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小学生“减负问题”分析
时间:2022-07-17 08:45:29
导语:素质教育小学生“减负问题”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任务是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在立德树人的要求下,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势在必行。中小学生的减负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想要中小学生的减负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更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立德树人;减负
2016年9月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首次提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2017年,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发展素质教育。即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只看重分数,机械做题。我们国家由于人口多,人口基数大,以分数论高低是较为公平的一种方式,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应试教育以分数论高低的模式弊端逐渐显露,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极为匮乏。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也深刻地反映出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是大势所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必由之路。
一、减负的实质
1.“负担”的涵义。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负担”是指“承受的压力或担当的责任、费用等”[1],是指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stress)是一个外来词,来源于拉丁“stringere”,原意是痛苦,现在所写的单词是“distress”(悲痛、穷困)的缩写,有紧张、压力、强调等意思。[2]2.中小学生的过重负担。关于中小学生过重的负担,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今年两会上给了明确的回答:“我们讲的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我们把它叫作负担。在这个以内的,我们把它叫作课业、学业,叫作必须付出的努力。这一点,我觉得在这儿我们应当把它区分一下。不然谁都讲负担,但是很多人讲的负担又不是同一个负担,我们要减的是这个负担。”中小学生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我们一直强调的是智育的培养,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德育方面我们却很少涉及。尤其在高考和中考的指挥棒下,初中高中为了提高升学率,只能压缩学生们的“德育时间”,以提高应试能力,即在各个科目的作业中,刷大量的真题,机械抄写,给学生增加了额外的课业负担。学生在这种体制之下背负过重的升学压力和升学负担,导致身体素质发展水平严重降低。
二、“减负”面临的现实困境
1.学校“不愿减”。学校和教师方面,主要是业绩问题。现在的考核,无论是教委对学校,还是学校对教师虽说指标繁多,但学生考试成绩无疑是最重要的指标。考核内容要具体化,还要“量化”,除了考试分数外,还有什么呢?“素质”能“量化”么?所以大家嘴上喊“减负”而实际上仍然搞应试教育,否则“三率”(优生率、及格率、升学率)上不去,怎么评优晋级加薪?这种考核机制持续时间长,一时难以改变。地方政府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好坏的重要标准,这成为推行减负政策难以施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各大初中和高中也都把本校的升学率作为自己招生的一个重要宣传要点。在社会上形成了“中考状元高考状元”在哪所学校,家长就会一窝蜂地选择那所学校。这种评价机制并不是一下形成的,它是在长时间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在高考和中考的指挥棒下自觉形成的。在如此的社会大背景下,学校不愿意放弃坚持了这么多年的考核机制,我们对学校的考核制度也没有多样化和其他的标准。2.家长“不想减”。给中小学生减负,在家长眼里看来就是放低要求。家长都明白,中考和高考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虽然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学生的升学率大为提升,但是要考取一所重点高中和一所重点大学,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所以,出现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虽然在上面政策的要求下,学校不敢再给学生们补课,但是家长们自发组织起来要求学校给学生补课。就拿笔者当时所在的高中来讲,虽然教育局三令五申不允许在假期给学生补课,学校就把补课这件事情转化为家长的要求,让学生把家长要求补课的签名意愿书交上来,这样就不是“学校强制给学生补课”,而是家长们要求学校给学生补课。家长们都非常愿意支持学校的工作,在这个时候,学校和家长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都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了学生能有一个更好的成绩。家长们是非常不愿意让孩子在假期里“闲”在家里的,家长们心里都明白,孩子自控力差,家里的手机、电脑、电视对孩子而言都是极富诱惑力,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假期这样的时间段落后于其他的孩子。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下,家长们都明白减负可能意味着“淘汰”,他们不敢让孩子去尝试冒这种风险。3.学生“不敢减。“减负”的主体是广大中小学生,对于学生而言,减负是一件利好的事情。我们在这里探讨的不敢减的学生主要是中学生,就拿笔者所在的初中和高中来说,当听到要给学生减负的消息时,学生们无不欢欣鼓舞,可高兴过后冷静思考,还是面临中考和高考的压力,如果真的给自己减负,就意味着要落后于其他同学。在中考和高考的大环境竞争下,学生即使想要给自己“减负”,周遭的环境也不允许。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而言,“减负”减掉的可能是他们打破阶级固化的机会。
三、有效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的办法
既然中小学生在“减负”方面存在学校、家长和学生三层现实困境,那么我们就应该从这三方面着手,科学规划,找出真正切实有效的办法。1.学校要给教师“松绑”。学校要给教师松绑,要多方面考核老师,不能“只以升学人数论英雄”,把那些繁琐的形式的条条框框去掉,让老师有更多的精力去培育学生。只有学校给教师“松绑”,改变评价教师的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才能更好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的“德体美劳”上,而不是一味追求“智育”。学校应该重新思考“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所有的教学应该向培育人的方向回归。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中就指出:“要预防和克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现象,就必须使整个教导过程最优化,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选择最优的课堂教学结构,在教学中优化各种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和培养起学生对学科的兴趣。”[3]2.家长要转变“成功成才”观念。家长衡量成功的标准就是成名成家赚大钱,这太过于单一。我们整个社会衡量成功的标准与金钱有着紧密的联系。陈宝生部长也呼吁大家:“整个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使减负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基础。”家长都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虽然学校层面“减负”真实有效,但家长也会将孩子送到各种补习培训机构。所以,改变这样的状况,全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办事,让他们健康成长。3.学生要注重发展自身素质。从主观因素来考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没有了兴趣,那么学习对他们而言就是额外的负担。现在的中小学生可以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手机游戏上,并且乐此不疲,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论语•述而》中就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欣赏古乐能达到如此痴迷的程度全凭自己的兴趣,现在很多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可以逃课、熬夜甚至不顾吃喝,毫无游戏是“负担”感,道理是一致的。学生要提高学习的兴趣,所谓的负担自然就会转化为动力,在主观上一旦有了兴趣,就不存在过重负担的问题。“减负”的主体是中小学生,中小学生要对“减负”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现在我们出台了很多关于“减负”的政策和措施,但是中小学生却一无所知。中小学生处于一个迷茫的阶段,我们的学校和老师要把“减负”的具体要求和举措如实地告诉学生,让学生对减负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有当学生了解之后,才能多方面地发展自己,拓展自己的视野,不再“死读书、读死书”,只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合乎人性、规律的,是大势所趋,“减负”工作才能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93.
[2]许湘岳,吴强.自我管理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03.
[3]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61-163.
作者:程永建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上一篇:民航职业教育教学研究
- 下一篇:素质教育收效甚微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