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理念研究
时间:2022-06-27 04:17:04
导语: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理念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新时代经济转型,社会对本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培养完人”的通识教育理念成为教育界的热点问题。该文基于当前地方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以及通识教育理念的内涵,论证大学英语课进行通识化改革的必要性,并从通识教育理念的视角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改革策略。
关键词: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并致力于通识教育改革。但在通识教育改革实施过程中,高校主管部门更倾向于通过开设新的多样化的通识课程来进行改革。毋庸置疑,设置合理的通识课程当然是通识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必要保障。但是仅仅依靠课程开发,在落实过程中却不注重通识课程的本质内涵,不能有效发挥通识课程的价值,不能体现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区别,显然不是真正意义的通识教育改革。本文从大学英语课这一通识课程着手,分析通识教育理念的内涵,以期对大学英语课的通识化改革提出有意义的改革策略。
1通识教育的内涵
清华大学李曼丽提出,“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和国家的公民;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1]。具体说来,通识教育的内涵包括:第一,通识教育崇尚把受教育者视为完整的人(thewholeperson),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2]。第二,通识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立足于人类文化知识的视角,通过对多个学科知识的有效整合,向广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内容以及较广的视野,进而有效推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3]。第三,通识教育的形式重“育”而不是“教”,旨在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潜移默化的育人环境。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化为学习主体的自觉行为[4]。
2.大学英语课通识化改革的必要性
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5]。通识教育理念注重人格修养,倡导生活教育,目的在于培育健全人格,培养受教育者积极应对日常生活需求的能力。可见,大学英语教学在教育目标上与通识教育理念有内在一致性。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作为语言课程的大学英语课,其本身属性决定了大学英语课要承担起既教授基础英语语言知识,又要进行文化价值观教育的双重任务。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与通识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作为教育目标,明确提出“实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大学英语作为本科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学习时间久,课时多,对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讲,将通识教育理念渗透于大学英语教学已然是这个时代不可逆转的必然选择。
3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3.1转变教育理念。通识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完人”,主张尊重学生的本性与需求,强调学生作为人的自由、完整与独特,注重人格的陶冶、情操的升华、价值观的明辨。大学英语教育者必须明确大学英语课的人文属性并在教育过程中凸显其人文属性,提高学生公民意识,而非一味强调大学英语课的功利性目的。3.2多元化、多层次且个性化的教学目标。第一,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人文素养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基础目标,技能目标是重要目标,人文素养目标是终极目标。知识目标指在学生已有基础上继续扩大词汇积累,夯实语法体系,巩固基础。技能目标要求学生加强听说读写译技能的训练。人文素养目标指的是学生开阔视野,健全人格的培养。第二,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个性化的。基础目标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进入大学的初期阶段,基础知识还存在欠缺而设置的目标。技能目标阶段以综合技能训练和交际能力提升为主要教学目标的阶段。通识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课的最终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建构完善的心智结构,促进其个体人格的发展。在实现大学英语终极目标的文化素养阶段,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及审美意识等。通识教育理念下的三个教学目标虽然是分层次的,相互渗透,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3.3开发第二课堂,丰富教学内容。第一,注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发。第二课堂是对传统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对非英语国家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由通识教育的内涵可得出启示,大学英语课应更加注重日常学习中的知识积累,让学生在语言的输出过程中体验英语文化,提高语言能力。如开设英语角活动,举行英语电影节,开展多种多样的英语讲座、竞赛和娱乐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用英语交流,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文化修养。第二,设置多样化的大学英语课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改变一贯的仅开设综合英语类课程的局面。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增加开设以听说读写译能力训练为主的技能训练课,以历史文化艺术为主的文化修养选修课。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是实现大学英语课多元化多层次教学目标的保障。第三,丰富教材内容,突出人文性和趣味性。教材的编写应注重提高学生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的题材应该兼顾人文类、娱乐类和科普类。此外,加快大学英语教材的更新速度,缩短更新周期,保持教材与时俱进。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断补充最新的真实的材料,如热门话题、国内国际时事等联系实际、内容广泛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吸收丰富的知识,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无形中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3.4教学方式的改革策略。目前大学英语课教学方式单一,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活动主要以教师讲授,提问为主,不能激发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基于通识教育理念,本文提出以下改革建议:第一,突出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以任务分配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识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反对将学生看成静置的“容器”被灌输知识和技能。学会合作是大学阶段学生要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最大范围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组内成员互助合作,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网络自主学习与教师课堂教学相结合。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通识教育理念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识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在课堂教学之余,开拓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选择。3.5评价方式的改革策略。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和以培养“完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新的评价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第一,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人文素养的全面评价。当前大学英语课的考查方式多是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和部分技能的掌握情况,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无法考查。在通识教育理念改革背景下,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同等重要。如积极的学习态度、跨文化交际能力、宽广的国际化视野、批判性思维及正确的文化观、价值观等,都应该在评价中得到关注[6]。第二,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过程式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一种主体取向的评价方式,强调价值多元,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对于大学英语课而言,完全可以增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多样化的知识技能以及文化素养的测试,动态发展地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第三,评价主体多元化,增强评价方式的人性化。评价活动中,教师不能唱独角戏,充当评价权威。在通识教育改革中,教师,学生个人以及同班学习伙伴等多主体共同参与,才有可能给予每个学生更加全面科学的评价。可以在大学英语课的评价方式中引入电子档案袋评价、教师与学生的座谈与访谈、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及反思性写作等。
4小结
通识教育理念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教育理念,对于通识课程设置的研究从国外到国内都已相当成熟。而对于大学英语课程这门具体学科而言,如何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体现通识课的通识性,此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有限的。本文着眼于大学英语课,基于通识教育的内涵,探索大学英语课的改革方案,以求真正实现通识课程“培养完人”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7.
[2]HarvardUniversity.GeneralEducationinaFreeSociety[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45.
[3]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01):97-100。
[4]张亚群,王毓.论高等教育的专业性与通识性[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6.
[5]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03):2-10,(07):146-147.
[6]顾露雯.通识教育视野下我国大学外语课程改革研究[D].南京大学,2013.
作者:闫蒙蒙 单位: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
- 上一篇:通识教育课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 下一篇:中药材专业市场质量可追溯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