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歧及融合
时间:2022-10-16 10:21:40
导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歧及融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肩负不同使命的两类教育,它们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又需要融合。本文以经济学为例,从现实地位、社会力量与教学环节等方面探讨了两者的分歧;两者的融合主要通过有机体的融合、现实判断的融合,与教学环节的融合等方面来阐释。我们认为对于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两类教育对于现代人而言缺一不可。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经济学
教育肩负两个使命:一是帮助受教育者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个性化的生活;二是让受教育者适应公共生活,作为公民与他人共同分享文化传统。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和专业教育(specialeducation)是教育的两个类别。专业教育是为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而存在的教育,旨在传授学生专门化的知识与技能。通识教育贯穿学生整个教育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对自身、对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有着全面理解的完整的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利用与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人类无穷欲望的学科。它既是经管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又具备通识教育的特征。归宿专业教育的经济学要求我们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预测经济未来,提出宏观政策建议或微观经济对策;作为通识教育的经济学要求我们作为社会的人,能够具备经济学的智慧,把握事务的内在逻辑,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在经济学充当这两类不同教育的课程时,既存在着分歧,也需要融合。
一、经济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分歧
1.现实地位分歧。经济高速发展伴随着教育的专业主义,对于受教育者而言,选择一类高度专业化的职业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阶层提升的重要手段。作为专业教育的经济学一直都是经管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试图涉足经济类专业的第一步。因此,无论从课程安排、教师配备,还是教学考核上,经济学都受到经管专业学院的高度重视。当经济学扮演的是通识教育课程时,它往往被设定为学生跨专业选择的素质课。学生只是为了完成学分才参与课堂,授课老师也只有想方设法把经济学与学生所在专业紧密挂钩才能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这种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辅的教育配置扭曲了两类教育的关系,不利于传统智慧的传递。2.社会力量分歧。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经济学作为专业课程帮助学生在不同的职业岗位上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在专业教育通过提高人们能力进而创造财富的同时,让每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只懂该领域的语言,缺乏从整体上把握社会复杂性的能力,甚至使一个原本流动的世界变得僵化。任何事物都要求人们能够适应不同局势,具备管理各种复杂局面的智慧,这需要通识教育来提供一种协调、平衡的力量来弥补专业教育的局限性。作为通识教育课程的经济学能够帮助经济社会的人明白自身在经济社会中所处的位置,与其他社会部门之间的联系,看懂经济现象、读懂经济政策并顺利地参与经济活动。3.教学环节分歧。作为专业教育与作为通识教育的经济学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到教学手段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首先,从教学目的而言,经济学专业教育旨在培养能够在企业、政府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性人才,帮助学生提升自我价值,实现最大化效用。经济学通识教育的目的是非职业化的,其目的在于帮助受教育者理解经济学逻辑,具备经济学智慧,做一个经济社会中完整的人。专业教育关注的是经济学的实用价值,通识教育关注的是经济学的思想与智慧。其次,从教学内容而言,经济学专业教育要细致化、深入化,注重学生经济学技能和能力的培养。经济学通识教育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经济学框架的构建、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剖析、经济学思想和智慧的传递。教师切忌把经济学专业课程直接嫁接到通识教育课堂上。最后,从教学手段上讲,专业教育无论是否借助互联网平台,其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手段依然是教师讲授的传统模式。而通识教育课堂因为其内容不在于深与多,而在于学生智慧的增长,而智慧的增长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模式来实现。因此,课堂的互动、课堂的翻转在通识教育课堂上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予以灵活运用。例如课后作业环节,专业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借助习题反复强化知识内容,通过锻炼熟悉经济学的推导与分析方法。而通识教育的课后作业应该是开放性的,让学生主动收集经济问题,并通过理论分析之应是主要的方法。
二、经济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超出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受教育者在学校接受的训练,在他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甚至在他准备工作之时就已经变得不再有用。因此,教育在使学生掌握特定职业技能的同时,必须肩负培养有适应能力的完整人的使命。两种教育对于现代人而言缺一不可。1.有机体的融合。通识教育是完整的有机体,专业教育是有机体的功能器官。专业教育旨在教会受教育者做什么与怎样去做,通识教育旨在教会受教育者判断需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而只有明白做的价值之后才能真正知道如何去做。经济学专业教育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经济原理解释经济现象、预测经济未来,提供政策建议,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它是职业化的、功能性的。而通识教育不仅为学生选择专业提供了足够的根基,而且还为学生充分发展其专业潜质提供了环境。经济学通识教育是对经济事务有机联系的认识和判断,专业教育只有在更广阔的通识环境下才能实现其职业化目的,才能真正培养具备专业才能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通识教育应当渗透到所有的专业教育中去,或者说高水平的专业教育本身就应该包括通识教育的思想。2.现实判断的融合。在现代社会,人们为了谋生,必须接受专业教育。经济学专业教育让受教育者有能力在相应岗位上谋生,但任何人都不可能精通所有的专业领域,很多时候人们必须信任来自不同领域专家的建议与意见。因此,我们需要具备一种智慧,即能判断谁是该领域的专家,辨析不同专家的水平。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能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之外判断出优等品与劣等品。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明晰社会经济关系,参与经济活动,作出经济决策。通识教育并不应限于学生为了从事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专业学习而去完成的一些课程,它应是一套课程要求,对在学院求学的学生具有广泛而持久的影响。3.教学环节的融合从教学目标来看,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通识教育,从广义上讲都是一致的,即培养出既具备个性特征,又能顺畅参与公共活动的负责任的公民。经济学专业教育为社会输送的经济人才不能仅仅是社会功能的组成部分,也必须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力量。两类教育目标的同时实现,才能真正彰显教育的意义。虽然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差异,但无论是专业教育重视的技巧方法,还是通识教育重视的思想传递都是经济学的范畴,都在经济学的系统框架下,它们相辅相成,不能也不可能完全分离。
作者:梁媛 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哈佛委员会著,李曼丽译.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2.
[2]陈向明.从北大元培计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7.
[3]季诚钧.试论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中国高教研究,2002.3.
[4]黄俊杰.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的培育理念与人文素养教育:通识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7.
[5]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3.
- 上一篇: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分析论文
- 下一篇:初中语文创新教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