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学的意义及策略

时间:2022-05-10 03:58:49

导语: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学的意义及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学的意义及策略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实行体育教学意义

体育教学作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已经在新课程改革中被高中教育教学引起重视。确实,在素质教育从“专才”向“全才”转变的教育理念下,体育在强健学生体魄、塑造学生人格、拓展学生思维,甚至在调节学生的学习压力方面起着有效的推动作用。首先,体育作为德、智、体、美、劳教学的一部分,不但能让学生在艰苦的锻炼中、学习中增强吃劳耐劳的精神,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毅力,增强学生的战斗力、挑战性,使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再也不退缩,能勇于面对,迎难而上,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其次,高中体育教学不但能调节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劳逸结合,全面发展,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发育,学习效率的提高,性格活力的塑造都相当重要。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策略

1.改变教学方法。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课堂教学都是“一锅烩”,根本没有学生个性这个观念。这不是体育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耐心,而是观念的束缚让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教学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还需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核心也就从文化课的高分转变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教育、培养和发展。所以,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也不能再延用传统理论灌输的方法,在学习中也不只是强身健体,而应让学生掌握一些体育锻炼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精神和体育锻炼的意识。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体育教学还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理论不够扎实,身体锻炼强度太大。把体育这门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当成了一种简单的锻炼身体的学科,忽略了它对学生意志、毅力、团结、协作等可贵精神的发现和培养,这不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作为高中体育教师,不但要加强学生的理论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体育理论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实践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培养其坚强的意志,使其养成积极、乐观、阳光的性格,有信心迎接高考,战胜自我。2.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高中生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历大,对体育锻炼和学习很少投入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了兴趣,严重影响了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针对这类被应试教育绑架了思想的学生,还有一心用文化课准备迎接高考的学生,如何让他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的热情呢?那就需要高中体育教师结合学生的这种学习心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以及热情。比如,教师可以定期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体育项目竞赛,如跳远、仰卧起坐、长跑、短跑等。再如,可组织有欣赏性的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等,这些项目的竞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当然,培养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体育游戏、分组竞赛、挑战自我、精彩导入等等,这些都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和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3.加强课外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像文化课一样局限于课堂。

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加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证明,体育课外活动不但能增强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团结精神,激起学生的竞争性、荣誉感。比如,在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的活动中,学生会被分成人数不等的小组,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就会不自觉地为小组而战,努力使自己发挥更好。可见,适当加强高中体育课外活动,对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培养非常有效。

作者:张晓曦 单位:秦安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