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探讨9篇

时间:2022-07-28 03:35:15

导语: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探讨9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探讨9篇

第一篇: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探讨

一、帮助学生营造和谐、活跃及民主的课堂氛围

数学教师应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给予改变,把课堂交给学生,并为学生学习创造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数学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不应将严厉及严肃的态度在课堂中出现,减少学生的自身限制及压力。数学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言,还应在遇到问题时,敢于提出质疑。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进行相关干预,促使课堂秩序得以保证。引导学生养成相互帮助的风气,促进良好的学生关系的形成。

二、善于运用多种数学教学模式并给予灵活调整

为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得以保证,教师应先于教学前将教学目标予以确立,并对教学方案进行科学设计,还可将数学建模思想,在课堂教学当中给予充分融入,在对总价、数量及单价之间的关系进行学习时,通过利用乘法运算,以此达到对人民币进行理解的效果。

三、对素质教学及扩展性教学予以强化

针对扩展性教学,数学教师应将具体的教学向生活中拓展,利用数学对生活实际进行联系,至此,不仅促使学生领悟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可促进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提升。针对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学来讲,其在培养上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教师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将一些具有较大难度的竞赛习题予以增加,以此达到学生解题能力提升的目的,促使学生想象力得以锻炼。

四、运用现代化设备,促进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化

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媒体设备运用于数学教学中,能够克服传统板书教学所未能达到的效果。教师利用多媒体,对数学教学中那些具有抽象性及逻辑性较强的内容,通过具有形象化的事例展示在学生面前,将事物发展的整体过程予以演示,以便更为通俗易懂地展示数学概念及法则,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此种方法,能够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感性认识的丰富化,并且对于学生形象思维还具有强化作用,此外,在对数学本质特征进行揭示的过程中,还可以获得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锻炼的效果。

作者:刘子玉 单位吉林省汪清县春阳镇新安小学

第二篇: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如今,人们对实行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最大的差异点就在于素质教育更重视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而不局限在一方面,将培养受教育者的多方面素质为教育目标,让受教育者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个人能力等。因此,发展素质教育是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需求,更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向。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初级阶段,该阶段奠定了学生学习能力以及习惯等方面的水平。因此,将素质教育应用到小学教学中十分重要。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阐述素质教育在其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授我们知识的老师并不是最佳老师,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存在让人们对事物表面的关注衍生到更深层次。当学生对学习拥有兴趣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就会带来情绪上的满足感。因此,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自主、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再是被动而是主动学习。而在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中,老师的作用就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模仿与记忆所学的知识是传统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弊端明显,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快就会在枯燥无味的学习中感觉厌烦,对数学产生厌学情绪。但是新时代实行的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帮助教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发展,以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思考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十分好奇且多动的阶段,在该阶段教学过程中利用创造性方式并结合教学内容,或者讲述有趣新奇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活跃学习氛围有很大帮助,更能够帮助学生将难懂、难理解的数学内容轻松地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阶段正是创造未来一切可能性的阶段。小学生掌握知识都是从形象思维开始,而传统教学方式让他们被动接受,抑制他们思考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让教学内容更具形象化,通过学生参与其中的方式来讲授知识,鼓励他们动手、动脑、主动思考,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思考方式,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效率与容量,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3.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数学具有严密性,要求在逻辑推理过程中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差错,必须是确定无疑、论据充足、符合逻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拥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

作者:佘俊华 单位:泰兴市车马小学

参考文献:

杨赛芳.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中国校外教育,2011(7):48.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素质教育的应用

在现阶段的各类教学当中,素质教育都是重要的核心内容,也是现阶段社会广泛关注的教育重点。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课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小学生今后学习各类理科类知识,还关乎小学生本身数学思维能力的构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融合素质教育,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当中,将人文精神、思维方式、思想品德等内容充分展示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小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存在着重知识而轻能力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经历过教育改革之后,更要学会将素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当中,让小学生不但学会做学问,更学会做人。

一、改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一直秉承着陈旧的教学观念,将自己视作教学活动的主导,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自己设定好的教学方案来开展教学活动虽然能够教导学生固定的数学知识,但是由于忽略了学生本身的学习自主性,也就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没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针对学生当前的学习素质和学习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力求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人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学习能动性,使小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课堂教学时间中培养出属于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小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想。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加强和提高,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现了学生自身的才华。

二、加强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是一门和生活实践紧密相关的学科,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将死板的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周围事物的变化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和其中的变换规律。在这其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学会将素质教育融入周边事物当中,并且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这些事物开展针对性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帮助小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将生活中的资源融入教学实践当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在这其中,学生不但要学会利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更要将生活实践当中的经验结合到数学运算当中。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使自身学到的知识变得更加实用化,并且还能反过来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鼓励学生创造全新的数学解题方法

素质教育还体现在小学生的创造力当中。创新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当中的精华,拥有了创新能力,就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中更好地生存和持续进步下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多质疑,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小学生从自己学习的知识体系中找出和发展独特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质疑,教师自身还要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这种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小学数学教师在其中对学生的鼓舞与激励。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要解决小学生在其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帮助他们拓展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其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引导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贯彻以人为本的新时期教育观念,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第一目标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对小学生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导,又加强对小学生素质能力的教育。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素质,采用当下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达到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的。

作者:邓小丽 单位:重庆市云阳县堰坪镇堰坪小学

第四篇: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革新教育教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地位较为被动,师生之间很少交流,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必须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能够与老师进行有效地交流与沟通,只有这样,学生想学什么或者如何学好和掌握相关的技能才可以及时地反馈给教师,掌握的效果和程度教师也可以及时地了解,对下一步的授课调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升首先在观念上就是让课堂实现回归,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和能力提升的主要阵地。比如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时,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的小组,构建生活化的体验情境。一组学生为商店的工作人员,二组为买东西的人,三组为观察组,负责查找一二组交易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人民币的认知,要了解人民币,包括面值和购买力。教师首先给二组的学生面额不等的人民币,让他们去一组商店购买东西,教师事先设计好产品的价格,让学生能组合使用人民币,并且大概掌握人民币的购买力,一旦出现错误,三组的学生要及时地告知和纠正。这样的体验式教学学生愿意参与其中,并且能做到学以致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一定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创新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还是教学模式、教学结果,其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纯粹的理论讲授已经不再适合小学数学课改的需要,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创设和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拉近课堂知识与学生常识之间的距离,并实现有效地融合,这样肯定会大大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认真研究数学教材,不难发现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过程,都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转变,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出现了“亲民化”的特征,很多都是经过一定的生活知识考察得出结论,最后上升为理论性的规律性的知识点。小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定理、公理不感兴趣,但是他们对活生生的现实问题和生活化的问题却是充满好奇和疑惑的,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数学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只不过是经过系统化的加工概述罢了。为此,要想实现有效课堂,以巧妙正确的生活常识和知识迁移能力来优化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实践证明,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融合学生常识和教材知识,能有效地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比如,低段的小学生在学习数学基本的加减法的时候,如果纯粹地使用数学符号来测验和验算的话,学生很快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果数学教师能就地取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这样巧妙地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我们班现有学生35人,大家数数女生、男生各多少人呢?学生数完之后,发现男生19人,女生16人。今天有一位女生请假,那么到校的女生有多少人呢?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呢?这样生活化情境的创建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并且做到了就地取材,让学生参与其中,能巧妙地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实现原认知和新知识的有机整合,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三、完善数学教育教学理念,实现快乐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实现快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感受数学的快乐。这与现代数学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正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整个数学教学的核心。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积极开展师生间的交往互动,通过师生交往来促进学生在数学锻炼中的情感体验。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要认真把握好教学的进度和方向,在课堂上学会尊重学生,摆正教师的课堂地位,构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如果课堂氛围轻松活泼,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就会感到愉悦和快乐,这种心理和感受就会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作者:潘娜 单位:包头市土右旗萨拉齐明华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李素珍.素质教育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运用之探究[J].文理导航,2014,(8).

[2]李伟.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J].学周刊,2014,(27).

[3]王安位.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J].读写算,2014,(5).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优势。素质教育自提出开始,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具体实际实施过程中,推行得并不是很顺利[1]。所以,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贯彻落实素质教育,也成了提高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问题。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国家的未来,所以我们应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中的贯彻落实。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国是一个应试教育观念非常重的国家,即使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教学改革,小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比较严重。因此,要贯彻落实素质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就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由于小学生思想还比较懵懂,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因此,教师的思想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所以教师应避免采用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方式,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释放自己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所以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性格和爱好,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2]。当学生遇到困难,心情低落的时候,教师应多给予帮助,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方法,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激励教育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兴趣的好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表扬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尽量多地给予学生鼓励。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小游戏、数学竞赛、课堂提问等形式,引导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在他们做对了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在他们犯错时也不要进行严厉的打击,而是多给予鼓励。比如,在讲到“面积”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教师每提出一个形状就由学生举手抢答,然后对抢答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并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参与。

三、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进行结合,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作为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当教师在教“圆的周长”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工具测量出小圆、中圆和大圆的半径、直径和周长,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什么方式来测量现实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比如圆形水池、圆形桌子等。学生找到用绳子的方式来测量以后,继而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圆周长的计算有没有什么规律可以遵循,最后通过学生自己讨论得出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与现实中的圆形物体接触,学生对圆周长的学习更容易理解,印象也更深刻。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3]。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同样,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人,也是古板无趣的。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好奇心强,而且有活泼好动的天性,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任何有趣的事情都能激发他们无限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避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发散思维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以摆火柴棍为例,给每个学生固定数量的火柴棍,10根或15根,然后由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自己动手利用这些火柴棍组成数字、图案、文字或者公式等,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总之,将素质教育贯彻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素质教育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接班人。

作者:栾海燕 单位:青岛王埠小学

第六篇: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研究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的三中心是教材、教师和学生,那么在课堂的思维活动过程中要摆正它们的位置,发挥其功能,使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得到训练和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和思维素质,从而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教材是思维活动过程的依据

素质教育是培“根”的教育,根深才能叶茂。科学、合理地施以“肥料”,繁花似锦、硕果累累的生动局面才会出现。思维是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是人脑对现实的间接、概括的反映。教材就是使根深叶茂的“肥料”之一,就是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必须具备的“事物”“现实”从而供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教材所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结果状态的思维。它虽然是经过了编者的思维而编制的,但学生要想获得知识吸取更多的思维营养,还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探索性的思维磨炼,从而既能获得很好的“结果状态的思维”知识,又能优化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活动过程。

二、教师是思维活动过程的指导者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学习前人成果的一种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思维能力,思维水平,并选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多方引导,恰当地把握时机,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更好地完成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三、学生是思维活动过程的主体

学生是思维活动过程的主体,即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材、教师二者都是为学生服务,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得到充分的优化。那么如何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呢?必须做到结合教学结构,训练学生思维。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构建优化的课堂结构,思维就是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它是一种很复杂的头脑加工过程。但是学生的认知是具备一定规律的。总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然后再经过具体化,把同类事物归在一起。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这种认知规律揉进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正确训练学生的思维,在数学课堂中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例如: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认为“发散┄┄聚合”式课堂教学结构,就重视了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过程。设计“引”“试”“议”“释”“评”“测”“问”“练”“读”“结”十个环节。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时,由“引”这一环节,向学生指明本节课的目的和指出努力的方向。在新授课时先通过操作,尝试等使学生建立感知,亲自尝试,然后由“议”“辩”“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议一议,辩一辩,使学生能在头脑中形成表象然后再进入思维,最后在“练”“问”“读”等环节中得到巩固和应用。这样的课堂结构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思维的活动过程,为数学课堂上营造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天地”及氛围。

(二)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训练优化的思维过程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任何人也不能代替的,在教学过程中教者要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以训练为主线,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亲自经历、探索情境,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表达的全过程,让学生从始至终地积极地参与了某个结论的探索,发现、推导、弄清了结论的来龙去脉,这样对他的记忆是十分牢固的,也是难以忘怀的。(1)引导参与,在活动中培养兴趣,训练思维。例如:在教学“减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张桌子的面是长方形,如果砍去一个角,这张桌子还剩几个角?由于学生刚学完减法,出于思维定势的作用,多数学生认为还剩4-1=3(个角)对不对呢?学生开始争论,紧接又会出现剩4个角,有人还说那5个角也是正确的。到底怎样呢?有的同学急不可待,有的同学不易理解。于是我就发了一张长方形纸,让他们剪剪看,这样不理解的同学从动手参与过程中得到结论;“急不可待”的同学从实际参与过程中得到更充分,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实际上,答案是4个角,5个角,3个角都是正确的。只看你怎样剪。(2)启发思考,在勤思善问中培养能力,完成发展个体思维。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除法时》先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3.105÷115。然后替代有小数短的除数,3.105÷1.15。这里被除数和数都有小数点,怎样处理这两个小数点呢?让学生思考,想除法。他们很快会想到商不变的性质。然后经过计算商得2.7,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问题:2.7是谁的商?此时学生思维活跃,并引起争论。有的说是3.105÷1.15的商、有的说是3.105÷115的商,有的说是两个算式的商。问题看似简单,但这正是学生迷惑的,想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培养学生,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的好时机。最后,经过讨论、争议、思考,知道是两个算式的商。这种思维活动过程的完成,既复习了已有的知识,商不变的性质,又使学生开动了脑筋,善于提问,从而更牢固地掌握了新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个体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四、思维活动过程的重视,推动素质教育实施

通过实践可以证明:重视思维活动过程,以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实践素质教学。

(一)学生的思维能得到训练,他们能主动做“主人”,积极地参与在数学活动过程中,从中学得知识,得到锻炼。

(二)通过强调课堂上的思维活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随意性改掉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利于更好完成素质教育的目标。综上可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有效地有目的地发挥课堂上的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坚持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原则,启发学生思考,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较好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完成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作者:杨晓玲 胡春艳 单位:磐石市取柴河镇中心小学校

第七篇: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时代的要求,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而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则是我们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多年课堂摸索,我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挖掘教材中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在教学中注重育人,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怎样做人。小学教材中含有大量的德育因素,只要教师树立德育意识,积极挖掘,适时渗透,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教学圆的周长时,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如何勤奋学习,在数学方面取得什么成就,为中国为人类做出了什么贡献,激励学生为祖国为人类的进步而发奋学习。又如教学小时、分、秒的知识时,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一秒钟的时间有多长,使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知道一分钟可以办多少事、一分钟能出多少产品,在打仗时往往“时间就是胜利”,从而形成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时间。又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知识时,使学生认识小数点的作用,知道小数点的移动可以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教育学生要正确写好小数点,点准小数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扎实的学习态度和认真细致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利用教材的兴趣因素,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是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非智力因素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智力因素的发挥。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除学习的基础差外,非智力因素是重要的原因,他们常表现出厌学的情绪,缺乏学习兴趣等。学生不想学,教师讲得再好,也是不会有好效果的。教师必须既管教又管学。特别是复杂的数学学习,困难重重,在困难面前有的学生意志坚强,苦战攻关后得到乐趣,有的表现出软弱、知难而退等。因此,数学教师要认真对学生进行克服困难的教育,只有学生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形成好的智力。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努力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作用,互相促进,才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学习,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学法指导

强化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苏家林斯基表示,不会学习导致不想学习,从而导致懒惰。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让其从自主学习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应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下,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通过阅读来获取自身的知识学习;学会以因导果的思维方法,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旧推新的知识转移,以旧知识,探索新问题,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教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在帮助学生复习好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方法后,启发学生根据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方法及其数理,重点研究乘数是三位数中的百位该怎样去乘被乘数,乘得的积该怎样对位?为什么?让学生学会提问,通过动手试试,阅读比较例,综合思维和积极的收购过程中,实现迁移,掌握了方法。这种教学比教师教的要好得多。

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个好老师,不仅要善于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知识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贯穿,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实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作为主线,重点在“实践”,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积极思考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知识的传递才有可能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方面的,学生接受的知识信息就会比教师单向的传递要多得多。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过程就会永远伴随智能的发展,给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多给学生演说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说话能力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它的目标不是分数,而是使被教育者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学会发展。教育者的目标是“授之以渔”,不是“授之以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还要多给学生演说机会,以锻炼其胆量,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演讲能力。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提高学生的素质,不仅是义务教育的实施和实现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的长期教学任务的前面。在教学中,应该以知识为基础,基本技能为主线,以培养数学思维为核心的能力,以提高学生为目标的综合素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诱导学生,这样就能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

作者:陈梅 单位:山东新泰金斗中学

第八篇: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国教育模式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以提高我国的民族素质。小学数学教育正是从基础抓起,数学是一门实用型的学科,它注重能力的培养,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高级思维能力。小学生则是培养的最佳对象,他们正处于一个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时期,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正是培养他们能力的关键时期。

一、引言

数学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重要学科,从小学生步入校园的那一刻就要学习的基础学科。数学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动脚能力,尤其是在动脑方面。我国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学习不仅仅只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而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人才。我国倡导“素质教育”正是时代所要求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单单再是优劣学生的评价标准。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与经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正是一门可以全方面培养学生能力的学科。素质教育的提出,是强国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国十八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方式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全方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也是对差等生的一种鼓励。学习成绩不再是评价一个学生优劣的基本准线,素质教育撕掉了贴在那些差等生身上的标签。小学数学的教育是从小学生刚接触到数学抓起,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思考方式和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的时期,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培养学习能力远远比学习成绩更加重要,能力是一个人完成一件事情或者是一项任务所表现出来的素质,而素质却是要从小培养的。数学是门多功能实用型学科,它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严谨和有条理的做事风格。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言喻的作用。

三、小学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

从小就行该重视教育,小学生处于一个思想未成熟阶段,他们对未知世界有着无限的憧憬与遐想,而且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充满灵活性和跳跃性的。处在这个时期的小学生需要教师在一旁悉心的督导和教育。曾经在书中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探索宇宙的奥秘是要求我们要有充足的数学知识。正如众人所知,宇宙星宿与地层、热与电、变异与存在的规律,没有一样不是涉及数学真理的。数学使人们对未知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复杂的学数学却要简单的运用数学,一切复杂的事物通过数学的诠释变得极其简单,这便是数学的魅力。数学集中并引导我们地精力、自尊和愿望去认识真理,并由此在上帝的大家庭中占有一席之地。正如文学诱导人们了解情感一样,数学则是启发人们无限的遐想与探索欲望。”数学可以激发人们心中无限的想象和疑问,而学好数学的关键就是要带着一种疑问和想象的心理去学习。数学这门学科可以锻炼学生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数学可以多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例如:学习数学可以使学生思考变得严谨,做事情变得有条理性,凡事喜欢多问个为什么。小学数学教育从学生基础抓起,数学作为一门锻炼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实用型学科,更是需要学生认真学习的。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烈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自觉主动的学习。

(二)素质教育的意义

在当代社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我们要在21世纪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主动地位就必须要发展教育事业,把我国沉重的人口压力变成人力资源优势。教育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必要条件,日本在侵华失败后回到自己的土地着力发展教育,十几年后,一个土地只有我们国家三分之一大大的岛国的经济就远远的超越了我们。以此可见,教育对于一个名族一个国家有多么重要。我国必须坚决施行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的教育素质,培养人才才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基本条件。教育事业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才能够使一个国家从弱小走向强大。英国著名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曾经这样说过说过“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使其学会有用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装饰心灵,也不是去填塞前人的经验。”教育的真正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有用的能力,这便是素质教育的真正精髓所在。

四、结语

教育乃是国之根本,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对当今社会来说可谓上是意义重大,不在以学生考试成数学这门学科可以锻炼学生独特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辩证思维能力,数学可以多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例如:学习数学可以使学生思考变得严谨,做事情变得有条理性,凡事喜欢多问个为什么。小学数学教育从学生基础抓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变可以自觉主动的学习。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小学数学教育对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发挥着不可言喻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不单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同时还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提倡是对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保障,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更是推动国家培养人力资源的可靠后盾。

作者:赵丽霞 单位: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一中学

第九篇: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浅析

一、数学教学中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任务是:(1)通过数学的实际运用,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和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3)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促使学生辩证观的形成,能从发展、运动、联系等观点出发观察、分析人或事物,这是当今素质教育要求人才具备的心理素质的核心。(4)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品质,长善求实,扬长补短。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培养学生具有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5)用富有教育意义、有说服力的数据、统计资料和教学史料及习题,对学生渗透“两史一情”和“五爱”教育。

二、数学教学中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要初步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这种价值包括:(1)知识、技能素养,这是当今社会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并能长期起作用。(2)运用数学素养,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良好的信息感、数据感,养成从数学角度考虑日常事物的习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和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它们是“概念”的建立、“运算”的能力、“分析解答运用题”的能力。这产生于数学教学过程中。

1.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

自然数、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用来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任何一个数都可以与事物的某一量相对应。因此,在数的认识的教学中,以具体事物的量引出表示这个量的相对应的数,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建立数的概念,如,在教学10以内的认识和11~20各数的认识时,充分利用课本中所画的实物的数量,再认识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在小数和分数意义的教学中,也应联系实际,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实物图和数轴,帮助学生建立概念,解决具体问题。例如,比较0.6、23和34的大小,可以根据这些数在同一数轴中相对应的点的位置,直接比较出大小,这样把数与实物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2.引导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

现就数学运算的意义教学,谈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提高技能素养。例如,教材对加法的定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用对应的理论来定义是:如果a与b都是自然数,在自然数a之后再数出数b来,恰好对应于自然数列中的数c,那么数c就叫做a与b的和,记作a+b=c。实质上求两个数的和就可归结为数数,或者从1开始,数出a来,接着再数出b来;或者从a开始,再数出b来,所得的结果就是a与b的和。这一思想方法,教材从“2的认识”开始渗透,认识了以后就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讲,不能理解理论性的定义,教师只有渗透对应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领会运用。例如1+3=4,让学生数小棒,看实物,拨珠子,先数出1、再数出3,结果就是4,4就是1加3的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定义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因此,通常把20以内的加减法说成是20以内的加法及其相应的减法。口算的思维方式是“算加法,想减法”。例如,11-9=()就想()+9=11,它们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因此,在运算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弄清加减法或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把握内在的联系,提高知识、技能素质。

3.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些具体解题技巧和思维方法,才能完成问题的解决,也才能在“会”和成功的过程中产生爱学、爱思考的情感和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对应思考,培养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例如:(1)小红家有13只白兔,比黑兔多7只,黑兔有多少只?(想:从白兔里拿出7只,就和黑兔一样,形成对应关系。)(2)小红家有黑兔6只,比白兔少7只,白兔多少只?(想:黑兔增加7只,就和白兔同样多,形成对应关系。)学生把握对应关系以后,就会正确地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不会见“多”就加,见“少”就减。学生养成了这种能力,在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等应用题中,就能渐渐形成解答应用题的素质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以上几种能力的培养,要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与学生心理及感知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循循善诱,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作者:谭高祥 单位:重庆市石柱县大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