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
时间:2022-12-05 10:06:27
导语: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创新应立足地域文化,植根地域文化并传承地域文化。高职院校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地域性,依托岭南文化创新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岭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开放兼容的社会品格、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灵活创新的思维品质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正是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文化背景和特色资源。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创新路径在于深刻领略地方文化的精髓,在理念上深化文化育人和全面育人,在目标上立足文化自觉、文化创造,在资源上共享地方文化成果,实现以文化引领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岭南文化;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创新
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效果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本科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相比,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起步较晚,应汲取其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突出职业教育的个性特征,依托地域文化进行创新,不断充实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本文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对象,探讨如何依托岭南文化来对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进行创新,为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一、必要性:高职院校的基本特征
高职院校自诞生之日起,就烙上了地域性的基本特征。从高职教育的责任主体来看,地方政府是高职教育的主要责任人。早在2002年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明确界定了“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地方”,我国一直实施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1]地方政府是各地高职教育的顶层设计者、政策制定者、条件保障者、监督指导者,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从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来看,高职院校要贴近区域经济,面向社会和市场办学,与地方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密切结合,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服务于地方的行业、企业和社区。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要紧跟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紧跟区域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作出调整才能顺应产业调整的需要,才能培养出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来看,要与地方不可避免的发生各种联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专业结构的设置、毕业生的就业面向、在校生的实习实践、教育教学的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将与地方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高职院校、地方政府、行业与企业的多方联动和深度合作才是共赢之道。从高职院校的生源来看,主要来源于地方。以广东省为例,2016年广东省高职教育的新生来源只有3.5%来自于省外,绝大多数新生均来自于本省。[2]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其所在省市,具有相同的地缘文化背景。依托高职院校所在地域的各种资源,才是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必然之路,在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亦是如此。依托岭南文化创新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适应经济变革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作为服务一线的高职毕业生,既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会做人是会做事的基础,只有会做人才能将做好事情做大事业。文化素质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工具主义利益至上的多元文化社会里保持向上向善的勇气和信心。社会需要的不仅是技术人,更需要社会人,文化素质教育使专业人具备人文内涵,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要充分利用其所在地区及周边区域的优秀文化资源,将其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素养,使其深入了解所在地域的文化,适应现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生活。广东省高职院校身处岭南文化区域,利用丰富的岭南文化资源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将使其人才培养适应华南地区企业的文化和社会生活,成为其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依托岭南文化创新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经过近二十年的迅速发展已颇具规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为了适应正发生深刻变革的社会的需求,还需要不断地提高办学水平,在内涵发展上狠下功夫。高职教育的地域性特征赋予了其对地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使命,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则成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主要特色。[3]高职院校只有挖掘地域文化、研究地域文化、依托地域文化,才能增强其办学特色和生命力,更好地满足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反哺地域文化,形成良性循环,拓展地域文化的内容和内涵,赋予地域文化新的时代特征。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主动融入地域文化,主动成为地域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岭南艺术、岭南名人、岭南建筑、岭南山水等极具地域特色,均可成为广东省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优秀素材。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岭南文化底蕴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传承岭南技艺,赋予岭南文化新特征,弘扬新时代广东精神,提升广东省高职院校发展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服务于广东省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和和谐发展。
二、可能性:岭南文化的内涵属性
岭南文化是中国“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4]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活跃的文化个性、质朴的文化心理和精致的文化景观,[5]是岭南人经过几千年的交融积淀创造出的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区域性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时代精神。岭南文化所具有的内涵属性,与高职院校的本质特点具有很多相同的特征,这种内在属性的一致性使高职院校依托岭南文化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成为可能。(一)开放兼容的社会品格。岭南地处五岭以南,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多,河流多,港口多,海岸线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丰富的地理特性赋予了岭南多样化的可能性。岭南人除了土著的百越人以外,自秦朝以来不断有中原移民进入岭南,还有历朝历代被贬至岭南的官宦,加上渡海而来的外国人,构成了种族背景复杂的岭南居民。外来移民带来了相对先进的中原文化,也带来了西方的异域文化,使岭南文化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兼具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的特征。面对外来文化的进入,岭南文化以其开放性的姿态纳为己用,博采众家之长,成为内陆农业文化和沿海商贸文化互相渗透的结晶,展现出岭南文化的生命力和独特魅力。岭南文化开放兼容的社会品格使广东人对高职院校的接受和认可度相对较高,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6]高职院校既是高等教育又是职业教育,既要具备高等教育的特点,又要具备职业教育的特色,如何兼收并蓄两家之长走出发展之路,正需要岭南文化开放兼容的胸襟和心态。(二)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由于岭南地区山多江多的地理环境,农业在岭南经济中的比重并不是很大。但其交通便利面临海洋,天然良港多,人口的流动性较大,使岭南经济中的商业活动比较繁荣,商业贸易比较发达,自古以来就有浓厚的商业氛围,外贸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岭南地区逐渐形成了有别于中原传统“重农抑商”的商业文化。近代以来,岭南地区民族工商业更是大量兴起,商业意识更加凸显,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使崇商意识更加渗透到社会之中。[7]岭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商品意识普遍较强,赋予了岭南文化讲求实利和精明务实的特征,社会价值的取向趋于经世致用。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在于讲求办学实效,紧跟市场导向,顺应社会需要,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上均要遵循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培养实干的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利有用的技能培训。岭南文化实用主义的生存哲学给予高职院校诸多启示,只有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需要才是共赢之路,只有实干肯干会干才是生存之道。(三)灵活创新的思维品质。岭南地区人口的流动和商贸的发达带来了中原文化、异域文化和原有文化的流变交融,远离政治中心权力中心的边缘化人文环境营造了开放宽松的氛围,多元文化的交汇沟通不断内生出新的生长元素,为岭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使岭南文化保持一种强劲的生命状态。岭南人正是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中求变求新求活,对俗世利益的追求使岭南人不会受到传统的桎梏,对多元文化的吸纳使岭南人不会固步自封,他们对新机遇的敏感性、灵活性和对新事物的开放性、接纳程度与处于传统保守农业社会模式中的中原人大相径庭,其强烈的生存意识使他们重视传统又超越传统,逐渐形成独具一格的思维范式,从而拥有旺盛的生命力。[8]在传统经济大变革的时代,高职院校应运而生并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应对新经济新文化需要新视野新视角,高职院校正是在不断创新中赢得了一席之地,在不同的阶段满足了不同主体不同层次的需要,灵活的办学形式、创新的文化氛围使广东省高职院校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四)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岭南北负五岭南濒大洋,境内温润潮湿,蛮烟瘴雨,毒虫生猛,明代以前一直被认为是蛮夷之地,历代官宦往往被贬至该地。在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里生存必然需要更多的勇气和韧性,于是铸就了岭南人民艰苦奋斗、敢于冒险的特质。[9]由于内陆困境,岭南人于是转向大海,海洋资源丰富却更充满了不确定性,向海洋求生存的过程更加冒险而艰辛,只能迎难而上不断地战胜险境寻求生机。南海的惊涛骇浪赋予了岭南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他们不屈服于自然环境的恶劣,向更广阔的大自然找寻生存的机遇,永远保持一种向上的精神姿态,勇者无畏而且敢为天下之先。广东省能够连续28年GDP总值稳居全国第一,正是得益于他们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职业教育大省,已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高职教育体系,高职院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在校生数、招生数和毕业生数均位居全国第一。武汉大学等单位联合的《2016—2017年中国专科(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600强)》评价显示,广东省高职院校进入中国高职院校600强榜单数量居全国第三,其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位居榜单之首。广东省职业教育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正是与岭南人开拓进取的精神密不可分,他们在办学实践中能不断创新,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专业结构,为全省甚至全国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0]岭南文化的精神内涵属性与高职院校的如出一辙,正是广东省高职院校蓬勃发展的文化背景。广东省高职院校要继续领跑全国高职教育,就必须在文化育人上狠下功夫,既符合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和文化育人的精神,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困境。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文化育人的重要内容,要充分领略岭南文化的精神内核,将岭南文化的精神特质融入学生的血液变成其个人的职业精神,将岭南文化的丰富资源化为学生的知识变成其个人的职业技能,让其成为岭南文化的继承者和创新者,形成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文化,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三、可行性: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创新的路径
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创新要立足于所在区域,深刻领略地方文化的精髓,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来学习、领悟、传承地方文化,在地方文化的浸染下主动适应和再创造,赋予地方文化新的时代精神和价值,实现以文化引领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11](一)境界的提升: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理念更新。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以往的单一注重技能培养忽略素质提升的观念截然不同,对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误读导致高职院校在发展初期只关注对学生一技之长的技能训练,丧失了职业教育的人本内涵。这种理念的更新源自于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生长的需求。从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来看,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给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了更多地挑战,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文化带来的多元价值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时除了关注学生的技艺更要关注学生的德行;经济转型时期现代产业的升级和快速发展要求一线技术人才不仅要技术过硬更要素质全面;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加快了纯粹依靠重复劳力型工种的淘汰,未来岗位的复杂性和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技术性人才的创造性要求更高,对人的精神性的要求更高。从职业教育的内部发展来看,职业教育经历了规模发展阶段之后进入内涵发展阶段,无论是高职教育本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还是高职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均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应有之义,只有依靠文化引领开展有效的文化素质教育才能纠偏矫正,实现职业教育的做强做大,实现高职学生的完美职业生涯;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起步较晚,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需要不断加强研究提高成效。高职院校要深刻认识到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意义及背景,将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到文化素质教育是对教育本质中育人的回归,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化实践,是立德树人这个高校立身之本的实现。(二)内涵的扩展: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界定。从本科高校的成功经验来看,文化素质教育以其“切中时弊、顺应潮流、涉及根本”的特点,完全可以成为推动高职教育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和助推器。[12]由此可见,通过开展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来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是可能的,其关键在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厘清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明确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方向。从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经历了从单纯模仿到自成体系的质变,并呈现出经世致用和与时俱进的时代品格。在起步阶段,学者们从反思本科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角度来思考高职院校的问题,开启了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的视角,仅仅停留在感性的认识阶段。在实践初期,国家和政府层面对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部分高职院校开始进行素质教育实践,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文化知识的传授,理论上开始提出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文化素质教育的概念。在体系构建阶段,从国家、学校等各层面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开始在理论研究上不断深化认识,在实践探索上不断积累成果,逐渐形成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体系。[13]在界定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时,应着眼于新时期高职院校的全面人才培养,立足于高职院校的文化自觉和文化使命。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营造人文氛围、丰富人文知识、扩展人文视野、涵养人文精神来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使高职学生在感悟现代文化的同时自觉创造优秀的职业文化。(三)资源的共享: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拓展。地方文化是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石,岭南文化是广东省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资源宝库,从地方文化中挖掘文化素质教育的资源,让高职学生通过感受和体悟身边的文化因子来提升文化素养,使文化素质教育具有了天然的亲和力和说服力。从内容上看,岭南文化在历史、地理、美术、诗歌、粤剧、民俗、宗教、书院、建筑、文学、语言等文化载体上均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成果,通过对这些文化载体的探究和欣赏,让学生感受其中文化内涵的魅力,既积淀了传统文化知识,又提升了文化素质。从区域上看,岭南文化分为三大板块,即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在对三种子文化的比较辨析中,提炼不同文化的因子,探索不同文化的精神,凝聚岭南文化的特征。从历史发展看,经历了从岭南古代文化到近代文化的转变,分析转折时期的文化事件及其影响,找出代表性文化人物的作品和精神,把握岭南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望自己创造新岭南文化的切入点,自觉成为新岭南文化创造的中坚力量。
作者:郭爱丽 单位: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 上一篇: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探索
- 下一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