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课素质教育论文

时间:2022-08-24 03:43:11

导语:舞蹈课素质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舞蹈课素质教育论文

一、组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舞蹈的基本功教学中,按异质分组的方式,把学生均衡地分开,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还起到了责任心培养的作用。开始时,可以由教师指定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一段时间后由学生采取民主选举的办法来选出小组长。在训练舞蹈技术、技巧上,采用了个性化分组的特殊方式,在共性中寻找个性。把学生分成两大类:针对柔韧性较好的学生,再异质分组,多进行与柔韧度相关的训练(如前桥、后桥等);针对力度较好的、旋转意识强的学生,再异质分组,多进行与旋转相关的技巧训练(如平转、原地转等)。有利于各小组在同等条件下展开竞赛,激发群体意识。在训练表演组合、舞蹈剧目时,采用自然选择伙伴的分组方式,加深感情交流,培养创新能力。

二、利用课堂“角色”的转换,改进教学方法

原来舞蹈课堂上的“主角”是教师,学生是“配角”。教师把自己认为最可爱、最适合儿童心理状态的一些舞蹈内容教给孩子,然而却不管教学内容合适与否。舞蹈教师只顾着在前面带着跳,把自己的意志和内心的东西强加在学生身上。而舞蹈教学改革,必须是要在强身健体、培养艺术素质之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笔者在教学授课过程中,尝试和体会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和效果,既适合舞蹈课,也适合校外活动。

(一)分小组练习,增强舞蹈基本功

每次教新的基本功动作时,总有一些同学怕苦、怕累,不记动作的规格要领、顺序、音乐节奏,而总是“大帮拱”,有依赖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每个成员都互相帮助、监督,同学之间相互纠正不对的动作。还有的小组进行分工,把一个舞蹈组合分成几小段,每段有一个同学负责把这段舞蹈的规格、要领、节奏都记熟,下次回课时可以提醒大家记清楚、抓重点。同时,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

(二)分小组训练,提高舞蹈技能

经过个性化分组的特殊方式来训练舞蹈技术,技巧效果很好。首先符合学生本身的身体条件,并且可以缩短时间,提高效率。各小组还可以自己组织练习技能技巧,由小组长安排训练时间、次数。如:软手前桥,训练10分钟,每人每排做3个,共做5排。训练一个阶段后,教师在课堂上会举行一个小竞赛,看哪个小组的技巧做得又快、又多、又好,课堂气氛格外活跃,把又苦又累的训练过程变成各组为荣的快乐形式。

(三)分小组讨论,增强舞蹈的创编能力

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采用自然选择伙伴关系的形式来进行分组学习,也给学生一个宽扩的创造空间。如:编一个表现藏族儿童游戏、玩耍的表演性舞蹈。在教之前,应提前给各小组留下作业,提出问题:藏族儿童生活的自然环境是什么样的?他们跟你生活的自然环境有什么不同?请收集一些关于藏族儿童生活、舞蹈、游戏的资料或书籍。在下一次上课时,每个学生都带来了收获。各小组进行讨论、整理,大家踊跃发言。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藏族儿童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后,教师再进行补充,这样比让学生自己想象效果要好得多。开始舞蹈编创教学后,给每组学生一小段音乐,利用自己掌握的舞蹈知识和创造能力编排一小段舞蹈动作,然后解说编排的意图和表达意思。虽然编出的动作不那么成熟,但想法有很多惊喜,很有儿童情趣和特点。

三、小组合作创新成果,成为教师舞蹈创编中的灵感

教师在创编一个舞蹈作品时有时没有灵感,或者编出来的东西过于成人化,总有一些不如意。这时候学生就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带来一些灵感。比如在小组合作创编时,有些动作教师是想不到的,可孩子表演出来却会大吃一惊,简单的动作被孩子跳得很好看,老师可以受到启发,并运用到创编的舞蹈中去。所以学生有时候会给老师一个二度创作的机会。合作学习还能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是平等交流的。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或是指导者,师生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结合,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真正做到了“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再躲避枯燥的舞蹈基本功练习,自主能力、合作学习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以及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了。教师也逐渐从“权威、统帅”转变成“顾问、朋友”的角色,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作者:吴添启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