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通识教育改革方法探讨

时间:2022-03-27 11:43:27

导语:高校美术通识教育改革方法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美术通识教育改革方法探讨

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国内各大高校开展美术通识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利用美术课程中的艺术手段提升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高尚人格,并影响其专业学习水平,进而提升其情感的丰富性和做事的创造性,因此这一课程的实施同时具有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和科学教育效果.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日益进步,我国教育体制对于高校美术通识教育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现行的美术通识教育课程开展方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了尽快处理这类问题,使该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发挥更良好的作用,必须客观认识当前教育方法的不足,并进一步探析课程改革方法.

1当前国内高校美术通识课程的教育方法及改革本质

1.1高校美术通识课程的教育方法

客观来看,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美术通识课程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单纯的鉴赏性教育,主要是以美术通识相关理论为主,依据相关教材在课堂上为学生传输这些理论知识,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则属于被动接受,这种教育类型与很多选修理论课的教育类型较相似,整体效果不佳.另外,再加上非美术专业的学生不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在理解这些理论内容时明显感觉吃力,也无法充分从教师讲解中体会相关艺术感受,所以这种教育方法综合效果较差,利用该方法很难使学生接收并认同美术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各种艺术理念.第二类是相对侧重实践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有时会过分注重实践,但并未将理论合理融合于实践中,单纯向高校学生强调美术才通识教育的实践重要性,整体课堂容易使学生出现强人所难的感觉.因为很多高校开展的美术通识教育对象并非美术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大部分完全不具备美术功底,而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方式则是专门针对美术专业的学生使用,如果在非美术专业的学生身上也用这种方式,即使学生在长期动手过程中学会了一些美术实践能力,但从根本上来看他们仍然不懂美术通识教育的精髓,也无法真正理解美术的艺术性.第三类是单纯强调继承精神的美术通识教育方法,这种方法相对而言不会深入传输美术通识教育相关理论,教师通常只是简单对教学内容进行概述传播,要求学生继承但不要求其发展.比如很多高校美术通识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会为学生讲解工笔花卉的临摹手法,并提供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作品供学生鉴赏学习,同时也会通过山水、人物及其他类型的美术通识教育内容让学生充分体会美术的魅力,这种教育方法虽然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传承艺术的重要性,并在内心形成传承理念,但是却难以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并且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创造能力.综上可知,尽管每种美术通识教育方法都有一定优势,但同时也各自存在不同缺陷,无论使用哪一种教育方法,都不应该排除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不能单纯强调技术或艺术、理论或实践、传承或发展中的某一种,而是应该全面平衡发展,通过不同教育方法的协调与配合,在创新型美术通识教育模式中达到良好教育目的,避免出现美术通识教育课堂上千人一面的现象.

1.2高校美术通识教育改革的本质

美术通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与人格修养,使其进一步增强专业学习能力,并且促进他们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优良综合素质的合作人才.为了深化这一目标,国内教育领域正在研究探索对高校美术通识教育的改革途径,而实施改革的本质归根结底是为了激发学生更多创造性思维,使其具有更优秀的创新能力和开拓意识.

2新时代高校美术通识教育改革方法

在新时代条件下,为了使高校美术通识教育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向实施改革.2.1改革美术通识教育教学模式可以从三个方面完成这一举措,首先优化高校美术通识教育课程结构,改变以往常用的传统课程体系,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合适的美术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将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引导各类专业的学生都可以从美术通识教育课程中获得良好启发,进而在自身专业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其次调整美术通识教育教学方法,由于美术通识教育属于艺术类教育方向,主要是为了开发高校学生的艺术修养与人文素质,因此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合理引导学生在该门课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发散式思维,并用创造性眼光看待课程内容,从艺术角度吸收课程精华.最后鼓励学生将学与做相结合,因为美术通识教育课程在大部分高校中都属于课时偏少的课程类型,再加上很多不同专业的学生没有一定美术基础,所以通过学与做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该课程的学习效果,既可以让缺乏美术基础的学生通过动手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又可以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其理论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艺术视野并提升他们的艺术创作能力,从根本上实现美术通识教育的实施目标.

2.2改革美术通识教育师资建设水平

在高校美术通识教育过程中发挥主要引导作用的是课堂教师,因此,必须从改革相关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角度入手提高美术通识教育工作者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建设具有良好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使其在课堂上发挥更好作用,可以从四个方面实施此项改革.一是针对美术通识教育工作者提供挂职锻炼机会,使其有条件参与更多与美术通识教育相关的进修与培训,并能在不同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自身教学能力,进而为学生带来更具全面效果的美术通识教育活动.二是积极引进相关年轻人才,比如高校可以吸引刚刚毕业的高学历相关人才担任美术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工作,通过这类人才为学生带来更符合他们需求的教学理念,并通过创新思维带动整个美术通识教育团队的教学进展.三是构建美术通识教育工作者良好的发展模式,通过“老带新”等模式促进有经验的美术通识教育工作者对年轻工作者的带动,这种梯度培养师资力量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年老美术通识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年轻工作者反过来将创新意识与时代精神传递给前者,达到不同阶层教育者的共同进步.四是促进美术通识教育人员对外交流和学习,鼓励这些教师积极参与各类美术通识教育相关培训,通过对外沟通与交流实现对自身文化修养与专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进而在美术通识教育课堂上发挥更好的引导作用.

2.3改革美术通识教育环境建设水平

在开展高校美术通识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主要包括课堂环境、实践环境等方面.其中在课堂环境中应该确保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等现代化手段获得美术通识教育理论知识,并且可以通过这类手段直观欣赏到有代表性的美术通识相关作品,从根本上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实践环境中学生能够借助相应场地和工具完成美术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动手操作环节,比如有条件的学校应该针对美术通识教育课程方向建设相应的雕塑制作室、产品模型制作室、绘画室、陶艺制作室等专业型室内场地,同时在不同场地中配置相关设施设备及材料用具等.另外,实践环境还包括校外实践环境,高校可以针对自身开展的美术通识教育课程内容与校外相关机构合作,安排学生到达这类专业机构内学习相关工艺品的制作流程,促进其对美术通识教育课程的理解.

2.4改革美术通识教育平台建设水平

可以从两个方面完成对高校美术通识教育平台建设水平的改革,一是创建多元化复合型教育平台,高校在实施美术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将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及技术类专业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促进他们相互沟通与学习,学会吸收对方的优点并融合于自身专业学习过程中,积极开发自身内在潜力,并借助这一复合型平台发扬自己的专业特点,使美术通识教育学习同时充满艺术性与科学性.二是制定专业化的美术通识教育方向,针对高校内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合理的美术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将该课程与学生核心专业有机结合,使每类专业的学生都可以轻松完成对美术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并从中体会该课程对专业课的潜在激发作用,进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艺术修养的专业型人才.高校美术通识教育的改革需要以培养不同专业学生文化艺术修养为目标,以合理的艺术教学模式为手段,并重点突出该课程的人文精神与创新精神,全面实施不同改革方向,才可以通过改革实现对高校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发挥美术通识教育应有的效果.

作者:王琨 单位:赤峰学院 

参考文献:

〔1〕郭晓,张勇.站在艺术教育制高点:世纪初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办学经验与理想[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2〕(美)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于平.教育“规划纲要”视野中的中国当代艺术职业教育[J].艺术百家,2010(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