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训通识教育论文

时间:2022-04-27 08:25:57

导语:高职院校人才培训通识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人才培训通识教育论文

摘要:目前,在高职院校开展通识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改革中,存在认识不明、重此轻彼的现象。笔者从理顺二者的关系出发,明确了通识教育有利于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形成以及创新教育的良性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只有加强通识教育,才能真正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通识教育;创新教育;高职院校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推行通识教育和创新教育。但这二者到底是什么关系?应如何去开展和推进?很多教师在实践中都仍存在认识不明、行动盲目的现象。笔者旨在帮助大家理顺关系,明确认识,从而更有效地推进教育改革,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两种教育的内涵及关系

创新教育是一种教育的理念,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其根本点在于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即通过教育的手段,使个体的创新素质得到更充分、全面的发挥。而通识教育又译为普遍教育,一般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又是一种人才的培养模式,它以人为本,强调培养全人,而不是工具人。既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结构,又注重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了解不难看出,创新教育与通识教育并不互相排斥,前者包容在后者之中,是后者的组成部分,因此具体实践中,不应将二者分裂开来,而是应以通识教育来做宏观统领的规划设计同时凸显创新教育部分。

二、两种教育的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总理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后,创新教育得到了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教育部[2015]12号文件明确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目前,按照教育部的精神,各地学校依据自身实际都在纷纷编制教材、讲义,配置双创师资力量,开设双创课程,场面如火如荼。但相较而言,通识教育就显得冷清一些。虽然推行通识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主流方向,但在高职教育领域,通识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仍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究其原因,受办学理念影响,多数高职院校都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并且在高职院校各类绩效评估的指挥棒下,大家更关注眼前、当下的利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很多高职院校淡化甚至忽视了通识教育的开展。

三、要真正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通识教育

各地开展创新教育,普遍的做法就是开发一本教材,找一些兼职的教师,设置一门双创的专门必修课或选修课,保证一学期的学时。实际上,真正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根本离不开其他课程的支撑与配合,离不开通识教育的宏观规划与设计,否则,单谈创新教育,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鱼。1.通识教育利于创新人格的培养。通识教育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利于创新人格的培养。通识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以学生为主体,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它重“育”而非“教”,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也不是“产品”,改变了先前“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恰恰这种尊重个性,非标准统一的模式正是创新人格培养最有益的土壤。2.通识教育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通识教育的知识结构,更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我国著名教育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鲁杰,在《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一文中曾指出,通识教育的首义是“通”,即贯通,即学能通达不同领域之识。所以,通识教育强调人文、社会与自然科技领域的融合,强调跨学科、科际的整合,而这样的知识结构,恰恰益于突破长期潜心于某一专业领域而形成的思维定势。另外,通识教育着眼于拓宽知识面,扩展学生的视野,恰恰也是创新思维形成的核心与本质,即多角度的发散思维。因而,创新思维如果想得到实质的训练并产生实效,必须要依托通识教育所提供的宽厚的知识构架,否则就会成为虚妄的空谈。3.通识教育利于创新教育的良性发展。通识教育中的情感道德教育,更利于创新教育的良性发展。香港中文大学何秀煌教授曾在文章中有这样的阐述“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平衡的心智、健全的识野和开朗的理性,继而涵养人心感情,发扬人间道义。”“我们关心的是人的发展或人性的开启,我们希望人类是通博及均衡的,而非认知怪物或科技动物之类。”毋庸置疑,创新能力的提升会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但创造力本身既可以用于善的目的,亦可用于恶的目的,而只有创造者本人首先是一个富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在创新的轨道上才不会失衡,以致成为一个科技的怪物或恶魔。

四、结语

各类高职院校只有加强了通识教育,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哈佛大学哈瑞•刘易斯教授在其《失去灵魂的卓越》一文中曾写道“如果中国大学课程强调了通识教育,大学生将变得更有创造性、更富想象力吗?”答案是肯定的。高等职业院校理应肩负起教育使命,依托通识教育,为社会培养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吕玉鹏 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庞海芍.通识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7(1).

[2]敖福军.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1).

[3]尹萌芽.通识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实施路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5).

[4]陈媛.我国通识教育的理论误区[J].复旦教育论坛,2003(6).

[5]任伟伟.通识教育的现状审思与路径探寻[J].教育发展研究,201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