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研究

时间:2022-10-16 03:11:43

导语: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研究

[摘要]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达到实现培养具有科技素养与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功能价值

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对不同的学科进行认识与学习,并努力实现不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具有科技素养与人文素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通识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其功能价值,高职教育忽视通识教育导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更显得通识教育存在的必要性。通识教育的内涵融合了人文、自然、社会等范畴,具有整体性、融合性、综合性,更显出其精髓与价值的意义。

一、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教育理念

通识教育越来越被世界各所大学普遍接受并得到推广,得到了广大教育界人士的认可。相对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更注重的身心发展、道德修养、人格健全、审美情趣、责任意识、精神价值等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我国对通识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相对性较晚,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高职教育应高度重视通识教育的研究,结合自身发展的特征需要,找到合理的切入点,完善教育理念体系。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高职教育应该培养完整的“人”,培养的“人”要关心社会,关心自然,关心自我,实现全面和谐发展。高职教育应是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融合体。我国高职教育在很长的时期为过分强调专业的划分,形成了专业化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才素质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单一教育模式的缺陷与弊端不断涌现,培养的人才知识视野较狭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职业素质不高,不能迎合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通识教育不否定素质教育,而是以更加科学客观的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以实现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注重学员的人文素养、优秀品质与综合能力的发展。积极鼓励学生加强各种素质教育的修养,博学多才,发展个性,增强主动性,崇尚科学,善于沟通,学无止境,不断完善,全面实现素质的提高。通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三百六十行的“状元”,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与健全高尚的人格品性,并能不断地完善自我,以适应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挑战时,强调教育应是围绕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发展来重新设计与组织。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本质需求,应是知识文化、道德理想、人格修养的文化人、社会人、道德人、高尚人的完整体,呼唤教育对人本质的真正回归。

三、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

通识教育不仅是现代自然科学教育,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我国教育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而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文明灿烂,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通识教育是所有学员应了解熟悉掌握的教育,是对人文精神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弘扬。继承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与通识教育的内涵一脉相承。加强传统文化课程内容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员的人文素养,更能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熏陶影响其专业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专业态度与精神。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精髓。我们应结合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赋予通识教育以内涵,把现代自然科学教育与传统优秀文化有机融合,实现培养人的全面发展。

四、有助于专业综合素质的完善提高

高职教育应注重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开阔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健全人格素质,提高综合素养,以适应未来个人发展与职业需求。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努力实现完整人格的健全。培养高瞻远瞩、博古通今、博雅精神,具有审美情趣与社会责任感,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文明人。当代社会要求培养具有宽广专业知识与综合人文素养,具有职业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实施有效的通识教育,能使学生对渊博的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与掌握。

通过对感性与理性的观察与思索,追求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形成自我的价值观与世界观。通识教育是开放性、广泛性、大众化的教育,体现了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的整体性、综合性特征,不仅包含人文素质教育,更是要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发展。

作者:蹇瑞桥 单位:江西卫生职业学院公共部

参考文献:

[1]姚中秋,闫恒.现代中国通识教育经典文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金迪.领悟国学智慧[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