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完善教育创新论文

时间:2022-06-05 10:07:00

导语:深化完善教育创新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深化完善教育创新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素质教育的涵义解析;素质教育的路径选择;完善教育创新的思路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全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的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素质教育是以教育对象的素质结构因素为依据确定教育内容和课程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科学化、规范化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生理同化和文化内化的活动、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意识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树立教育服务观念、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建立起适应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教育创新的先导是教育观念创新、提高教育的适应性效率、调整和重组我国的教育科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全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现代社会呼唤完备的教育体系的建立,构建市场经济的素质教育,需要选择不同的路径,需要不断深化完善教育创新

【关键词】素质教育路径选择教育创新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全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是二十一世纪人才质量观的标志,是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核心内容。

1素质教育的涵义解析

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的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的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就是表达新时期时代精神的全面发展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在当今社会的实践形态;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社会发展目标为宗旨的教育,其核心是使学生学会做人。

1.1素质教育是以教育对象的素质结构因素为依据确定教育内容和课程的教育

素质教育以学生需要发展的素质因素为依据确定教育的内容和课程,具有明显的“素质化”特征。人的素质是分层次的,其中第一层分为生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第二层分为生理结构素质和生理机能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

1.2素质教育是科学化、规范化的教育

传统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因为内容和课程的确定不科学,不能够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虽然它强调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素质,但它只能是对知识水平的评价,其本质上只是“知识教育”,而以外的素质如态度、能力、禀性等素质由于处于评价的盲区,自生自长,无法得到发展和完善。所以,现代社会呼唤着科学化的素质教育。

1.3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生理同化和文化内化的活动

教育是促进人的素质发展的活动,素质发展包括生理素质的发展和文化素质的发展。生理素质的发展,需要从外界摄入营养物质来满足其基本的需要;文化素质的发展,需要从社会环境中接受文化信息的刺激。因此,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科学地促进人的生理同化和文化内化进而促进素质持续、和谐地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而进行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路径选择

2.1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意识观。

素质教育是教育思想和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进步和突破。知识、素质、能力构成人才培养的三个基本要素。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和结晶;素质是在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下,通过认识和实践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的素养和品质;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2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旨,它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需要的是人的全面能力的体现,人越能够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目的是鼓励拔尖,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相统一,可以通过人的终身教育来完成。

2.3树立教育服务观念

树立教育服务的观念,对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尤其是教育经济理论,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对于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以使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获得经济效益;对于促进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对于顺应“用户第一主义”的潮流具有现实价值;可以促进新型教师观的建立等。

2.4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力量。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精神,要知难而进,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学历达标,而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全方位地完善教师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等方面,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2.5建立起适应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

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包括:有效的导向机制、有力约束机制、科学的评估机制及广泛社会参与机制等内容。按照市场的要求对传统教育进行变革,吸收和借鉴其源远流长的教育思想理论,把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中进行整体规划,以体制和制度的创新为支撑实现素质教育的健康及可持续发展。并要注重改革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内容,改革不合理的组织管理,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和层次。

3完善教育创新的思路

教育创新包括教育思想的创新,教育体制的创新,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等。其目的在于“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完善教育创新的思路主要表现在:

3.1教育创新的先导是教育观念创新,它是教育事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教育观念创新是教育主体适应客观教育环境的发展和变化,科学、准确地把握教育活动变化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以正确的方式构建新的思维、理念和思想,来形成对变化了的教育环境新的正确的认识。教育部门的创新教育,在内容上就是要抛弃落后的组织观念、制度观念、运作观念等,准确认识和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建立一个能够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育系统结构。

3.2提高教育的适应性效率

教育的“适应性效率”是指教育创新的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以及结构转换的有效性,它是教育推进社会发展的根本所在。具体体现在:

一是建立选择性高考模式,改变现行的一些模式,增强高校的自主选择权,推动基础教育的根本变革;二是增强教育的国际服务贸易功能,建立富有特色的国际教育平台,培育自身的指示乃至课程创新的创生土壤;三是改进知识生产模式,强化研究生教育,这是学科发展在综合化、系统化和跨学科的基础上重组和创新,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四是从以升学率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转变到关注教育主体生活质量的提高上来。

3.3调整和重组我国的教育科研

教育创新应以系统的、客观的科学研究为基础。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育科研的创新水平,是实现教育创新和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具体表现在:

完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机制和程序,把教育科研纳入教育决策的程序之中;建立开放的、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科研系统,吸纳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为教育事业出谋划策;发展教育科研的社会中介机构,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应用;不断扩大研究队伍,是科学研究成为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师资队伍和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

3.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教育的创新在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遍应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实现教学内容更新,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实现教学观念更新,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可以实现测试手段更新,对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学生成才;可以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求异、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个性的知识结构的品质。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新概念.素质教育广场网.

[2]袁贵仁.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J].中国教育学刊.

[3]胡耀宗.教育服务的价值刍论.当代教育科学[J].

[4]徐晨光.观念创新:教育创新的先导[J].高教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