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时间:2022-04-28 10:49:25

导语:商务英语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商务英语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摘要: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以提高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创业素质。依托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结合专业特色创建工作室来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校企合作“工作室”,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丰富创业实践经验。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商务英语;创新创业教育

1引言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求职难”问题日见报端。在“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扩大就业发展战略指导下,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全国高等院校担负起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任,深化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业技能,并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便利条件和实践平台,以此响应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号召。

2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困境

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展开让人们对其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狭隘解读并不罕见。“创业教育实践中存在两种层次的目标价值取向———以培养企业主为目标的低层次功利性创业教育、以提升创业者意识和素质的高层次非功利性创业教育。”显然后者才是创业教育的实质体现。“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更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基地,应该清楚当今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真正影响因素,应该弄清楚创业教育的本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等于鼓励大学生一毕业就去创业,甚至休学创业,而是培育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培养一种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是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把大学生所学知识升华为创业素质,是对创业知识、技能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创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技能要注重他们的持续教育,而非急功近利的短期培训。创新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也凸显出诸多问题,比如:创新创业课程大多停留在理论教育层面上,尚缺乏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整体氛围。虽然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这些课程彼此孤立,并且与学科和专业教育关系不紧密,因此很多学生只是将其视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未引起足够的兴趣和重视。在创业实践教育方面,我国高校的创业实践教育局限性较大,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基本流于形式化,难以满足学生的创业实践需求。相较于理工科专业,文科类专业如何体现其应用性和职业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横跨商务和英语两个范畴,具有明显的文科类特征,很难像工科专业那样做到“工学结合”。根据本校及其他一些高校商务英语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商务英语毕业生自主创业意识欠缺,创业意愿淡薄,绝大部分选择到公司或其他单位就业,大都在外贸企业做国际贸易业务员跑单,在涉外酒店、旅游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员和翻译工作;而利用专业优势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比例极低。实际上在国际贸易日趋小额化和跨境电子商务配套服务日趋成熟的大环境下,商务英语本科毕业生具有专业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相应的国际商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借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扶持东风,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寻求到商机,创办翻译工作室、利用网络平台开跨境电商网店等是可能实现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缺失说明了目前商务英语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融入商务英语的专业教育,使学生能够以自身的语言知识和商务技能为基础,加强创业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成为能够自主创业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如何结合本专业特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学科建设的一大当务之急。

3校企合作“工作室”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势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有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才能为难题的解决找到突破口。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让学生在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并不断深化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引导学生结合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根据国际贸易市场前景和社会需求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和创业目标,为毕业后的自主创业做好充分准备。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无疑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工作室”模式起源于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学院创设的“作坊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最初用于培养艺术设计人才,现在已广泛借鉴到各个专业。这一模式依托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分析企业与学校的具体情况,共建学做一体的实训创业工作室,充分利用双方资源、优势互补,把工作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用企业化标准培养学生,采取企业化的方式管理,实现教学模式企业化。建设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室”的优势在于:一方面,企业非常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校企合作“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会贴近企业需求和岗位实际要求,让学生接触并掌握到公司经营管理、客户资源、经营渠道等全套的外贸业务,强化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学生在提升职业能力的同时加深了对创业工作的实际认知,积累宝贵的创业经验,增强学生的企业管理能力,从而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和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之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同时,校企合作“工作室”的项目运作主要是以团队形式来完成,强调团队协作,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组织协调等交际能力和团队精神。对于教师而言,合作企业提供了第一手的创业实践资料,教师有机会直接了解企业的运营机制,在工作室的项目运作过程中,与企业专家的共同指导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创业实践教学技能,优化创业实践教育师资力量,促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与服务的深入。另一方面,校企合作“工作室制”培养模式符合企业人才开发培养的目标。合作企业能够从接受项目训练的在校大学生中吸纳优秀的创业型人才为企业服务。这部分学生一毕业就可以上岗工作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不但降低了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和培训周期,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企业的竞争发展提供低成本的知识人才储备。工作室的项目成果也能为企业所用以获取经济效益。而企业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无形中对企业品牌与企业文化进行了宣传,不失为压缩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更重要的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战略需求。“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发展来看,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大学的事情,更大的责任在于社会系统本身,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至关重要。”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折射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这有助于企业树立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和口碑。

4校企合作“工作室”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工作室”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依据商务英语本科的就业特点,以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完成课堂专业知识的学习任务之余,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各类平台。校企合作“工作室”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契合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4.1理论教育环节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应该要考虑到商务英语学生的专业知识需求,体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双融合。JeanPi-erreBertrand提出,“创业课程应与相关基础课、专业课相结合,实现完整的创业知识课程体系与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也提出“结合专业,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在专业教学中更加自觉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发现创业机会、敢于进行创业实践的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应纳入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框架内。学生掌握一些创业基础知识之后,可以邀请来自校企合作“工作室”的行业兼职老师经由商务策划、企业家讲坛等创新创业课程,为学生传授实战经验并解惑答疑,更好地唤起学生的创业兴趣。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专设创业课程有清晰的专业倾向,将专业知识直接与创新创业相联系。在我校,这些创业类课程由外文系依据学科特点自主安排,比如:专门为2014级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子商务方向的学生开设了“网上创业项目策划”课程,占16学时,属于专业核心能力选修课。此类创业教育选修课程面向的教学对象为已经产生创业热情,有创业意向或者想进一步了解创业拓展知识的学生。校企合作“工作室”的指导老师可以就学生的创业项目策划提出详尽的指导建议,使创业教育有明确的针对性,让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能得到实质性的帮助与提高。4.2实践教育环节学生具备必需的创业理论知识及创业素养之后,可以进入校企合作“工作室”进行实践训练。高等学校免费提供实践场地,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按照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发展方向组建专项工作室,比如国际贸易工作室、跨境电商工作室等。这类专业工作室投资小、风险低、易操作,是学生创业实践教育的基本形式和载体。商务英语专业的校企合作“工作室”强调在专业实践中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通过校园活动、创业设计大赛、企业项目运营等多种渠道,帮助学生在工作室的项目实作中对企业的管理与经营形成一个直观感受。校企合作“工作室”由专业骨干教师、合作企业专家和学生组成,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外贸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创新创业素养的实训平台。首先,由合作公司和学校对学生进行选拔录用,优先选择那些有创业愿望和意向、吃苦耐劳的学生加入工作室,一般为大二、大三学生,形成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传统,从而保证工作室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工作室按照外贸公司的运作模式,采取导师统筹规划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形式,开展技能大赛、创业实践、进出口业务项目等各项工作内容。4.2.1以赛促训根据专业优势,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业竞赛、创业计划大赛是近几年全国高校创业实践教育的常见方式。清华大学率先于1998年举行的“创业计划大赛”,开启了中国大学生创业竞赛活动的序幕。此后,这一赛事成长为“挑战杯”全国型大赛。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的数量和次数逐年增加,如: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和全国工商联主办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由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的“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科学院举办的中国科学院青年创业大赛等等。各省市、各高校的创业竞赛也纷纷涌现,为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多种展示渠道。这种以“创业方案”为载体的创业大赛涵盖理论知识和实践两部分内容。大学生在参赛备战的模拟练习过程中要收集、查阅各种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设计创业计划书,充分发挥自己潜能,动手、动脑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积累的实战经验,加深对创业的直观认知,丰富其创业知识,提升学生创业的自信心;以团队的形式参赛能综合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有利于进一步打造学生团队的创业核心竞争力。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参赛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创业计划方案进行认真细致的、一对一的点评指导,保证使这些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得到全方位辅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以赛促训的效果。譬如:2015年11月14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首届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我校的三名学生与合作企业组成的哈瑞贸易团队在大赛中荣获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充分证明了校企合作的良好效果。除了创新创业大赛,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学生团队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加强自身的职业综合素养。学生们在这些大赛中表现出色,各类竞赛捷报频传。例如,2015年的“益达杯”第三届全国国际贸易会计职业能力竞赛,参赛的三名学生获出口会计核算单项技能团体一等奖,综合技能团体二等奖及个人技能三等奖。4.2.2顶岗实训工作室的学生在参与具体项目之前,必须要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训。学生一般利用暑假,完成两个阶段的培训任务。第一阶段是前期的体验式课程,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自己去体会一些有利于后续工作的道理。第二阶段是工作内容培训,首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公司指定不同的员工带队安排及指导所有实训工作。在行业导师的带领下,小组学生先后到公司的关务部、运输部、客服部、销售部等各个部门学习,熟悉公司里一些具体岗位所负责的工作事宜,了解公司系统的工作流程,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是如何配合的。实训期间学生像公司的正式员工一样准时上下班,真实地感受公司员工的上班状态,体验到一个外贸企业的基本运作过程和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通过一段时间的顶岗实训,学生会对公司各个部门的构建情况、运行机制有一个框架性的全面了解,为他们以后的创业概念具体化做好铺垫。4.2.3项目实作暑期顶岗实训之后,学生返校回去校企合作“工作室”完成合作公司提供的实践业务,一边学习一边为公司开拓外贸市场和寻找新客户。在此期间,合作公司指派一些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强的骨干员工到“工作室”指导和监督学生开展外贸业务和实训项目,为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创业人才模式提供有力支持。学生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工作室项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每5至6人组成一个团队,每个团队推选一名项目主管,负责项目的组织和工作的协调。团队内成员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进行岗位分工,并予以各自的工作任务,最终合作完成业务订单。“工作室”校企双方的指导老师要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中的综合表现评定其成绩,采用奖惩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良性的竞争意识。校企合作“工作室”的真实项目促使学生知识转化和能力提升,让学生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有利于养成商务英语人才的职业素质并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与敬业意识。随着创业知识的积累和创业技能的提高,有强烈创业意向并做好一定创业准备的学生可以过渡到挑战性更高的创业实战。经由上述的实训步骤,校企合作“工作室”实现从职业基本能力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到创业创新能力培养这样一个逐级递进的能力培养过程。

5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相融合,这对优化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培育其创新创业能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专业教育是基础,创业教育是实际应用与发展,二者不能相互替代,但必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校企合作“工作室”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打造了一个创业素质培养的真实环境,让他们在工作室里学到项目开发、产品营销和企业管理等相关创业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兼具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创业能力的商务英语实用型人才。诚然,这一模式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商务英语校企合作“工作室”的建设与完善尚需进一步的努力,才能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作者:石海霞 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参考文献

[1]游振声.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67.

[2]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1):79-84.

[3]郭丽君,刘强,卢向阳.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J].高教探索,2008,(1):132-135.

[4]李舒,齐昕.基于网络创业的高校创业课程体系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4,(4):123-127.

[5]黄茂.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1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