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小学教育素质教育策略论文

时间:2022-09-18 06:12:00

导语:现代中小学教育素质教育策略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现代中小学教育素质教育策略论文

素质教育对于目前的教育而言,是大势所趋,然而在众多形式的教育都高举素质教育的大旗的时候,我们也要重新对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和实现形式加以反思,才能确保素质教育免于流俗。

所谓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均衡发展为最终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以及各方面的身体以及心理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一个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的教育形式,然而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在入学以前的孩子基本可以认为是以家庭为中心进行活动的,小学对这些学生而言可以算是第一个接触到的社会,从小学阶段开始,他们将不断深入地接触社会。

一、目前小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小学给了学生们一个在时间和学习上都相对宽松的环境,在目前不断减负的呐喊声中,越来越多的生活实践被学校以强制的形式搬进小学生的生活。其中不仅仅包括各种各样的义务劳动,还包括各种家务劳动的参与以及反思。

无可厚非,素质教育作为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思路的必然基石,其本身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国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我国才有可能在新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贯穿一个人生命始终的素质教育,理所当然地应当在各个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小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却并没有得到一个十分全面的改观。学校组织的义务劳动和社会服务并没有真正得到学生的支持,而没有全身心的投入,自然难以收到良好切实的效果。而学校倡议的各种各样的深入到生活方方面面的素质教育形式,也常常会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导向而流于形式。

二、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开展切入

素质教育的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并最终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教育的一个构成部分,它与教育的目标是相一致的,而不是教育的外部附庸。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实在小学阶段内呢,通过长时间对于小学教育的分析和观察,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思想---意识决定行为常常有教师为学生平时粗鲁的言行感到头疼。训斥虽然能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却难以持久。

言行源于思想,粗鲁的言行是学生本身对于这种言行的认同,甚至有的学生不知为耻反以为荣。因此想要解决这样的局面有必要从思想着手。

小学教育体系中的思想品德课是我们从来都忽视的环节。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故事常常成为课堂上脍炙人口的历史美谈,但是这些美谈却并没有改善学生的思想,反而逼思想品德课流于形式。因此想要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首先就要抓紧思想品德课的建设。

思想品德课在小学教育中由来已久,然后效果却难以彰显,首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这一课程只有学而没有思。

学是对新的知识的获取,思是对已有的外部知识进行同化,而变成自身知识构成的一部分。

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通常是很好的学习了思想品德课上的众多案例以及优良品质,但是并没有深入思考,并没有将这些品质同化成为自身知识构成的一部分。因而学生知道应该如何做,却难以真的在行为上落实。公务员之家

对于思想品德课而言,教师不仅仅需要让学生们了解思想品德的课程内容,更要让学生在心中树立起对于良好思想品德认同感,树立起荣辱观。这不是一个一朝一夕的工作,而需要长期的实践校正。教师更不能将思想品德课圈囿于课堂之上,更应当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2.个性化---教育的趋势所在个性化教育是教育的整体趋势,由于每个学生的资质特点各有不同,教育也应当有所针对。虽然目前在中国的教育形势之下,真正的个性化难以展开,但是从细微之处观察,教育的个性化其实无所不在。

考试,如此看似一刀切的教育行为,其实是在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疏漏,而教师也会依据每个学生的考试状况来有针对性地安排联系或辅导。

对于素质教育也是一样,素质教育中有关知识均衡发展的部分有赖于各科教师依照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调节,而有关人格健康成长的部分则有赖于家长、学校乃至社会共同参与监督,帮助学生完善。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人格发展也会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只有把这些个体加以区分,才能够真正达到帮助每个学生完善人格的目的。因此在这一方面,素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播知识的层面上,更要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内心和思想,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状况因材施教,才能有所收获。

素质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仅是课堂之上的45分钟,不仅仅是在校时间,不仅仅是一二年级更是从课上到课下,从学校到日常生活,从小学到大学。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言,素质教育的建设活动不仅仅是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责任,也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同时是家长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只有学生的整个生存环境都来关注,素质教育才有可能走到它的巅峰,才有可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