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开展

时间:2022-02-18 03:45:45

导语:试论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开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试论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开展

摘要:“送教上门”是指由教师根据残疾学生的教育或康复需求,把为残疾学生制定的教学及康复计划、内容送到学生家里,在学生家里实施教育及康复活动的过程。“送教上门”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送教学生的成长、送教学生家庭生活,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在开展“送教上门”工作时可以通过建立支持保障体系、严格筛选和评估送教学生、合理选择送教内容、积极开展送教教师培训、开展家长培训等措施来提高送教质量。

关键词:“送教上门”;教育;康复

一、“送教上门”工作简介

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一系列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例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2014)、《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2017)以及《残疾人教育条例》(2017)等,都规定了为不能到学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或远程教育等服务,并将其纳入学籍管理。政策法规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特殊学生的入学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有学者统计,截止到2016年,仍有接近10%的残疾儿童未能入学[1],“送教上门”工作正是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法规,并为解决因各种原因不能到学校就读的残疾儿童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是对重度残疾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安置形式。“送教上门”工作一般由教师根据残疾学生的教育或康复需求,为残疾学生制定的教学及康复计划、内容送到学生家里,在学生家里实施教育及康复活动的过程。“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体现了“全纳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顺应了“零拒绝”的特教理念。“送教上门”工作的有效开展,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丰富了教育对象,优化了教学方法,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对送教学生的成长、对送教学生家庭生活质量,甚至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如何有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主要是回答为谁送、送什么、谁来送、这几个问题,应该为“送教上门”工作提供给坚强的支持体系;在强有力的支持保障体系下,再来逐步解决为谁送、送什么、谁来送的问题。(一)建立支持保障体系。为促进“送教上门”工作有效的开展,首先应成立以各地政府为主导,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其他职能部门为辅助,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的支持保障体系,推动送教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各地还应结合地方特色,出台相关指导文件,促进送教工作的开展。例如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就“送教上门”工作相继出台“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实验方案等文件,明确指出送教工作应由政府牵头,教育、卫生、残联等相关部门协作,目的是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健康指导及康复训练。上海市宝山区对开展医教结合背景下的“送教上门”工作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对该工作涉及的行政管理、部门合作等工作都做出明确规定[2]。山东省青岛市、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湖南省长沙市、贵州省遵义市等地区,基本都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组织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在政策支持上推进“送教上门”工作的开展[3]。第三,各地区还应该为送教工作提供专项经费,用于送教教师购置相关教具及康复器材,教师的车旅费及工作量补助等方面,以便在经济上保障送教工作的有序开展。第四,各地区还应该结合本地区送教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成立一支由特殊教育专家、特校教师、普校教师、心理学家、言语病理学家、听力学家、动作康复师、心理咨询师、诊断和评估人员、职业治疗师、康复咨询师、学校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组成的送教队伍,为“送教上门”工作提供智力支持。(二)筛选和评估送教学生。美国及台湾地区对送教对象的筛选已经有了成熟的申请和复核程序,通过家长直接申请和资格审核有机结合[4]。但是,我国大陆很多地区对于送教对象的概念还很模糊,一般只送给那些在特殊教育学校建了学籍的残疾学生,而有些偏远地区的残疾学生并没有在特殊教育学校办理学籍,但他们依然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因此可以采取残疾学生家长申请、有关部门资格审核的形式进行筛选送教对象,掌握送教对象的人数、残疾类别、残疾程度等信息。送教对象确定后,要求送教教师在初次送教时就应该收集残疾学生的基本资料,如出生史、发展史、教育史、医疗史、家庭基本情况、家庭教养方式、家长的期望等信息,以便对送教学生有初步了解,接下来对残疾学生进行科学评估。以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特殊教育学校为例,教师送教时会先收集学生的基本信息资料,然后选择使用《双溪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2010年版)[5]或《早期疗育课程评量》[6]等评估工具对学生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分析出学生的优势领域及弱势领域,在征求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出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而开展送教工作。(三)选择送教内容。中国台湾地区将“送教上门”称为在家教育。就送教内容的选择方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专门制订了《中小学在家教育辅导手册》(1996),编订了发展领域课程、功能性课程、生态环境课程和混合课程四种课程模式供送教教师参考[7]。但是由于送教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在实际操作中还会根据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及方式来进行。美国在家教育(homeboundeducation)的设计和实施也是依据学生个别化教育需求,主要由个别化教育计划或个别化家庭服务小组来实施,为学生提供学科教学、言语和语言治疗、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等[8]。在了解和分析了台湾地区和美国在家教育的教育内容后,本研究认为对送教学生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在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基础上,以生活为导向,并参考2016年教育部颁布的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标准,建立送教内容体系(见下图),而不是单纯地按照学科教学内容来进行。送教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送理念、送教育、送康复、送辅助器材、送相关服务。其中送理念是向送教学生及家长宣传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特殊教育方面才知识,使学生和家长对送教工作充满信心,配合送教工作的开展。送教育和送康复是结合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以适应生活、融入社会为教学目标,向送教学生及家长提供知识和技能,例如针对送教学生可以提供认知训练、动作康复、沟通技能、生活自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知识,针对家长可以提供生活适应、社会交往、行为管理、情绪疏导等领域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没有送教教师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康复工作。送辅助器材是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别及残疾程度,向学生提供一些训练辅助器材、沟通辅助器材等,以帮助学生康复训练。送相关服务是结合学生及家长的需要,提供教育补助、其他福利等,使送教学生及家长感受到政府、学校、社会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四)开展送教教师培训。“送教上门”之前应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由于送教对象的差异性和复杂性,要求送教教师不仅具备特殊教育教育教学知识,会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还应当具备相关康复技能、与家长沟通等能力。教师培训工作应该围绕着提高送教教师的相关特殊教育相关理论知识水平,提升教育策略、康复技能等实践能力来展开。江西省丰城特殊教育学校、江西省赣州市南康特殊教育学校等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对教师开展培训工作。其中,“请进来”是邀请专家学者,针对送教工作涉及的特殊儿童评估、个别化教育计划、动作康复等领域对教师进行培训;“走出去”是送教师去“送教上门”工作开展好的地方学经验,或者有针对性的参加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相关培训来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提升“送教上门”工作质量。(五)开展家长培训。“送教上门”工作的质量高低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送教家长的态度。送教学生家长是教育的主要支持者,也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有效的开展家长培训工作,对于“送教上门”工作来说很有意义。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中也明确规定,残疾人家庭应当帮助残疾人接受教育。在对家长培训时应围绕着送理念、送知识、送技能等方面展开。首先应转变家长的观念、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家长树立信心,同时还要重视其他家庭成员的作用,家庭文化氛围的建设,突出家庭教育的优势地位。其次,由于送教的时间有限,送教教师可以将知识技能先教给残疾学生的家长,再由家长在具体情境中,有针对性地对残疾学生开展教育或康复工作,这样也会帮助残疾学生家长学会相关教育或康复的方法,使得他们从容面对残疾学生的教育或康复需求,提升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使家庭生活更和谐,提升家庭的幸福感。

三、思考与建议

(一)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送教模式。目前,很多地区都开始“送教上门”工作,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大,各地区的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同,各地应该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送教工作,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送教模式。(二)送教主体的多元化。目前,“送教上门”工作的主体一般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但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的数量和力量都是有限的,应该发挥普校教师、社会机构、志愿者等作用,形成多元化的送教主体,提升送教的质量。(三)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是决定“送教上门”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各地“送教上门”工作的实践操作形式各异,因此送教效果无法统一衡量。各地应根据地区差异制定“送教上门”操作流程和规范标准,从多元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角度来展开,以指导送教工作,提升送教质量。

参考文献:

[1]宁波残疾人联合会.2016年全国基本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EB/OL].(2016-02-14).http://www.nbcl.org.cn/art.aspx?aid=52546.

[2][3]方俊明.医教结合支持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现代特殊教育,2017,(03):32.

[4]董玮倩.美国与台湾地区特殊儿童在家教育比较研究与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5]方武,李宝珍.双溪心智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M].台湾:台湾双溪启智文教基金会,2010.

[6]林丽英.早期疗育课程评量[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9.

[7]董玮倩,昝飞.台湾地区在家教育特殊教育服务概括及启示[J].基础教育,2011,(08):113.[8]PhilipDP.GuidelinesforProvidingHomeboundIn-structiontoStudentswithDisabilities[EB/OL].(2016-07-20).http://complex-child.org/articles/2014-articles/june/homebound-in-struction/.

作者:崔芳芳 胡二花 单位:豫章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