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时间:2022-12-11 04:26:00

导语:老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老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树立现代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要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要开展心理辅导,家长密切配合,巩固学生的健康心理。教师是精神环境的核心因素,良好的精神环境依赖于教师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质,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给学生以积极的感染。在学生提供精神环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心发展,教师不仅是环境的创设者,还要做学生的观察者和引路人,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引导学生形成奋力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会尊重与信任学生,把学生人格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感到老师心中有“我”,再施以教育策略、方法,学生就会钻入教师的“圈子”里,改掉坏习惯,从而努力学习、生活,学习成绩及表现就会出现新的春天。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回想自己的教学经历,认为作为一个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这样才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对学生批评要讲道理,不要骂他们,侮辱他们,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谁如果不完成作业都要补,在课间辅导他补,老师尊重、相信学生,也能换来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信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三点:第一,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学生与教师在道德人格与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体罚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施暴,历来是被人唾弃的,作为人民教师,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即使是孪生子女,也不一样,这是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的。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也不应该这样要求学生。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人。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如此,美国著名作家爱墨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只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向着好学生的方向去努力,最终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学生,走近孩子们,走近孩子们的心灵,用心同他们交流,那你的收获会很大。

二、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

教师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我们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这样使学生心理压力大。在一个班集体里,有讨人喜欢的学生,也有看上去有点令人讨厌的学生。教师的情感倾向无是存在的,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又懂事,令人喜欢,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又调皮,令人生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上,任何情感倾向都应该压抑下去,而不能随便暴露情绪,更不能有任何讨厌某些学生的心理。“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班主任,不应区别“爱学生”与“厌学生”。相反,越是后进的学生越应该多给予关心和帮助,对于好学生也要在鼓励其做得更好的同时,培养他们戒加骄戒躁的心理,培养他们关心、帮助后进同学一起进步。有的班主任,当某个好学生犯错误时,很宽容地就原谅了,但某个后进学生犯错误时,就严厉批评。虽然班主任对后进学生没怀有恶意,但这么做容易激起矛盾,分化了班级。所以,教师有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切不可厚此薄彼。洒向学生都是爱,只要有了爱,就不会有“生厌”的学生,也不会出现排挤后进学生的现象。后进学生更需要爱,更需要关心、帮助。

三、用爱心呵护学生成长,用细心走进学生心灵

“有爱才有责任”,爱心是责任的体现。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种健康向上的奋斗竞争精神。作为教师,除了用集体的力量感召每个学生,还需要帮助后进生,能够紧紧地随着班集体的齿轮转动。而做到这一切,爱是前提,另一方面要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用行动感染学生、感召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富有爱心。爱心教育也包含了感恩教育有感恩之心,就会逐渐转化为爱心。细心地观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面对每个学生的变化,都要细心地去发现,老师平时与学生的交往中,观察分析学生的特长,引导学生发挥特长,既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又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只要认真探索,不断创新,用心体会,就会心想事成,只要多与学生交流,就能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势群体”更应该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这不仅需要专业心理辅导老师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师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充分运用到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学生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