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尼系数下的特殊教育论文

时间:2022-07-30 04:12:46

导语:教育基尼系数下的特殊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育基尼系数下的特殊教育论文

1教育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最早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在国际上被广泛的应用于对居民收入水平分配差异状况的综合考察,其取值范围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接近于1就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公平,反之则说明收入分配较为公平[1-2]。教育基尼系数即用考察收入分配基尼系数的方式对教育分布的离散程度从“相对”角度进行衡量,当教育基尼系数为1时则说明教育分配绝对不平衡,当教育基尼系数为0时则说明教育分配绝对平衡。与其它度量教育平等的指标相比,教育基尼系数更能够体现出稳定性和有效性,能够更好地反应教育结果在总人口分布中的平衡程度[3]。与其他度量方式相比,国内外学者更加青睐于采用基尼系数对各国教育分配的平等程度进行度量,比如VinodThomas曾根据受教育年限对印度、韩国、中国等11个国家进行评估[4]、国内学者张长征等也曾运用基尼系数对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平等程度进行评估[5-7],但目前在国内还未见采用基尼系数对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分配公平性进行研究的相关报道。

(1)变量选择。生均经费是公认的衡量教育投入水平最具可比性和说服力的指标之一[8],本文通过国家对特殊教育学校所投入的教育性事业经费以及学生规模这两项数据的综合处理来获取生均经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理由:①特殊教育主要包含两种教育形式:对鉴定为特殊教育对象的学生设置统一教育场所,即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让被鉴定为特殊教育对象的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从经费投入的方向来看,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班由于存在着较为明确的实体,成为了我国特殊教育投入的主要方向。而普通学校随班形式因为其复杂性,并没有形成较为明确的投入方式和比例;②从经费的来源来看,政府的财政投入已经成为特殊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在长期的操作中也基本形成了地方投入为主、中央参与为辅的特殊教育财政体制。相对于这两种较为稳定的经费来源,社会资助、企业捐献等形式有着明显的不稳定性,且各项数据表明,近几年来社会及企业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增长量呈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影响特殊教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来自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同时用于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预算内经费能够直观、准确地反映出财政资金对特殊教育的支持程度,所以本文采用预算内特殊教育经费反映特殊教育的公平状况是切实可行的;③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反应了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水平,而教育经费的投入则为基础设施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因此本文选取了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研究目标。

(2)比较区域。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特殊教育现状而言,特殊教育的投入主要依靠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中央财政在具体地区投入的特殊教育经费相对较少。受限于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对特殊教育投入的力度必然要大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市,在投入总量上也差异巨大,这也就造成了各省市特殊教育投入不平衡的必然性。因此,在探究特殊教育投入公平性这一课题时既要考虑到各区域政府的主观投入力度,又要考虑到各地区客观条件的制约,对区域的划分要遵循既符合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又方便区域发展问题研究和政策分析这一原则。我们以省为单位,进而将全国划分为除去港、澳、台、西藏以外包含30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四大区域:一类地区是北京、天津、上海;二类地区是辽宁、江苏、浙江、广东、山东;三类地区为黑龙江、吉林、安徽、福建、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四川、重庆、江西、陕西;四类地区是内蒙、宁夏、新疆、贵州、云南、海南、甘肃、广西、青海。

(3)数据时序。在分析1996年到2007年之间特殊教育生均经费差异的同时兼顾1996年到2007年每一年生均经费的差异,从时间点与时间段都可以发映出特殊教育投入生均经费的差距情况,同时获取生均经费差距的历史变化情况。

(4)数据来源。特殊教育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性经费总量及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班在读学生人数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以及《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21996—2007年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状况

近年以来,我国针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项相关经费都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为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稳定的作用,使更多的残疾人接受特殊教育成为可能。在各级政府的投入经费中,地方政府所占比例远远大于中央政府,同时由于各地区之间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各省市特殊教育投入也必然会产生不平衡的状况,且投入力度较大的省份与投入力度较小的省份相比,投入经费总量差距巨大。也正是因为如此,东部沿海等经济发展迅速且能够为特殊教育事业投入更多经费的地区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速度要远远走在全国其他地区的前列。本部分根据1996—2007年相应年份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以及《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来计算全国特殊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性支出的基尼系数,虽然教育基尼系数为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在分析教育分配公平方面的应用,但教育基尼系数集体计算公式与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并不完全一样。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教育基尼系数的计算过程,现以计算1996年当年全国特殊教育生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支出的基尼系数计算为例来进行演示说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从1996年到2007年我国特殊事业教育经费支出总量呈现上升的趋势,但特殊教育基尼系数则大致分布于0.57-0.67之间,表明我国地区间义务教育经费配置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性。从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来看,这12年间教育基尼系数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说明我国义务教育配置不平衡的现象正在逐步改善,但改善力度较不明显,个别年份甚至出现了反弹的情况。根据以上计算义务教育全国分区域特殊教育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基尼系数的方法,可以计算出1997-2007年全国分区域特殊教育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的基尼系数。分区域后,我国各地区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支出的基尼系数与全国教育基尼系数相比或高或低:一类地区的基尼系数最接近于0,在大多数的时期都低于0.4,该数据表明一类区域的教育平均程度相当高;二类地区的教育基尼系数从1996年到2007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具体数据由1996年的0.55下降到了2007年的0.35,这样的趋势表明在1996到2007年间,二类地区的教育公平性正在逐步的改善,当前平均程度较为合理;三类地区的基尼系数主要在0.6左右徘徊,并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说明从1996年到2007年,该类区域的教育公平程度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观,平均程度较低;四类地区的基尼系数在12年间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从1996年的0.86下降到了2007年的0.58,表明国家各项促进教育公平性政策的出台对该地区教育公平程度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但该地区的教育公平性仍需要进行大力的改善。以上结论表明,区域与区域之间由于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水平等相关客观条件的制约,教育配置存在较大的失衡性,且公平程度相差较大。同时也能够充分说明,对教育事业的经济投入力度直接关系各地区教育事业的公平程度,一、二类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雄厚,各地方政府能够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所以教育资源的配置相对公平,教育基尼系数较低,而三、四类地区由于受到经济发展速度及经济实力的影响,各地方政府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必然没有一、二地区的大,且资源配置相对失衡。总体来说,一、二类地区的教育公平程度要高于三、四类地区。

3结论与建议

3.1主要结论

(1)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区的特殊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支出的差距较大。尽管从1996年到2007年这12年间各级地方政府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拨款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关费用支付也由46261万元增加到226795.5万元,但各类地区间的教育投入差距却没有出现明显缩小的趋势,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特殊教育经费配置公平性依旧差距较大。

(2)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该地区的教育水平呈现正比例关系。经济发展越迅速、经济实力越雄厚的区域的教育发展水平越高,对特殊教育经费的投入分配也较为平均,反之亦然。因此,三、四类经济不发达地区如需改善特殊教育配置及不公平的现状需要政府投入更大的专项经费。

(3)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公平之间的正比例关系不存在必然性。在一些特定时段,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前期水平,而教育基尼系数则呈现了增长的趋势,从基尼系数的趋势图来看,基尼系数一直展示出不稳定的情况,一方面能够体现出政府针对特殊教育配置不公平的现状正在进行积极的政策性调整与改善,另一方面也能够说明,对特殊教育事业经费的投入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稳步进行。

3.2政策建议

(1)特殊教育属于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国家应当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为其提供更为优先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涵盖正常教育内容的特殊教育体系,使得不同身体状况、不同年龄阶段的所有特殊教育对象都能够充分享受到接受教育的权利。

(2)完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相关制度。在保证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有所增加前提下更加注重该类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性。鼓励、引导各地方龙头企业以及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特殊教育事业,吸纳更多的非政府资金来扩充特殊教育事业专项经费,为特殊教育事业经费寻找更加全面的资金来源渠道,保证特殊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对同一区域的特殊教育经费分配应当以需接受特殊教育学生总数为依据实行均等化分配。

(3)充分考虑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缩小对经济发达地区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加大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经费投入力度,建设并形成新的特殊教育资源配置体系,同时,将残疾人分布范围作为教育经费配置依据,增加对残疾人口数量较大地区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改善特殊教育资源不合理配置的现状。

(4)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纳入法制化,借鉴发达国家与周边国家相关经验,对现有相关法律进行补充和完善,并逐步提高相关条例的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同时,相关行政部门及相关行政人员应当切实贯彻国家相关政策,严格自律、依法行政,切实将特殊教育事业经费用到本地区的特殊教育事业上。

(5)在对特殊教育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的同时,兼顾随班就读的特殊教育对象。在可实现的前提下尽量扩展特殊教育资助对象的年龄范围和区域范围,使他们能够享受到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成果。

作者:孙慧玲丁志同工作单位:淮阴师范学院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