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思考

时间:2022-07-13 10:02:04

导语:关于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思考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其管理具有特殊性。文章以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为例,阐述了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理念,提出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为教师与学生寻找精神的家园;构建“以人为本、博爱接纳、和谐共融、自强感恩”的无障碍校园文化氛围;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补偿缺陷,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加强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家校携手共育,促进学生和谐共融;牵手社区、公益团体,促进学生共融社会;做好教育资助,关爱学生成长,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工作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于1996年11月,曾几经变迁,现已由先前只招收听障儿童的单一特殊教育学校演变成一所招收多种残障儿童,集文化教育、康复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学校在管理上既遵循一般意义上的学校管理的原则、方法、规律,又有必要对管理的特殊性做深入思考,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应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以尊重并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为宗旨,以教师、教材、教法、课程设置、教学仪器设备、校园文化、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为着眼点进行思考,办出特色。

一、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

学校确立了以“以人为本、有爱无碍、因材施教、共融社会”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彰显了平等、关爱、参与、共享的理念,尊重差异,维护每个学生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时刻牢记一切为了学生的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才能努力构建平等、博爱、接纳、和谐、自强、自立的校园文化。

二、为教师与学生寻找精神的家园

特殊学校的教师不能像普通学校的教师一样享受桃李满天下的幸福,其职业成就感不强,加之整天面对各类残障学生,难免产生职业倦怠;而残障学生要获得一次他们自己所认为的成功更加艰难。为此,学校寄语“让每一名教师享受辛勤耕耘后静待花开的幸福,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奋力拼搏后迈向成功的喜悦!”积极创造机会,为教师和学生寻找精神的家园,让他们享受幸福和喜悦。

三、构建“以人为本、博爱接纳、和谐共融、自强感恩”的无障碍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不仅构建了适合特殊学生成长发展的无障碍校园物理环境,更构建了平等、接纳、尊重、参与等有利于特殊学生健康、自由成长的支持性心理环境。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一起参与大课间、升旗仪式、六一儿童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使得特殊学生有机会平等参与各种活动,正常学生有机会接纳与尊重特殊学生。学校从教师的身心出发,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全员共识,形成一种博爱奉献、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教学计划、校园环境、师生关系、教学评价等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实行全员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体现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实现助人自助,有效管理。

四、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补偿缺陷,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一)重视文化学习、挖掘学生潜能

学校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教师素质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学校按照国家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方案设置安排学生的教育、教学、康复课程。学校针对聋生的身心特点,以人为本,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宗旨开设课程,除开设普通学校的文理课程外,还开设沟通与交流、律动、手工、语训等课程,全面提高聋校教育教学质量。针对智障学生的特点,以尊重学生的教育需求为主导,通过一般性课程来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选择性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其多方面发展。学校开设了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等课程。

(二)重视职业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教育,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职业培训,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在社会的关心下,学校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精心开展了按摩、美容、剪纸、刻纸、硬笔、软笔、缝纫、丝网花、棕编、动漫等活动。未来,学校还会探索适合学生发展和终身受益的生活技能方面的培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三)培养学生特长

学校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特长。对于具有学习潜力的学生,重点拓展其学习范围,加深学习难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对于具有艺术、体育潜力的学生,重点培养其舞蹈、手工、美术方面的能力。学校曾先后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同台竞技。学生先后在成都市残疾人文娱汇演、成都市残疾人运动会、全国双龙杯书画大赛等活动中获得多个奖项。在教师们的悉心教育下,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每个学生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

(四)重视送教上门,因材施教

每一个孩子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力。个别辅导、送教上门对于特殊学生,特别是重度残疾的学生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教2017年3月育形式。特殊学校的教师利用周末时间对片区内几十名极重度不能到校学习的残疾学生采取送教上门的形式进行个别辅导,践行了有爱无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个别辅导、送教上门这条不寻常、不平坦的路上,教师们用自己的爱,改变特殊学生的学习生存状况,让他们能够自食其力,残而不废,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五、加强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第一,强化师德。学校建章立制,积极探索规范师德师风管理和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关材料,进一步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重抓常规。在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中,着力抓好教学“六认真”。进一步完善和修订教学常规的相关要求,不断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将教学常规工作落到实处。第三,专业提升。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教师们参加各级听评课活动、赛课活动、三笔两话比赛、手语达标测试,聆听专家培训,与同类兄弟学校学习交流,不断历练、提升。

六、家校携手共育,促进学生和谐共融

教育是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的责任。为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责任,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特殊需求,为了协同家长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学习、康复工作,学校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家校联系活动。家校联系卡、家长学校培训、家长会、家访活动等都是家校共育的形式;手语培训、助听器的使用、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培训、资助政策的宣传都是家长培训的内容。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和家长用鼓励扬起孩子们学习的风帆,用爱心唤起孩子们求知的热情,用沟通架起家校共育的桥梁,只要家校携手,特殊学校的学生就会共融社会、同享蓝天。

七、牵手社区、公益团体,促进学生共融社会

特殊学校的学生考入大学的几率较小,更多学生经过义务教育学习后,直接进入社会。因此,学校应在学生在校时就为其提供接触、了解社会的机会;同时也要接受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关爱与帮助。为了让学生参与社会,共融社会,学校与社区、公益团体牵手,先后与音乐学院、医学院、石油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新都小草公益、新都区红十字会、新都区妇联、新都区团委等合作,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

八、做好教育资助,关爱学生成长

学校竭力做好资助工作,积极为家长和孩子争取各级各类支持和资助。为确保资助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学校对家长进行资助培训,让家长了解资助政策。蛋奶工程、专项资助、爱心捐赠、领导慰问等活动涉及的物品,学校都及时发放到家长和学生手中。除此之外,学校积极与社会团体、志愿者协会开展各类资助活动,让学生在关爱中茁壮成长。

总之,特殊教育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工作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探索、践行、总结,优化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推动特殊教育的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赵晓玲 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