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广历史通识教育研究

时间:2022-04-28 10:56:54

导语:高校推广历史通识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推广历史通识教育研究

摘要:在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对于通识教育越来越重视。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基础学科,这也使历史通识教育成为高校通识教育的主力,成为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阵地。在高校开展历史通识教育,其对于培养大学生人格、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大部分高校中,历史通识教学的作用还达不到理想的程度,因此需要打破思想观念上的束缚,积极推广历史通识教育,构建完善的历史通识课程体系,从而更好的发挥历史在高校通识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历史;通识教育;历史通识教育;途径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能够更好的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将高校教育从专业教育为主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方向转变。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历史学专业作为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主干专业力量。但在实际高校历史通识教育中还存在的较多的问题,因此需要积极寻求有效的途径来推广高校历史通识课程,使其成为现代人才培养的重要的教育内容。

1高校推广历史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1历史通识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历史教育是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必修内容和主要手段,这也促使高校应积极推广历史通识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笺人文素质。在大学通识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是必然的,历史学作为人文基础学科,在通识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史学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和规律进行阐释的学科,其具备丰富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在大学历史通识课程中,其已不是单纯的学习历史知识,而且基于多个角度来拓展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历史,并利用历史方法对诠释现实问题。历史学的特点使其成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平台,因此需要重视历史学职能的发挥,通过开展历史通识教育,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1.2历史通识教育自身价值的诉求。历史学虽然无法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但通过学习历史,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独立思辨的能力。历史学作为人为学科,其以人文精神作为核心,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心灵,还能够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历史和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大学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其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具有特殊的作用,大学历史教育中更重视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培养,使学生在了解历史发展进程中坚实文化自住,并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大势,开阔视野,树立远大的志向,从而更好的提升自身的人文道德修养。由于在高中阶段存在文理分科,这也使理科学生历史课程的学习在高中结业考试后即结束,文科生历史学习也以应对高考为主要目标,只是针对大量知识点的反复做题训练,将丰富多彩的人类历史划分为一个个枯燥的知识点,这也使学生不愿意学习历史,对历史学习缺乏兴趣,更无法理解和实践历史学科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在大学阶段,文史哲方面的课程在大学通识课程中设置较少,特别是历史课程,虽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但其并不是以历史学为视角,同时也不包含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的内容,无法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历史脉络和知识框架。这也导致当代大学生历史常识十分缺乏,对于历史文化较为漠视,这必然会导致对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认同和热爱带来影响,因此必然强化高校历史通识教育,全面促进大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

2高校推广历史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高校对于历史通识教育缺乏统一认识。针对于历史通识教育各高校对其缺乏清晰和统一的认识,这也导致在实际课程开设时存在无序和混乱的情况,各高校开设的历史通识课程在数量、内容和开设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使高校历史通识教育成效并不理想。2.2历史通识课程设置缺乏统一的体系和标准。由于各高校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开展通识教育和开设历史通识课程,对于具体的历史通识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要求缺乏统一的要求。部分高校通识课程体系中,存在由授课教师申报并立项建设,或是以素养课、技能课和兴趣课等作为着眼点,课程体系建设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目前高校现有历史通识教育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课程体系混乱的影响,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另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历史通识教育开设的内容和授课方式理解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具体讲授内容和怎么讲授不需要进行限定,但不同的课程需要不同的特性,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更好的将课程的内容进行揭示,以此来促进学生历史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2.3推广历史通识教育的力度、层次与水平上存在差异。在当前高校历史通识教育推广过程中,不同类型高校基于学科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专业理念等方面的差异性,因此在历史通识课程的理解和开设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重点院校、综合院校及直属院校对人才培养有深入的认识,办学力量十分雄厚,因此对通识教育十分重视,投入的资源较多,自然通识教育获得的成效也十分显著。但其他一些高校由于认识不到位,再加之资金投入不足,历史通识教育的开展往往流于形式,无法有效的发挥出历史通识教育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3高校推广历史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3.1积极转变观念,达成共识。在当前高校教育体系中,教育思想和理念需要具有生命力,并要与时展相符。这就需要针对一直以来注重专业教育的传统观念进行改变,需要将通识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中较为重要的内容,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高校领导对通识教育的重视,全体教师也会达成共识,并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历史通识教育中来,并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及时对学生对历史认识的偏差进行纠正,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历史的兴趣,这样才能确保历史通识教育取得良好的实效性。3.2借助公共课程的平台,构建完善的历史通识课程体系。在当前高校历史通识教学中,其与专业教育不同,在具体实施时主要是通过公共课程来进行,这就涉及到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历史通识教育课程安排都以公共选修课为主,这也直接导致教师和学生将历史课归纳到边缘和被忽视的位置。针对于这种情况,需要积极建立完善的历史通识课程体系,具体要依托于高校校内历史专业现有的教育资源,通过开设专业选修课,供非历史专业学生选修。在校内历史专业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开设历史文化通识课,提供给各专业学生选修,在情况允许情况下,可以以必修课的形式来加强对历史通识教育的推广,以此来扩大学生知识面和拓展学生综合视野,更好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3.3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合理设定教学内容。高校历史通识教学中,需要重视针对性、简性、引导性和知识性,通过合理设置历史通识课程,使其能够与专业课形成互补。这就需要教师要根据生源学科专业分布情况来有针对性的编选历史通识课程内容,合理选择相应的历史文化知识,避开专业性和学术性强的教学内容。针对于一些非文史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科技史和社会生活史等内容,开设一些历史人物、思想文化、宗教、艺术等方面具有特色的专题知识进行讲授,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质。在高校历史通识教育中,要求教学目标要具备通识性质,即需要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作为主旨。历史通识课程需要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并以清晰简洁的中外古今历史知识体系,为非历史专业学生提供更富有条理性的历史知识,使其能够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以现实问题作为出发点,积极引导学生以历史的视角来看待现实问题,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提升。另外,历史通识课程内容的设定也需要与通识课程特点相符合。由于历史课程教学内容通常都从远古到现代,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发展演变进行介绍。但对于非历史专业学生而言,教学内容可以相对简化,进一步增强教材内容的可读性,强化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增加文化史和社会史的内容,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3.4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活跃学生的思维。对于大学历史专业的课堂而言,其不仅能够传授学生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同时还能够塑造学生的思想品质。这就需要在历史课堂上要重视教学手段的运用,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当前高校历史通识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针对历史知识讲授过程中,通过放映历史影片、科教片或是纪录片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电子资料,更形象和生动的将历史文化知识展示给学生,以此来提升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兴趣。还可以利用专家讲座和名人演讲的手段来丰富历史通识教育的内容,这样在思想碰撞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活跃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头脑,提升其独立思索和辨别能力。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考史迹遗存,并在课堂教学中讨论具体的参观体会,以此来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历史知识,并对历史产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

4结束语

高校通识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休做人的重要使命,通识教育的最终目标即是培养“完整的人”,这就需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历史通识教育开展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异彩纷呈的文化现象和文明成果中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接受人文精神的洗礼,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真正的发挥出历史通识教育的人文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加深.通识历史课程如何吸引非历史专业学生——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全校开设“中华民族精神概论”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09(03).

[2]袁敏.高校历史教学中的通识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03).

[3]吴琦.高校历史学类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建议[J].历史教学,2018(01).

作者:任丹萍 胡家鑫 单位:沈阳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