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发展困境分析

时间:2022-06-15 10:21:43

导语: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发展困境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发展困境分析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对于特殊教育事业来说更是如此,发展特殊教育的希望在特教教师。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因受其职业的“特殊性”及地域性、民族性、专业性、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较大,使他们无论是在社会场域,还是在教育场域,都被看做了“局外人”,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因此,深入剖析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困境,积极探寻适合其职业发展的新路径,已成为我国加强民族团结,发展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必须直面与追寻的重要课题。

一、理论阐释:“三圈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分析框架

针对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所处的职业发展困境,达奇•莱昂纳德(Dutch.Leonard)的“三圈理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三圈理论”为准确剖析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所处的职业发展困境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并对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走出其职业发展困境具有启发意义。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马克•莫尔(Mark.H.Moore)教授在1995年首创了战略分析三概念:价值、能力和支持.提出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三个因素的有机统一,积极提升能力并获得外部支持,以期实现社会公共价值[1](P23)。哈佛商学院、政府学院达奇•莱昂纳德(Dutch.Leonard)教授将马克•莫尔的战略分析三概念发展为“三圈理论”分析框架。该理论认为,在制定公共政策时,首先,必须考虑价值问题,即该政策方案的目标能否体现公共价值;其次,必须考虑能力问题,即政策方案实施与执行中的约束条件是否具备;第三,必须考虑支持问题,即政策方案所涉及的利益关系者的态度与意见;最后还必须考虑是否实现了价值最大化、能力最大化和支持最大化,以及这三个方面是否协调均衡。如果把能力、支持和价值各用一个圈表示,那么这三圈重叠的部分就是能力、支持和价值都具备的最佳决策或实施区[2](P37)。如图一所示,三圈相交形成的区域,呈现以下几种类型:区域一,耐克区:价值圈、能力圈和支持圈相互重叠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能力、支持和价值都具备,最有可能获得成功,应果断实施或扩大,只需要放手去做就行了。因“放手去做”是耐克公司的口号,故将这一区域称为耐克区。区域二,我有一个梦想区:价值圈与能力圈和支持圈不相交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判断虽具有价值战略,但因既无足够的能力推行,又缺乏公众的支持,所以只能停留在梦想阶段,不能被实施。区域三,梦想项目区:价值圈与能力圈相交的部分,不含耐克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并且也有足够的能力去实施,但因缺乏广泛的支持,所以仍然不能马上实施,只能展示模型,分享这个梦想。区域四,风险项目区:价值圈和支持圈相交的部分,不含耐克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也能得到广泛支持,但是由于组织能力欠缺,实施该战略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区域五,他们的梦想区:支持圆圈与价值圈、能力圈不相交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公众的认同出现偏差,虽然战略受到广泛支持,但因缺乏价值,且无能力实施,所以仍然只是公众的梦想,而不能成为组织的行动。区域六,噩梦区:能力圈和支持圈相交的部分,不含耐克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战略获得广泛支持,又有足够能力完成,但因毫无价值,所以一旦实施将浪费大量的资源,造成很大损失。这个区域是三圈互动形成的不同决策模式,阐明了价值、能力、支持三者的关系,强调了实现公共价值的重要性。只有实现价值圈、能力圈和支持圈的最大重合,即进入耐克区才是公共决策的最佳目标。因此,在分析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困境,探寻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发展之路、构建特殊教育教师能力体系、支持体系,实现其价值最大化时,透过“三圈理论”的视角分析,对于解决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作用。

二、困境透视: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困境的“三圈”分析

(一)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困境的“价值圈”分析

“价值”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某种实际用途和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教师作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在传授残疾儿童知识、技能,使其融入主流社会成为“残而不废”的建设者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在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经济,促进民族教育,推动和谐社会发展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在调研中发现,一方面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自我价值认同不高,常有一种职业自卑感;另一方面,社会上对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特殊职业”也存在忽视、歧视和漠视现象,导致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教师流失严重,影响了特殊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三圈理论”所展示的“他们的梦想区(区域5)”对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上述困境进行了形象的分析:因为公众的认同出现偏差,虽然战略受到广泛支持,但因缺乏价值,且无能力实施,所以仍然只是公众的梦想,而不能成为组织的行动。当然,导致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价值认同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借助“三圈理论”对其剖析如下:1.特殊的生存环境制约了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发展环境。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大多生活和工作在经济发展落后、贫困人口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脱贫能力弱、残疾流行率高的“老、少、边、穷、山、库、漠”等地区,其所在的场域所占有的权力资本、社会资本、教育资本、经济资本等资本量都很有限,这就决定了其生存和职业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从而影响了其职业价值的更好发挥。2“.特殊的身份”固着使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特殊教育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中最为脆弱的群体,也是残疾人中特殊而又困难的群体,这也决定了特教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使他们同这些“特殊儿童”一样,无论是在社会场域,还是在教育场域,都被看做了“局外人”,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弱势群体”。因此,“局外生存”形象地勾勒出了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被遗忘、被贬损、被误读的尴尬困境:渴望进场,却被排除在场外;虽在场内,却不被接纳;表面在场,实际并不在场;物理场的在场,意义场的不在场[3](P3)。调研发现,尽管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教师中绝大多数教师比较喜欢特殊教育这项工作,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并且90%以上的教师愿意永远忠于特殊教育工作。他们在处理与学生、同事、领导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中满意度都较高,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评价也较高,其工作效能感、情感幸福感、身心愉悦感和职业高尚感都较好,认为在特殊教育学校这个特定的“场域”中生活得比较开心。但是,由于特殊教育教师这个“特殊”的身份固着,却又多角度多方位地真真切切地提醒着身处学校场域和社会场域交织着的这群特殊的“弱势群体”在“此时此地”无助与无奈、屈服与顺从、抵制与颠覆、悬置与冷漠的生存境遇[4](P33)。3.社会地位不高和经济待遇偏低是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价值认同偏低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社会上有些人对特殊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致对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社会价值认可度不高,认为只有“三流”的教师才会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从而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挫折感、失落感和自卑感;另一方面,由社会比较产生的自我价值认同偏低。与普通教育学校教师相比,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量更大更辛苦,工作环境更差,所教学生的前途渺茫,工资待遇与工作量不成比例,这些都使得特殊教育教师感到一种潜在的压力。此外,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不可理喻的家长或漠不关心的家长也会让他们产生职业倦怠感。[5](P160)这些因素不仅给这群特殊的“弱势群体”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健康压力和职业发展压力,更容易造成巨大的职业倦怠感,从而使许多高素质的特殊教育教师纷纷跳出了特殊教育的职业圈子另谋出路,以致影响了整个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二)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困境的“能力圈”分析

在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具有“多重性”。他们既要针对教育对象的“差异性”进行特殊的“个别化教学”,又要成为学生的安全卫士、健康医师、生活护士、学习良师和人生导师;既要成为学生特殊教育需要的诊断者和评估者、学生个体缺陷的补偿者和潜能的开发者、学生差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又要成为更富有同情心和更具有合作意识与能力的组织者。此外,作为民族地区的民族教育工作者,还要尊重民族文化差异,正确对待文化冲突,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因此,特殊教育教师角色的“多重性”决定了其能力的“多样性”。他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还要具备特殊的专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的创新实践能力。“三圈理论”中所展示的风险项目区(区域4)对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因能力缺乏而导致的困境进行了形象描述:虽然战略具有价值,也能得到广泛支持,但是由于组织能力不足,所以实施该战略仍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结合“三圈理论”,对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的能力困境及原因分析如下:1.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整个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形象。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政治觉悟和思想素质大多数都较高,在为人师表,以身示范、以身示教,真心关爱学生、真情对待学生,帮助残疾学生学到生存的知识和技能,学到做人和谋生的本领,成为“残而不废”的有用人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调研中发现,在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体罚、辱骂残疾学生的现象。有些学校还出现教师强奸智障女学生及教唆聋哑学生偷窃的可耻行径。这些师德低下的教师的言行不仅影响了其自身的职业形象,也影响了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2.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影响了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由于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师资培养机构缺乏,导致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既受过特殊教育专业训练,又受过康复医疗技术训练的人数几乎为零,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3.学历水平不高,影响了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调研发现,在民族地区特殊学校中专任教师学历层次普遍较低,且学历进修的积极性都不高。起点学历为专业本科的极少,起点学历为大专学历的人也只占少数,而且在已有的特殊教育教师中,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化培养的人数更少。调研还发现,学历与专业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在民族地区,大多数特殊教育教师是普通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或者是从一些普通学校转行过来的,只有少数教师是特殊教育师范专业的毕业生,而且这些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又太低。学历水平偏低和特殊教育专业素质不高不仅影响了教师本人能力素质的提升,也影响了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育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4.职业培训不够,影响了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在培训方面,由于社会对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以致对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视度和支持度不高。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因职前培养的缺乏和职后培训的不足,使之在特殊教育实践过程中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借鉴,以致其难以承担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更谈不上专业发展和个人的职业发展。

(三)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困境的“支持圈”分析

在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要得到良性发展,不仅需要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更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的大力支持。然而,现实中,正是由于支持层面的“缺位”和“失位”才导致了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发展困境。这种困境就是“三圈理论”中梦想项目区(区域3)所展示的现状。1.政策支持的缺位,导致了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政策保障的缺失。为了保障特殊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特殊教育教师的健康成长,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教育部的教师[2012]12号文件《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都对保障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发展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由于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政策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从而影响了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发展。2.社会支持的失位,影响了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的社会美誉度。一是社会各界的关注度不高。社会各界对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及特殊教育教师的关注关爱及支持力度不够,影响了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二是经费投入不足。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特殊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所应享受的津贴、住房、医疗及特岗补贴等相关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从而影响了其职业发展的积极性;三是各类媒体舆论支持不够。各类媒体对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及特殊教育教师的典型事迹宣传不够,以致社会对这个“特殊群体”认知、理解和支持不够,影响了其职业发展的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3.学校支持的不到位,制约了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特殊教育教师能否获取内部支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取决于所在学校对其发展的支持度、培养重视度及生活关怀度;二是学校是否具有保证其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班级管理、特殊教育资源等顺利实施的财力物力保障;三是学校是否具备有利于特殊教育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及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等四方联动的良好氛围。但是,在调研中发现,民族地区的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在这三个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重视不够、关怀不够和支持不够的现象。

三、困境破解:拓展并优化民族地区特殊教育

教师职业发展的耐克区“三圈理论”对于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走出职业发展困境,寻求职业发展的耐克区,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只有借助“三圈理论”对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的价值、能力、支持等层面的深入分析,才能正确剖析其面临的问题,积极探索通往“耐克区”的有效路径,实现其价值圈、能力圈和支持圈三圈交集的最大化最优化,从而确保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积极营造发展环境,优化职业发展的价值认同圈,着力实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价值

1.价值认同是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教师超越困境的重要因素。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教师虽然工作和生活在处境不利地区,因其工作的特殊性而在社会上处于去权和无权的特殊弱势地位,使其常有一种职业倦怠感,但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仍是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教师超越困境,实现人生价值,提升职业幸福感的力量源泉。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教师在传授残疾儿童知识、技能,使其融入主流社会成为“残而不废”的建设者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在传承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经济,推动和谐社会发展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他们在以“特殊儿童”为教育对象的教育过程中,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能够得到很好实现,从而实现了自我超越,赢得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价值认同。因此,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只有明确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与崇高的社会责任,积极地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敬业”“乐业”“勤业”和“精业”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特殊儿童的教育事业中,在奉献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才能真正超越其生存与发展困境。2.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努力提升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认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残疾儿童的教育发展更是如此。要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保障,也是帮助残疾孩子实现求知梦的前提。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特殊措施,努力提高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为其更好地教书育人提供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一是国家要积极落实推动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切实维护和保障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根本利益;二是在民族地区,在推荐地方人大、政协委员的人选时,应适当考虑特殊教育界的代表,使他们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更有效地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三是民族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办学体系的特殊性,合理制定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评优晋级的政策条件,增强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从业吸引力。3.积极营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努力提升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要为特殊教育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一是学校需要改进现行管理制度,实施更加人本化的管理,切实做到“以教师为本”,为教师创设良性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专业发展条件。二是学校要转变管理理念,不再以管理作为约束或管制教师的手段,而是要真正树立起以管理促进教师发展的理念。三是学校要构建优质的、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为教师生存实践的顺利开展营造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四是学校要充分尊重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积极创设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条件,不断变革封闭、孤立型的特殊教育传统的教师文化,构建开放、自然合作性教师文化。

(二)积极培养职业能力,优化职业发展的能力圈,着力提高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素质和水平

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能力的高低不仅关系着教师本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也关系着民族地区特殊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更关系着整个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积极优化其职业发展的能力圈,以确保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1.加强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能力的源头培养。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工作母机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教师进行特殊教育专业培养和培训,从而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民族地区特殊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发展需要[6](P71)。2.加强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制度建设。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制度保障是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对现有的保障特殊教育教师师资培养和培训的法律法规要狠抓落实,努力提升其职业能力;另一方面要狠抓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建设,对尚未接受特殊教育核心知识与技能训练、不具有专业经验的特殊教育从业人员进行再培训与资格核准,从而有效地提高特教教师的专业素养。3.建立科学的评估和考核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和考核机制,将培训的质量与教师的职称晋升、年度考核、评先表模等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评估考核,不仅能有效提高特殊学校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师资质量,积极推动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争取支持,优化职业发展的支持圈,着力提升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1.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国家对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保障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2号)》不仅强调了特殊教育教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还明确指出要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确保其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以及营造良好的关心和支持其发展的氛围等政策支持措施。这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很强的政策指导作用。此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政策法规,以及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针对特殊教育发展制定的各级各类发展规划、政策法规、意见要求,也都为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保障。2.积极争取社会支持。一是民族地区的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确保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所应享受的津贴、住房、医疗及特岗补贴等相关待遇,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生活质量,增强特殊教育教师从业的吸引力;二是特殊教育教师的家人和朋友的尊重和支持是其有效开展工作,取得良好成绩并获得职业幸福感的精神支撑;三是在进修学习、业绩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适当向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倾斜,激励特殊教育教师更好地投入到特殊教育事业之中。3.积极争取学校支持。学校对特殊教育教师发展的支持度、培养重视度及生活关怀度是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获取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学校不仅要从制度上及人力、财力、物力等各方面保障特殊教育教师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班级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提高其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等。此外,学校对特教教师真诚的人文关怀将更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4.积极争取舆论支持。借助各社会媒体的舆论支持,正面宣传民族地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及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的感人事迹,不断传递有利于特殊教育教师事业健康发展的正能量,积极营造有利于特殊教育教师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支持环境,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威望,让特殊教育教师能够安业、爱业、敬业、乐业,从而以更加积极健康的态度从事教育工作,更好地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四、小结依据“三圈理论”可知,虽然实现了民族地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发展价值圈、能力圈和支持圈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这三圈交集或重合的区域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必须根据实际需求,动态把握三圈的交集或重合的范围。首先,必须优先考虑价值圈的大小。这个圈越大,其他两圈的拓展才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意义。其次,必须努力扩大能力圈。这个圈越大,与价值圈和支持圈交集或重合的可能性就越大。其三,必须积极争取支持圈与价值圈、能力圈的交集或重合的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打造最大最优的“耐克区”。

作者:刘荣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