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体操教学心理障碍探讨及对策
时间:2022-03-30 10:39:11
导语:高中学生体操教学心理障碍探讨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几十年来,中国的体操事业发展得比较快速,我国已然成为一个体操强国。在这一国情影响下,国内的体操教育备受重视,它已经普及到各阶段的体育教育之中。只是体操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普及与发展现状不够乐观,归根到底是高中生在体操训练中面临着一定的心理障碍,影响着他们在体操训练中的参与积极性,也影响了他们的体操训练成效。本文将针对高中体操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改进体操教学的有效对策,旨在提高高中体操教学的科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操教学;心理障碍;教学策略
体操是高中体育课程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它对高中生提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比较高。因此,一旦学生在体操教学中参与体操训练时产生了心理障碍,就容易影响其体操训练水平与训练效果,也会影响体操教学的正常秩序。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应针对学生在体操教学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展开教学研究,探索出可改善学生心理障碍的有效教学对策,以保障体操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生在体操教学中面临的心理障碍问题
体操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教师要实现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学目标,全面培养高中生的体育健康素养,还需对体操教学加强重视。只是在体操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问题,它们影响了体操教学的健康开展。(一)恐惧心理。体操运动具有隐藏着某些危险性,它会让体操运动者处于一个比较复杂的运动状态,对其身体素质、体育技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高中生在体操课上参与体操训练时,容易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体操技术动作产生恐惧和胆怯的心理,精神高度紧张,不敢大胆地做体操动作,害怕出现运动损伤。若是学生难以克服这一恐惧胆怯的心理障碍,则难以练好体操的技术动作[1]。(二)焦虑心理。有些学生在参与体操运动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焦虑心理。因为他们急于表现自己,但是苦于自身条件有限,在体操训练中表现不佳,担心自己做得不好。这种焦虑情绪会让学生出现急于求成的心理,促使他们大胆地参加体操训练活动,但是也容易在体操运动的过程中不够小心,出现伤害事故。同时,学生的焦虑心理过重,会影响其体育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三)自卑心理。有些学生在体操运动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卑的心理障碍,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体操训练过程中常有动作不协调、肢体比较僵硬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到了他们的体操训练效果,导致他们认为自己缺乏体操运动者必备的条件,所以容易在体操训练中产生紧张的心情,大脑的工作程序也会出现紊乱,使其更加不敢做体操动作,怕被嘲笑。高中生在体操教学中表现出的这些心理障碍会直接影响体操教学的整体质量,也会影响到高中生在体操训练中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应注重采取对策,改善学生在体操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让他们带着热情、带着自信参与体操训练,并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好体操的技术动作。
二、克服高中生在体操教学中心理障碍问题的对策
(一)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加强体操训练。高中生在体操训练中表现出恐惧、畏难的心理,归根到底是因为体操动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或者体操动作难度较大,影响了学生主动训练体操技术动作的积极性。为了改善学生对体操运动的恐惧和畏难心理,教师可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坚持由易到难的体操训练原则,让高中生先从难度低的技术动作入手,在基本掌握难度低的技术动作后,逐渐增大技术动作训练的难度,让高中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体操动作有越来越高的接受度[2]。例如教师在教导学生练习“侧手翻”的体操技术动作时,可先给学生示范正确的侧手翻动作,让他们对这一技术动作产生兴趣。尤其是当教师安然无恙地完成侧手翻动作后,学生的好胜心被激发了出来,会产生一定的竞争意识,使其鼓起勇气参加这一体操技术动作的训练活动。为了进一步克服学生的恐惧和畏难心理,教师可先帮助学生在垫上完成靠墙手倒立的动作。这一环节既有安全保护措施,又有教师在一边“看护”,帮助学生调整动作,使其在倒立阶段掌握好“顶肩”、“立腰”、“展髋”等要点。因此,学生在这一环节会逐渐产生对垫上体操运动的兴趣,并掌握了侧手翻的基础技术动作。教师可在帮助学生练习倒立动作时,观察他们身体力量的不足,再展开针对性的身体训练。比如有的学生上肢力量不足,有的学生肩带力量不足,有的学生身体协调与自控能力不足等等。针对学生的身体力量缺陷,教师可为其布置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告诉学生只要克服了这些缺陷,他们很快地就能够掌握好侧手翻的技术动作,有利于激活学生对体操运动的自信心,使其自觉地参与个性化的技术动作训练。在学生结束身体力量训练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训练侧手翻的动作。此时学生的侧手翻技术动作基础已经打好,心理障碍也得到了改善,他们在不畏难的情况下会主动地参加侧手翻的体操训练。实践证明,教师在由易到难的原则上科学指导学生的体操训练,可很好地改善体操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保障体操教学的有效性。(二)用鼓励教育手段克服学生心理障碍。鼓励教育是情感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挖掘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使其主动融入到教师特意创设的轻松和谐氛围之中,学会放松自己的情绪,然后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学生在体操训练中面临心理障碍问题,归根到底是学生不善于控制自己紧张、恐惧等方面的负面情绪,压抑了心中的积极情感。为了发挥情感教育的驱动作用,教师可运用鼓励教育手段促使学生鼓起勇气、迸发内心自信的活力,让这份积极情感刺激自己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大脑皮层出现兴奋状态,促使学生主动协调肢体动作。与此同时,学生会慢慢调节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情感,有利于学生自主制约体操动作的节奏、动作的频率,自觉地遵循技术动作的某些规范要求,用自己的肢体表现出一整套富有感情的体操动作。比如教师在开展“前滚翻”、“后滚翻”、“跪跳起”等体操训练时,可先对具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适当地降低初步训练阶段的学习要求,对学生做得不错的动作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精神抖擞。比如有的学生在提臀收腹这方面做得不错,教师应不吝表扬。对于学生在前滚时,重要部位着地动作不恰当的问题,教师可用鼓励学生先分解动作,再通过慢动作训练的方式掌握诀窍,再告诉学生老师相信他一定可以。鼓励教育可在某种程度上激活学生的运动潜力,能够让学生在逐渐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起运动信心的基础上,克服一定的运动障碍。在学生适应了现阶段的学习要求后,教师可适当地提高训练要求,并用语言鼓励学生:“不要怕不成功,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体操训练也是如此。”鼓励教育能够让学生逐渐产生信心和热情,渐渐地学会不喊累,甚至不怕苦,在体操训练中尽情地展现自己的蓬勃朝气。(三)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体操训练信心。学生在参加体操训练时产生的自卑心理,更多的是由于学生以个体的形式参与训练、害怕做得不好被嘲笑而引起的心理障碍。教师可引入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加体操训练,让他们在同伴的陪伴和帮助下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学生在合作精神的熏陶下,会增强自己的竞争意识。尤其是他们在为小组拼搏时,会在心中产生一股好胜的欲望,这一好胜的欲望会转化成为动力,驱散学生的负面心理,使其鼓起勇气挑战自我,完成体操训练任务。可以说,以合作学习活动为载体的体操训练可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自主地参与到体操训练活动中来。比如在支撑跳跃为主要内容的体操教学中,教师可让男生和女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围绕着“纵箱分腿腾跃”、“山羊分腿腾跃”的体操技术动作内容展开合作训练。学生在以合作学习为主的体操训练活动中,可发挥团结协作的作用,梳理好训练内容的动作特征、技术要点、练习方法、预防损伤的方法等等。同时,学生在这一合作性的体操训练过程中,需彼此监督和观察,找出自己和同伴身上的缺陷,如弹跳力不足、肢体协调性差、身体灵敏性差等方面的问题,然后讨论提高这些身体素质水平的训练方法。这样的体操训练活动充分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形成一定的自信心,积极地参与到体操训练中来,有利于提高体操训练的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高中生在体操教学中表现出恐惧、焦虑、自卑等不同的心理障碍,教师应针对他们的心理障碍问题,采取对策改进体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体操教学指导方法引领下,掌握好体操训练技巧,并使其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积极参与体操训练,有利于全面保障体操训练的有效性,还可有效提高高中生的体质健康素养。本文系临夏州教育科学规划2019年度课题“高中学生在体操教学中心理障碍的探讨及对策研究--以临夏地区两所高中为例”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LX[2019]GH004。
参考文献:
[1]赵艳丽.高中体操课程开展的现状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3):129-130.
[2]杨娜.新课标下如何高效开展高中体操教学[J].田径,2018(08):4-5.
作者:魏晋花 单位: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永靖中学
- 上一篇:“分享运动”下快乐体操推广路径研究
- 下一篇:高校体操教学突出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