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能力与素质教育论文
时间:2022-02-26 03:35:56
导语:实践能力与素质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归宿。而传统教育注重理论知识学习,造成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具体要求。
1提升认识高度,创设问题解决的条件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如果问题没有国家高层重视,仅凭一己之力很难解决。为了破除学生实践能力缺失的陋习,作为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到教育方针的高度,显示了他对这个问题极为重视。显然,以教育方针形式呈现,也增强了教劳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权威性,进而推动了教改步伐。1949年12月根据指示,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的基本方针。认为,工厂就是学校,学校就是工厂,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锻炼自己,才能获得充分发展,这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1958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又进一步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当时,不少学校学习的指示,以半工半读为核心内容的教劳结合做法普遍实行,问题很大程度很大上得到解决。
2立足现实条件,寻找有针对性的对策对于学校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可谓深恶痛绝。为此,他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提高了实践性课程在教学中的比例。实践性课程是一种贴近学生实际、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日后工作扫除知识盲点。早在20年代初,就意识到实践性课程对于丰富学生学习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他在教学中开设了园艺、畜牧、印刷等实践性课程,注重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主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非常关注学生课程的安排。为此,将课程分为三类。甲:有关阶级斗争基础理论方面的,有经济学常识、社会进化史、社会主义、帝国主义等七门课程,共82小时,约占总授课时的31%;乙:有关国内外阶级斗争基础知识方面的,有中国政治状况、中国财经状况、中国职工运动、苏俄状况、中国革命史等十三门课程,共128小时,约占总授课时的49%;丙:有关农运业务的知识方面的,有统计学、农业常识、农村合作、革命画、革命歌等五门课程,共53小时,约占总授课时的20%。此外,还有农村调查。这体现了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学思想,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体现。还主张,为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创造环境。反对把师生的教学活动限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之中,学校要建有自己的实习基地。他要求各类学校根据自己的条件试办工厂、农场,并组织老师、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在《工作方法六十条》中,认为:“农村里的中小学,都要同当地的农业合作社订立合同,参加农、副业生产劳动。农村学生还应当利用假期、假日或者课余时间回到本村参加生产。”1964年8月,指出:“清华大学有工厂。它是一所理工科学校,学生如果只有书本知识而不做工,那是不行的。但是,大学文科不好设工厂,不好设什么文学工厂、历史学工厂、经济学工厂,或者小说工厂。文科要把整个社会作为自己的工厂。”这些都说明,十分强调实践性能力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在他看来,不管是理工科还是文科类的学校,都要落实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把所学的知识具体化,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理论知识,改变纸上谈兵的陋习。
二、当代借鉴:“素质教育”思想的积极影响
事实胜于雄辩。如何造就实践能力丰富的学生,作为培养人才摇篮的学校,需要认真解读的“素质教育”思想。众所周知,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地推行这么多年,始终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的“素质教育”思想,力图解决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缺失的陋习,提出的意见是深刻的,值得我们思考。关键是要从两个层面入手。
1借鉴的思路,从改革教学方法、考试测评方法等入手当前,一些教师思想不够解放,教学方法落后。为了追求升学率,满堂灌、题海战仍然作为老师制胜的法宝。以考试为指挥棒的素质教育,只能在应试教育的泥潭里打转。学生每天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题。满堂灌剥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他们只是一味接受知识,不加消化就储存在大脑中。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个性,创新意识也被一点点磨灭。为此,我们应当学习青年崇尚自由的精神,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变注入式为启发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改革学业评价方法,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2借鉴的思路,进一步拓宽和改善社会实践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引起了普遍重视,但总的说来是说得多、做得少——做的还不够多、更不够好。一些学校为应付检查,只在课表上“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这种现象也很突出。校内实习形同虚设,实验与时代脱节;校外实习单位难落实,或实习单位不对学生“委以重任”,经常以体力劳动搪塞实习指导任务。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与当今时代雇主对求职者能力的高要求相契合。借鉴的“素质教育”思路,我们的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强化实践性课程,把定期参加实践活动的质量,作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学生的兴趣在实践中得到培养,也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能力。
作者:杨兆娜郭孝文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上一篇:教育水平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论文
- 下一篇:经信委职工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