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研究

时间:2022-05-22 09:57:37

导语: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素质教育体系研究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弱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来自不同的地方,文化基础薄弱,因此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总体上不够理想。复杂的生源会造成高职学生之间有层次差异,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大多数文化基础和素养不错,但是因为高考的失利,常常缺乏自信心。“三校生”,也就是职业高中、中专等学校的学生,这一类学生职业基础虽然不错,但是文化素养等方面不尽人意。很多学生初高中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换位思考。面对不良诱惑时,自制力较差,意志不坚定。[1]而且很多学生比较散漫,没有集体意识,表现出不遵守纪律,迟到早退,无故旷课,夜不归寝。更有甚者,会发生打架斗殴、酗酒生事和考试作弊。高职院校学生思想上的悲观和消极态度对他们的学习、思想教育造成极大的困难,因此,如何对高职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让他们树立目标,积极进取,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二)从事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队伍不完善。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队伍包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导师、党团教师、企业综合素质教育导师等,甚至专业课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密切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可谓全员育人。随着高职院校的普遍扩招,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有限的教师担负过多的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会下降,从而在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等过程中,忽视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使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加之培训工作不到位,使得部分思政课教师专业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将专业理论与现实问题有效结合。思政课教学近年来教学内容和方法有了较大改进,但差距仍大,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成分少、学生互动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辅导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对学生素质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打造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需要。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员配备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指出,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不能满足要求,甚至有些院校1个辅导员要负责400名以上的学生管理,想把学生认识完全都很难做到,更不要说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大部分辅导员忙于事务性工作,是学生的“消防员”“勤务兵”,疲于应付,工作压力大。大部分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更多关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专业知识的实践,却忽视了素质教育。[2]企业综合素质教育导师并没有发挥足够的作用,他们没有全面参与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和实施,合作企业没有派出足够的企业人才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并没有在素质教育方面合作起来,出现了素质教育的盲区。(三)高职院校自身存在问题。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需要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互相配合、互相协调,联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各教育教学部门之间缺少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高职院校重视对专业技能和职业技术的培养,却忽视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工作没有详细的规划,存在“想起了就做,出事了再做”的现象。其实,职业技术教育只是高职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学生的道德和素质,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3]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具有高尚品格的综合素质人才。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体系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一)“五个平台”强化素质教育。1.建设思想道德教育平台,实现德育全方位渗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党课、团课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应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党课、团课课程改革,聘请企业专家指导实践教学,把握青年成长规律,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手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发挥好实践教学和“二课堂”活动对理论教学的辅助作用。通过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确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环节,建设校外素质教育基地,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校外平台,在顶岗实习中渗透思想教育,构建由学校、企业共同教育、共同管理的教育管理模式,形成合力教育。2.建设人文素质教育平台,构建人文精神培养机制以人文素质教育优势为基础,在第一课堂以外,以学生教育管理为平台,构建贯穿于学生教育全过程(入学至毕业)的人文教育体系,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培育和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强化人文类学生社团建设,通过第二课堂发展“读书协会”“大学生艺术团”“中国古典文化协会”“影评协会”等有助于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开拓视野、提升艺术修养的明星社团,带动校园形成“健康向上、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通过“名家大讲堂”活动,邀请知名企业家、学者、艺术家、民间艺人等为学生进行授课,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获得各种各样的人文知识,了解名人名家的成长之路,明晰本专业的发展动向,掌握更多的职场经验。创建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整体规划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设施建设,如“文化长廊”“校史馆”“书吧”“图书漂流站”“音乐教室”“舞蹈教室”等,全面优化和谐育人环境,让其在耳濡目染中培养人文精神,从而实现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3.身心素质教育平台建设,多途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利用体育教学,通过体育活动、比赛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提供学生展示体育才能的机会及创建优秀的校园体育文化。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网络,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心理健康中心建设,培养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完善心理危机预警干预体系,健全“院-系-班”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强化心理健康类社团的建设,多途径、多形式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4.职业素质教育平台建设,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结合社会、行业和学生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通过校企文化交流让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强化专业技能大赛制度建设,大力开展专业技能大赛,邀请企业专家指导学生参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创业指导,邀请企业成功人士指导学生如何做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全覆盖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和就业创业指导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4]5.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强化学生创业意识高职院校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政府、学校、企业三方优势有机融合,形成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环境,吸引有创新创业意愿和能力的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区,如“创客空间”“创业孵化服务园”。建立健全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支持教师将科技成果产业化,聘请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授课或指导教师,建立企业创新创业教育导师人才库,使学生的创业意识得到提升,提高创业能力。(二)“两个机制”推进素质教育。1.建立“六育人”机制,构建“大育人”格局高职院校在充分调研、结合行业和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六育人”机制,从文化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劳动育人、管理育人和环境育人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渗透,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格局,构建与企业生产、文化相对接的“六育人”机制内涵,突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育人理念。2.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构建以社会需求和行业特征为导向原则、以引导学生结合时代需求提升自身素质为目标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从学校、家庭、社会三点结合的方向出发,由企业、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尤其是投资者、资助者对学校素质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创新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管理机制和评价方式,满足企业、行业和社会的要求。[5]制定《学生课外素质教育成绩管理办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外素质拓展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实践育人功能。学生课外素质教育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成长意愿、特长及爱好,参与提升综合素质的意识与能力为主的课外素质拓展及实践活动,取得具有一定意义的优秀成果,经学校认定获得成绩。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素质拓展和社会工作三类。课外素质教育课程是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学生大学期间必须完成2学分,才可以获得毕业资格,学校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并单独记录学生成绩档案。(三)“五支队伍”保障素质教育。1.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增加教科研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比赛。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职业培训、在职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教学科研能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学位和职称。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种学术性会议、研讨会、优质课交流会和岗前培训等。坚持以评促建,建立健全教师考评制度。通过学校考核、教学督导和思政部内部考核,层层督促,对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进行宣传表扬,及时反馈和调岗不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上满上好规定学时的同时,在理论研究、业务素质和教学改革等方面不断进步,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2.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良性的工作激励机制,实施辅导员量化考核,并将量化考核与升降级别、职称评审等因素挂钩,畅通晋级晋升渠道,最大限度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重视心理咨询师、学习能力指导师、就业指导师等的培训工作,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重视教科研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应设立思政专项教科研项目,划拨专项经费设立专项课题,设立思政专项科研基金,用于奖励和支持辅导员从事科学研究,鼓励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服务、管理工作进行科学研究,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和职业化。每年举办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通过基础知识、网文写作、主题活动、案例分析、主题演讲和谈心谈话等多项比赛内容,提升辅导员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展示辅导员职业风采,强化其职业认同,进一步提升素质教育质量。实施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将辅导员的工作量与课时数对应,使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担任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职务,推进辅导员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用更加科学的方式评价辅导员的工作,促使辅导员履行教师角色,充分发挥育人功能。3.强化班导师队伍建设规范班导师队伍管理,制定工作规程,细化班导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从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班团会开展、学生干部培养等各方面,对班导师工作进行规范。学校可采取集中培训和分院系培训的方式,对班导师进行相关培训,结合专业特点,制定考核制度,调动班导师工作积极性,以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4.强化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明确学生处、团委、思政部、就业指导办公室、招生办公室及安全保卫部等相关部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职责,细化和强化各部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作用,在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体现出育人导向。采用外部培训和内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国家、省教育厅等部门举办的专题培训,同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校内培训及经验交流研讨,提高学生管理队伍工作整体水平,构建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5.强化校外综合素质教育导师队伍建设聘请各专业所依托的行业代表,如扎根企业的杰出校友、技术能手、劳动模范等担任校外综合素质教育导师,建设一支职业素质高、培训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校外导师队伍,构建有效介入渠道和方式,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在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中形成合力。[6]校外综合素质教育导师有着丰富的岗前培训经验,每个企业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详细的岗前培训方案,包含授课计划、授课教师、培训课件、培训标准和要求及最终的培训考核。培训内容围绕职场礼仪、职业素养、职场心理学、产品工艺、专业技能、岗位操作训练、团队合作训练等方面。通过讲座、授课、带学生参观实习、现场对学生指导等方式开展岗前辅导教育。建设校外综合素质教育导师队伍是校企合作的深入体现,以校内外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相互补充的培养模式,总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五二五”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打造五个教育平台,完善两个机制,强化五支队伍,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同企业生产实践、文化精神、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完善素质教育基础设施,形成素质教育工作规范,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樊玉国.行业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模式研究———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9):79-82.

[2]王晓漪.“工匠精神”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J].职教论坛,2016(32):14-17.

[3]胡明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的实践探索———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2016(35):14-17.

[4]周建松.高职院校立体化、多方位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152-161.

[5]张斌.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培育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11(1):125-128.

[6]刘瑶.创新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内容及方法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2(3):91-93.

作者:韩丽娜 单位: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