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2-08-24 02:58:56

导语: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论文8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论文8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断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大家逐渐达成这样的共识: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高度融合的教育,职业教育更应是一种以人为导向的教育,按照学生的成长和职业的实际需求组织教学,从而取代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以教学需求为中轴,对课堂进行积极的拓展和延伸,以期达到对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进一步确立以选修课考核体系为载体的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科体系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1995年教育部决定在全国部分院校开展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试点工作,使得人文素质教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素质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构成多样化,有普通高考的学生,有艺考的学生,还有单独招生的学生。但一些学生的失落感和消极情绪较重,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正如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所说的那样:“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是在中学学业上屡屡受挫的人群,学校首先就有责任把他们培养成为热爱生活、尊重自己的人,还要积极创造空间,让他们的才干得到表现,让他们在平凡中发现美,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中发现美。这样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职业教育的生力军,并逐渐使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重要地位,承担起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责。”[1]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从培养目标、专业及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具有更显著的职业性特点,这就造成在高职院校,学生更多地注重学校对其进行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把那些定义为应用型、实用型的技术;重视专业课程和技能等“硬本领”的学习培养,轻视人文知识等精神元素这些“虚东西”的学习与内化。因此,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更应重视人文类选修课课程体系的构建,让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的同时,不仅要学会操作技能,更要有一定的人文知识和个人素质,从而真正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于社会。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现状

首先,人文类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未能形成互补的状况。虽然教育部早在1998年就颁布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但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特别是工科院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技能、轻人文的倾向。在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上,专业课在不断扩张,人文课程在一步步被压缩的现象十分普遍,除国家规定的“两课”以外,开设的人文类必修课程少之又少,难以涵盖人文素质教育的应有内容。我们认为除了人文类必修课外,公共选修课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大多高职院校选修课程的开设和实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所开课程不仅门槛低而且门类少,无法提供多类别、多层次、多元化的优质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报选修课更是学生形象地称之为“抢课”,抢到的选修课对于学生的价值仅仅等同于学分。其次,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工科类型的院校,人文类课程尤其是人文类选修课与似乎与专业课一直有一种隐隐相互对立的关系。大家都觉得高职教育是培养从事特定职业所需技能的培训机构,“技术技能至上”的观念根深蒂固,多数高职院校,无论是领导、教师还是学生,对人文素质课程依旧存有不同程度的漠视,片面地认为增设人文课程,人文类选修课就会影响专业技能课程的拓展。

三、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构建的几点设想

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化的教育工程,无论是在体系建构还是组织实施过程中,都应有创新的思维和模式,这样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建树。

1.人文素质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

人文素质教育通常是指文学、社会科学和艺术这三大类。结合目前高职工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和专业教学状况,我们认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应遵循既充分体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目的,又真正适应于学生的发展,还兼顾在教学中体现课程的目标要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人文素质课程体系设置及加强

(1)完善必修课程体系。根据国家教育指导性文件,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中较普遍地认为主要可以设立七个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思想政治教育模块、语言与文学模块、历史与文化模块、哲学与思维模块、艺术与审美模块、心理素质教育模块和职业生涯设计模块[2]。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大学语文》,但“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母语水平,提高其文学素养,提高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其民族自信心,同时又能提高其人文精神,使其道德情感能从文学精品的熏陶中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单靠大学语文一门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单靠课堂教学一种形式也是不够的”[3]。多数院校的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职业素质要求,在不同的学期针对不同的专业有针对性地选择专业人才必需的人文素质课程模块,如《应用文写作基础》、《现当代文学》、《普通话与口语表达》、《现代礼仪》等必修课程,以期能使人文素质课程实现基础、两种表达能力、多种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一个基础以两课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与方向,是人文素质基础;两种表达能力,是以《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课程为重要工具,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展示学生的能力和才智,是短时间内被社会、他人认可的重要依托;多种实践能力,就是提供多种任选课程、社会实践活动及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4]。同时倡导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加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2)多样的选修课体系的建立。人文素质教育核心层面的人文精神需要长期的浸润和熏陶,并贯穿职业教育的始终,优秀的选修课体系的建立不仅是对必修课有力的补充和延伸,更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陶冶情操。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设的人文类选修课以文学欣赏类的科目居多,如《唐宋诗词欣赏》、《文学名著导读与赏析》、《现当代小数欣赏》等,可由于课时量少,选修课班级人数的限制等,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选报的要求。我们认为,应针对不同的系别和专业开设不同类型的人文类选修课,积极寻找人文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结合点,满足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如对医学类的专业和系开始微课类型的选修课;针对有共同兴趣的学生群体开设相应的网上选修课,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对文科性质较强的系和专业,文学鉴赏类和传统文化熏陶方面的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对财经会计类的系和专业开始经济应用文写作方面的选修课会对学生的专业课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行销管理类的系和专业开设语言表达和交流类、团队合作类和创业就业类的选修课对学生走出校园后的工作会有相应的帮助作用。因此,高职院校人文类选修课体系的建立,应本着目光长远,课时灵活,涵盖面广,课程与专业课相结合的灵活多样,以课堂讲授为契机,以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工作需求为目标,陶冶情操、培养兴趣、激发灵感、发展想象力,促进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

3.人文素质课程考核体系的设置及加强

教师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尤其是教师的人格力量在学生人文素质形成过程中更具有独特的作用。一个缺乏人文意识的教师,学生很难在他传授知识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人文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师德和业务能力之外更高更强的要求。通过自我学习、在职进修、普及培训等方式提高广大教师的人文素养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建立一支由较高人文素养和科研能力的学术带头人队伍,一支以优秀中青年为主的人文教师队伍,一支以国内外、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客座教师队伍,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同样是创建一支高素质的人文教师队伍,不断强化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有益尝试。“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中心”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在高职教育把教学重点放在重在启发思维、传授方法,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上时,对教学的评价和学生成绩的测评应跟上改革的步伐。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不仅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还包括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和形式更是涉及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外实践、微课和网络课程等,课程评价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除了原有的重视考勤,参与课堂讨论的踊跃性和相应的闭卷考试课程以外,采用小论文、分组完成给定的课外作业、模拟现场的实践活动和成果展示的形式等形式,也应是可以使用和借鉴的成绩评定方式。如文学欣赏类的课程可以通过提交论文,以情景剧的形式进行文学场景的再现,也可以通过相应题材文学片段创作进行考核;语言表达类的课程可以通过演讲、辩论、朗诵等形式;艺术类的课程可以通过排演短剧、小型音乐会、书画展等形式进行考核。人文素质必修课程如评价不合格,补考后仍不合格则必须重修;人文素质选修课若评价不合格,不予记录,不补考,学生必须重选或改选。另外,有些高职院校将学生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文化社团活动、有一定规模的文艺演出活动、艺术类的竞赛活动及人文社科类知识竞赛时所取得的成绩和表现也作为其人文素质的评价依据,也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做法。因不同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和考评的角度不同,人文类课程的考核方式和方法无法苛求统一。原有的一篇论文的形式或开卷考试的形式已经不能适应人文类课程的需求的,我们应本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考试定势和模式,不断创新,合理运用不同的考试方法和考核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职院校并非职业培训基地不是只培养某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机构,而是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资源,肩负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人格健全的社会建设者的重要责任。虽然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素质教育是一项说起来很美,做起来很难的工作,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现状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只要大家肯下决心去实践,就总会有所收获,有所建树[5]。

作者:徐思义 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谢苗枫.如何才能“高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文论坛纪要.技术与职业教育资讯,2005(38).

[2]潘珍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

[3]王步高,张申平,杨小晶.我国大学母语教育现状———三年来对全国近300所高校大学语文日开课情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7(3):19-22.

[4]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尹景玉,齐福荣.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61-62.

第二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一、人文及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一词,源于拉丁语,意为人性教育,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四个方面,其中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一种做人、做事的功底。它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体现着教育所指向的价值目标。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加强学生在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完善其人格,实现和促进个体身心发展。

二、辅导员工作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辅导员工作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辅导员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大学生成长的导师,辅导员要讲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包括党课、团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指导等在全校开设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程,指引学生明确人生目标,提高素质,完善人格,增强身心和谐。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辅导员要给予每个学生积极关注,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开展党团组织与学习型班级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学业指导与生涯规划、主题教育与班会,处理紧急事件等。在教育中,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指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辅导员要发挥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辅导员承载着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

1.对塑造学生积极人格的作用。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辅导员要用爱心管理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人生选择与人格。引导学生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克服困难与诱惑,有尊严地活着;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对未来充满希望。

2.对培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作用。今天的社会纷繁复杂,辅导员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依托,促进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成为知识全面的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学会做人、做事、与人相处,认真投入社会生活。

3.对培养学生应对挫折能力的作用。人文素质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辅导员要给予学生积极关注,关注他们的心理,启发学生客观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培育他们应对艰难挫折的信心与勇气,体验成长的快乐与价值感;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指导他们在学与做中发现自身潜质,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社会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4.对引领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作用。辅导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公民行为道德规范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以高尚的民族精神之光感染和感召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积极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新时期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1.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坚持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原则,发挥学生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素质教育的主动性。

2.多样化的原则。坚持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实行校内与校外资源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专业课与公共课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活动。

3.规范性的原则。人文素质教育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落实。二级学院可以组建辅导员团队,以团队的形式开展素质教育,认真考核,评定成绩。

(二)进一步促进人文素质教育

辅导员应坚持不懈地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通过知识传授、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多种环节拓宽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坚持素质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质。辅导员要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整合校内校外素质教育资源,把学校课堂与社会课堂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与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社区服务、寝室建设、学生党建有机结合,挖掘身边的榜样,创新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模式。比如,组织学生参加云南省十佳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云南公安消防总队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学生因报告团成员不平凡的人生故事而感动,进而学习并效仿榜样。再如,2009级学生罗×,查出患有胸腺癌,坚持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感动了整个校园。辅导员及思想政治课教师带领学生伸出援助之手,深入罗×家庭走访并采集了相关资料后,以《奏响生命最强音》为专题进行了讲座,将罗×同学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全校师生互助互爱的良好风尚发扬光大。

2.注重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环境能激励学生超越自我。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建设积极的学风,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班级文化活动,比如,参加各类辩论赛、演讲比赛、读书笔记交流会等。营造和谐的学习气氛,用爱心管理,创设学生发展的积极心理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比如,针对挂科的学生给予积极关注,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建立不管遇到什么艰难挫折都对未来有信心的勇气。学生从中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真心,不放弃自己,进行自我反思,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走出心理误区。在团队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读书精神、人文精神,塑造健康的人格、阳光的心态。

3.鼓励学生自主活动,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辅导员要紧紧围绕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题,结合各级社团自身特点,在理论教育、科技创新、文体艺术、社会实践、技能培养等领域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社团自主开展各项活动。

4.利用道德大讲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提高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辅导员结合学生工作实际,参与学校道德宣讲,引导学生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情趣、启迪思想、陶冶心灵,从而提高审美素养,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高职院校辅导员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结合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探索、研究新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作者:肖燕 单位: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公共英语人文素质教育路径初探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以来,已为众多的教育者、研究者和教育机构所运用。根据2006年12月颁布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实用为主,够用为度”,这一新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正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高职公共英语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高职英语教学所期待的,也是高职英语教学研究所需要的。可能跟本科生相比,高职生无法在英语水平上和他们相提并论,但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无论是作为社会公民还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职生都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是:确立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观,以及坚持以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教育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同样要坚持全面提高素质均衡发展。因此,首先在教育思想观念上要转变,应倡导文理渗透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在课程设置与教学保障上,要逐渐改变“重理轻文”的倾向,使教学更趋合理[4]。简而言之,要多途径多层面协调与配合,使学生既有较强的科技素质,又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美国某些高校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实行科学文化教育的双轨制,就是规定学生在学习完内容广泛的公共核心课程基础上,分“数理工程轨”和“人文公共事务轨”继续研修其余的核心和选修课程,分轨后的核心课程大同小异,文理并重,旨在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5]。目前我国很多院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不够或太少。这样的专业设置情况造成培养出的毕业生总体上知识面单一、狭窄,知识互补性差,缺乏独特个性与特点。基于条件限制,我们可以大胆做出尝试,在高职英语的课堂上,传递中西方文化,弥补学生文化缺失,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三、公共英语教学中建构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常常是在社会文化互动中完成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该理论中教师的角色是什么?教师不是一桶水,也不是自来水,教师是一个“支架”,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帮助,学生踏着老师提供的支架,主动学习,建构知识体系。实际上,语言和文化水乳交融,相辅相成。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载体,是传达文化的媒介。学生对文化的有很高的渴望,但由于语言基础差,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比较肤浅、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认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结合实际情况,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语言功底为核心,提高人文素养,体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特色。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认知西方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反过来,学习中西方文化差异,会加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从而对英语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可以说,该理论非常适合指导学生对文化的学习。结合高职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尤其是针对我校高职生的英语水平以及文化程度,我们努力把抽象的建构主义理论运用到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实践教学中去,在提高高职高专英语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高职生的文化素养。

四、结语

总之,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单注意语言教学,必须加强语言文化的导入。高职公共英语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最基本的交流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要引入西方文化介绍,拓宽学生视野。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西方文化介绍,无疑会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必然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而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建构主义作为教学理论指导,可以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特别是能够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等,对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主体教育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王祥兵 刘珍 祁静卫 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

第四篇: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改革探讨

一、转变教育观念

社会的浮躁往往会影响到高校,体现就是急功近利的办学心态,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应该注重非功利性和长远性,强调教育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则会给教育带来很多的不稳定性,这不是教育的目的和原则。人才的质量不但要体现在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上,更多的而是体现在人的全方面素质上,高职教育应该树立以“育人为中心”的教育观,《大学》开篇明释:“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从一开始就被赋予特定的价值取向,承担着人们所寄托的独特的愿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要把教育贯穿在认定发展全过程,还要遵循人才发展的规律,树立人的可持续发展观,树立德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辨证观,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就需要制定明确、细化的改革措施,从文化建设、课程架构、教师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挖掘高职的办学特色,根据每个学校不同的特色和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道路。

二、构建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有一个适合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完善体系,同时贯穿整个办学全过程和每一个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但到现在为止,我国尚没有出台关于此方面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所以我们要从人文教育内涵和专业教育的关系上寻求适合高职院校开设人文教育的参照体系。高职教育想要培养适合自身完善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必须要注重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形成交融互补的关系,才不会影响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上,不要造成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冲突,这样两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要开展分阶段的专业素质教育,将专业素质进行合理的整合,按项目进行学习。在高职教育中,诸如文化、心理素质等方面更应该引起重视,因为能从深层次上反映人才的质量。各个学科、专业之间,要通过专业课程、讲座、实习、培训等形式,加强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的融合,各专业之中要设置一定课时和学分的人文素质考核模块,这样才是在专业教育中融合人文教育的体现,这也是培养人文理想和科学精神共存的劳动者的必由之路。

三、加强在实践环节进行人文素质教育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实行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学做一体的模式,强调工学结合,所以实训、实践的课时数在整体教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当前在职业教育中比较广泛推广的项目化教学以及强调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等,这就是将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渗透进实践操作类课程学习的一个途径,这样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通交流,这是当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改革趋势。要将职业人文素质以要素的形式融入进实训操作课程,学生的实训不仅仅是在实验室做完简单的仪器操作或者完成固定的工艺流程,要在这些工作中的操作细节和管理上下功夫,要将人文素质内涵融入到实训课程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模块,要将课程的操作步骤和规范形成固定的模式,同时在模式中加入人文的因素。“素质往往来源于实践活动。让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人文精神形成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具有综合效应,可以从社会实践过程中体验到课堂教学与理论教学中无法获得的情感。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外出考察、参观等形式更加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锻造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打造优良师资队伍

1.加强专业人文素质教师的培养。高职院校中人文教师的素质已经成为影响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因素中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必须大力引进人才,加强对人文教师进行培训,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补充新鲜血液优化人文教师结构,搭建起良好的师资队伍。要加强人文素质教师的有关教师教学方法、教育技术技能的培训,切实发挥好人文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由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注重实践为导向,所以要多运用活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利用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向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转化,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2.提升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素质。专业课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师群体中是占据主体的一支队伍,作为专业课教师不但需要教授好专业内容,还要积极的将人文精神渗透融入自己的专业课中,另一方面要积极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将人文精神与专业技能有机融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的教师热衷于社会活动,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第二职业”上,打着为社会服务的旗号,获取自己的利益,除了在上课时间与学生见面外,在其他时间不担任学生管理工作,对学生漠不关心,这种状况对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它也与教师的身份和使命是格格不入的,高职教师的人文素养亟待提高。所以要通过课程改革让专业课教师挖掘专业课内容中的哲学内蕴和美学意义,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训练,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怎么做”,还要让学生明白“如何才能做得更有意义”等价值取向方面的问题。

3.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辅导员是高职院校重要的一支力量,辅导员通过组织实施各项教育活动对学生发挥着思想引导、行为规范的作用,同时担负着学生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重要角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做到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提升自身人文素养,才能对高职学生产生积极地引领和示范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有效挖掘好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也是使学生健康成长,实现自身价值,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重要途径。辅导员较好的人文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自身的不断积累与后期的不断培养实现,学校要重视辅导员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对辅导员综合发展的培养。通过有效的进修培训和专题培训完善辅导员的知识结构,提升辅导员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技巧,使他们适应辅导员工作的需要,从而成为高职人文素质工作的推动者和实施者。做好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除了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人文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也需要高职学生本身对人文知识的接受并内化为自身的修养。总之,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的努力和配合,除了需要学校、教师、学生本人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全社会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支持和配合。希望借由本人文章,能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贡献绵薄之力,使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综合素质。这需要众多学者和同仁,尤其是广大高职院校教师的不懈努力,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还任重道远。

作者:张强 单位:天津职业大学

第五篇:会计专业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一、人文素质对高职生就业的影响

在2014年全国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谈到职业院校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教育时强调: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艺术修养,更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品格;增强学生的信心、信任和诚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重视课堂和活动中的“言教”,更重视实践中的“身教”和“养成”,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其中提及的人文精神、艺术修养、职业道德、精神品格、信心、诚信,就是学生人文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在求职过程中表现为得体的衣着外表、言谈举止、礼仪修养,对求职的主动、自信;在就业过程中表现为对企业的认同感、责任心、忠诚度,对工作的爱业、敬业、乐业,与同事的团队合作。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专业、开设课程,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注重教学改革,通过“双师”教学,实施“双证”教育,培养能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高职生在求学阶段急功近利思想突出,只对谋取“饭碗”必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高度重视,勤学苦练,而忽视对自身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会计

专业高职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会计专业属技能型专业,注重培养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能较快适应实际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现代社会,这种高素质的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工作,不再是简单地数钞票、发工资,也不是单纯地与钱打交道、与数字打交道,而要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为领导者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成为企业决策者的左臂右膀;还要善于与财政、税务、审计部门和金融机构沟通协作,进行业务洽谈;善于与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协调合作,发挥桥梁枢纽作用;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坚守道德底线,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诚信做账,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这都离不开坚定的人生信念和浓厚的人文素质作为支撑和底蕴。尤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企业运行环境复杂多变的今天,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对其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因此,为充分体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高职院校要通过营造人文环境、强化通识教育、开展文化活动、注重社会实践等途径,在强化学生会计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同时,更重视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格品德的修炼,加强对企业关注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好就业”“就好业”和“就业好”。

1.营造人文环境

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以正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新激情。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可以在校园合理布置含有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展览或展牌,在教室张贴社会道德规范和会计法律与准则,在走廊悬挂道德楷模的先进事迹;可以以历史名人为道路命名,给办公和教学大楼冠以励志色彩的名称,赋予校园景观更多的人文气息;可以在校园网中开辟人文教育专栏,构建鄂东文化研究、道德讲坛、红色精神家园等内容板块;可以利用人文教育类精品课程网站,以信息化手段传递人文思想与精神;可以增加人文社科类图书,便于学生各取所需,自觉汲取营养;可以向学生征集校园校貌、校规校训的创新设计,让学生自发参与到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之中,树立主人翁意识,产生归属感与自豪感。 

2.加强通识教育

确立人文素质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在教学计划中纳入人文素质课程,通过开设思想品德修养、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必修课,艺术、文学、哲学、历史等人文社科选修课程,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培养精神品质,构建精神家园,完善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和终身发展的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出人格健全、素质全面、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同时,在会计专业教育中也要渗透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通过激发学生对会计专业的热爱来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通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反复核算、勇于创新来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创新意识,通过激励、肯定、褒奖等手段来培养学生诚信、责任、合作意识,更要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率先垂范的影响下,让学生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奠定学生承担会计角色、从事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础。

3.开展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文化活动“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可以指定会计专业教师来指导学生专业协会开展活动,举办点钞、财务专业知识、会计技能、职场礼仪展示等技能大赛,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专业技能;举办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活动,鼓励学生多才多艺,培养高雅的艺术修养,打造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开设“道德讲坛”“创业沙龙”“就业专题讲座”等人文科学讲座,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探索人生真谛,确立人生目标,陶冶道德情操。

4.注重社会实践

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献爱心活动———到街头站台提供免费咨询,到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到农村慰问留守儿童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带领学生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和历史博物馆、名人纪念馆,在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吃苦耐劳、坚贞不屈的精神;组织学生假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考察新农村发展,调查城镇化建设,访谈企业界名人,激发学生投身经济建设滚滚大潮的激情;组织开展假期勤工俭学活动,让学生在一线岗位挥洒汗水,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领悟爱岗敬业的真谛。黄炎培曾强调,职业教育“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如果“仅仅教学生职业,而于精神的陶冶全不注意”,是把一种很好的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不能称之为职业教育。所以,职业教育的目的首先是人的个性发展,其次才是能力发展,高职院校要将会计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确保会计专业毕业生在账实不符情况屡屡发生、企业信誉度频频遭疑、公司不断被卷入审计风暴的今天,能毅然坚守职业道德,廉洁自律,诚信做账,依法办事。

作者:何玲霞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第六篇: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探讨

第二课堂活动是由学校组织或引导,学生参加的多种多样的开放性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第二课堂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也是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实践性、创新性等重要特征,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在第二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高职院校在第二课堂教学中进行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很多,内容很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举办各类人文素质教育讲座。如传统文化讲座、文学欣赏讲座、文明礼仪讲座、书法讲座、绘画讲座、就业创业讲座等。此类讲座不仅具有鲜明的学术性和应用性,而且蕴含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强大人文教育功能,是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讲座首先要突出道德教育主题,把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放在首位。学生通过内容丰富多彩的讲座,学习文化知识、文明礼仪、文学艺术,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华夏文明的魅力,培养热爱生活、追求理想、与人为善的人生态度。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培养学生诚实、敬业、求实、创新等职业精神。

(二)组织人文素质教育主题报告会。学校、系部、班级可根据实际情况,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到学校作专题报告,如党的政策宣讲报告会、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会、明星校友就业创业报告会等。通过报告会,广大学生丰富了知识和经验,开阔了视野和胸襟,树立了目标和梦想,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本着“学以致用、服务社会、锻炼自我、提高素质”的宗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第一,举行各种比赛。既宣传普及了中华传统文化,又锻炼了参赛同学的实践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对广大同学来说,欣赏每一场比赛,都是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过程;对每一个参赛者来说,参加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自我教育、自我挑战、自我提高的过程。第二,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主要包括学校、系部和学生社团组织的文艺演出活动和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学校在重大节日或纪念日,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各系部、班级和学生社团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灵活多样的文化活动。这些文艺活动,集思想道德教育、文化传统教育、艺术审美教育于一体,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生动形式,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艺术修养,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了综合素质。在体育活动方面,除坚持抓好早操、晨练和定期的田径运动会外,还要不定期地组织好各类球赛和其它生动活泼的活动竞赛,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这些体育竞赛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和团结协作、不断创新的思想意识,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化与养成。

(四)开展课外读书活动。总理说过“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读书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思想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行为会形成一个人的习惯,而习惯最终会造就一个人的个性品格和和内在修养。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品味人生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学生视野的开阔、思维品质的提高也有待课外阅读的扩展和加强。因此,课外阅读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密切相关,应高度重视。

(五)开展人文素质主题教育活动。如“学雷锋、树新风,文明礼貌月”活动、“文明知行”创建活动、爱心捐助活动、道德模范评比活动等。此类活动,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内涵丰富,措施具体,且持续时间较长,涉及面广泛,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如,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2015年以来开展的文明知行“六个一”创建活动,就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成功范例。为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团委学生处首先制定文明知行“六个一”创建活动方案,明确提出了活动的目标——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和文化修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活动的核心内容:“文明素养,知晓笃行”。具体内容为“六个一”,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学生层面“六个一”是指“一个微笑、一件好事、一本好书、一天孝心、一封家书、一次公益”。倡导学生,每天送一个微笑,用微笑温暖他人,每周做一件好事,用行动帮助他人;每月读一本好书,用知识开启美丽的心灵;每学期写一封家书,尽一天孝心,用亲情感恩父母;每年做一次公益,奉献社会,提升自己。方案还提出了活动的具体要求和考评办法,以保证活动的实效。此次活动由团委学生处倡导发起,各系部通力协作,其他部门大力支持,学生会,学生社团全力配合,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真正做到了全院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六)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和管理。教室、餐厅、宿舍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学校一方面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使团结守纪、文明礼貌、讲究卫生、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管理,制定严格而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内化成为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修养。

(七)加强社会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锻炼自己、提升自我的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拓展。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实习、勤工助学、科学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等,都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支持、鼓励、组织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深入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在社会实践中学知识,长才干,培养劳动思想,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磨练自己,提升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培养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实现其精神的升华与品格的内化。

二、高职院校在第二课堂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努力做好人文素质教育的宣传工作,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人文素质教育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角,进而积极、主动、认真、自觉地参加各种人文素质教育的活动。充分利用广告栏、壁报栏、教室板报、学校校报和学报、校园网等场所和载体,加强以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开设“人文走廊”,展示有关人文方面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宣传好人好事,将学生的课堂人文素质教育与日常文明行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共同促进。

(二)加强组织领导,发挥教师的领导指导作用。加强对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做到领导到位、机制到位、制度到位。要成立人文素质教育领导小组,指定分管领导,明确归口部门,统筹协调全校开展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建立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文素质教育大格局。还要制定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人文素质教育能顺利有效地开展。

(三)发挥学生社团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学生社团活动是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学生社团作为学生基层领导组织,肩负着协助学院、各系部、各部门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任,学生社团成员的工作态度、组织能力和责任意识,决定着第二课堂活动的成败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学生社团除了配合学院组织好各类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外,还应根据学院要求,积极主动地组织学生开展好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不断丰富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拓宽人文素质教育的领域。学生社团成员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既奉献了学校,服务了同学,又得到了锻炼,提升了自我,可谓一举多得,事半功倍。学无成规,教无定法。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方法也要灵活多变,要从实际出发,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努力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新领域,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方法,以提高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的效果。

作者:李新芳 单位: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第七篇: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探讨

人文质素教育,即以知识传授与环境熏陶等途径,将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与人文科学,内化成为一个人气质、修养等内在品格的过程。现阶段,人文素质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重视,并且在本科院校推进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虽然也关注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在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受教育理念、内容、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人文素质教育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以下,本文就基于此,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1高职人文素质教育问题

1.1教育理念

在办学理念上,高职院校重技能轻素质现象较为普遍,在这种形势之下,大多数高职院校未将人文素质教育放在人才培养体系之内。还有少数高职院校甚至将人文素质教育放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对立位置,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重视度不高,或进行随意删减。致使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无法有效渗透,甚至出现脱节现象。

1.2教育内容

在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方面,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的特征。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培养学生职业人文素质。受本科院校通识教育影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未结合高职人才实际培养状况与目标进行优化设计。最显著的表现是缺乏体现职业特征的行业精神、企业文化等相关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在教育内容上偏重于显性的人文知识,未关注到隐性的人文精神内容。

1.3教育方法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方法上,片面重视教室这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对隐性课堂如社会、环境的开发力度不够。在高职专业课教学时,会出现校外实训时间长,而在校学习时间较短现象,针对这一特点,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与教育开展途径有限,也直接影响到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性。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在于对学生人文思想及人文精神的塑造,这一过程需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以及人文实践方面的教育,如此才能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素质。

1.4教师队伍

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文素质教师队伍是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保证。当前,在高职院校通常由党政管理队伍兼职人文教师,存在人文方面专职教师较少现象。因此,出现人文素质课程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人文知识欠缺,无法真正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与渗透现象。其次,在缺少教育内驱力情况下,少数人文教师缺少教育积极性,直接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2强化高职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2.1转变观念

高职院校强化人文素质教育的起点在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将其视为最终教育目标,与此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的核心。根据高职学校办学特点,对学生专业技术的教育是教育之本,而人文素质教育则关系到高职学生的发展路径。在现代科技技术发展的大环境下,传统就业观被打破,教育的过程只能提供学生初次就业能力的获得,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社科知识背景,学生将很难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掌握专业的知识与先进的技术,得到终身性的成长。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是相互促进提升的。高职院校方面,应当转换思想,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于高职学生今后就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以实现高职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2.2优化教学内容

人文素质教育教学开展的载体是课程。优化课程设计,是强化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上,首先要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高职学生成长进步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有利于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质培养以及人文价值的教学内容。而并非以教育者立场,认为高职学生需要哪些人文素质方面内容而进行课程教学。与此同时,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即避免出现照搬本科院校模式现象,基于高职院校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目标及教学内容设定,如通过公共必修与专业选修结合模式。除此之外,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专业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高职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兴趣爱好与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灵活的课程设定,如精炼的微课程,实践操作的体验课程,潜移默化的隐性课程等等。

2.3创新教育模式

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主体,高职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文素质教育效果的优劣。在根据高职学生现有人文素质教育水平,以及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不断研究人文素质教育开展规律,基于学生教育主体地位,科学构建出三课堂联动(教室、校园、社会)的符合高职院校教育特点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使高职院校学生无时不刻的得到教育与熏陶。作为高职学校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自身学习以及步入社会后工作、自我提升的重要意义,主动克服学习问题,自主参与到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与活动中来,以主人翁的身份,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增长知识与能力。

2.4提高师资力量

作为人文教质教育的主导者,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强化的核心部分,在于转变教师教学态度,构建相应约束与激励机制,建立人文素质教育大格局,发挥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首先,加强专业课教师人文教育,树立其全新的人才观、学生观等教学观念,并通过引进与培养一定数量的专职人文教师,实现师资力量的提升,使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教学需求得到满足。

3结语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落实与加强,不仅是教育方针的落实,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当前,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一些困境,需要高职院校管理者以及教育工作者通过多种对策进行优化与改进,为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积极的意义。

作者:黄静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第八篇:本土文化资源在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

现今,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比较薄弱,因为没有对人文素质教育给予重视,所以高职生的人文素养比较低。这样不利于高职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利于学生以后的的就业,不利于高职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人文素质与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应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培养高素质,高职业能力的全面职业人。

1.高职院校需要人文素质教育

1.1加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只是培养技能一流的职业人,还应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只有高技能的教育不完整的,如果高技能人才不能没有人文素养,一旦误入歧途,对社会和平发展具有很大威胁。所以,高职教育应把人文素质教育应和技术教育相结合,意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转变观念,致力于推动高职教育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1.2加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本质上就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高职生能更好就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需要有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都一流的人才,还要求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应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文化素养,提升职业道德,是高职生不仅拥有很强的专业技能,而且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质,再就业时更有竞争力。

1.3加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的必然要求

现今一些高职院校的教育过于专业化,没有注重育人的方面,功利化的实施教育。导致高职生学习的知识片面化。但如今的社会更需要全面性的人才,这就需要学校进行教育改革,在保证高职生很好就业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好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

2.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应有其独特内涵与定位

2.1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应该突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提高受教者的审美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职教育的目标。高职教育并不只是技能教育,但可以偏重于技能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不能忽视人文素质教育,通过人文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对职业变动的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激发高职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多方面发展,成为全面型的人才。突出职业性的人文教育能帮助高职生形成职业素养、职业精神。

2.2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

要想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本土文化并发扬,首先要宣传引起重视,营造一个好的文化氛围,是学生能主动的积极学习本土文化,进而学校可通过进一步的教育培养其文化素养。许多高职生对本土文化了解不够,原因之一是了解渠道较狭窄。所以就需要高职院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本土文化社团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习本土文化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育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对本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能更高效的提高教育效率。

2.3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应是全面渗透的教育

人文素质的相关内容也可以从其他学科中获得,不仅仅是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为此,学校应该开设多方面的课程,完善硬件和软件设施,对不同年级和不同知识层面的学生进行分级教育。还要结合社会的文化全面的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应该形成具有独特的内涵和定位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3.探索建构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3.1做好课程规划,建构科学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1)根据院校的自身实际,建立合适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开设选修课,鼓励学生选择一些跨专业的选修课,不同的专业设立不同的合适的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2)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教育效果达到最大。在不影响专业课程的条件下,增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并给不同专业的人设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

3.2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人文艺术素质

许多高职院校存在人文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应该根据学校课程的需要,引进能满足人文素质需要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学校需要有专业的教师队伍来保证教育的长期性、持久性;其次,学校可以聘请兼职的人文教育教师,从艺术院校等专业学校聘请老师教学,也可以鼓励自己学校的教师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结语:如今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比较薄弱,因为其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度不够。但高职院校需要人文素质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的必然要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应具有独特的内涵和定位,增加本土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

作者:周仕国 单位: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