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思路
时间:2022-04-25 09:34:59
导语: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思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认识
要想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水平,首先要对高校综合素质教育有一个基本认识。所谓综合素质教育,就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提高大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等综合能力为前提,按照一定的评测标准来评定学生在校期间的各方面表现的科学教育理念。人文素质教育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主要是通过对理工科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大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1]从狭义上理解为: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的发展,通过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与言传身教,来提升大学生的内在修养,形成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与涵养。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如何修人品、长学识,尊师重道,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境界,促进学生均衡发展。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十分丰富,从高校来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人文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国学、史实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高度;人文修养,旨在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粹,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打好基础;人文精神,旨在重塑学生精神文化品格,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务实”的作风,培养既有思想又有行动能力的综合人才。
二、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中重要作用
1.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
当今社会发展趋势越来越呈多元化发展,面对信息发展的社会对当今的大学生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在高校中合理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成为我们更多关注的课题,而人文素质教育能更好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应对社会、民族、人生的精神力量和素养,使其在今后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能以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素质为社会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人文素质教育是塑造大学生精神品格的教育,是对“成人”的教育。如何成长为“完整的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当代高校教育的发展依赖于“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这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科学是求真,人文是求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而人文教育更注重学生品格的修养和精神层面的塑造,对于学生今后认知世界、感知世界都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工作。
2.有利于改变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近年来通过对各所高校教育的实施过程和结果对比来看,各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明显的重视层度不够,现状不容乐观。一些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较强的功利性、狭窄的专业设置、繁重的课程负担和薄弱的文化底蕴。体现在学生身上过多的是人文素质缺乏,行为、品质、道德、责任感方面都严重不足。对于这些现状,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当今大学生各方面的缺失也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道德理念的薄弱,只有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对人类文明遗产和历史精神文化传承下去。人文素质教育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它不仅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还是一个价值体系,更是一个实践体系。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贯穿到思想、行为、习惯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才能更好的为我国培养更多的优质人才。
3.有利于塑造大学生高尚品格
品格也可称之为人的性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在长期的生活、人与人接触和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气质、爱好、习惯、信仰和情操等,是人思想意识、心理素养、精神境界的集体表现。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2]人文素质教育在运用中过多的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倡导的理念:“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这种价值取向能更好的发挥大学生的的自身价值及社会价值。学生只有经过科学、系统的人文教育,才能有效的把内在的精神品格和内在素养化成自觉自为的本质力量,从而外在的表现为人处世、一言一行中。接受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自身人格的升华,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熏陶,使学生在知识的积累及外在环境的双重作用下,能快速的认清自身的不足,去其不利于己的方面,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使自身发生质的变化,从而实现对自身的改造。最终实现大学生理想的品格修养,达到高校教育工作者们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
4.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
创新是当下比较常用的词语,在高校文化教育中,不论科技文化,还是社会实践活动都需要创新。从深层次来说它是人类在生存过程中一种特有的高级表现形态,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人类的创新是其不竭动力。在高校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在于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便捷的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能将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导向作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不再是单纯的“异想天开”,而是通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转化为可为社会需要的科学技术。可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靠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全面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使学生学习到专业以外的更多学科知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完善了内在品质,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打好夯实的基础。[4]目前,我国普遍高校的教育发展都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施教者与受教育者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实现现代人文素质教育与时俱进提出了新要求,传统教育管理的弊端日益显得尤为突出。这种状况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因而需要不断调整高等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创造型”、“复合型”人才。
三、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策略
1.夯实人文学科建设是基础
高校在架构教育体系时往往对于人文学科教育建设不够重视,加强高校的人文教育工作势在必行,首先,要对课程结构设置进行改革,不在是单纯的教授知识,而是将人文理念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并在今后的教育实施过程中逐渐确立在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其次,要对公共必修课设置进行改革,多增设一些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利用高校教学的特点,开设文理交融渗透的新型课程和学科。最后,要重视课堂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不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在课堂上多增设有关文、史、哲、艺等方面的教学辅助内容,丰富教师与学生间知识储备量,使他们真正意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发挥师生良好的沟通机制,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学习者,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的言传声教来进行学习的,在教师自身上一定要渗透人文理念,更好地把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大学生从人文理论中重新审视自我,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勇担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
2.提高一线教师素养是关键
高校一线教师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的形象,尤其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自身修养在学生人文素质形成过程中更有着独特的作用,即所谓“身教胜于言教”。在校园生活中大学生和教师的接触是很密切的,教师优良的人格品质能够给学生起到榜样带头作用,教师自身就是最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而师资队伍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示范作用和榜样力量是最直接和无穷的,教师的人文道德修养和品行师风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目前各所高校的师资建设情况总体是良好的,为了更好的立足于本地区,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各高校也一直在引进一些高素质人才,同时也对在校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匮乏,自身艺术素养不高,人文主义精神缺失等。因此,“培养文理兼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加强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5]是高校人文教育改革中一项重要举措,我们有着义不容辞、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高素质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源泉,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不断修身、修人品,来更好的教育新生代。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是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人认知世界、获得真理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文教育中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高校教育中一项独具特色、综合性强的教育内容与活动,是培养全能型、综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是检验人文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实践平台,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走进社会、融入社会,通过自身社会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有所用、学有所长。要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就应对社会实践有质和量的推动,通过高校教师的积极引导和鼓励,让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将所学的业务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践,还可以使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供求信息,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认识到自身与社会发展的差距,从而确定目标,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
4.改善校园人文环境是保障
高校在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中,光提高“软设施”是不够的,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也应同步上来,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好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而校园文化建设正好是人文环境建设最好的表现形式,在人才培养中其重要性也是不可小觑的。它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同化的作用,越来越引起各所高校所重视,并将之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和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业余学术和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构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校园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占用了学生们大部分的时间,校园文化活动在人文环境建设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主题多样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同时也增长了自身文化素质修养,增强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对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为师生们创建了一个和谐、向上、文明的校园人文环境,为人文素质教育长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综上所述,人文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已经成为各高校的一种共识,这既是社会多元化发展对新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对于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来说,在高校构建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题。因此,今后高校在开展素质教育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过程中,应该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研究作为重要切入点。
作者:徐艳工作单位:赤峰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 上一篇: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评析
- 下一篇:旅游局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汇报3篇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