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体操身体素质间的关联性
时间:2022-01-02 09:02:06
导语:刍议体操身体素质间的关联性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教学实验选取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0级汉教育和蒙教育班的各20名男生为研究对象。为了能有效的证实本次教学实验的真实性,在教学实验之前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基本信息的询问,以确保实验对象以前没有进行过体操运动方面的教学。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本人查阅了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在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了从1996年以来大量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整理及分析。为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和撰写论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尊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
2教学实验法本人通过多次对体操技术动作形成有影响身体素质进行筛选,最后将专项身体素质定为:引体向上、臂屈伸、悬垂举腿、靠墙倒立、1分钟跳绳、高杠慢翻上、立位体前屈、50米冲刺跑。本课题研究教学试验共进行16周,具体操作步骤:开学1周进行一次专项身体素质的测量,从第2周直到第8周进行正常的体操教学,第9周进行一次专项身体素质的测量和体操技术动作的评定,从第10周到第15周在进行正常体操教学内容的同时加上一定的身体素质教学,在第16周进行最后一次专项身体素质和体操技术动作的评定。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实验误差,本人还进行了身高、体重、年龄数据的测量,客观的来矫正对体操技术动作的评定。本课题研究为教学实验研究,干扰本教学实验的因素固然少不了,为了尽可能的减少教学实验误差,本人设定抗干扰措施为:
(1)为了客观的说明本次教学实验的真实有效性,蒙教育班和汉教育班的体操教学由本人主上,其他体操教师协助。专项身体素质的测量和体操技术动作的评定由本人独自完成。
(2)蒙教育班和汉教育班分班教学,保证教学内容、教学学时、教学进度完全一致。在体操课讲授时,以客观、公平的心态进行教学,不带有任何的偏见与歧视。
(3)课外不做体操技术动作辅导及相关素质的教学。
3、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3次所测得数据的整理,把所测得数据输入Excel2003软件进行汇总,然后再录入SEM建立专项身体素质与体操技术动作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所得的CFI值为0.97,这说明本课题模型的建立CR>0.7是完全可行的,也就是说影响体操技术动作形成97%的身体因素已被选入在本课题中。
二、结果与分析
1、研究对象
基本特征:本课题选取的40名研究对象除了在年龄上有差异外,身高和体重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通过对研究对象BMI(BMI=体重/身高2)值的运算得出:所选取的研究对象身高、体重相对很平均,从而排除了因为身高过高或过低,体重过重或过轻对体操技术动作形成为产生影响的因素,为本次的教学实验课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专项身体素质间的关系
本课题通过3次对专项身体素质的测量,用SPSS17.0进行聚类分析如下:我们可以看出:在八项专项身体素质中,引体向上、臂屈伸、悬垂举腿、慢拉翻身上这四项专项身体素质的关系最密切,其它几项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明显。同样显示为,引体向上、臂屈伸、悬举腿、慢拉翻身上四项专项身体素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另外,50米和悬垂举腿、体前屈之间在0.05水平是存在相关性。我们得出:引体向上、臂屈伸、悬垂举腿、慢拉翻身上四项之间同样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果还显示,体前屈和悬垂举腿之间在0.05水平上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综述作为力量性指标的引体向上、臂屈伸、悬垂举腿、慢拉翻身上四项专项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高校体操课中对于身体素质的教学,可以安排在不同的时间,同时穿插其它几项身体素质的教学。
三、结论与建议
对八项专项身体素质间的关系做了简单的聚类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为:引体向上专项身体素质、臂屈伸专项身体素质、悬垂举腿专项身体素质和慢拉翻身上专项身体素质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力量素质之间相关性特别显著,在以后的体操教学课中安排素质教学时,可以将这四项力量素质分开练习,其它的素质练习加以辅助。有效的提高体操教学效果。
作者:韩卫喜单位:乌海六中
- 上一篇:纪检监察总结和思路
- 下一篇:计划生育工作综合考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