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识教育论文
时间:2022-04-27 11:29:00
导语: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识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一是指对全体普通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的教育,如为智力迟钝的学生或天才学生提供的教育;二是指提供通识性传统科目的教育,而不是提供专门化的教育。与这一通识教育相关的思想是“宽广(breadth)”和“平衡(balance)”;三是发展普遍性的能力,是指可以迁移的跨学科的适应性能力,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别科目的技能。狄尔登对通识教育内涵的界定是我们厘定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基本落脚点。同时,前人对通识教育的解释使我们可以全面地领悟通识教育的内涵:通识教育是在近代高等教育领域有重大影响的一种教育思想与实践,是通识教育理念与通识教育实践的统一,是大学生必须接受的职业性和专业性以外的那部分教育,它的内容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能力、态度与价值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健全的个人和负责任的公民,它的实质是培养通融识见、和谐发展的人。通识教育是以人为出发点的教育,有学者称之为“全人教育”,不仅要重视当下教学实践,努力促成各类教学活动与学生成长之间的适应性,还要立足长远,从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维度努力加强教育活动与培养“完备的人”之间的联系。只有在这样的教育进程中,才会赋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使教育在科学与人文的充分结合中,更好地协助每个学生成就他们心中完美的自我。
二、大学英语教学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一)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通识教育目标相契合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性质和目标: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通识教育对传统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习得的培养目标提出批评,倡导教育培养健全的、和谐发展的人,这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使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为了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个人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上的价值,学校应将目标放置在“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不同的责任”。这是超越国界、回归人本又能兼顾社会发展需要的目标论述,代表全球教育改革的一致方向,为所有学校面向未来的发展提供引导。在这样的教育目标的指引下,美国哈佛大学致力于通识教育的构想和实施,并且为全球各大学通识教育的实施起到了示范性作用。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专题报告《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inaFreeSociety),即美国高教史上著名的《红皮书》(TheRedBook),揭开了哈佛大学全面实施通识教育的序幕。该报告指出,美国高等教育要克服过分专门化倾向,加强学生学习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遗产,通过通识教育帮助人“有效地思考、交流思想、做出适当的判断并区别不同的价值观念”。通识教育目标是赋予人们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各种知识、能力、思考、信念、修养等的教育,培养情感和智力全面发展的人,使个人需要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1941-1948年,美国的另一份报告书《美国民主社会中的高等教育》也反映了与《红皮书》一致的观点。归纳起来,美国的通识教育大致围绕着三个目标展开:一是认识性目标,通过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方法论或探究方式的认识,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二是价值性目标,要让学生了解自身的政治责任,认识民主政治,能够做出道德判断,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关注人类共同面对的困境;三是文化性目标,具有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能力。美国通识教育的目标和成功的实践值得其他国家高校学习和借鉴。比较而言,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通识教育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契合的。在已有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大学英语的学科特点,加之通识教育的目标,我们可以将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重新表述如下: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和社会公民,即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宽广的知识面,具有高效的口语和书面英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文学艺术鉴赏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对伦理价值的鉴别和判断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是通识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英语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它具有两大功能:工具功能(instrumental)和整体培养功能(integrative)。工具功能是指人们用英语这门语言来进行听说交流、阅读、写作、翻译、查阅文献等,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整体培养功能是指英语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拓宽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培养功能真正促使大学英语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育人目标相通。同样,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已经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具有高水平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多学科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着力点。吴鼎民教授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的“三套车”的构想,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通识教育理念,即把英语语言、中外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使之变成一门综合性的多功能课程,融合英语语言学习、技能训练和跨文化交际,学生能够通过英语获取多学科基础知识。大学英语教学的通识教育功能还可以从美国大学的通识课程中彰显,比如美国哈佛大学通识课程的六个领域之一就是外国语言和文化,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课程之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有一门课程也是外国语言与文化。由此可以看出,传授外国语言与文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无疑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策略
通识课程实施是指将通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通识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虽然通识教育已逐渐被我国高等教育界所认知,但关于通识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在我国还远未认识到位,关于通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些基本问题也亟待深入探讨和总结。对于大学英语这门通识课程而言,要根据培养目标精心设计培养途径,探索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一)课程结构合理化
要实现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必然涉及到高等教育的核心领域———课程。依据上述对通识教育的理解和围绕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该体现出多元化和逻辑性。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除了必修的综合英语类的读写课和听说课外,有的学校还象征性地开了几门选修课,但在没有经验、没有积累、没有指导的情况下,沦为了没有规划、没有精心设计的“大杂烩”或“大拼盘”,学生听几次课,交几次作业,或期末随意弄成一篇论文交上去,就可以轻松获得学分。老师也不敢太认真,以免选课人数不足而取消这门选修课。这样的选修课表面上受欢迎,实则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鉴于这种局面,大学英语课程结构必须做出调整,课程设置必须涵盖这样的几类:一是基础阶段的综合英语类,二是培养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实践类,三是提高中外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的文化修养类;四是涉及商贸、旅游、广告、文秘等方面的实用英语类。就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而言,笔者认为,课程结构的设计,应该在有限的学分、时间限制下,精心设计少而精的几门“核心课程”作为第一步,要以纲带目逐渐形成配套课程,而不是泛滥成灾地弄一大堆泛泛的选修课。比如,除了综合英语课程外,还可以先开设“英语演讲与辩论”、“英美报刊选读”、“大学英语写作”、“大学英语口笔译”、“英美文学赏析”、“中外文化比较”、“商务英语”等这样的核心课程,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及自己的水平选修。开课教师一定要有相应的能力和水平,确保真正做到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提升其文学文化修养,提高艺术鉴赏力、价值判断力和思辨能力。随着经验的积累,以后可以本着人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开设大学英语系列通识课程。通识课程分为正式通识课程和非正式通识课程。正式通识课程是指以学科或教材形式出现的,通过文本课程以及课堂教学来达成通识教育目的的通识课程;非正式通识课程的开展往往是因校因时因地而异的,一般内地大学广泛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各种竞赛活动等都是通识教育非正式通识课程的极好内容和有益形式。非正式课程又被称为“隐性课程”或“第二课堂”。上述所列课程即属于正式课程。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可以延伸到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英语竞赛、英语讲座、英语汇演、英语沙龙、英语电影节、英语广播、英语和外国文化交流月活动、海外实习等,以此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二)教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由于课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完成作业阶段常常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建立网络自主学习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基于网络多媒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有必要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的优秀部分,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这里所说的网络自主学习,是指教师指导下的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一方面,教师确定教学任务,学生以自己的进度完成任务,这主要体现在听、读、写方面。比如,教材听力+VOA/BBC新闻、教材课文语言点+结构分析、网上写作并提交、学唱英文歌曲、webQuest等。另一方面,教师安排合适的时间进行面授辅导,以说、写、测为主,主要是基于任务的辅导、答疑、口语活动、作文讲评、单元测试等。再者,课后作业是自学+合作学习,即互相监督合作完成各项作业,教师检查,重在读、说、听、写方面的训练。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表现方面,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flippedclassmodel)变得可行的现实。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源自美国,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WoodlandParkHighSchool)的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atha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随后这种教学模式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教师创建教学视频来实施教学。其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师利用优质开放的教育资源创建与自己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视频,大多数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第二,重构学习过程。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信息传递阶段和吸收内化阶段。“翻转课堂”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第三,复习检测方便快捷。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密切关注学生学习情况,需要的时候会及时介入,针对性地给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教学视频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正如英特尔(INTEL)全球教育总监BrianGonzalez在2011年度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年会中所说:“翻转课堂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教室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教室内,以便同学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翻转课堂”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结构,创造了人性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有一个自定进度的学习。同时,“翻转课堂”发展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把传统课堂先教后练的基本格局改造成先学后练,把知识的传递安排在课前,把知识的内化安排到课内,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其结构发展了学生安排学习的能力、思维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树立了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和强大的动力,开展基于网络多媒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必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广受师生欢迎,也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关于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哈佛经验将课程编为低级组、中级组、高级组,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科和课程内容的特点,采取课堂讲授、小组主题讨论、演讲、辩论、角色表演等多种教学方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丰富了教学内容,还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和思辨的机会,其意义远超出语言学习的范畴。此外,还应注意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学相长。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开放、民主、自由的教育环境,师生合作完成教学。
(四)教学评估的改进
教学评估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客观、科学、准确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对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起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也起到推进作用。在通识教育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应增加形成性评估的比重,形成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生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估以及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教师平时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的态度及效果、英语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等方面并做好记录;学生自己就上述方面做出客观评价,学生之间就这些方面互相给予公正的评价,教务部门可以通过听课、竞赛、访谈、座谈和其他各种活动中学生的表现给出评价。这样的记录、监督和评价能够给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其有效学习。当然,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体系会助力于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五)师资培训的强化
一门通识课程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依赖于高水平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他们不仅应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还应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具有先进的国际化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所以,应该加强大学英语教师的国外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国际化水平、职业素养、人文素质,让教师以高超的英语语言水平、高尚的师德和渊博的人文社会知识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此外,应该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信息素质,要求教师有意识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学会利用新的的手段、新的技术去获取知识,从互联网上有效地发现有价值的资料,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教学工具。鉴于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普遍的价值,依托计算机和互联网开展的教学活动,将会为有效地解决进入信息社会英语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开辟新的途径。因此,要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增强其信息意识,提高其信息能力,在教学中做到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
(六)管理制度的完善
通识课程如果没有科学的组织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其实施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学校需要成立如“通识教育中心”“通识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等通识教育的专门管理机构,从而对通识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的管理。管理机构可在各个学院下设小组分会,由该学院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所有小组分会都要包括各个系和部门的教师和学生代表。还要制订系统完整的通识教育课程管理的规章制度,规范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课程的发展,通过制度规范并加强对学生选课和上课的指导。
作者:刘立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 上一篇:高校英语教师通识教育论文
- 下一篇:人保局依法行政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