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时间:2022-03-27 11:42:22
导语:高校美术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国内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全面型人才,要求这些人才不但有优秀的职业能力,同时还要有远大的目光和必要的艺术修养.本文主要以此为出发点,从高校和学生两个角度深入分析高校美术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帮助高校教育者客观认识这一课程在培养优秀大学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美术;通识教育;重要性
高校美术通识教育主要是针对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的公共美术知识类教育课程,这一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共享性,并且包含的方向有很多个,其中重点包括美术史类方向,比如书法史、美术史、设计史等,美术评论与观察类方向,比如现代美术人物及作品评论、世界现代美术观察、书画艺术作品投资等,以及美术技法实践和创作体验类方向,比如中外绘画、中国书法、手工创作等.每一种教育方向都有其独特之处,并且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的课程教育方向也有差异.无论针对哪种专业的学生选择何种教育方向,其根本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艺术情操与人文修养,进而促进其全面综合发展.美术是一门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因为生活中每个细节都存在不同美感,这种美感都可以从艺术的眼光捕捉并升华,进而形成与美术课程相关的艺术修养.在高校实施美术通识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美感,提高其审美能力和发现美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其从美的体验中感悟生活的美好,从精神层面获得愉悦与满足.整体而言,在高校实施美术通识教育具有很强的重要性,从不同角色来看,具体可以体现在高校和学生两个方面.
1对于高校而言
1.1美术通识教育能够帮助学校培养具有优秀人格的大学生
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根本目标是使其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进而进入社会后成为全面型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为其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学习资源,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其艺术修养及人文精神的开发.早在民国时期,蔡元培先生就曾提出过以美育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即通过美育教育培养出德、智、体、美共同协调发展的健康人才,使其既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又具有健全的人格基础.通过美术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可以有效帮助高校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学生对各类文化精髓的认识与理解,并从艺术中体会不同文化的魅力,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美术通识教育的本质同时涉及到受教育者的情操、人格及道德等方面,利用这一教育模式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优秀人格的培养,并合理协调个人与社会、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关系.
1.2美术通识教育能够帮助学校营造美术文化氛围并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高校除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责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担任着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义务,我国属于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数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博大精深,作为现代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当代大学生必须对这些文化有所认识和理解,并能欣赏相关文化艺术作品的美感,从中品味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精髓.美术通识教育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占据很大一部分,比如书法、篆刻、绘画、宗教、历史等,通过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可以在校内营造出良好的美术文化氛围,形成浓郁文化特色,并且有利于帮助学校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使学生游刃于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找出两种艺术文明的最佳结合点,并将这种文化修养渗透到更大范围的社会、科技及经济等方面.
2对于学生而言
2.1美术通识教育是培养高校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基础
当前国内高校开设的美术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观赏性课程和实用性课程两类,其中观赏类课程主要是绘画及雕塑等,实用性课程则包括设计、摄影、景观及媒体等方面,无论哪一种课程类型都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特别是观赏性课程能够使学生了解大量具有深刻艺术内涵的作品,并从中感悟到美的启示,形成良好的审美认知,审美能力是每个人需要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类型,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高校美术通识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完成未来终身教育的重要基础.
2.2美术通识教育是激发高校学生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关键源头
通过学习美术通识教育,高校学生可以获得良好的审美意识,并能够在生活中捕捉美好,进而达到心灵的愉悦享受.同时这种教育模式可以在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因为在美术通识教育课程中不少作品都具备良好的创造性和想象性,只有通过无穷的想象与创新才能体会其中的美感.当大学生在接受这种教育活动时,能够在无形中提高自我素养,尤其是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更会得到良好启发,并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合理发挥这种创造与想象,获得良好的心灵体验.
2.3美术通识教育是促进高校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有力辅助
在高校内开展美术通识教育的对象不同,这些学生学习的专业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其学习理念与学习模式也各有特点.通过学习美术通识课程,高校学生能够从精神层面获得启发,并在相关美感的影响下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进而在学习自身专业时发挥更大潜力,促进专业课学习进展.
2.4美术通识教育是提高高校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前提
在高校内开展美术通识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艺术情操、审美能力及人文素养的提升,并提高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这是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代替的.从目前国内高校各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来看,仍以理论知识的传授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这种培养模式可以培养出很多具有丰富专业能力的技术型人才,确保其进入社会之后能够在各个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专业技能.但是从长远视角来看,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定隐患,并可能会为社会带来一系列非技术性问题,比如当今不少年轻白领都有焦虑倾向,整体精神压力较大,并常发生因压力过重引发出一系列包括自杀在内的社会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这些年轻人员心态相对紧张,缺乏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能在繁忙的工作中发现很多始终存在的美好.而美术通识教育的实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现象,通过美术通识教育课程可以在大学阶段就对年轻群体实施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其在不断发现美和欣赏美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精神修养及承受能力,并放松心态沉浸于美感世界,长此下去就可以全面提升他们的心灵高度,使其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出强大的内心,最终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综合素养的全面人才,进入社会之后更能快速适应社会并发挥出自身作用.
2.5美术通识教育是保证高校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究其根源,美术通识教育属于视觉类教育形式,虽然在此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相关理论内容,但是归根结底实施美术通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审美主要是通过视觉来实现,所以在开展该课程的过程中也会贯穿很多与美相关的感知型训练.从根本上而言,只有通过大量的相关艺术作品激发,受教育者才能够从中获得预期审美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独特敏锐的艺术美感.因此,美术通识教育属于潜移默化性质的教育类型,主要是通过软性方式达到教育目标,而非硬性理论知识的强制输出来完成.通过合理全面的美术通识教育课程,能够使高校学生同时获得身体上的放松和心灵上的享受,在课堂上对美好艺术作品的感受、鉴赏与临摹都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层面的良性发展,进而达到身心的协调.随着当代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加,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困难,这都会对其精神造成不良影响,如果没有良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无法在看似枯燥的生活中及时发现美并欣赏美,会进一步增加人们的心灵负担,还可能因此引发一系列不健康心理,对个人或社会安全带来危害.近年来有心理学家就曾明确提出,当今社会的最大威胁不是环境危机或经济危机,而是某些人的心理危机,这充分表明知识经济时代下人们身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高校内开展美术通识教育无疑对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一定机会,可以从学生时代就培养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模式,使其形成良好正面的心理状态,进而在身心协调的基础上稳定走向社会.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开展美术通识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都有很强的重要性,通过这一教育活动的实施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文化素质,使其获得艺术欣赏能力和基本审美能力,并能促进其对不同类型文化艺术形式的理解与享受,从不同美术作品中体会丰富精神内涵,进而使其成为更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王琨 单位:赤峰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岑.美国高校通识教育中的艺术素质培养[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162-167.
〔2〕郑勤砚.关于美术学院通识教育的思考[J].美术观察,2015(6):11-13.
〔3〕钱初熹.以美术教育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J].艺术百家,2010(3).
- 上一篇:体育创新教育常用策略分析
- 下一篇:高校美术通识教育改革方法探讨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