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视频辅助体操教学分析

时间:2022-01-12 08:47:39

导语:微课视频辅助体操教学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微课视频辅助体操教学分析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实验等研究方法对利用微课视频学习对体操教学的影响进行了实验与分析。认为微课视频的观看在体操教学中对教学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微课的利用率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同样,微课的观看对动作技术的完成并没有特别大的贡献,但微课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有很大促进作用。如何更有效的发挥微课在体育领域内的作用还应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

关键词:微课视频;辅助教学;分析

微课是否有利于体操教学呢?微课能否成为体操教学改革的突破方向,让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很好地统一于体操教学之中,能否有效解决课程内容多、课时少、教师无时间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等问题,一直是广大体操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影响体育学院体操教学的各种不利因素进行分析,结合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在教体操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微课的特点,对微课在体操教学中的辅助的效果进行研究。以期为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与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2014、2015、2016级学生共14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18人,女生22人。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2)实验法。(3)数理统计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情况的分析如下。(1)学生利用微课学习时长的分析。利用微课进行辅助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弥补目前教学课时少,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以及为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水平而设置的课后作业,微课的学习是在课下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课时,有利于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为了了解、分析学生利用微课进行学习的情况,本研究针对两组学生利用微课进行手倒立这个基础性动作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学生微课学习的时长并没有因为年级不同而产生差别。不同年级有2/3的学生能够将微课视频完整的观看1~2遍(女生在学习时间上好于男生),而有1/3的学生不能做到视频的观看。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视频的学习时间是随着课程内容的进度来进行的,当教学单元完成了这个动作时,学生基本对该动作不再进行视频学习了。教学中会发现,能够进行微课视频学习的通常都是在课堂上比较认真、积极、努力学习的学生,上课态度好,向学的主动性强;而不观看微课视频的学生通常是课上比较调皮,对动作技术完成要求不高。他们通常的心理是“及格万岁”,觉得动作完成即可,不对教法及和教学相关的知识有更多的探索。而学生认为与考试无关和与今后工作关联程度不大也是学生不进一步学习的另一个原因。当然,个别学生会对动作技术某个感兴趣的知识点反复观看,但这在学生中只占极少数,多数同学对微课的观看只是停留在大致了解的层面上。为能更清晰地了解学生观看视频时长与动作难度程度是否存在关联,本研究对教学内容中其他3个动作也进行了统计,这3个动作分别是:侧手翻、手倒立前滚翻及前手翻。通过对不同年级和不同难度动作的微课学习时间统计发现,同等程度的难度动作与学习时间的关联并不明显,在较难动作的学习中,学生在课下观看微课的时间比简单动作花费的时间要长,这与动作的难度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前手翻在教学考试中所占的分值较大,多数同学为了达到高分,都想将这个动作完成好。但由于课时较少,该动作练习难度相对较大,技术错误也会很多,所以学生都迫切希望在短时间内将错误技术改进。为了提高课上练习效率,他们在课下观看视频的时间自然增多。在反馈中还发现,学生多数能根据自身所处的水平、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反复地进行某个环节的学习。但同时也发现,利用微课学习的利用率还不高,课下进行学习的人始终保持在2/3的人数上,这说明微课视频的利用与学生学习的态度有关,与学生的“功利”心理有关。在2016级的教学大纲中,前手翻只是作为介绍性动作出现,不是必学动作,因此,就会发现,学生观看微课的时间和人数上就出现了很大的差别。能够进行微课观看的人数基本与完成动作的人数等同,所以,学生学习的“内因”在学习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当然,要使微课有效地被利用还应思考如何通过考核手段来促进微课的充分利用,在课上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注重与微课内容的结合,充分发挥微课的辅助教学作用。(2)微课学习对动作技能掌握情况的影响。动作技术在这里指的是两组同学在动作技术的完成质量上。本研究针对教学大纲中技巧项目规定的4个动作进行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评。依照课时的学习起始和结束时间进行测试,从结果来看,两组同学在动作完成上是没有显著差异的,说明微课的学习对主要依赖运用身体能力来完成的技术动作的作用不显著。由于测试班都是自然班,学生也都有不同的专项,体操基础较差,而体操动作对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肩带力量要求较高,决定动作技术能否掌握的关键因素是大量的练习,仅通过微课的观看是不可能掌握技术动作的。因此,也说明动作完成与否和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存在密切的关联。但从测试的结果中也能发现,尽管两组同学动作的完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动作的规格和质量上实验组要好于对照组,这在同等难度动作的记评中有所体现,具体表现为“优秀”和“良好”都好于对照组。究其原因认为:微课的学习是课上学习内容的补充和延展,是对课上内容的预习和复习,微课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动作技术的认识,同时对动作技术的要求和易犯的错误印象更加的深刻,那么在练习动作时就会对以上问题加以注意,因此,从动作完成的准确性上,实验组的成绩要好于对照组的成绩。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微课的特征适应于体育教学,但体育学科的特点是不可能单纯通过观看微课来实现的。微课虽然能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但无法完全实现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行为。所以微课只能辅助课程的教学,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辅助与拓展,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3)微课学习对学生理论成绩的影响。理论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为,在技术教学中很多的教法是需要通过语言的表述和对知识点讲解才能进行的。目前,微课应用于理论教学的研究比较多,但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还需进行考证。本研究将体操教材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微课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设计成问卷请两组同学进行答题,结果发现,实验组的答题成绩明显好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会发现,因为微课教学的知识点在视频的讲解中具有针对性,尤其对教法的运用、常见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等都很具体;而理论课中由于受学时所限,通常都是泛泛地给学生进行讲解,所以对具体动作的讲解针对性欠缺。另外,在微课教学中因为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动作进行课下复习,并在上课的时候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法进行教学,这样就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学生对微课中所不理解的知识进行提问,这样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自然对知识的理解就更牢固了。因此,实验组理论成绩好于对照组就不难解释了。(4)微课学习对教学效率的影响。课下进行微课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延长学习时间,提高课堂效率,那么,课下观看微课后是否对课上教学效率有所提高,进度是否加快也是本研究主要的内容。由于微课的学习带有预习的成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采用了提问式、诱导式的教学方法,而非一贯的讲解法,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加强了;教师讲解时间明显缩短。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解答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活跃,练习的主动性明显提高,练习的时间增加。为了发现课堂时间的利用情况,本研究以所学新内容的第一次课为例进行了课堂时间运用的统计。结果发现,利用微课学习组在教师讲解和课堂组织环节中教学时间明显缩短,练习时间增加,而常规教学组相反。常规教学下,教师指导时间长,能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那些自觉性低的同学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师的观察和帮助下,能够督促和监督学生的学习。但是这样学生学习被动,组织观察时间相对较多,练习的时间少,练习缺少连贯性。而利用微课辅助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课堂上,学生通常都会跟随教师的思路和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并给出答案,缩短了教师的讲解时间,学生练习时间增多,课的练习密度增大,学生练习的时间充足,并能够通过充分的练习来建立动作技术定型。在这一过程中,再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学生才有感知,才能更准确的改正问题,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上时间的利用情况,也说明学生在课下观看微课视频对教学起到的作用,利用微课辅助教学的益处还在于在转变教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结论与建议

(1)学生利用微课学习的主动性和微课件的利用率并不高,微课没有发挥出预期的作用,这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学生学习方式和时间相对固定,学生利用微课进行学习的时间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有一定的关联。(2)微课对体操教学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配合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利用微课学习能够使学生获得较为牢固的知识。(3)在学习主要依赖于身体素质的动作技术时,学生动作技能的掌握与利用微课学习的关系并不大,学生的动作完成情况与自身的身体能力有关,说明在体育领域中技能的掌握很大的程度还是依赖于身体的运动能力。(4)教学方式的转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利用微课学习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促进作用。微课教学会提高体操技术课上练习时间,进而提高体操技术课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2]周光礼.论高等教育的适切性——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分歧与融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62-69.

[3]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94-99.

作者:王赞 齐作成 单位:沈阳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