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探索

时间:2022-06-28 02:43:49

导语: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探索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实施的必要性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的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的要求量也随之提高,但目前高校的培养质量和教育状况还不能完全满足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就目前大学生的素质状况而言,可以肯定的是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思想积极要求上进,关键时刻能够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而且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有明显提高。但是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大学生身上存在着许多令人忧虑的倾向:一是思想道德观念的错位。其一、思想道德心态逆转,理想追求淡化。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本位;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重实惠、求实用,淡化社会责任感;在索取与奉献关系上,一味地强调索取,敬业意识薄弱,理想追求淡化[1]。其二、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行为失准。在个人文明举止方面,过分强调个体行为的随意性,对道德、纪律的蔑视与叛逆却被看作是有个性;在男女交往中,只注重感情体验、生理要求,忽视男女双方爱情的义务和道德责任[2];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很多大学生对道德文明和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视程度较低,徇私舞弊、随意破坏公物、不注重环境卫生、排队加塞等现象经常出现。其三、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在生活方面,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缺乏积极进取精神[3]。二是人文素质的缺失。其一、人文知识匮乏。一些大学生对历史、哲学、地理方面的书籍很少问津。对艺术缺乏基本的鉴赏能力和欣赏习惯,忽略、甚至抛弃很多民族的东西。其二、人文思想淡薄。当前很多的大学学生普遍认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和美德精神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而对一些国外的节日和生活习惯及方式却盲目追捧。其三、人文精神疏离。很多学生对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表现出了一种疏离,甚至是无知。这些精神上的疏离主要表现散见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转变、责任感的缺失以及日常的言行举止不当,同时也表现在对国家和民族命运关注的淡漠,消极的学习态度,缺乏诚信道德意识等。三是健康素质脆弱。一些学生身心状况欠佳,无法为紧张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身体素质支撑,在遇到实际困难的时候,无法正确认识,不能进行自我调适,出现很多的心理障碍。四是实践能力不强。过分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盲目追求学习成绩,忽视实验、实践等环节,导致其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欠缺。就目前高校的素质教育状况而言,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素质教育理念产生以来,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各高校都在积极努力推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时我们也看到,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没有取得令人信服的显著成效也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实践性不强。如何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是一个意义深远时代性课题,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没有更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靠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素质教育要想取得实效,更多的要强调其实践性,如果实践性不强,素质教育只能是空中楼阁,距我们的期望渐行渐远现在素质教育的研究成果可谓非常显著,有关素质教育的意义、概念、内容、产生的社会背景等方面的文章屡屡见诸报端。但是这些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理论层面,鲜见有关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载体、新方法等方面的实践性研究成果,因此显得指导性不够。作为培养未来国家栋梁的高校,应该对如何推进素质教育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很多学校通过增设人文类课程、开办选修课、增加实验学时、开展社会实践等方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这些作法基本上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打碎敲,修修补补,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但还没有一个相对系统的、操作性强的素质教育整体推进构架,对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二是创新性不强。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去要观念更新外,教育的模式、机制和方法都应该适时地进行调整,但是目前各高校的作法依然都是传统的,那些以说教式、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更谈不上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当然并不是说所有传统的方式方法都要摒弃,一些好的传统优势教育手段还是要保留的,关键是怎样能够依据社会的发展,赋予他们新的时代内涵,而且要对其功能重新进行挖掘和整合,使这些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效,这也意味着创新。所以,从大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这些突出问题和高校的教育现状这两方面来看,的确对我们如何增强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严峻挑战,促使我们必须认真思索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因此我们要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的基本内涵

近年来大学生的道德缺失现象引起了人们对德育的强烈反思,深刻地思考德育的出路在哪里,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现代德育的困境在于与生活疏离。走出困境的出路是向生活回归。由此提出回归生活的德育途径,从德育走向生活和从生活走向德育。”其意义在于可以让学生把从书本上学到的冰冷的理论、概念等间接经验与在社会活动中获得的直接经验紧密结合,加深其对前人通过生活感悟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的体验和理解,增强社会活动对德性的启迪作用。德育回归生活理论为我们开展德育工作寻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也对我们如何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有所启发。因此,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就是要依据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根据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标准,结合大学生自身的思想实际与发展需要,把各种学生教育活动作为基本的组织形式和主要载体加以整合,实行量化考核,探寻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模式,以便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第二课堂的素质拓展功能,为他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搭建一个平台,虚功实做,把大学生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引导学生广泛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体验和感悟人生的真谛,并对活动的效果加以正确评价,从而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由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所以素质教育应该首先是基础性的教育,从基础抓起目的是为大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把大学生素质教育首先定位在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标准上(具有朴素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遵纪守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据此我们得认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是素质教育全部内涵的核心部分。根据这样的理论判断,为保证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顺利开展,省教育厅研发了《大学生素质教育量化工程实施规划》,规划书中把学生综合素质设定为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4]。规划书主要设计了量化能力(活动)菜单、能力说明、活动支撑和评估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让学生参与已经量化的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比如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公益活动、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形式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活动的全过程,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的运行

为了全面顺利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必须强调实践性研究,建立操作性强的运行体系。(一)完善一个规划。《大学生素质教育量化工程》规划是否科学是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成功与否的根本前提,这个规划在现有的基础上还需不断地加以完善,特别是支撑活动菜单的具体设计和评价体系应继续深化。对于支撑活动菜单的具体设计,一是要更具目的性。每一项活动都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明确标定出学生素质提高的基本走向,能够强针对性的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二是要更具系统性。素质提高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一项或几项教育活动甚至一项特定的教育手段是不可能取得明显实效的,因此在我们的工作领域内,要尽可能地把多种教育活动科学地组合起来,使之形成教育合力。三是要更具创新性。可以借鉴素质拓展训练那种体验式、互动式、渗透式的训练模式,摸索出适合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色方法,开辟一条学生素质教育的新路。四是要更具灵活性。菜单除了设置固定的子项内容外,还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动态子项,甚至可以是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方向自主设计的活动内容,使多种功能性菜单之间有机结合,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于评价体系,要建立两级大学生目标性任务参与情况记录表,根据各子项的不同难易程度和固有特点,配以合理的权重分值,设计不断完善的科学评价模型,通过日常记录、院系评价、学校评价等记录和评价形式,形成大学生个人的素质教育量化评价档案[5]。根据大学生的大学阶段的档案记录情况,通过阶段性认定和最终认定,形成大学生综合素质毕业评价。(二)开展一项实验。由于各高校的层次、规模、专业特点存在着差异,学生的素质也各不相同,所以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以《大学生素质教育量化工程》为母本,设计出符合本校校情的素质教育量化运行体系,从而形成一个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工作局面。同时各高校应积极参与到工程的实施当中,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总结,大胆实验,不断丰富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的内容和形式。工作中应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充实和完善这项素质教育工程,力争用1-2年的时间,基本搭建起我省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的基本推进框架,推动全省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三)打造一支队伍。工作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人。目前各高校要想高质量地完成好这项任务在人员素质上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各高校要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加大队伍建设的力度,培养一支专职的学生素质教育训练师队伍,使辅导员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通过这支队伍的建设,推进整体工作。同时也要注重吸收素质高、能力强、有奉献精神,对大学生素质教育能够起指导作用的专业教师和管理干部充实到队伍中来,促进全员育人良好局面的形成。(四)建立一套机制。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永恒的主题,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建设之中。古人云,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求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搞好“基础性”建设,解决“永恒课题”,应当探索建立一套适应时代要求的健全有效的素质教育长效机制。否则,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可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各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建立一整套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机构合理、制度规范、执行有力、评价科学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的长效机制,以保证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作能够做到人员到位、渠道畅通、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程不是一项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高校及教育主管机关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也需要提高广大在校大学生的积极性,更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大力支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拓展工程的实施,做好素质教育拓展证书的认证工作,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方式的创新,与时俱进,在创新中求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使广大青年学生成长为社会有用人才[6]。

[参考文献]

[1]薛全会,张亚莉,李成.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德育工作[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97-98.

[2]姚晓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盖涛,陈春阳.试论高校军事课与大学生素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2):127.

[4]周春英.论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5]董晓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模型构建[D].扬州大学,2005.

[6]刘颖,胡琨.大学生素质拓展途径与保障的探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8.

作者:孙庆彬 单位:黑龙江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