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学评价研究
时间:2022-11-21 09:03:33
导语: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学评价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评价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意义重大。当前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主体参与不足、内容单薄、方法单一、标准混乱、结果利用率低等问题,建议通过树立正确教学观和评价观,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运用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来改革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使其切实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素质教育;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和活动,课堂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学的实际效果和预期教学目标之间差距的一种衡量[1]。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小学要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当前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一、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仍存在评价主体参与不足、评价内容单薄、评价手段落后、评价标准缺乏规范以及评价结果利用率低等问题。
1.评价主体参与不足
当前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有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两种。教师的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能较好地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他人评价则多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派相关人员进入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活动过程开展评价。他人评价还有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一般是让学生按照他们的感受来填写课堂教学调查问卷。因学生并未接受过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的指导与训练,所做评价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家长、同行专家、社会大众、新闻媒体等相关主体的评价并未纳入其中。仅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所进行的评价,难以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
2.评价内容单薄
农村地区的大多数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内容都较为单薄,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某一节课或某几节课内容的随堂评价,并不是某一段或某一个学期整体教学内容的评价。这些评价往往成为该教师本学期甚至学年的最终评价,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无法真正评估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取得了成效。评价内容过分关注教师的授课方法和组织技巧,强调教师的授课方法在教学中能否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而忽视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获得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方面。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的评价既不能以临时性评价作为最终评价,也不能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
3.评价方法不够多样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用可量化的数据来衡量事物的某一特性或作用。农村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也从最初的定性评价转为定量评价,且定量评价大有取代定性评价的趋势。事实上,对于课堂教学评价而言,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各有优势,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定性评价通过评价者对被评价对象的行为表现以及掌握的相关资料,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以全面考察被评价对象,最后得出结论。定量评价则是采用某种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量化结果。虽然量化评价具有客观、标准、精确等特征,但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难以做到事事量化。再者,教师与学生作为鲜活的人,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心理和行为模式都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进行量化统计。全面的课堂教学评价有赖于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的结合,而非仅仅依靠量化的方法。
4.评价标准混乱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一般指对一切课堂教学活动质量或数量要求的具体规定”[2]。当前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标准较为混乱,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编制程序不规范,在评价标准体系的建构和指标的选取方面,要么由几个校领导商议决定,要么模仿照搬其他学校的,既缺乏民主参与,又脱离本校的实际,在出台后,相关标准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使用情况,也缺少动态监控与评估;第二,标准设计不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设计将重心放在了考察教师的教学活动上,以分数或等级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较少涉及学生的学习。此外,相对固定的评价标准体系和指标项目,也存在弹性不足、可延展空间小、指标多强调共性而不见个性的情况[3]。因此,这种情况下的评价难以为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5.评价结果利用率低
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利用率低,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价结果反馈滞后。评价数据的处理往往需要历时数月,评价结果反馈到学校、师生那里已时过境迁,降低了使用的效率。二是评价结果反馈内容粗糙。评价指标体系和项目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4]。评价结果大多是优秀、良好、一般、不及格的等级划分或是以百分制来打分,不能反映更多的关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和情感态度变化等方面的信息。三是缺少对评价的元评价。元评价的缺失使得人们对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很好地进行深入的反思、分析与评估,无法探究课堂教学评价活动本身是否具备了合理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容易忽视课堂教学的问题与不足[5]。这样,评价结果很难发挥对师生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二、完善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建议
1.重建教学观和评价观,关注师生共同发展
传统教学观过分推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通过评价教师的教来衡量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因此,要重建教学观和评价观,关注师生共同发展。一方面,要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评价理念,并将之与本土实际相融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符合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观念与操作体系,进而应用到工作中。另一方面,要承认并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活动应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来进行,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增进师生双方的了解和互信,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单一评价主体已不能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日益受到重视。因此,要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增强相关主体的参与意识。通过家长会、报告、讲座、电视广播、报纸以及互联网等,开展校内外多种宣传活动,提高相关主体的参与意识和权利意识,营造“多元参与”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第二,拓宽多元主体参与渠道,加强评价技术培训。要进一步开放体制内的参与渠道,增加相关主体参与评价的机会,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或措施,为民众参加评价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要加强评价技术的培训,让家长、学生等相关主体了解现代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目标、内容、程序等,熟悉评价工具、技术、方法,增强他们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专业水平,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6]。第三,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第三方评价具有客观、公正、独立的优点,可以委托学术组织、教育科研机构等进行评价,使评价过程规范化和制度化,将评价结果充分运用到改进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3.运用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丰富评价内容
“评价方法是为达到评价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是为评价目标服务的。”[7]基于不同理念的评价决定了其评价方法不可能是单一的,而课堂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也需要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程的设置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因此,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也就成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的较佳方法。首先,定量和定性方法的综合运用要合乎规律与目的。既要符合教学规律,也要符合教学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目的,尤其是现代教学评价更关注个人的全面发展[8]。其次,要结合定量和定性方法,探索出多元的评价方式。既要运用观察、面谈等定性方法对评价对象进行事实和价值判断,也要采用测验、问卷等定量方法来分析相互关系和影响因素,从综合评价中得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在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等方面。
4.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合理编制评价标准
发展性评价体现了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能真正使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优化课程设计。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实现全面发展。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评价内容,形成科学而系统的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课堂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课程发展评价等[9]。第二,探究评价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确立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关注过程、强调发展的原则。第三,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与学是课堂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两个方面,除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评价外,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唯其如此,才能做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
5.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是否得到充分的运用直接影响评价的诊断、改进功能的发挥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重视评价结果反馈的时效性和内容的全面性。要提高工作效率,在第一时间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报告,将之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同时,要平衡教师和学生这两方面的评价内容,评价结果的呈现要涵盖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情感特征等。第二,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再评价。通过元评价,指出评价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进而挖掘其原因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和对策,以保证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以及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第三,充分解释和说明评价结果,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要依据素质教育的理念,参照教学目标要求,从社会和个人的需求出发,对评价报告中的内容进行恰当而充分的解释。在此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将评价结果运用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学管理者的工作之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改进教育管理者的日常管理工作。
作者:黄巨臣 肖海燕 单位:厦门大学 广东当代民办教育管理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卢立涛,梁威,沈茜.我国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反思与改进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2(6):43
[2]蒋竞莹.我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与重建[J].当代教育科学,2004(8):41
[3]南纪稳.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与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探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5(2):24-27.
[4]林清华,何恩基.什么是一堂好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述评[J].中小学管理,2004(6):25.
[5]霍国强.我国教育元评价的实践缺失及对策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2(Z2):21.
[6]韩立福.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初探——建构多元主体的现代学校课堂教学评价综合模式[J].教育科学研究,2006(11):23-24.
[7]莫景棋.教师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8(11):16.
[8]刘尧.论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与科学化问题[J].教育研究,2001(6):22-24.
[9]潘杏平.重视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J].江苏高教,2005(2):137-138.
- 上一篇:高中化学运用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活动研究
- 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