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论文(共7篇)

时间:2022-06-24 08:24:26

导语: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论文(共7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论文(共7篇)

第一篇:医学生信息素质的教育

1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1.1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核心。信息能力是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具体到每一个医疗实践活动以及相关的医疗卫生管理常常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和信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提升则为知识和信息的更新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医学生通过使用计算机系统有助于从文献中寻找信息,分析和联系病人的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医学生有必要了解信息技术和知识的用途和局限性,并能够在解决医疗问题和决策中合理应用这些技术。因此,信息能力成为医学本科生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之一[13-15]。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每位医学生必需面对的问题,信息能力是当代医学生必需拥有的技能之一。

1.2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整个信息活动中的应具备的道德观念和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信息道德是指个体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具有的道德。通过信息道德教育可以使医学生更加注重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需要在今后进一步加强和重视。

2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现状

2.1信息意识淡薄

信息意识淡薄是当代医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医学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信息意识包括三层含义: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要知道需要什么信息;在有意或无意发现了有用信息时,要能够意识到[16-20]。

2.2信息道德缺失

当前,大多数医学生缺乏最基本的信息道德素养。有研究显示50%的医学生认为黑客是电脑天才,40%的医学生在网上聊天时说过谎话,38.5%的医学生认为“在网上说粗话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普遍认为“在网上什么都可以做,也不必在乎方式和方法”,20%医学生在网上过虚假信息,近10%的医学生曾经抄袭网上作品交作业[16]。因此,医学生的信息道德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合理地引导。

2.3医学生信息能力差

主要表现在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等能力等方面。目前只有21.5%的医学生能够辨别所获信息的类型,19.6%的人能够独立评价所获信息的正确性,22.7%的人能够以合适的格式引用信息,30.0%的人能确定所获信息是综合还是摒弃,只有16.5%的人能够建立个人管理信息系统。因此,对医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使医学生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提炼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同时能灵活、娴熟的掌握有关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是信息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3]。

3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培养和提高人的信息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2]。培养医学生具备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获取、评价、利用信息的技能,使医学生在信息观念、信息知识、信息道德等方面达到信息化社会的客观需求。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谁掌握了知识和信息,谁就掌握了支配它的权力”。因此,信息素质是人们在信息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目前,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树立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掌握了终身学习能力,才能适应今后规范的医疗实践活动,为每一个病人提供合理、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信息素质则是医学生掌握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加强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提高未来医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当今社会人们十分注重对健康的要求,也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宽广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应具备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并能通过不断学习、消化、吸收,将新知识、新技术及时地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研究当中[4]。

4医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途径与策略

4.1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必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素质作为一种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在医学生中实施信息素质教育,努力使医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掌握自我获取、更新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途径和策略,对于弥补医学本科教育的不足、完善实现自我医学继续教育、并逐渐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可包括建立网络教室、实施网络教学、相关信息技术的教学和应用等,从而实现将医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伸至课外,由学生时期延续至整个职业生涯的目标[2]。

4.2利用医学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医学图书馆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医学院校一般都有特色丰富的馆藏资源,拥有先进的技术设施和手段,是获取知识最佳场所,为医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创造优厚的条件。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程讲座,开展导读工作,进行网络咨询导航,组织用户培训,介绍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提供使用各种数据库和电子资源的培训,邀请各学科领域专家介绍学科最新进展和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21-23]。根据信息素质教育的宗旨,有目的、有计划的搜集整理各种信息资源并提供利用,帮助大学生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使他们成为复合型人才,适应现代医院的需要。

4.3利用医学专家的专题讲座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充分利用高校附属医院丰富的医学专家资源,组织各个专业知名教授定期或不定期以临床实践方面的专题讲座形式,向医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教育。利用医学生对专业信息、社会信息的需求,引导学生重视信息素养的能力,从观念上引起医学生对自身信息素养培养的兴趣,从理论上增加医学生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通过这些临床导师的专题讲座,引导医学生运用各种媒体获取相应的信息知识并加以运用。

5结语

信息素质教育对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锤炼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在校医学生而言,医学知识的日新月异需要他们必须具备相关医学知识检索、获取、利用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对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的重要意义,在医学生大学教学期间努力提高医学生的信息素质,并能不断适应当今信息化时代,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诊疗能力,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本文作者:张意志徐小明陈华孙书方沈振亚工作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教学办公室

第二篇: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1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面对医学知识信息日新月异发展的趋势,医护工作者只有经常查阅文献,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医学技术,不断提高个人医疗技术服务水平,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高职医学生作为未来医护领域的骨干,只有掌握获取、整理和评价信息的技能,才能系统地了解专业信息资源情况,掌握有效的检索方法,不断地从医学文献中获取新知识来充实自己,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由此可见,高职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不仅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紧迫。

2高职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

目前,就笔者所在的高职学校来看,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主要由图书馆开展,主要包括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又称文检课)和以图书馆资源的检索与利用为主的课程,教育形式主要有以系列讲座为主的用户培训、新生入馆教育、实地参观图书馆、图书馆网站宣传、常规参考咨询、通识教育课程、专题研讨、刊发图书馆刊物宣传等,这些教学实践活动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客观地说,信息素质教育推行至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职医学院校的开展状况并不乐观。据相关资料统计,高职医学院校中开设文献检索课的寥寥无几,大部分医学高职院校仅仅依靠入馆教育、主题讲座来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其内容根本无法涵盖信息素质教育所涉及的综合能力培养。由此可见,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值得思考。[3]

2.1学校教学部门重视不够,课程安排不合理,影响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

信息素质教育在学校教务活动中可谓是“定位高,地位低”。2013年6月,笔者参加了福建省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研讨会,听取了各高校老师对本校的信息素质教育情况的汇报。大多数高校只把文检课作为选修课程,有些医学院校虽开设医学文献检索课,但因近年来,专业课程任务重而不断压缩文检课教学课时,导致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更有甚者,部分高职医学院校根本没有按文件规定把文检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仅仅举办一些讲座应付了事。诸多例子无不反映出目前医学院校并没有把信息素质教育摆在应有的地位上,仍然停留在口头强调。对于作为推行信息素质教育重要手段的文献检索课,笔者所在学校经历了选修为主———选修、必修并存———选修为主的发展历程。由于课程设置的缺陷,使得很多学生对这门课并不了解。学校为了保障学生在下临床之前完成所有专业课程,把文检课授课时间安排在下半学年的晚上,而此时,学校大二、大三医学生正处于下临床实习或是面临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学习主动性差,虽然选课人数爆满,是出席人数不能保障,部分学生甚至无法及时返校提交期末作业。因课程开设的时间欠合理,即使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人数很多,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另外,文检课仅有18课时,有限的课时仅仅能介绍文献检索基础知识、图书馆资源情况及少数医学数据库的使用。受学校信息资源的限制,现有的教学内容很少涉及到具体科研课题的操作,医学专业方面的知识也很少涉及,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2图书馆员自身素质制约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

高校图书馆历来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中心,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数字资源,拥有实施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和诸多优势,图书馆员理所当然应成为信息素质教育的骨干教学人员。因此,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水平是制约信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事实上,高职信息素质教育师资配备并不尽人意,仅有少数教师拥有图书情报及相关专业背景,绝大多数图书馆员不是科班出身,师资力量较弱。他们还兼任信息服务、学科馆员、参考咨询等图书馆业务工作,分身乏术,这使得信息素质教学与图书馆服务工作往往存在时间与人力的冲突。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员自身知识结构面临挑战,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外语能力,缺少进修、培训的机会,理论知识与实践脱节,文检课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2.3学生积极性不高,信息意识薄弱

大部分学生选修文检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文献检索知识,而是为了“凑”学分。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搜索渠道增多,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获取信息,他们因此误认为只要会使用百度、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就可以获得他们想要的信息,没必要专门学习如何检索信息资源。产生这种心理的关键原因是高职医学院校学生不用写毕业论文,学生获取信息的功利性较强,缺乏系统的信息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平时很少需要进行学术信息搜索。

3提高高职医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策略

作为未来医护领域的新生力量,医学生的信息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影响着我国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针对以上情况,医学高职图书馆应制定信息素质教育计划,为规范医学生信息素养教学、创造良好的信息素质教学氛围发挥应有的作用。

3.1以多元化的方式开展师资队伍建设

文检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适当引入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内容,如对药学专业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利用工具书查找不同种类的药材,而对医学专业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利用专业医学数据库检索某个临床案例。这就要求馆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以适应不断更新的教学需要。柯奈普明确指出:“图书馆的用户教育不应该单独由图书馆员提供,而应该与院系教师一起,将用户教育融入到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去”。[4]要开展好信息素质教育,可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文检课教学,使其融入专业课教学,向专业性、学科性发展。图书馆员、专业老师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2以现代化教学平台为依托开展普及性在线教育

融入专业学科知识的教学,在内容上充实了理论知识,使理论具备了指导实践的作用,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倘若在教学方式上作出调整,将会大大提高文检课的教学效果。目前,部分高校加大资金投入,采用现代化技术普及信息素质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如采用图书馆通识在线测试系统,学生可不限次数地进行网络测试,有效掌握图书馆使用的基本技能,提高信息检索能力。此外,很多高校图书馆建立文献检索精品课程网站、信息检索与利用教学网站等,及时更新教学资源。这些在线教育课程中,包含课件PPT网络版、网络教学课堂、课程实习指导等,还包含了在线测试,充分体现了在线教育的开放性和广泛性,扩大了课程的影响力。

3.3以分层次教学为切入点构建高职特色教学模式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大一新生,综合性、娱乐型的信息是他们想获取的主要信息,对此可侧重于图书馆入门教育,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图书馆资源,全面掌握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馆藏资源的方法。大二、大三学生已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信息素质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交流和信息创新能力,可在文检课的教学内容中融入医学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对于大三下临床实习的学生则应有更高层次的要求,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基于(下转第56页)专业学科的专业信息素质培养,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方法、论文写作等教育。信息素质教育的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因材施教,延伸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使得教学更具个性化。

3.4争取校领导及相关教学部门重视,促进信息素质教育持续性发展

具体包括:①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图书馆纸质文献资源、电子资源和数据库建设。由于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必须有电子资源、纸质资源提供检索,高职院校图书馆本身馆藏资源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应大力加强馆藏建设;②重视信息素质教育师资队伍的选拔和培养,多为他们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③相关教学部门合理安排课程,保证足够的课时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4结语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医学院校应在注重医学生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其信息素质的培养,在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式等方面实行改革,为医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为21世纪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可靠保障。

本文作者:黄玉琴工作单位: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图书馆

第三篇:口腔医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新疆医科大学(本部和鲤鱼山校区)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口腔医学学生信息素质调查问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00份,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9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25%。被调查的口腔医学学生所占校区的比例:校本部194人,占49.4%;鲤鱼山校区199人,占50.6%。男女比例:男生172人,占43.8%;女生221人,占56.2%。

1.2方法

为适应信息社会生存需要,我们参照并结合目前国内外各界对信息素质教育含义的理解,采用“口腔医学学生信息素质调查问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样本收集后,利用EXCEL2007对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再利用SPSS17.0进行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

2结果

口腔医学学生信息素质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涵盖4个方面:信息的意识、信息使用的能力、信息使用的道德、信息素质教育。共计34道题目(采用封闭式问卷,既有单选题也有多选题)。

2.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又称信息观念,是人们对信息需求的自觉反映,即对信息的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敏感性[2]。信息意识较强的人,会密切关注所需的信息资源,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文献资料,为其在学习、科研、工作中提供便利。在当今社会的网络环境下,如果没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可能会错失良机。所以,当代大学生必须注意信息意识的培养。从表1可以看出口腔医学学生上网频率较高,“经常上网”和“不太经常”占大多数,这与当今信息时代社会的大环境是分不开的。从表2可以看出上网较少的主要原因是学习任务重(占34.5%),这可能与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科本身特点有关:由于学业繁重,缺乏上网时间。34.1%(134/393)的人能主动寻求所需信息,59.8%(235/393)的人对于主动寻求所需信息的能力一般,5.1%(20/393)的人则不能主动寻求所需信息,另有4人未选。34.1%(1345/393)的人能较容易说出所需信息的关键词和术语,54.7%(215/393)的人对于能较容易说出所需信息的关键词和术语的能力一般,10.4%(41/393)的人表示此能力较差。关于“能否围绕所提问题进行阐述”,选择“一般”的占59.8%(235/393),选择“不能”的占5.1%(20/393),可见学生对于所需信息的表达能力并不高,所以在这方面需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而逐步得到提高。综上,我校口腔医学学生有一定的信息意识,一般可以主动寻求自己所需信息,但是对于所需的信息的表达能力较为欠缺,这就需要以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2.2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人们有效快速获取、加工、储存、利用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关键部分2。本问卷在此部分中涉及到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与利用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表3可以看出口腔医学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在呈现多元化的同时,通过网络的方式获取信息成为主要的途径。表4中“先查馆藏目录,再根据线索查找”占37.4%,“直接进入书库刊库”占35.9%,说明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利用图书馆的能力,但也有部分学生较为缺乏。当拿到一个待查课题后,能够有效选择拓展研究课题的有用参考数据库仅占29.0%(114/393),能够独立评价所获信息正确性的仅占37.9%(149/393),表明大多学生对于选择拓展研究课题的有用的参考数据库以及对于信息的分析评价的能力为一般。综上,说明学生虽基本具备了利用网络进行相关学习的条件,但是大部分学生的信息检索以及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并不好,缺乏利用技术管理信息的能力,达不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此外,学生对于信息资源的分析、评价等方面也较为薄弱。这就需要相关课程的老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而学生们则要抓住自己的薄弱点来反复化的加强训练。

2.3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在整个信息活动中,信息创建者、信息服务提供者和信息的使用者所必须要遵守的社会法律法规和行为准则[3]。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符合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本问卷主要从信息道德的知识和行为两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调查。对“使用公共领域的信息(无版权,可被任何人复制和使用)是否要注明出处”,选择“是”占41.5%(163/393),选择“否”占37.2%(146/393),“不知道”占20.6%(81/393)。在自己的论文中引用网上相关资料但不注明出版的仅占1.5%(8/535),“不知道”要注明出处的点3.7%(20/535)。表明大部分学生能遵守网络的道德规范,文明规范地使用信息资源,但也有部分学生在引用别人信息(有版权)时不能正确地列明出处,这可能主要是因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普及不够。

2.4信息素质教育

表5曾经接受过的信息素质教育形式选项例数/例百分比/%入校时图书馆员带领参观图书馆9818.8上图书馆利用课12524.0文献检索课(必修)7915.2文献检索课(选修)305.8图书馆讲座(数据库)5510.6网上教程自学489.2没受过相关培训7013.5其他152.9合计520100.0说明:此题为多选,样本(n)=520被调查学生在学校中曾经接受过的信息素质教育形式见表5,对教育效果满意者占32.8%(129/393),选择“一般”占49.6%(195/393),“不太满意”占6.9%(27/393)。学生认为文献检索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有:教学内容陈旧(25.0%)、教学手段落后(24.0%)、实习条件差(18.3%)、师资欠佳(18.0%)、学时安排不合理(14.7%)等。表明我校关于信息素质教育方面还需加大普及力度,改善教学条件,更新教学内容,充实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

3讨论

3.1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环境,加大文献检索课的普及力度

提供良好的文献资源、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为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信息资源支持环境。同时,要重视对新生的图书馆教育,对于图书馆馆藏布局、书目情报、检索方法、查阅借阅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说。学校可以提供图书馆的工作作为大学生勤工助学岗位,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工作能力,而且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勤工助学,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此外,学校需要全面普及文献检索的相关课程,并且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2不断改善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和手段

信息素质教育主要通过普及文献检索课的方式得以实现,通过调查问卷可以明显看出我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较陈旧、教学手段较落后,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这需要不断进行改善,使口腔医学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提高其主动检索获取信息以及加工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于口腔医学领域,全面接触最新的、最权威的、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提高相关信息利用率,开拓视野,进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适应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

3.3开展全新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

3.3.1系统化信息课程教育

学校需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教育水平的口腔医学学生开设全面的系统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并且在教学中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和重点,从而形成有效的、层次分明的信息知识课程体系,以便于学生对课程知识更好地理解与吸收。可考虑开设的具体课程有:信息资源及其管理、信息技术与文献检索、信息研究与信息咨询、信息利用与知识产权保护、信息法规等[4]。

3.3.2递进式多种形式教育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其思想觉悟,激发其蓬勃斗志,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学生遵守法律法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道德。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层次不同的、内容丰富的信息素质教育专题讲座。通过媒体、培训、宣传栏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最新数据库的情况。邀请校内、校外的专家和学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5],例如:对于中外数据库、专业性强的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如何对所需信息进行便捷的专业化检索;大学生毕业论文的书写流程;关于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等。开展系统课程和专题讲座的后续教育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有奖知识竞赛,既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提高了参与热情,有助于把曾经学过的知识通过竞赛的方式而掌握更加熟练,巩固了知识,又增加了集体荣誉感,在知识和情感方面达到双赢的效果。利用图书馆和计算机实验室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定期组织培训。与此同时,也需要学校各个学科教师的共同协作、共同努力,共同致力于将信息素质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业教学体系中,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3.3.3延伸性科研实践教育

在学校开设课题研究小组,让大学生参与或者独立开展课题研究项目工作,而在科研活动中需要对所研究课题进行文献资料的查新,这就要求学生在对前期的检索查新课程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与实践相结合。此外,还应该引导、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而且还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4网络在线教育

在WEB的环境下进行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可以通过在线BBS、微信、微博、博客、飞信、播客、QQ群等形式开展相应素质教育工作。例如,建立微信公共账号,每周最新的实用的相关知识信息,让同学们在网上冲浪的同时也能够自主学习;设立专用于信息素质教育的QQ群,学生可以向专业老师提出问题,然后在同学之间、老师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展开问题、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进步。

总之,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基本了解和掌握我校口腔医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对今后的学习与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提高我校口腔医学学生信息素质教育是势在必行,尽管任务十分艰巨,我们仍会长期不懈地努力探索与实践。

本文作者:刘佳林孟祥娟陈翔工作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

第四篇: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1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

1.1高职院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

依据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高职院校开设专门的信息技术公共课程,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以适应信息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不能仅局限于简单的软硬件知识学习,而是要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1.2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公共课程的内容

依据信息技术教育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包括如下两部分[3]: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1)理论(知识)部分:《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内容知识覆盖面广,如图1所示。使学生掌握有关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数据库、数字媒体中100~200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原理(方法)和知识。(2)实践(知识)部分:《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指导教程,主要通过导学软件和自学的方式,完成7~9个单元的大约20个实验,使学生掌握Windows,电子邮件,IE,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常用软件的功能与操作。

1.3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

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主要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常用计算机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计算机、网络、软件和多媒体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培养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实现信息技术公共课程的教学目标,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信息技术课程已定为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省级统考课程,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信息素质水平。

2提高高职学生信息技术素质的途径

2.1省级统考中信息技术知识各部分占比

[4]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展特点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因为信息技术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使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还没毕业就可能已经过时,所以信息技术课程中应该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创新。为检验学生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省级统考中信息技术知识覆盖面也非常广,各部分知识占比见表1。

2.2提高省级统考通过率的措施

通过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高职学生信息技术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目前大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着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等问题。而本课程又是一门省级统考课程,在《学生手册》中有明确规定:学生必须通过该课程的统考,否则不能毕业。因而,探讨提高学生省统考通过率的相关策略,也成为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兴趣的有效手段。

2.3提高信息技术省级统考通过率的效果

通过采用提高省级统考通过率相关教学策略,我校近5年大学信息技术课程省考成绩统计见表2。提高省级统考通过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体验了成功、收获了信心,潜移默化中也使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知识对今后专业课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也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提高,以适应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更新,成为真正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9]。

3结束语

信息素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质,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拓展,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作者:龚花兰工作单位:沙洲职业工学院

第五篇:高校信息素质课程建设

1.泛在信息及泛在信息社会环境概述

1.1泛在信息社会,首先是信息量激增

泛在网络环境下,信息已经不能用海量来形容,而是呈爆炸性增长据统计,2007年全球数据信息生成及复制量为281EByte,等于地球上所有书本信息量之和的500万倍,相当于每个人平均45G。在过去的5年增加了10倍,未来的增长还将加速。文本信息以外的信息量巨大。比如各种统计、调查、观测数据,各种多媒体信息,远超过文字信息量的增长。互联网的数据流量不断增加,研究人员已经杜撰出了术语“数字洪水”(exaflood)来描绘互联网上迅猛增长的数据流量(尤其是高清图像和高清视频流量)。CISCO预计,到2012年,互联网每个月的流量将会增加44艾字节(exabyte,109GB)[2]。这些迅猛增加的流量不是像传统的Tier1等ISP所产生的,而是像Google这样的内容提供商所产生的。这种转移,激发了人们将互联网重新设计为内容网络而不是传输网络的兴趣。

1.2泛在信息社会里,上网设备大众化

首先手机的性能和功能在扩展,手机正在成为真正的“手机”,分辨率已达960X640,4G速率达1000M,其发展趋势为:多媒化、生活化、个性化、衍生化、延伸化,并通过各种移动设备利用不同的应用来访问、检索、获取数字资源。移动用户快速增长非常快,据分析2013年全球手机拥有量超所有PC机总和。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和其他连网设备的推出也大大拓展了“移动”的定义并以井喷式发展。摩根士丹利《移动互联网报告》:移动互联网的增长速率跨越了桌面互联网,我们认为未来5年手机上网用户会跨越电脑上网用户[3]。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已然起步,这种种的发展,都为泛在信息环境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3泛在信息环境下,阅读方式数字化

信息的泛在化,使人们的阅读行为和方式在变化:传统纸质报刊阅读率下降,2010年我国18周岁~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7.1%,比2009年的72.0%增加了5.1个百分点,体现了国民阅读总体上呈增长态势。图书和数字出版物阅读率在上升,而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则在下降。《2009年度全国报纸印量调查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报纸总印量同比减少了6.78%,继续了2008年的负增长态势。近两年全国报纸总印量的减少,与报纸阅读率和阅读量下降正可相互印证[2]。

1.4泛在信息环境下,在校大学生是网络用户的主体

当前通讯技术的迅速发达,电脑手机成多数有条件的大学新生的必备物品,到最近2年手机、随身听、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被称为传统的“四大件”,现在有些学生又升级为“五大件”、“六大件”,包括掌上游戏机、ipad等新数码产品。他们广阔的、全球覆盖的交友网络里———这包括电邮、MSN、FACEBOOK、Bebo、Twitter、聊天室、手机简讯等等这样,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看,大学生们都具备一些基本的素养。北京大学赖茂生教授曾做过一个调研:许多高校学生在上大学之前便已经接触了搜索引擎,其中部分受访者使用搜索引擎长达10年之久。从使用年限的情况而言,受访者使用搜索引擎的情况较好[4]。

1.5泛在信息环境对信息素质课程的建设的影响

泛在信息环境下,上网设备的大众化、信息的海量化、阅读方式的数字化,使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工作,较之以前,有了更大的不同。关于泛在信息环境下的高校信息素质课程建设情况,笔者通过访问各高校图书馆网站,发现多数图书馆建立了相关的教学网站,教学方式、教学和实习场所、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随着泛在网络环境的改变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另一方面,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有一定基础,但信息分析与鉴别能力、如何高效准确地使用相关资源、信息利用与相关科学素质有待提高。

2.国内外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现状

2.1外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状况

世界经合组织(OECD)认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基础之上的经济,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直接依据的经济,知识是提高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驱动器。”[5]可见在当今社会中,个人与群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信息素质。由此推断,信息素质作为公民一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直接关系的一个人甚至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是一个受到广泛和持续关注的课题,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在给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6]。此后,美国图书馆协会在2002年提出《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LiteracyCompetencyStandardsforHigherEducation),该标准包括五个方面:①确定信息需求的本质和范围,②优质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③客观地评价信息和信息源,并将所选取信息纳入其知识库和价值系统,④使用信息完成给定的任务,⑤理解与信息使用和获取相关的经济、法律和社会议题,并合理合法地使用信息。之后,另一框架是由Eisenberg和Berkowitz提出的信息素养Big6能力,包括任务定义、信息查寻策略、定位与获取信息、信息使用、综合和评估六个方面。2000年10月堪培拉会议上,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协会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指标,制定了澳大利亚的《信息素养标准》。另外,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对信息素养教育内容进行了概括。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通过网上技能训练项目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6]。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对信息素养教育也非常重视。如信息素养认证考试己在香港中文大学进行,“信息素养教师学程”在台湾的新竹师范学院已经实施。

2.2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现状

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尚未形成完善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总则第三条中确认,高校图书馆的任务之一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通过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以及其他多种手段,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然而,颁布实施10年来,我国高校的信息素质课程建设仍十分薄弱。早在1981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了高等学校图书馆任务之一即是:“开展查阅文献方法的教育和辅导工作”,1983年全国高校图工委为150多所院校培养了开设文献检索课的师资力量,1984年2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最好以图书馆作基地组织教学”的指导思想,全国开始了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信息素养教育。1985年和1992年的两个文件《关于改进和发展文献课教学的几点意见》和《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推动了全国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深入和规范,高校图书馆把掌握各种文献检索方法作为文献检索课,的主要内容,以课堂形式对读者进行信息素养教育。1989年全国高校图工委主持开展的高等学校情报用户教育状况调研结果表明,截止到1988年,全国587所高校开设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占普通全日制高校总数的54.6%[5];从黄毕惠、陈英、张月天2005年4月对全国355所高校图书馆主页的实际调查访问看,151所开设了文献检索课,占所调查院校的42.5%,文献检索课成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的主要模式[7]。然而,从课程开设的情况来看,开课率并不理想,通过高校图书馆网站,能看到这些表面的开课情况,但许多已经开设课程的高校,实际为选修课,选课率并不高。就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目前每年入学新生在4,000以让,但实际选修的学生,情形最好时也不足百分之十,最低时只百分之一的选修率。目前,也有许多高校把这门课程作为通识课程来建设,但通识课程科目繁多,对学生认知不足的信息素质课程将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3.泛在信息环境下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

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信息素质课程的建设较之前更加受到业界同仁的重视,各高校都在进行相关课程建设,课程体系建设丰富多彩,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探索了方向。如武汉大学图书馆主页中的“教学培训”栏目中,分别有“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培训讲座、”“在线课堂”、“真人图书馆”活动等,展示了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体系。自90年代末,各大高校逐渐意识到信息素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开始通过培训和课堂教学等形式加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结合目前的学生信息素质状况、各高校信息素质课程的开设状况,建议建立如下几信息素质教育体系:

3.1建立形式新颖、既吸引学生又能让学生自主参与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以三峡大学图书馆为例:从2007年起,即在每学期放暑假前一段时间,就会招募一批在校生,进行培训教育,作为下学期新生图书馆入学教育的志愿者,这样既促使这批同学认真地深入地了解高校图书馆及图书馆的相关信息知识,提升了其相应的信息素养,也帮助了新生认识了图书馆及其重要性,延续至今,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机制。

3.2建立灵活、实时、有针对性常规的培训讲座体系

笔者通过高校图书馆网站调研,在普通高校馆,基本都开展了这类培训讲座,但内容都局限于图书馆网络资源的利用,少一些符合学生实际需要或灵活变动的内容;同时,以笔者所在馆为例,由于硬件限制,单一的讲授,不能与学生同步操作,培训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常规培训的同时,结合学生的需要,与学生团体、院系教学工作、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保持密切联系,多多开展灵活、实时、有针对性的培训讲座,结合实际需要,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3.3建立系统、稳定的课堂教学体系

从形式上认可信息素质教育课程,确认为正规的教堂课程。依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普通高校大多开设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但课程建设各有千秋,做得好的、扎实的有如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云南大学图书馆、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将信息素质类课程,不仅建设为规范的课程,还建设为各级别的精品课程,在很高程度上认可并确立了信息素质类课程的地位和身份,也有部分高校开设为常规的教学课程,这类课程也有一定的地位和身份认可,并能得到推广普及,但在许多高校,这类课程只为选修课,甚至网选课程,建立为必修的通识课程的。

3.4利用泛在网络环境,建立多形式、开放的、有明确导引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平台(网络课堂)

泛在网络环境下,技术条件充分,网络课堂建设的平台丰富多样,缤纷多彩:网易公开课、全球MOOC平台edX等各类网络公开课,各大即时聊天工具以及各类数据库平台提供的相应软件,蓬勃兴起的微课堂等,为网络课堂的建设,提供了便捷实时的网络课堂建设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搞好网上公开课、视频课、微教学或微课堂等在线等教学形式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平台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优势。泛在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建设以入馆教育、日常培训、课堂教学及网络课堂自主学习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体系,保障信息素质教育的常态化、普及化。泛在信息环境下,对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许多新要求,通过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提升大学生的科研素养。本文重点探讨泛在信息环境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工作,充分利用资源,培养并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做出探讨,对构建系统、全面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课程建设体系做出一定的研究尝试。

本文作者:李安平刘芳工作单位:三峡大学图书馆

第六篇:信息素质教育的阅读服务

1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3G移动通讯技术的普及,高速无线网络的发展,以iPhone、iPad为代表的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移动互联网逐渐成为互联网使用的主要形式。在移动互联网络的大环境下,传统的纸质阅读受到了强烈冲击,移动阅读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使用。据统计,截至2011年1月,中国移动浙江手机阅读基地月信息费收入已超过8000万元,累计访问用户超过1亿,日均点击量超过1.7亿次,有40多本书点击超过1亿次,有600多本书点击超过1000万次[1]。移动阅读的魅力可窥一斑。移动阅读是指读者通过手机、PDA、MP4、KINDLE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阅读的行为。通过移动阅读,读者可以不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自由地享受阅读乐趣。随着移动阅读的普及,高校图书馆作为面向广大师生的信息服务机构,必须顺应移动阅读的潮流,建设数字图书馆,为师生提供更好更方便的阅读服务。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是美术类高校教育适应社会化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艺术人才的需要,是增强美术类大学社会竞争力的需要。在面向艺术类的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中,国外一些大学和图书馆已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索实践,如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提出了适合艺术类信息素质教育的评估标准——“艺术类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2];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建立了艺术史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3]。但是,由于艺术院校教学特点、资源特色、服务模式等原因,国内美术类院校信息素质的教育环境不容乐观。美术院校图书馆能否利用移动阅读盛行的契机,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移动阅读服务来深化信息素质教育工作,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同时完善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模式,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笔者以中国美术学院在校师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美术类专业师生对数字化资源、移动阅读服务、信息素质教育等方面的需求,构建适合美术院校的移动阅读服务模式。

2美术院校信息素质教育及移动阅读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

2.1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选取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在校师生为主要调查对象。中国美术学院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目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6000多人,设有艺术人文、造型、设计、建筑、公共艺术、传媒动画等多个学院,涵盖了美术学、设计艺术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艺术学等多个学科,在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拥有藏书63万余册,电子资源数据库等11种,其中自建特色数据库4个,已经基本实现计算机管理,校园无线网络基本覆盖图书馆区域。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目前信息素质教育的形式除了新生入馆等讲座外,针对硕、博研究生开设了“艺术文献检索与利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面向本科生开设了非专业选修课。

2.2调查方法

为能更好地了解当前美术院校师生的信息素质水平以及对信息素质教育、移动阅读服务的需求,笔者从用户的个人移动终端使用情况、阅读习惯、接受信息素质教育情况、希望开展的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对图书馆现有数据资源的移动利用等几方面设计了开放式问题,进行问卷调查。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问卷调查在发放前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达到预期要求。问卷调查以当场匿名填写并收回的方式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图书馆和象山校区图书馆进行。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2份,回收有效率为90.5%。此次问卷调查中,本科生比例为67.2%,研究生比例为27.1%,教职工比例为5.7%。

2.3调查结果

①个人移动终端保有量和使用情况移动终端设备是移动阅读服务开展的基础,问卷结果显示有99.45%的用户拥有手机,在拥有手机的用户中有60.83%人使用的是HTC、iPhone等有独立操作系统的智能机;有9.12%的用户拥有笔记本或上网本;MP4/5、PDA的拥有量为11.32%。50.27%的用户经常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上网。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的用户群中,移动终端设备的覆盖率和使用率都是比较高的,并具有多样化特点,利用移动终端设备上网已经为大部分人所接受。②个人阅读习惯随着文献资料的数字化,传统纸质文献阅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调查中有53.59%的用户尝试使用手机、MP4、电子阅读器等进行电子移动阅读,46.41%的人仍习惯于阅读纸质文献。调查结果显示在信息化的今天,图书馆用户的个人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用户对于没有空间、时间等限制的电子移动阅读充满期待。③信息素质教育开展现状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形式主要以讲座、课程、发放宣传教育资料为主。通过调查发现,有9.67%的用户接受过图书馆相关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在这些用户中有82.85%的人表示信息素质教育非常有用。虽然图书馆重视信息素质教育活动,但是由于信息素质教育课程起步较晚(2012年才正式纳入学校教务处课程体系),受教育的用户面窄。同时,用户对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相关技能培训的需求却非常迫切,信息素质教育还有很大发展空间。④希望开展的信息素质教育服务瞬息万变的数字化环境使得信息素质教育的形式也变得丰富多样。调查显示,用户对图书馆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均表示了一定的关注。⑤图书馆现有数据资源的移动利用由于无线网络的覆盖、手机移动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尝试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来使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笔者曾在2011年10月做过关于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的问卷调查,在关于是否尝试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登录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主页的选项中,只有7.86%的人曾经尝试利用移动设备接入图书馆主页,但是这个数据在一年之后已经增长到12.43%。在这些尝试利用移动设备登录图书馆主页的用户中,有44.44%的用户体验了OPAC书刊检索功能;26.66%的用户下载使用了电子书;11.11%的用户使用了图像资源类数据库。美术院校图书馆用户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移动终端设备对图书馆利用方式所带来的转变,但是还未深入体验。

3面向美术类专业信息素质教育的移

动阅读服务模式构建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基于传统印刷的文化产品的信息素质已经不再适应瞬息万变、多元复杂的数字环境,环境的根本变化导致信息素质传统范式向新的范式转变[4],信息素质2.0出现了。信息素质2.0的出现,使得信息素质教育实践也相应有了转变,而Web2.0技术与信息素质教育的结合,拓展了信息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信息素质2.0已经从以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对于面向信息素质教育的移动阅读服务而言,用户需求是服务的出发点,而提高用户的信息素质则是服务的目标。

3.1移动阅读引导模式

阅读引导是指针对人们的阅读动机、阅读内容、阅读技能等方面给予积极影响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美术院校图书馆在开展移动阅读引导服务过程中,可以从用户不同的阅读动机、多样的阅读内容、实用的阅读技能等角度构建服务模式。阅读动机是阅读行为发生的动力,从心理学角度而言阅读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阅读者进行阅读是完全出于自愿,为满足自己的需求而进行阅读;而为了应付考试、完成论文等开展的阅读,则属于外在动机。由于美术类专业实践性强,因此师生往往会重视专业实践而忽视理论学习和有效阅读。移动阅读引导服务可以结合信息素质教育中信息意识的培养,引导读者认清其信息需求,增强阅读的主动性。同时,也可以针对学生的考试、论文写作等目的,与教师进行合作,对课程的参考书目进行整合,将其中馆藏现有的电子书等制作成移动阅读专题,公布在图书馆主页上或者以短信形式进行定向推送。不同的阅读内容可以吸引不同的用户来开展阅读。定题式移动导读可以根据用户对阅读内容的专门需要,对馆藏数字资源进行检索、整理、归纳,形成二次加工产品,用户可以以移动阅读形式进行阅读浏览。美术院校师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对图片、影像资源需求迫切。在图书馆日常服务过程中,师生普遍反映图片、影像类数据资源较难检索,准率较低,经常达不到预期效果。美术院校图书馆可以与学校研创处合作,为进行课题研究、创作的师生提供专业的定题咨询和导读。图书馆员利用其图书情报专业优势,对馆藏资源进行梳理、归纳,可以为师生的研究创作节省宝贵的时间;而移动导读的服务模式则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研究创作。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多彩,但又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美术院校图书馆在开展移动阅读引导时,可以根据专业建立“美术学科资源导航”,将网络美术学科资源按美术学专业分类标引,方便用户使用。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信息素质教育要求指导读者对网络资源进行评估、分析和判断,并适当引入信息道德相关理念,使读者在进行移动阅读过程中尊重他人知识产品,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行为。移动阅读颠覆了传统印刷型文献的阅读习惯,电子阅读器、阅读软件层出不穷,功能各异。因此,美术院校图书馆在开展移动阅读引导服务过程中,要与信息能力教育相结合,加强用户阅读技能的指导,使用户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更好地实现移动终端设备的阅读功能。

3.2移动阅读互动模式

随着Web2.0的实践和应用,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获取、利用信息的方式均发生了巨大改变。每个人作为信息的使用者和创造者都被平等地对待,人们在享受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时,希望服务能个性化、专业化和主动化。美术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微博形式来开展移动阅读服务。微博上信息资源以微内容,信息呈现多样化,包括文字、照片、影像等,随意、易于共享和互动。图书馆可以利用微博搭建信息素质教育和阅读分享平台,通过定期美术类信息资源检索技巧、信息素质讲座、新书通报、读者阅读心得等信息,吸引用户关注,构建在线信息素质教育与阅读分享生态圈,实现图书馆服务与用户的互动交流。

4结语

移动阅读服务与信息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顺应了Web2.0时代的发展趋势,使图书馆的服务化被动为互动。面向美术专业信息素质教育开展移动阅读服务,需要美术院校图书馆加强馆藏美术类专业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打造以美术学、图书情报学和计算机专业学科背景的馆员为主的服务团队,完善图书馆移动资源使用的数字环境,建立以美术学专业数字资源为主的移动数字图书馆平台。

本文作者:朱甜李雪芬工作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第七篇:研究生信息素质现状及分析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我国部分体育院校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按地域分布选取沈阳体育学院(东北地区)、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华北地区)、成都体育学院(西南地区)、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地区)、广州体育学院(华南地区)7所体育学院在读的400名研究生(各所体育学院选取40名研究生)为调研对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CNKI、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查阅收集国内外信息素质研究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信息素质研究的总体情况,借鉴和吸收这一领域的成果与观点。

1.2.2专家访谈法。笔者通过发送电子邮件、面谈等方式,访谈了天津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院校的9位专家,对问卷的指标进行筛选,并对问卷的效度等进行评定。

1.2.3问卷调查法。对我国部分体育院校(按地域分布选取7所体育学院)研究生的信息素质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关键影响因素。

1.2.4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问卷数据的编码、分析与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信息意识现状

信息意识即:信息主体的信息敏感度及对信息适度的关注度。信息意识的考察共4道题。从整理数据得出,研究生对信息的价值并不太重视,信息搜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部分研究生不能明确地表达信息需求,并不能围绕主题去搜集信息。从搜集信息的目的的指向性来看,信息搜集对学习、科研的贡献率不高。

2.2信息知识现状

信息知识:信息的范畴、类型及常用的信息源等进行信息活动时必要的知识。从整理数据得出,研究生信息知识方面:文献检索知识、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机构知识极度欠缺,计算机网络知识、专业常用信息源知识一般。

2.3信息能力现状

信息能力是人们利用各种检索工具,从各种信息源中检索信息、甄别、筛选信息、并提炼加以利用,以一定的成果或形式展现或表达的能力。从整理的数据得出,38%的研究生课题归类、提炼关键词能力较好(或很好)。说明大部分研究生课题归类、提炼关键词的能力较好。42%的研究生检索式构造水平较差(或很差)。仅20.9%的研究生能较好(或很好)地构造检索式。说明研究生的检索式构造能力较差。另外“专业类图书、期刊、报纸等”是研究生专业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其次是“网络数据库”、“专业主题网站”。除“光盘数据库”未得到重视外,研究生专业信息的来源渠道较丰富。总体看来,体育院校研究生科研意愿较低、科研成果较少,信息利用与交流能力较差。

2.4信息道德现状

从整理数据得出,27%的研究生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及内涵。32.9%的研究生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及内涵。约19%的研究生不了解(或完全不了解)剽窃的概念及内涵。34.2%的研究生比较了解(或非常了解)剽窃的概念。总体看来,研究生信息道德知识较好,其中学术规范知识较差。

3结论

3.1我国部分体育院校研究生信息意识较淡薄,主要体现在体育院校研究生信息搜集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体育院校研究生不能明确地表达信息需求;体育院校研究生并不能围绕主题去搜集信息。

3.2我国部分体育院校研究生信息知识较欠缺,主要体现在:体育院校研究生计算机网络知识、专业常用信息源知识水平较好。文献检索知识、图书馆知识、信息服务知识较差。

3.3我国部分体育院校研究生信息能力偏低,主要体现在体育院校研究生计算机网络技能水平较高;其课题归类、提炼关键词的能力较好,但检索式构造能力较差;体育院校研究生检索策略的过程不太顺利,且检索策略的实施效果不够好。

3.4我国部分体育院校研究生信息道德欠缺,主要体现在:体育院校研究生信息道德知识较好,但其信息道德行为判定方面存在不足。

4建议

4.1建立互动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开设专题讲座。

4.2以校园网为平台,开设网络课程。

4.3加强对图书馆信息服务项目的宣传。

4.4进一步优化校园网络,改善校园网络设施环境。

本文作者:曹俊蕊工作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