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下通识教育探索
时间:2022-10-16 03:17:59
导语:高职教育下通识教育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通识教育”是构成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核心,在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也是其基本宗旨之一。然而现阶段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通识教育却走入了误区,学校不能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教师也不能全面地认识通识教育,影响了通识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因而学校要采取措施,改善当前的通识教育现状,制定一系列措施,在帮助学生的同时走出教育误区,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通识教育;教学管理
目前,我国对于通识教育的认识和研究都还不完善,一些高等职业院校还没有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开展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应该充分认识通识教育的作用,采取措施提升教学效果。
一、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一)素质教育的要求。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以便在今后的社会上能够不断适应新的事物,除此之外,自身的道德素养比学习知识更重要。开展通识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避免将学生培养成不懂变通,只会“纸上谈兵”的书呆子,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近年来校园流血事件频发,就是学校在“教书”的过程中忘记了“育人”,从而将学生变成了只会学习的机器。开展通识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全面性的、完整的人才。(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在学生毕业就业的过程当中,单单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壁。通识教育的开展对于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它将各科的学习进行了融会贯通,延伸到生活以及社会中去,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变得更加灵活和全面,因此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得学生更容易在就业的过程中脱颖而出,被企业所认可,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也能更灵活地学习和工作,前途会更加光明。
二、高职通识教育开展现状
(一)有名无实。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在开展通识教育的过程当中,并没有体会到通识教育的精髓。学校领导认为通识教育就是简单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在课程的开展中往往将重点放在了知识的延伸方面,盲目地增加科目的数量。这种做法只是表面上实施了通识教育,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作用,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导致了反效果。(二)“双师型”教师文化素养有待增强。“双师型”师资,是指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也就是获得“双证书”,即学历证书(含毕业证和学位证)和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对于职业院校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双师型”师资技能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很多高等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文化知识水平还达不到要求,并不能良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文化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校园文化”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是指一切校园人在校园内外环境互动下,经过长期教育实践创造出来的,以师生互动价值观为核心,并体现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总和。在通识教育的开展过程当中,良好地运用校园文化,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通过校园文化确立学生的信念。但是在当前的通识教育开展中,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影响了通识教育的开展效果。
三、高职通识教育改善对策
(一)增加精品课程。盲目地增加学生的课程数目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学校在开展通识教育时要精心进行课程的研究,而不是流于形式,学校要精选优质的精品课程进行通识教育学习,将学生有限的精力用到实处,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教学水平,因此学校要致力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定期开展对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培训,鼓励教师不间断地进行自我学习,为学生做出最佳的楷模。(三)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在通识教育的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可以通过举办校园文化节和其他校园活动,锻炼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把校园文化良好地带入,将校园文化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总之,通识教育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十分重要,关系着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因此学校要对通识教育引起重视,并有效开展,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作者:崔宏志 王月凤 单位:陕西省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炜炜.通识教育观视域下的高职公共基础课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向度探究[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4):39-43.
[2]戴志民.通识教育视域下高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探索: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4(3):6-11,35.
[3]刘阳.高职院校通识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香港理工大学“全人教育”办学模式的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3(8):227-229.
- 上一篇:通识教育在健美操的作用
- 下一篇:浅谈初中英语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