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下本科选修课建设思路探析
时间:2022-10-22 08:50:06
导语:通识教育下本科选修课建设思路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章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校级选修课开设的意义,探究了地方本科院校校级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改进地方本科院校校级选修课的措施,包括树立通识教育目标;建立良好的校级选修课反馈机制;设立校级选修课专项经费;加强选课管理,规范选课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加强通识教育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因此,通识教育理念在很多高校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校级选修课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一种方式,能够拓展学生视野,对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
一、地方本科院校校级选修课开设的意义
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同样重要。通识教育课程属于基础教育课程,是除了专业教育外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其思考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校级选修课是通识教育课程的一般形式,从根本上讲,地方本科院校开设校级选修课,是处理社会需求与保持学科特色关系的一种选择,能够让学生适量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外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所以,地方本科院校开设校级选修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对高校各专业学习的有益补充。
二、地方本科院校校级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关注程度较低
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在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前,把课程建设放在通识必修课和专业课程方面,对校级选修课的关注程度低。为评估、转型发展和响应教育部关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号召,才开始关注校级选修课的建设与管理,学校对校级选修课的关注点总体偏低。
(二)学生盲目选课
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进行选课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存在“抢课”“选而不修”等现象,这是由于他们对选修课内容的认识不足造成的。在这种状况下,容易浪费选修课程资源,打击选修课任课教师的积极性。
(三)任课教师结构不合理
从担任地方高校的校级选课任课教师看,目前很多高校几乎没有校级选修课的专门教师,从上课的教师情况看,申报选修课的教师基本上都是课时量不够,因担心年终考核达不到标准才被迫选择申报了校级选修课。这就使得校级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不感兴趣,容易出现“为了上课而上课,为了选课而选课”的现象。
(四)治理力度不足
从课程改革看,不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资金支持上,高校对专业课程改革的支持力度较大,但对校级选修课给予的帮助力度较小,不仅缺少资金上的支持,且教研教改立项也比较缺乏,从而导致校级选修课课程建设发展过程缓慢。
三、改进地方本科院校校级选修课的措施
(一)树立通识教育目标
改进校级选修课教学与管理,必须树立通识教育目标。教务处要与二级学院合作设立通识教育管理机构,由教务处设立通识教育管理中心,各个二级学院设立校级选修课教研室,专门负责校级选修课的课程安排、选课、教学过程监督、指导等,并逐步完善校级选修课的管理体制。
(二)建立良好的校级选修课反馈机制
设立校级选修课教学督导组,建立良好的校级选修课反馈机制。通过督导组对校级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措施、教学质量评价、改进机制等的全面检查、监督与跟踪,在二级学院开展教学相长会,掌握教师的教学状态、课程讲授情况等。
(三)设立校级选修课专项经费
设立校级选修课专项经费,组织部分校级选修课教师到其他高校学习或参加各类课程建设的培训。制定校级选修课教学工作量的实施办法,鼓励教师开设校级选修课的积极性。
(四)加强选课管理,规范选课制度
除了在思想上进行引导外,学校应制定与选课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具体落实过程中,教务处可以利用教务管理系统,在网上选课项目中设置开课目录、开课计划、开课简介、教师简介等栏目,让学生更加规范的选课。另外,高校还可以设置试听制度(试听后进行校级选修课第二轮选课),给学生修改选课的机会。由此,让学生选课更准确,提高被选课程的听课率。
四、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地方院校逐渐朝着应用型高校发展,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大力培养国家及各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急缺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要想实现成功转型,就要切实打好基础,重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左玉辉.人与环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兴国.地方本科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6,2(4):100-102.
[3]张应强,刘在洲.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学质量保障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3(6):64-68.
作者:田仁海 单位:铜仁学院教育学院
- 上一篇:党内政治文化实践路径探析
- 下一篇:高校艺术教育少数民族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