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碎片化美术通识教育改革

时间:2022-06-11 04:59:53

导语:浅谈信息碎片化美术通识教育改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谈信息碎片化美术通识教育改革

摘要:在“互联网+”的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阅读方式、学习方式等发生了深刻变革,人们面临着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时间碎片化、注意力碎片化的问题。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中美术通识教育面临着许多崭新的发展机遇,这些对于优化美术通识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价值取向等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应从信息碎片化开展美术通识教育,优化美术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美术通识教育能力,建构美术通识课程的学习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碎片化;美术通识教育

早在2015年总理就提出了“互联网+”的战略主张,要求社会各界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深入推进经济转型、科技创新和社会改革。在“互联网+”的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阅读方式、学习方式等发生了深刻变革,人们不得不面对学习内容碎片化、学习时间碎片化、注意力碎片化等现实问题,于是,碎片化学习成了人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方式。美术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审美能力、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养生成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从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语境出发考察美术通识教育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制约因素,探索推进美术通识教育改革、提高美术通识教育质量的实践路径。

一、信息碎片化:开展美术通识教育的时代语境

当前数字化阅读已经广泛普及,绝大多数成年国民都将手机阅读作为首选的阅读方式,并将大量时间消耗在微信、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手机APP之上,显然,移动互联网、手机APP等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时代境遇下人们多依赖QQ群、微信公众号、专业网站、学习平台等接受碎片化信息,随时随地获取知识信息,自由地分解和重构碎片化的信息和知识,因此“互联网+”的碎片化学习方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的新样式,人类进入全新的碎片化学习时代。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学习工具、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学习注意力、学习行为等都呈现出碎片化的发展趋势,这种碎片化学习深刻影响了美术通识教育的发展,不仅为美术通识教育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也为美术通识教育带来许多重大挑战。比如,在美术通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工具、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更加丰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营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利用微信、电子邮件、手机APP等开展教学互动,这些能够极大提高美术通识课程教学质量。再如,在美术通识课程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微视频、微课、教学网站等开展自主学习,利用微信、QQ等与同学或老师开展学习交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开展美术通识课程学习,这些有利于提高美术通识课程的学习效果。我们应当从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语境考察美术通识教育问题,把握美术通识教育的现实处境和改革发展,应当树立短、平、快的碎片化学习理念,将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分割成若干细小的碎片,然后利用零碎时间对这些知识碎片进行学习、拼接、加工、整合和重组,并在知识拼接和重构中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和认知框架。

二、信息碎片化对美术通识教育改革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优化美术通识课程的教学方式。受应试教育理念和专业教育思维的影响,传统美术通识教育效果并不理想,面临着教师不重视、学生没兴趣的现实困境。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美术通识教育的教育资源、教育载体、教学工具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为美术通识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机遇。比如: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美术网站、网络课程等方便快捷地学习美术通识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微视频等方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美术通识课程学习环境。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开设针对性的美术通识课程,提高学生对美术通识课程的学习兴趣[1]。此外,受传统的“学习—考试—学位”教育观念影响,人们多将学习视为学生的“专利”,将社会学习、终身学习等看作可有可无的东西,这些直接影响了美术通识教育的社会化发展,导致社会美育发展非常落后。在信息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人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获取各种美术通识教育内容,这些为社会美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比如,信息碎片化将美术知识体系分解成了零星碎片化的知识,但是这种分解并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各个知识点之间往往有内在联系,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拼接和整合在一起,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的知识积累和体系建构。(二)有助于优化美术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学习活动变成了一种高度自主化的活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直接影响着碎片化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美术通识教育缺乏兴趣,不愿学习各种美术知识及技能,那么再多的美术资源、再好的美术教学也无法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碎片化学习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碎片化学习能力,这些对于提高美术通识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互联网+美育”的发展能够整合美术通识教育资源,以生活化、生动化、趣味化的方式展现美术通识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对美术通识教育的学习兴趣。最后,在“互联网+美育”的时代境遇下学习过程也呈现出碎片化的发展趋势,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智能终端进行学习,并在阅读和浏览中获取美术知识、提升美学素养,这些对于提高美术通识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具有重要作用[2]。(三)有助于优化美术通识教学的价值取向。在传统教育理念下,美术通识教育不过是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审美能力的基础课程,人们往往忽视了美术通识教育内蕴的价值观念、审美取向、道德意识等,从而影响了美术通识教育的价值实现。在信息碎片化时代,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学生每天都在各种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包围之中,不是受集体主义、公平正义、爱国奉献等先进价值观念所熏陶,就是受拜金主义、消费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价值观所感染。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将价值观教育渗透到美术通识教育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良好的艺术素养、崇高的道德修养。比如,应当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将道德观念教育引入美术通识教育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美丑观、是非观。

三、信息碎片化时代美术通识教育的改革路径

(一)优化美术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首先,转变美术通识教育理念。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传统的“知识灌输+技能训练”的美术通识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时展要求,并成为提高美术通识教育质量的重要桎梏,所以教育者应当树立碎片化教育理念,从碎片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出发建构美术通识教育体系,以更好地适应信息碎片化的发展需要。此外,还应当创新美术通识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智慧学习平台制定美术通识课程学习计划,学习美术通识课程知识。教育者应当充分考虑教育环境、教育资源、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新发展、新变化,充分利用碎片化学习开展美术通识教育。比如,应当充分利用微信平台、手机APP、专业网站等开展美术通识教育,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上整理学习资源,开展学习交流和学习互动,应当引导学生利用微信、电子邮件、微博、BBS等方式与他人交流美术通识课程的学习结果[3]。(二)提高教师的美术通识教育能力。首先,培养教师的碎片化学习能力。碎片化学习是“互联网+教育”时代教育者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提高美术通识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在信息碎片化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可以依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整合美术通识教育资源,营造美术通识教育环境,开展美术通识课堂教学,提高美术通识教育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智慧学习技术优化自己的学习方式,开展美术专业知识学习、美术教学理论学习等,不断提升自己的美术通识教育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BBS、手机APP等进行在线学习,与其他老师进行学习互动;可以利用知识档案袋进行个人知识管理,通过教学反思、教研活动等方式开展交流,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4]。(三)建构美术通识课程的学习体系。在美术通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正视碎片化学习的种种弊端,以碎片化学习、体系化总结的方式促进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让学生在“点—线—面—网”的学习中建构美术知识体系。此外,加强美术通识课程学习共同体建设。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紧密,学习交流、经验分享等成为美术通识课程学习的重要方式。在“互联网+美育”时代中美术通识教育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美术知识,开展美术讨论等,这些为美术通识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人们可以在微信公众号、QQ群、美术网站上发表自己的美术观点,与他人就美术问题展开讨论等。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树立学习共同体理念,打造美术通识课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在学习平台上开展学习交流、资源共享、经验分享等,以更好地提高美术通识课教学质量[5]。信息碎片化是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美术通识课程教学的时代场域。在美术通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不仅要利用互联网平台、多媒体技术等训练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及技能,还应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审美能力、艺术修养等。

参考文献:

[1]周晔.对于高校美术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J].美术界,2015(10):66-67.

[2]王瑜.互联网背景下美术通识公共教育碎片化模式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9):52-53.

[3]许身玉.新媒介情境下我国综合性大学美术通识课程的开发路径[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38-42.

[4]潘美秀.互联网背景下美术通识公共教育碎片化模式初探[J].艺术科技,2016(11):405.

[5]王琨.论高校美术通识教育的改革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207-208.

作者:韩冰 单位:新乡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