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四个着力点

时间:2022-04-07 09:24:44

导语: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四个着力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四个着力点

党的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在此背景下,社会对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医学教育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因此,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医学教育的自觉实践。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医学生树立“医乃仁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医学实践过程中恪守医生职业道德、具备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具有应对当代医学伦理、法律问题的知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敬畏、关爱、呵护生命的人道主义情感。新时期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着力于四个方面,即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医德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理想信念教育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兼具崇高医德和精湛医术的医疗卫生人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环境熏陶。社会层面要注重营造尊医重卫的氛围,使医务人员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获得更多的职业尊严,让更多的学生愿意投身医学事业。学校层面要注重校园医学人文环境的建设,创设“以医为荣”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浸润医学生心田,使其增强职业自豪感。二是榜样激励。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古今中外医学名家的崇高医德,借助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网络平台等载体宣传医学名家“大医精诚、德高医粹”的典型事迹。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医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形成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另一方面要发挥身边优秀医务人员的榜样示范作用,可以邀请他们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与在校医学生零距离接触,使学生感受其职业精神和人格魅力。三是教师指导。高校的医学教育工作者要做好学生思想的引导人、学生学业的指导人、学生人生的领路人,及时了解医学生的心理情况,帮助其完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全面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医务人员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引导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具体要从以下几个层面做起:从爱国层面看,爱国就是要把自身的职业理想同祖国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医学生未来担负着保障社会成员身心健康的重要职责,要教育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具体体现在“以患者为本”,帮助病患祛除疾病、恢复健康,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例如,可以通过参加临床实践、医疗志愿服务、义诊咨询、健康理念宣传、医疗扶贫等活动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敬业层面看,一方面要引导医学生刻苦学习医学理论知识,扎实理论功底,掌握精湛的医学技术,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引导医学生培养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的进步为医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医学生要不断探索创新,在医学领域攻克疑难杂症,为人类健康的福祉而奋斗。从诚信层面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注重对医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使诚信成为其立身之本、从业之基、处世之道。从友善层面看,医生不仅要能帮助患者解除病痛,还要能给予患者心灵的慰藉。要教育医学生学会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知情权等基本权利,学会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因为良好有效的沟通对患者疾病治疗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优秀传统医德文化教育注重医生的医德修养和医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医德文化饱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价值观念和行为范式,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大医精诚”的道德伦理、“悬壶济世”的使命担当等,是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源头活水。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要以“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为引导,强化医学生职业精神。儒家文化以“仁”为核心理念,强调仁者爱人、推己及人,体现了“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受此影响,医学领域形成了倡导“医者仁心、医乃仁术”的儒医文化。重温儒医文化的仁爱精神十分必要,可以以此教育和引导医学生用一颗“仁心”去体恤患者,用一身“仁术”去救治患者。二要以“大医精诚”的道德伦理为指导,规范医学生职业行为。优秀传统医德文化反对医生把医术作为追求个人名利的手段,提倡重义轻利、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要通过课程学习和环境熏陶将传统医德伦理思想贯穿于医学生学习教育的全过程,以此坚定医学生职业信仰,规范医学生职业行为。三要以“悬壶济世”的使命担当为指引,厚植医学情怀。优秀传统医德文化把济世救人作为最高的医德原则,主张医生须“济群生”“博施济众”,体现了对生命的高度尊重。医学院校要充分重视优秀传统医德文化教育宣传,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校园文化阵地、教师言传身教等多种途径,强化医学生对优秀传统医德文化的认同,将其所蕴含的尊重生命、普同一等、清正廉洁、精勤不倦等优秀品质逐渐内化为医学生自觉践行的职业情怀。

法治观念的培育是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核心。医学生作为未来投身医疗卫生事业的生力军,具备适应法治社会建设所必需的法律素质、法律精神和法律观念,事关医疗安全、医患关系和谐、医学技术发展的大计。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内在需要、实现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的现实要求。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要提高对医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医学院校要提高对医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视程度,转变陈旧的法制教育理念,增设医学类相关法律课程,有效提高医学生法治素养。二要合理优化医学生法制教育模式。医学院校的法制教育大多是通过开设有关法律知识的选修课、开展普法讲座等途径进行,在方式上侧重对法律知识的灌输,在内容上与医学的相关度不高,对医学生缺乏吸引力,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致使法制教育效果不明显。鉴于此,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增加一些以医疗行为为核心的法律法规相关内容,以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可以设置案例教学,结合医疗行为中出现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医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还可以安排一些社会实践内容,让医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法律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学习的实践性,为今后在工作中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要引导医学生树立“知行合一”的法治理念。法制教育的成效最终要落实到实践中去。然而,一些医学生虽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却在现实生活中不予运用,表现为“知行不一”。“息事宁人”“以讼为耻”等观念依然存在,阻碍了医学生真正成为懂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医务工作者。因此,要指导医学生养成法律思维,改革医学生法制教育评价方式,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以巩固医学生践行“知行合一”的法治理念。

医学技能和人文素质对医学生而言犹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医德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能够提升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对于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培养合格医疗卫生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雷莉 汤先萍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