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构建
时间:2022-04-25 09:06:28
导语:理工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构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观念,它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不仅在于建构学生的学术基础与核心能力,而且必须藉由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博雅内涵,陶冶学生性情、构建博雅涵养、培养学生价值与道德判断、思维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而改变体质与气质,达到全人的境界。尤其是要使大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团队合作。作为一名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者,对于文化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十分重要,理念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文化素质教育就是把文化作为内容,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实践体验等多种教育活动,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修养等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文化层次、思想境界、精神品味[1]。其实质是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向个性心理品质的内化,形成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精神与文化素养、形成人的素质品格,并外化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中。科学与人文融合是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
二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索
学校自教育部批准学校为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起,积极思考如何开展各项工作,应该由哪个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相关工作。在学校党委认真思考和充分讨论后,一致认为实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组织机构必须要创新,即应整合全校资源,站在全局角度,从顶层设计建立执行机构和独立建制的牵头单位,真正做到切实转变观念,加强对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领导。基地作为学校独立建制单位,先后设立了“两办三中心”,即综合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大学生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素质教育教学中心和书法摄影研究中心。此外,为了更好的落实学校制定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内容,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与管理,使我校文化素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效益成果,进一步建设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指导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监控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质量,形成全校统一的指导协调机构,学校在校教学督导委员会中增设专职文化素质教育委员,负责宏观指导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及质量监控工作。经过认真调研与分析,规划素质教育开展从课程、跨学科讲座、文化艺术活动三方面入手,构建我校文化素质教育模式。即坚持以“提升人文素质、培育科学精神、陶冶艺术情操、弘扬先进文化”为己任,以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为突破口,以系列文化素质讲座、读书工程、文化与艺术教育活动等为载体,使理工科学生兼具人文素质的底蕴,文科学生获得科学精神的熏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作为独立建制机构,目前独立运行近五年了,学校积极参加2008-2012年的“三北、四川片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研讨会,虚心向专家、优秀素质基地学习。回顾发展历程,我校基地初步实现了从建设初期的“五重五抓”到目前“一实二创三高四化”的努力发展方向。“五重五抓”:即重素质教育抓“机构建设”、重调查研究抓“课程体系”、重文化熏陶抓“启航讲坛”、重人文精神抓“读书工程”、重校园氛围抓“艺术拓展”。“一实二创三高四化”:一实:独立建制实体;二创:理念创新、机制创新;三高:高质量课程、高水平讲座、高品位活动;四化:课程精品化、讲座课程化、活动人文化、竞赛普及化。
三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效果
(一)构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创建其核心地位
重新搭建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体系“中外历史与文化”“语言与文学”“哲学人生与社会科学”“艺术修养与审美”“自然科学与人类文明”“国防文化与船海史话”,新增受学生喜爱的文化素质课程近百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市场营销与能力提升》2门课程,首次作为学校选修课程获得黑龙江省级精品课程。一批核心、特色、地域化课程不断涌现,诸如:《走进海洋之三海一核》、《英语美文赏析》、《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关系与中国》、《科技创新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六门核心课程,以及《科技创新训练》、《孙子兵法》、《朋辈心理辅导》、《情商与智慧人生》……等一批优质课程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与欢迎。新版通识选修培养方案在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梳理为文化素质类(六大模块)、新生研讨类、专业拓展类。2010年学校召开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评审会,《现代海洋开发》、《科学精神的启示》、《现代西方哲学》、《中国古典文学欣赏》等22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获得首批核心课程立项[2]。同时,学校还开设名师讲堂、网络尔雅通识课程。学校学期末组织召开大面积中小型学生座谈会,了解通识选修课程教师教学状况。学校适时开展校院两级教学大检查,注重通识课程质量,停开一批课程。经过努力,学校在文化素质课程工作量、教学奖励、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单独体现。
(二)创建跨学科学术大讲堂———启航讲坛
“启航讲坛”作为一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纳入了本科培养方案,学生每听五场讲座即可获得1学分,其定位是通识教育跨学科的学术大课堂,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为主,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尤其是“学会做人”,这一方面对18-22岁的大学生非常重要,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讲坛以“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启迪智慧,引领航程”为宗旨,重在知识性、前沿性、趣味性、哲理性,融入通识课程体系六大模块。已与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国防大学等建成合作单位,定期选送优秀专家来我校讲座。“启航讲坛”作为通识教育讲座课程重要载体,不仅邀请国内名师、学者,也邀请国外有关专家,通过讲座互动以及讲座后座谈的方式,让学生有机会与专家“零距离”,达到典范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3]。讲座专家主要以国内外高校名师为主,走“高质量、课程化、精品化、制度化”路线。先后聘请到杨叔子院士、张岂之教授、王义遒教授,国家名师清华大学彭林教授、南开顾沛教授等,百家讲坛主讲鲍鹏山教授、马瑞芳教授、康震教授,军事专家金恩祥将军、徐光裕少将,艺术家六小龄童、黄宏,以及来自台湾地区、国外耶鲁大学、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等专家作客讲坛。专家精辟独到的见解,深入浅出的演讲都能唤起聆听着的共鸣,震撼的是学生的心田,滋润的是学生的心灵,部分讲座将以模块化的形式固化下来,已被聘为学校的近20余位名誉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每年将到我校讲座至少一次。专家提前二周提供讲座课程大纲或讲座简介或讲座文稿;并提供与讲座相关的教材或书籍以便学生延伸阅读与学习。
(三)倡建艺术素质教育“一人一品”
建立“一人一品”,即一名艺术专业教师负责一个艺术精品社团的日常教学、训练、演出节目的排练的教学模式。大学生艺术团相继成立,诸如“爱乐”钢琴团、“海之韵”大学生合唱团、“金帆”声乐艺术团、“飞鹭”舞蹈团、“弦之乐”吉他团、“地平线”平面设计工作室、“启点”美术工作室、“书法摄影”工作室等,这些艺术团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展现佳绩。基地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步建设的原则,注重课内向课外延伸,理论向实践延伸,以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为平台,提供学生文化实践机会。以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为平台,以提升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为目标,大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活动。
(四)做好艺术素质教育普及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文化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的理念,学校于今日出台“关于印发《哈尔滨工程大学艺术素质专项分级标准》”,此分级标准设计五大类专项,即艺术类音乐专项(合唱、键盘、声乐、小提琴、铜管类、木管类)、艺术类绘画专项、艺术类舞蹈专项、艺术类视觉设计专项和艺术类书法专项。
(五)建立文化与实践体验基地
学校利用社会资源,结合课程体系、素质讲座、地域文化,建立校外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如《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萧红故居》、《哈尔滨文庙》等,作为大学生了解文化与实践体验基地,这些基地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的延伸,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共同推进文化素质教育。
四文化素质教育十大任务
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坚持文化素质教育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整合全校资源,在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等方面不断地丰富着校园文化[3]。注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给师生打上哈工程的文化烙印,并为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可持续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
(一)加强素质理论研究,探索人才培育的途径和方法
素质教育依托文化素质课程体系,面向课程、面向活动、面向环境,以“高质量课程、高水平讲座、高品位活动”为工作宗旨,努力实现“课程精品化、讲座课程化、活动人文化、竞赛普及化”。着力促进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相融合,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格调,推动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科学发展。注重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营造崇尚学术、追求卓越、治学严谨的学术氛围。
(二)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素质教育只有纳入本课培养方案、进课堂,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精选博雅课程,重视我校“短板”教育。在专业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探寻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思路。采取政策引导、氛围营造、典型示范等方式,调动广大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力求取得突破与成效;围绕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团队建设,从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建设艺术教育团队、数学文化教育团队等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举办高水平跨学科学术大讲堂
结合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系统开设大学生文化素质系列讲座,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素质,开拓国际视野。讲坛以“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启迪智慧,引领航程”为宗旨,重在知识性、前沿性、趣味性、哲理性,讲座专家主要以国内外高校名师为主,走“高质量、课程化、精品化、制度化”路线。部分讲座将以模块化的形式固化下来,专家提前二周提供讲座课程大纲或讲座简介或讲座文稿;并提供与讲座相关的教材或书籍以便学生延伸阅读与学习。高水平讲座专家的到来,有利地推动学科建设,促进校际联合,以及高校与企业间产学研合作。高水平、学术化的讲座,发挥基地示范辐射作用。
(四)组织多层次、多样化文化素质教育活动
文化素质教育要始终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同步建设的原则,注重课内向课外延伸,理论向实践延伸,以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为平台,以提升大学生的艺术修养,提供学生文化实践机会,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为目标,大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活动。
(五)组织文化素质师资培训和教材建设工作
从事人文社会科学、艺术教育和自然科学普及工作的教师是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力量。学校要注重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素养,并形成文化素质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积极组织教师编写文化素质教育教材与读物,以推动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
(六)建设网站,编辑通讯,做好文化素质教育年报与静动态宣传工作,办好大学生艺术团,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
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需要高水平特色网站的配合,包括要闻、课程建设、图文讲坛、理论探索、艺术活动、文史哲艺相关内容等,同时更要做好文化素质教育通讯,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对工作进行总结,也可以起到宣传、辐射作用。通讯的编辑,记载着历史,还可以起到工具的作用。艺术团旨意在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和活跃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也培养了许多有专业特长的优秀人才,锻炼出一批团结意识强,办事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同时艺术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建校园文化活动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特色品牌,力求使大学生艺术团成为学生提高艺术水平、展现艺术才能的阵地和学院对外宣传交流、树立良好形象的窗口。
(七)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引进高雅艺术进校园,建设高校联盟,积极推进校际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共享
提高校园文化艺术品位的“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品牌活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系列活动是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在全国开展的一项普及高雅艺术、提升大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系列活动。可以采取教育部安排和自省邀请相结合的办法。工作做得出色,走在全国前列的国家基地院校要加强与其他非基地院校的联系。在推广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方面,基地要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此外,结合地域资源,建立校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结合地域资源,共建素质教育基地,历史博物馆、烈士馆、展览馆、名人故居等,组织学生前往参观学习和心得交流等,既是对他们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公德教育,也是他们自身思想修养的升华。
作者:董宇艳陈杨荣文婷工作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 上一篇: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思考
- 下一篇:发改委党的群众路线心得体会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