而丰富多彩的。肢体动作表情在课堂中的韵律练习部分和不同风格舞蹈组合练习部分是拓展肢体表情的手段,强调这部分的训练以达到舞蹈的美感、激发出愉悦的肢体表情。这样学生在舞蹈中才能做到形神兼备,所谓“观其舞,看其功,查其色,鉴其貌”。那么如何使学生正确地表现出舞蹈作品所需的内在思想与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舞蹈动作的同时,给学生讲授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动作情感。在舞蹈教学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舞蹈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流露出真情实感,所以,在教学舞蹈作品时应要求学生内外统一、形神兼备。动作是舞蹈的基础,情感是舞蹈的灵魂,情感又能使动作升华。因此,在舞蹈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训练学生的基本舞蹈技能,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基本动作与技能技巧以及相关的舞蹈基础知识,更要着重强调舞蹈中的情感表现,注意学生们内心的情感培养,通过丰富而美好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们能深入地了解情感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在舞蹈训练过程中就会养成这样良好的习惯:讲究动作的过程,达到一种神形兼备、以情带舞的最高境界。舞蹈的情感是细腻的,它所创造出来的意境亦是独特的。舞蹈不仅仅是舞蹈技巧和动作的组合,而且是以情感为主线,能与观众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教师便要发挥自身的作用,运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以情动人、以情带舞”。

四、加强舞蹈教学中的乐感训练

舞蹈、音乐都应成为“震动人们灵魂的艺术”(著名舞蹈家吴晓邦语),早已被人们认同,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显而易见是非常密切的。舞蹈动作的节奏变化、情感表现及舞蹈动作的连续都有赖于音乐。东汉文学家傅毅说“:闻歌以咏言,舞以尽意。”的确,音乐是通过节奏、旋律与和声来表现作品主题、思想与情感,而舞蹈动作的编排与表现则依赖于音乐情感所提示的,用学生的肢体动作、眼神和面部表情来传情达意。在音乐旋律的流淌中帮助学生完成舞蹈作品动作的同时,会使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表现与理解展示得更准确、更完美。通过美妙的音乐语汇,促使舞姿更优美、抒情,富于表现力。如《黄河愤》第一部分音乐表现了黄河两岸的祥和宁静,那么动作就应该做得轻柔舒展,可见,音乐的节奏与旋律———也就是音乐情感体现在舞蹈作品表演中对舞蹈动作的提示、情感的变化都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因而,学生的动作也由此在质感上发生着变化,所以说,在训练学生掌握舞蹈动作要领的同时加强舞蹈教学中的乐感训练,对学生进行音乐感觉的培养是不容忽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和课后练习时,多给学生观看一些中外舞蹈名著、名篇,让学生多听一些经典音乐,给学生讲解乐感与舞蹈动作的关系,更好地运用和掌握乐感去塑造优美的舞蹈形象。乐感的培养与训练,归根结底是舞蹈艺术素质的基础训练,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注重乐感的训练让学生在音乐的滋养下,做到乐中有舞、舞中有情。总而言之,通过以上训练,学生意识到舞蹈内心情感的重要性,而不是浅显的表现动作与技巧。由于理解了作品,化身于角色中,因而作品有了神采,舞蹈动作成了情感宣泄的语言,做到了“以舞传情”,与观众产生了共鸣。这样,舞蹈艺术才真正起到歌颂社会、生活的作用,显示了社会价值。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以情带舞、以舞传情”教学与训练,不仅有助于作品内涵的提升,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以及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与发展。

作者:杨红英工作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第三篇

一、舞蹈的重要性

舞蹈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以人体动作为媒介,是对其周围环境的反映,与生活的距离比其他任何艺术都要近一些,体现了生命的本质所在。舞蹈以人体为表现工具,通过有组织、有节奏和经过美化的流动性动作来起到表情达意的目的。具体而言,舞蹈具有以下几点重要作用:

(一)认识社会作用

舞蹈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样式、不同内容的舞蹈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伦理、哲学乃至宗教和风俗的各个方面,反映了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通过学习和欣赏舞蹈可以了解历史,认识社会。

(二)教育宣传作用

作为教育手段,舞蹈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身体,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提高动作的准确性,还能培养人的表现力、创造力、鉴赏力。同时由于舞蹈经常是在集体参与下进行的,所以通过舞蹈活动对学生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及良好的组织纪律性都有帮助。

(三)健身强体作用

由于舞蹈练习是具有一定运动量的身体活动,人体在跳舞时,心肌兴奋性会不断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收缩速度会不断加强、加快,因此带动血液加快循环,增加人体血液输出量,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总之,舞蹈是一种有益的活动,在优美的旋律下翩翩起舞不仅能愉悦情绪,还能健身强体。

(四)交流情感作用

为了表现人类的多重情感,展现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舞蹈应运而生,从这个角度而言,舞蹈是一种表现情感的艺术,通过人体动作来体现它的魅力。作为一种非语言文字的人体动态文化,舞蹈可以超越国家、地区和种族的界限,逾越语言和文字的障碍,成为全人类交流情感的手段。舞蹈作为一种形象语言,发挥了任何语言文字无法比拟的交流情感作用。

二、如何加强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

与一般普通高校不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人才,音乐专业也是如此,所以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必须突出素质教育的理念,大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实用人才。要加强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舞蹈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只有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首先,教师要注意仪表。一般来说,舞蹈教师上课必须穿练习服和练习鞋,不能穿生活鞋进教室,更不能穿拖鞋。衣着保持严肃性。上课时要精神旺盛,情绪饱满,举止大方,充满热情。尽量不坐着上课,不吸烟,不饮茶,不做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舞蹈教师与伴奏教师要亲密合作,有礼貌。发生矛盾与争执,不要暴露在学生面前。这些仪表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其次,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感情要真挚热情,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舞蹈规格要求上要严而不苛,不说讽刺、讥笑的话,严禁打人、骂人的恶习。再次,教师讲解动作的语言要明确,要少而精。多使用形象和启发性语言,气氛沉闷、不活跃的时候可讲些高雅的笑话。舞蹈课中多示范,少讲解。必要讲的话,可边做边讲,也可做完一段再讲。舞蹈专业上训练课,要尽量将理论留下在教学法课中去讲,争取时间多实践。毕竟舞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艺术,多练习才能见到效果。

(二)注意课余辅导

舞蹈课一般是不留作业的,只要求下去复习或做重点练习。但是对于水平较低的学生,一般不主张自己复习,在没有掌握动作要领时自己复习,最容易练出毛病来,甚至发生筋骨损伤。如需要复习,最好是在教师的观察与帮助、指导下进行。或者组织成若干小组,互相帮助。课余辅导应该灵活多样,真正起到辅助的作用。如北京舞院附中有的教师,为了加强学生的体质,增加肺活量,每天早晨领学生到户外跑步。有的教师组织学生读书,然后组织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舞蹈课编成节目,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这都可以由教师发挥创造性,去想出各种辅导方法来。

(三)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舞蹈教学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作为一种手段,使舞蹈教学手段丰富多样,各种各样的新型教学方法使得舞蹈教学活动可以在过程具体化、效益优质化的形式中展开,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借助一定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目的。在使用信息技术时,高职舞蹈教师要注意整合、突出教学的特色环节。所谓教学特色,就是指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教师所形成的与众不同的教学特点,采用新型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同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注意和避免信息技术在舞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出现信息技术越俎代庖、喧宾夺主的现象。高职舞蹈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其声像一体、视听结合、信息量大、形象性强、资源广阔等优点,如果能较好地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必定能更好地为舞蹈教学服务。

(四)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树立合理的评价理念在舞蹈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高职舞蹈教学的教学目标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它的教学评价标准也就不应该照搬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评价标准。合理的教学评价理念的树立在教育教学中不容小视。教育不在于把学生分成高等与低等,学生的水平虽然有差异,但是教师要善于在差异中找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长处,并加以引导。只要学生舞蹈练习过程中表现出了进步,教师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肯定学生的每一分进步。通过评价,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三、结束语

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舞蹈具有诸多特点,它不仅包括音乐和造型,还包括各种诗歌文化。它还能够给予人们一种美感欣赏,营造出特有的气氛影响人们的情操和品德,从动作姿态的构成中,我们可以辨出我们社会生活中各种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东西,好的舞蹈能使人在视觉上、听觉上以至精神上得到满足。所以高职生音乐专业的学生要重视舞蹈,跳出好的舞蹈,为日后走上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作者:黄宁工作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