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5篇
时间:2022-04-28 10:34:00
导语: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5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摘要:将“OSC”的人才培养理念应用到商务英语教育中,以学生为本,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商务英语教育中构建“OSC”人才培养理念,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共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就业岗位群情况的分析改革课程体系,加强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课证结合,创新考核方式,以确保根据社会发展和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办出商务英语专业的特色。
关键词:商务英语;培养模式;“OSC”人才培养理念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商务人才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极其重要的竞争力[1]。商务英语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情操素养、商务谈判和文化管理的能力,还应具备稳定的学习能力,这样才可以不断地探索问题与研究问题[2]。高校要想培养社会满意的商务人才,应该有所创新。“OSC”人才培养理念,即开放合作理念(OpenandCooperativeParadigm)、强化资源整合(StrengthenIntegrativeResources)和创新培养过程(CreateEducationalProcess),强调的是培养实践型人才,让学生能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将“OSC”人才培养理念融入商务英语教育中,不但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还能为他们将来走上岗位打下扎实的商业能力基础。鉴于“OSC”人才培养理念对商务英语教育有一定借鉴性,可在其理念指导下构建具有语言基本技能、商务基本技能、商务专项技能、商务专项综合技能四级递进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体系、校内外实训基地、课证关系、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另外,进一步探讨学校和公司资源相结合、学校环境和真实职场相结合的策略创新。
二、商务英语教育的目标定位和“OSC”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关系
传统的商务英语教育虽然涵盖了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以课堂为主要形式,以讲授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为主要内容,虽结合毕业实习实践,但实践时间总累计不到4个月,学生的实操商务能力难尽人意。将“OSC”商学人才培养理念(包括开放合作理念、强化资源整合和创新培养过程)融入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很好地补其短板。首先,融入开放合作理念,即英语教师以开放合作理念来引导学生,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学习商务英语知识,充分地发挥积极主动性,发掘潜在的才能,不断激起探索、想象、发现问题的愿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并运用商务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商务英语教育要加强各类资源的整合,主要包括对人才培养知识能力与商务英语知识培养目标的整合、实验实训设施的整合。再者,创新培养过程,包括开发商务英语的新课程,教学方法、教育手段和学习场所的创新,能有效提高商务英语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一)开放性特征是链接的纽带。开放性是具有开放性质的措施和形式,相对传统的封闭性的商务英语教育来说,“OSC”商学人才培养理念更强调开放性,学习者的思维是开放的,可以自由思考,而且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没有地理上的距离概念,打破传统思维的局限,天马行空地发挥自己对商业的灵敏度,只要遵循规定的法律规则就可以了[3]。谷歌安卓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经营理念的开放性,允许终端厂商加入到安卓系统联盟中来[4]。换句话说,谷歌安卓的成功是商学人才经营理念与管理创新能力的成功。然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善于模仿,这一特长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开放性思维,影响了他们商务实践能力的发展。“OSC”人才培养理念提倡兼收并蓄,打破常规,让学生突破其模式化思维,提升灵活应对实际商务环境的能力。在“OSC”商学人才培养理念下,没有设定所谓的“现实条件”,也没有过多的法律政策管制,甚至鼓励学生去思考如何打破既定的条件,以及如何和商学法律政策进行协调来决定行动。这其中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这种开放性的思维方式使得学生不存在是否拥有条件的限制,只要你是一个思想完整的人,“OSC”商学人才培养模式带给你一个无差别的虚拟自由王国,在模拟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思[5]。导入“OSC”人才培养理念,无疑给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注入了活力。(二)携手合作是一种优化的整合力量。我国商务英语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基本是在原有英语专业课程基础之上选择性地添加相关商务专业课程,课程缺乏连贯性,实践环节也很薄弱,没有很好地整合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资源。而“OSC”商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商务英语教育的合作体现了资源的整合,从而实现资源整合的最大化。第一,专家师资力量可以由商学教育专家、商务英语教育专家共同组成专家团队,针对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深入分析,确定所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同时注重引进先进的外资商务教育资源,联手研发适应当前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方案、课程内容等方面,以确保设置的人才培养方案紧贴当前的市场需求,以及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6]。第二,积极促进“OSC”商学人才培养与商务英语教学内容的整合。对商务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的目标,是改变传统教学的“难”、“偏”、“繁”和“旧”,以及过度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重新构建教学模式,使商务英语专业能够更好地服务跨国商贸[7]。第三,教学师资力量可以适当地引进商业人才的加入,实现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目标,不但要求教师移步到企业内部进行实战性的锻炼,企业技术人员也会被派到学校开展教学活动,达到资源共享,还可以积极促进学生群的就业,或者成立校建工厂,达到资源互通[8]。第四,促进实验实训设施的整合。要求将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施统一管理。(三)创新是培养的关键。商务英语教育的普遍问题是学生的学习途径单一,课堂教学过于理论化,缺乏仿真商务环境下的实践,所培养的学生难以学以致用,特别是缺乏创新精神。而商务英语教育和“OSC”商学人才的联袂培养,首先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的结构。将商学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进行联手合作,以开发新课程,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创新,并注重教育的整体优化。第二,商务英语教育和“OSC”商学人才的培养,均要以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基础。采用“‘OSC’商学人才-商务英语教育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其实就是一种颠覆传统教学的创新方法。为了适应时展对学校商务英语教学的要求,应以英语相关的商务项目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完成多项商业任务的方式,在学习中开发学生的商业思维与商业眼界。第三,教学手段需要创新。商务英语教育和“OSC”商学人才培养的联袂,不是简单的“1+1”模式,而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才培养。在教学中,尤其要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确保优化整个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9]。第四,学习的场所也需要创新。学习场所的创新,最突出的一点是增加学生到外贸公司进行实训的机会,在实践中创新教学,教师不限于专职在校教师,可以直接聘用跨国公司和外企专门人才进校兼职教学,不断适应外向型经济和外经贸行业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三、商务英语教育中别具一格的“OSC”商学人才培养模式
商务英语教育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兼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现阶段商务英语在课程设置上过于注重理论性而忽略了实践性。一、二年级注重的是英语基本技能的学习和专业英语四级的过关。专业课程主要集中在三年级,专业课程设置不全面,缺乏连贯性,整体松散。学生要在短时间内学量专业课程,往往很难适应。四年级则要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毕业实习,同时还要准备考研、择业。简单的“英语+商务”的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10]。故此,可以考虑构建具有语言基本技能、商务基本技能、商务专业技能、商务专项综合技能四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图1商务英语教育中别具一格的“OSC”商学人才培养模式在商务英语专业中构建“OSC”商学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培养既要兼顾基础知识,又要强调其语言能力与专业能力并重,既要考虑到教学计划的统一性,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共赢。在一年级时注重学生语言基本技能的强化,因为有现成的统编教材、明确的教学目的、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师操作比较容易。二年级时开始逐渐引入学术性的商务英语专业课,配合实践周训练学生专项技能。三年级以商务技能课程和职业导向性课程为主,工学结合,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进行弹性化设置,加强课程的应用性与实用性,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实践教学应占教学计划总学时比重的50%以上,积极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11]。在工学交替的环节中,要充分依托校外基地的师资与实训环境,积极推行学生的知识与应用知识交替运用的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12]。四年级在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环节中,高校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习环节,加大投入,完善过程管理,大力推进学生到外资企业的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可以采用撰写公司某个项目报告或调研报告形式完成,强化顶岗实习的效果。实践环节的评估不再是单一的结果性评估,而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的过程性评估,同时将职业资格认证纳入到商务英语的教学中,融会贯通。将“OSC”人才培养理念移植到商务英语教育中,不仅拓展了教育的开放性,发挥优化的整合力量,同时在实践中创新教学,以适应外向型经济和外经贸行业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四、商务英语教育中“OSC”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商务英语教育中“OSC”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包括以下几个方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就业岗位群情况改革重组课程体系,以顺应商贸公司对学生通用能力的需求;加强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课证结合,把商业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纳入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计划;以及创新考核方法。(一)课程体系应顺应需求。在设置商务英语课程的问题上,应立足商务英语专业的现状,并以这些岗位群的技能需求为导向,顺应商贸公司对学生通用能力的需求[13]。故此,基于“OSC”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商务英语教育,仍是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研究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时,首先考虑各类型课程的设置比例。除了设置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外,要协调安排好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权重,实践课程最好达到50%以上。其次,要有前瞻性和时效性。商务英语与社会经济生产紧密相关,随着经济发展,课程更新快,高校需要不断调整开设具有较强合理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课程。例如:国际结算、国际物流。最后,要遵循弹性原则。因商务英语课程具有时效性特点,故我们要将弹性原则运用到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评价等方面。专家们应按以上原则从教学内容入手,全面整合课程的设置,改革并重组商务英语的课程体系,以确保教学的与时俱进[14]。从跟踪调查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来看,其就业岗位主要是涉外工作,包括业务员、商务文员、单证员、跟单员、销售员、接待员等等[15]。(二)加强校内、校外的实训。商务英语专业所采用的课程既要结合“OSC”商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又要认识到商务英语专业的重心仍是以商务英语教育为主,不是培养专业的商业人才,而是培养具有商业知识、商业眼界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16]。在商务英语专业中引入“OSC”商学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原因,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适应外经贸行业发展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多重需求。商务英语教育和“需要把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涉外展会、职业证书相融合。商务英语教育的开展重在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具体分析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坚持以实用为主,以商务英语的职业技能需求为教学的核心,将理论和职业技能训练进行统一,使学生自主完成工作任务以后,获取各种职业技能。故此,需要建设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的基地,根据课程设置的需要,对商务英语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进行特定工作任务的实训。尤其是要侧重将企业中的各种商贸任务贯穿到商务英语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突出商务知识的实用性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基础[17]。在商务英语专业的综合实训过程中,应在国际商贸的岗位上进行系列的强化训练,将商务沟通技巧、商务文化背景知识、翻译技巧等方面融入商务英语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熟悉各种外贸展会实战技巧的基础上,系统地掌握外贸的能力,以确保顺利地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实现学生顺利地顶岗实习与就业。(四)加强课证结合。为适应社会发展对涉外商务岗位就业人员职业资格的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和商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商务英语的日常教学计划中。把商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纳入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范围中,需将商务英语的课堂教学与商业的职业资格证对商务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进行融会贯通,促使商务英语的课程标准与涉外商务的岗位标准进行衔接,强化相关的岗位技能训练。让学习商务英语的学生在获取商务英语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能获得商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商务英语的课程内容设置也应该与时俱进,且随着社会岗位技能要求的变化而更新,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与适应性[18]。(五)创新考核方法。基于“OSC”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考核应注重创新,一方面,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现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全面人才的内涵,彻底改变传统以知识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变革培养人才的方向;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全方位考核。考核的形式要逐渐废弃传统单一型的闭卷考试,根据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与课程的特点,引入半开卷、答辩、专业测试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考核的方式尤其注重把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纳入考核的内容。实践环节的考核要将企业纳入其中,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学生的考核评估,科学合理的构建学分互认机制。从长远来看,这种考核方法具有源源不断的创新特点,工学互促,能够积极促进广大的教师去努力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采取多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商务实践能力的目的。
五、“OSC”理念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创新
“OSC”商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商务英语教育的结合充分利用了校内的教育资源与校外的企业资源,始终把“OSC”商学人才培养模式贯穿在开展商务英语教育的全过程。同时教与学的过程始终离不开职业场景,使学生和教师有一种前进的动力。(一)学校的教育资源与商业公司资源相结合。校企合作是“OSC”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应用,也是实现商业人才培养与商务英语教育资源融合的重要途径。从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来看,“OSC”商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商务英语教育的结合充分利用校内的教育资源与校外的企业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到商务英语的教学环境中,就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利益。从学校来讲,商务英语专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满足企业的需求,以企业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商务英语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校企之间要保持良性合作,就必须始终把“OSC”商学人才培养模式贯穿在开展商务英语教育的全过程。(二)学校教育环境与真实职业场景相结合。基于“OSC”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商务英语教育,教与学的过程始终离不开职业场景。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必须注重实际应用的效果。因此,商务英语的专业人才培养应结合真实的职业场景。由于不同的人在同样的职业场景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效果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尊重他们的差异性,因材施教[19]。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突发事件频繁,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当时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应对。学生和教师在完成这些真实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工作岗位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并化作自己前进的动力。
六、结语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飞速发展,以适应社会各行业分工细化以后的发展需求。就商务英语专业而言,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人才队伍探索适合本校培养人才的发展模式,求实创新,从而为跨国商务提供应用型的综合人才[20]。走“OSC”商学人才培养模式与商务英语教育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通过构建具有语言基本技能、商务基本技能、商务专项技能、商务专项综合技能四级递进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校内外实训基地、课证关系、考核方法等方面着手探索,并深入探讨学校和公司资源相结合、学校环境和真实职场相结合的策略创新,重视拓宽对学生开放性思维、创新能力等实践技能与职业能力的培养路子,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办出学校的专业特色。
作者:刘宁 单位:台州学院
第二篇
摘要: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人才培养方式,得到很多商务院校的青睐和肯定,在各院校里蓬勃开展,这种模式中的英语教学应该如何进行?本文拟从企业需求出发,讨论了企业参与商务英语人才英语能力的培养路径,对学徒制培养模式中的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模式;商务英语;企业参与培养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将传统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职业教育制度[1]。其主要特征是商务院校与用人单位通力合作,学校采用课堂授课模式传授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企业用“师傅带徒弟”的培训形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2]。在这种模式中,教学场所和实际职场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人才。学生一半时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半时间以学徒的身份在生产车间接受训练,二者有机结合、交替交互,实现理论培养与实践训练高度统一。这种模式中的商务英语人才英语能力培养,除了尊重语言学习的共性外,还应该注重实用化,回归其沟通交流的工具本质,强调为专业服务,根据学习者的专业、行业、职业方向和类别,针对职业岗位需求,设置富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学以致用、用有所长。
1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企业参与商务英语人才英语能力培养路径
那么从企业层面出发,又该如何参与商务英语人才英语能力培养呢?本文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1课程内容
由于学徒制培养模式中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明确,应协调好基础英语教材和企业需求在英语学习内容上的对应关系,即抓英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同时,又强调商务英语能力的培养。有条件的院校和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开发教材或增加课外补充教材。1.1.1从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出发选择教材或学习内容弹性地设置英语课程,从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出发选择教材或学习内容。可以请企业负责人直接参与英语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制定,或学院层面聘请企业专业人才编写与市场同步的教材,依据当地经济产业结构、企业产品结构等的变化不断调整、更新和完善教材,灵活适应新情况。此外,学校的教材体系可以做成活页式的,便于及时更新和修订。1.1.2紧跟时展,把课程学习内容延伸到课外企业需要的商务人才应该是能掌握行业最新资讯、紧密迎合市场走向、富有创新求变思维,这对学校的教师也提出了新要求。教师需深入实践一线,密切结合互联网,收集教学素材,编写切合市场实际的实用性讲义,并保持教材内容的常用常新。当前国内一些院校开始流行“教师下企业”的学习和培训制度,无形当中也促进了企业和学校交流的进一步深化,也促进了教学课堂中学习内容的更新。
1.2实训环节
英语语言的交际性和实用性,决定了英语能力只有在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互动中开展,才能得到真正的检验。基于英语学科的特殊性,语言的操练和实训难以量化、主观性强,个体的操练缺乏趣味,多人同步开展则难以监管,成果都难以量化。这就要求教学者创设情景模拟实际场景,但模拟的场景毕竟不能替代实际,如果能跟随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随机旁听、实地操练,比起教室里的依葫芦画瓢,效果必然事半功倍。如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外贸人才,如能深入外贸公司一线、具体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跟着一线员工熟悉产品专业知识。自行解决实习中碰到的问题,学着协调人际关系等,同时也接触到各类进出口程序与规章制度,接触向客户介绍产品、谈判,接单、协助完成各项接单任务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比起学校、课本里学到的内容,必然更直观、更深刻、更全面。此外,一些专业展览会如轻博会、展销会等都是很不错的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舞台,应多留意此类机会。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英语实训的特殊性(文科的实训操作性一向不如理科),企业实训开展较难,在时间安排、受训学生数量等方面都受到一定限制,需要教师更精心地设计校园内的实训模式,努力弥补这一短板。
1.3师资培养
当前很多商务院校的英语教师缺少企业工作经历和经验,在专业英语教学方面对难度和适用度上把握不准确,从企业、社会中吸纳优秀人才参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不失为提高师资力量的一个有效举措。如下两种措施切实可行:(1)直接聘请学徒制合作企业的专业人员承当教学工作,或参与教学管理;(2)院校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承担科研项目,参与技术革新,了解最新行业资讯。配套的鼓励措施有:企业为高水平的专业员工开绿灯,在薪资和假期方面予以优惠;院校拨出专项资金,给予企业兼职人才和下企业锻炼的教工一定的经济补助。但这些举措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即讲座次数有限影响教学效果,相对高额的讲课费用对于校企而言都是不小的财政负担,聘请企业里的专业人才长期兼职又容易受到企业管理、用工制度等的制约,所以学校和企业要从自身的需求和实力出发,达成共识。此外,各院校还应积极鼓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等工作,创设更多培训机会,如参加各种有关机构或部门开展的专门培训,还可以通过学校内部自我学习如相互听课、请教专业教师、阅读专业书籍等实现师资力量的提升。并宣扬时代变革的力量,增强教师危机意识,鼓励教师广泛涉猎一些商务相关知识,使英语与商务紧密结合。
1.4能力考核
很多职业院校正大力推行考试改革,各种考核形式如社会实践、岗位调查、实践实训、毕业综合设计等,都可以为我所用。英语,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应强调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平时测验成绩与期末卷面成绩相结合。学徒制模式中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考核,考试形式不拘一格,如项目化考核,根据学徒制合作企业具体岗位方向,将考试内容分为商务礼仪、商务办公、商务洽谈、外贸单证制作、英语基础知识等几大部分,分项目进行考核。企业可以设立专项奖学金,还可以出台多种鼓励举措,如设立“口语之星”、“翻译能手”等称号,为在校表现佳、考核优秀的学生提供带薪实习机会,毕业顶岗时缩短试用期等。企业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业考核,其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企业按岗位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学生投入更多的努力,最终更好地为企业岗位服务。
2企业参与商务英语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的困难
2.1企业参与商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有限
就我国当前的现状来看,就业市场如跨境电商、涉外服务等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但是同样的,由于商务英语专业在全国范围的普及,每年的毕业生也不在少数。一些待遇优厚、发展空间大的企业比较容易丛市场上招聘自己需要的人才。甚至有些非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凭借较高的综合素质,经过企业的短期专业培训,也能胜任岗位要求。如此一来,企业不可能全面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让用人单位负担参与学徒制培养所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甚至财力以及承担其可能的风险,恐怕难有很大的参与积极性。英语学习还有很大一部分要仰赖基础,学习周期比较长,能力提升速度相对缓慢,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学校和教师多花时间和精力,尤其是英语教师,才会是学徒制模式下商务英语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的主要执行者。
2.2当地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变化
一般而言,技能的培养总是落后于技术的进步,对于商务院校而言,追求最新技术的培训也是不现实的,因为最新技术的应用和培训往往是发生在发展中的企业,商务院校不可能总是购置最新的技术设备[3]。一个地方的经济产业,受各类政策及社会变革影响巨大。学徒制培养制下的不同企业,对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要求各不相同,因此院校里的基础环节即专业设置要适合企业和市场需求。但是,限于高校相对独立稳定也相对滞后的运转特点(也是各级教育的共同缺点),其应对市场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相对软弱,容易和社会有所脱节。一旦当地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变化,其校内的课程和教学都将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在学徒制办学模式中,学校里面的英语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制约,造成课堂与企业两个学习场所接受信息的不对等。
2.3毕业生英语水平难以满足长期发展要求
学徒制培养模式按合作企业的用人要求进行联合培养,以用人单位的需要为主导的培养思想,毕业生的技能在“深度”上容易达到岗位要求,但是与此同时也容易受岗位限制,在“宽度”层面容易有所不足。从长远需求而言,鉴于学生换岗、升迁、再就业等工作需求,原有的商务英语基础已不够用。就毕业生工作过程中英语能力的退化问题,可以尝试以下路径让学生“回炉改造”“升级换代”,例如:“教师进企业对毕业生再培训,毕业生回母校再学习,加强学生就业跟踪调查及服务,建立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系统,同时征求毕业生对学院英语教学管理和课程改革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4]”
3结语
学徒制培养模式作为实现理论培养与实践训练高度统一的一种培养模式,实现课堂和岗位无缝对接,既有效指导课堂学习,又有效开展企业实践,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胜任将来工作所需的英语能力,节省学校和企业双向培养成本,直接提升学生就业率,应得到大力提倡和广泛推行。各大院校应当抓住机遇加强英语教学的改革,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使学徒制培养模式发展得更成熟,走得更远。
作者:苏鸯 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银秀,汤光华.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困境和对策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2).
[2]夏润亭,黄立志.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养模式问卷统计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3).
[3]苏鸯.基于订单培养模式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以温州和宁波地区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8.
第三篇
[摘要]市场需求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的地基,只有扎根于市场需求的地基,明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导向,高校才能在校企协同发展的机制下,革新目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实施基于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而确保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关键词]市场需求;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技能
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导向分析
(一)商务英语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
长期以来商务英语专业定位于培养服务于传统的外贸(B2B)英语人才,而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的悄然兴起,传统的外贸行业受到新兴的外贸行业(B2C)严峻的挑战,传统外贸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就业愈来愈难。而基于跨境电商的新兴的(B2C)行业却需要大量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此外伴随着互联网与在国际贸易行业的广泛应用和二者的深度融合,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及支持下,创新创业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也是市场匮乏的人才。
(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商务技能应用能力培养
2014年国家教育部积极呼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商务英语专业自2007年开设以来,一直着力培养重英语语言基础、宽外贸口径的复合型外贸英语人才,然而商务英语的专业人才的商务实践能力一直受到忽视,导致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商务技能应用能力与其岗位要求脱轨,二者匹配度较低。
(三)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信息技术能力培养
随着各国贸易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尤其是跨境电商行业的兴起,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更好的要求,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必须利用互联网技术完成整个国际贸易操作的过程,从最初的客源的寻找到最后的售后服务等都需要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才能予以完成。因此高校商务英语英语人才培养要积极关注外贸行业的发展态势,不断增强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
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目前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定位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千篇一律,简言之,都是着重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广泛涉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知识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专业定位模糊、不够具体,而且缺乏自身的培养特色。由于专业定位不明确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的很多课程都与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要求的能力脱轨,引起商务英语人才的供给与市场需求出现“表面饱和、实则缺乏“的现象。
(二)教学模式陈旧
商务英语专业是在传统的英语专业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因此高校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基本沿袭了英语专业的传统的“粉笔+书本”、以教师的主导的课程教学模式,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所学的知识主要源自于教师、课本和课堂。教学被简单地看做传授-接受关系,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条件的部分高校在商务英语专业课教学中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却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粉笔+书本”、以教师的主导模式却演变为“幻灯片制作+展示”、以“幻灯片放映员”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习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都未予重视。
(三)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忽视
由于目前高校商务英语教师普遍缺乏在外贸企业工作的实践经历和经验,所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成为了以英语技能的培养为主,忽视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外贸实践技能的培养。
三、基于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以地方高校转型为契机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4年国家教育部积极倡导地600所高校转型,转向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商务技能的培养,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尤其在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择方面,而市场所需的就是实践能力较强的商务英语人才,因此地方高校转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无疑是商务英语专业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风标,为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找到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应注重“知识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语言能力培养与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相结合以及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相结合的三结合”。商务英语专业人应用型人才培养重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在实际商务场景中熟练应用英语语言技能的能力,除了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之外,应用型人才的外贸实践技能、电脑操作技能、跨文化习的技能及综合技能等。
(二)基于市场需求重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
传统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理论修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高校仅凭一己之力是不能有效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为了能够真正培养出市场所需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高校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依据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重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商务实践技能的培养。商务英语学科的特点之一是强实践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打破常规的重视语言理论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课堂上应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如教师课堂上通过创造一定的商务场景,鼓励学生参加诸如角色扮演、模拟商务谈判、小组讨论等形式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既巩固了英语技能又锻炼了商务实践能力。与单一的理论教学相比,动手能力要求更高的实训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校内实训实验室是商务英语专业学校应具备的教学设施。有了商务实训室,学生可以足不出户,待在学校便可利用高仿逼真的商务场景模拟操练。目前市场有如外贸函电实训平台、外贸单证实训平台、国际贸易实训平台等。笔者所在学校已建立了国际贸易实训平台,笔者很荣幸指导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训,依笔记实训经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实训操作兴趣较浓厚,课堂参与度高,并且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了整个外贸流程。通过参与外贸实训平台的操作,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加强。此外为了增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能力的资格考试,如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商务英语翻译证考试、单证员考试等等,通过参加考试学生的理论知识会得到进一步深化,更能符合企业的需求。
(三)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目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出现“脱轨”的现象,即高校所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不能胜任企业的工作岗位,二者的匹配度较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是切实提高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质量唯一的有效途径。高校与企业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可以有效解决高校“双师型”商务英语缺乏的困境,通过与企业“联姻”,互通有无,通过“送出去”的方式,积极派送商务英语教师下企业锻炼,可以切实提高商务英语教师的商务实践技、丰富商务英语教师的实践经验、更全面了解商务英语人才的岗位职责、岗位能力,进而更好的进行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此外高校还可以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聘请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事担任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为高校商务英语师资注入新的血液。高校与企业联合起来共同打造一支强外贸实践技能的、厚英语基础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基于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高校与企业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高校按照市场需求合理设置学生校外实习的时间,可以将短期见习和长期实习结合起来。在低年级阶段,商务英语专业通过参加在企业的短期见习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岗位职责、能力要求等建立初步的感性认知。在高年级阶段通过参加长期如半年左右的实习可以使其亲身参与实战型的外贸实践,在实践中学会感知、学会思考,其外贸实践能力、岗位任职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会得到大幅提升,进而实现从高校到企业的零对接。
四、结语
市场需求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的地基,只要扎根于市场需求的地基,明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导向,高校才能在校企协同发展的机制下,革新目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实施基于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而确保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作者:朱艳宁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蓝国兴.基于实训基础上的商务英语教学改革路径[J].贺州学院学报,2008(9).
[2]周秀英,谢金艳.应用型英语人才商务技能培养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9).
[3]冯敏.合作学习法-商务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J].国际商务研究,2006(4).
第四篇
[摘要]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高职院校,只有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进行商务英语专业相关课程的开发和改革,才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在。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商务英语;课程改革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区域经济的地位
区域经济是和地理位置相关的综合性的经济发展概念,它所反映的是在一定区域内的资源、资金、技术和政策等的开发利用情况。目前已初步形成东部发展、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等四大区域经济格局并被作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
(二)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服务是趋势所向,这也是国家高职教育方针所强调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产实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化趋势促使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较之过去更加密切。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服务于区域经济,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结构调整、提高区域产业层次提供不可少的智力支持。
(三)区域经济的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要想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必须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并以此作为院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的参照。从某种意义上说,区域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高职所培养的主要是将来在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办学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办学目标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在人才培养上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当地经济环境下企业所急需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
(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概况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无论大型三资企业,还是国营、民营中小企业都在不断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国际商务活动,从事涉外经济贸易活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流。商务英语为国际经济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语言基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区域经济发展国际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成为影响涉外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以湖北省为例,作为中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2015年有出口实绩的企业3815家,实现进出口总额2838.8亿元,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由此可以看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市场存在巨大的需求,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现状
(一)师资力量的不足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首先要实现英语教师专业化。目前的现状是,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大多为语言类专业科班出生,主修语言学、英美文学等,语言和理论功底深厚。但由于大部分教师对商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商务英语了解不够深入,在外贸实践方面几乎为空白,教学中,教师就对语言教学较为偏重,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以讲授语言知识为主。在教授商务英语专业知识时,对学生的指导说服力不够,导致在教学中不能结合本区域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将语言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有效地结合起来,采取有针对性地教学手段和方法。最后,培养的人才与企业要求相去甚远,无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区域经济不断地发展,企业对员工职业英语能力的要求也在提升,影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就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与时俱进的能力。高职院校建立一支熟练掌握英语及商务专业知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就是重中之重。
(二)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商务英语专业要想培养的专业人才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必然要改变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以此为中心,重新制定专业设置、教学计划。在各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专业课程设置现仍呈现语言+商务三明治式的合成。专业核心课程实质上是根据国际贸易的需要把通用英语进行选择与深化。虽然教学目标强调以宽泛的商务知识为主,以应用为重点,突出实际商务沟通能力及运作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仍然将重点放在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培养上,只是转到了商务背景下进行。由于目前高职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学生在校期间虽然安排有实训环节,通常时间较短,而且与实际工作需要仍有一定差距;校内外所建设的实习实训基地与真实的企业环境还不能实现无缝对接,从而导致教学实践环节成为空中楼阁。学校希望企业参与的课程开发与专业建设环节因缺乏相关政策扶持,很少有企业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有效地结合理论与实际,培养的人才在工作中的真实表现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经验丰富、快速上手”的要求。
三、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高职商务英语人才
(一)整合教育资源和区域企业资源,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高职是为企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而必须与企业全面接轨,加强和企业间的合作,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全方位实现学生的基本技能及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可以合作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学计划;院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本区域经04济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要充分利用、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和区域资源,促进与各大、中、小型涉外企业的交流、合作,从而做到可以及时了解本区域经济的现状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具备区域内涉外企业所需技能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一方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与企业紧密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在校英语学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基地;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与实践机会,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的技术与能力,可以加强学生的英语知识在工作中实际运用的能力。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目标以对外贸易企业为主要职业领域,为了使培养的人才具有国际商务活动操作能力,能更加适应未来行业的需求,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要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要以就业为导向,紧扣一线岗位的实际需求,融入区域经济及产业链,调整专业方向。高职商务英语在改革课程体系过程中,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前提,深入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学生未来的岗位对他们的知识能力要求,当前行业的人才结构变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等。在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掌握因区域经济发展给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带来的变化,认真分析区域产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按照区域企业的发展需要,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开展教育教学,培养企业所需的”熟练掌握外语,精通商务知识“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课程设置上可根据外贸流程采用流程式结构设置课程,也可按照从基本素质课程到专业素质课程递进式的结构进行课程设置。同时,尽量设置更多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实现毕业生能力与行业需求零距离对接。
(三)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制定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考察地方产业结构,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的需求,重新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专业的针对性,打造专业差异化,提升专业竞争力;以“行业先导”为基础,基于“行业定位”,培养立足于本区域企业,服务岗位第一线,能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需求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在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时除了考虑结合本地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教师还需与用人单位,外贸行业多接触,多了解,通过学习、顶岗等途径提升外贸行业知识,熟悉企业用人实际需求。教师除了要教授国际商务知识,还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培养适应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熟悉商务操作技能、具备电子商务能力、懂得国际商务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拥有较高的职业综合素质,能在涉外企业从事外贸相关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由此可见,未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是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两者有效结合。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和行业,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服务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培养符合当地经济建设急需的人才。
作者:周化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程达军.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高教论坛,2012(2).
[2]莫国涛.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的培育[J].教师,2010(11).
[3]刘玉梅.区域经济背景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新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0(8).
[4]魏芳.服务于区域经济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
[5]鞠明明,李华,黄晓雪.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2(14).
[6]石芸.语言经济学角度下的高校英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9).
第五篇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外贸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特点,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合适的人才,而且有利于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本文首先探讨了大连地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之后调查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最后结合企业需求和学生需求,从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关键词:商务英语;需求;人才培养;创新与改革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不断地加快。大连作为沿海城市,其进出口贸易不仅是推动大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对整个辽宁省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2015年3月,国务院相关部委联合了“一带一路”纲领性文件,将辽宁列入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并提出加强包括大连在内的沿海港口城市建设。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针的指导下,促进大连地区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前提是必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人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外贸企业主要涉及进出口贸易,大连地区进出口市场主要针对日本、东盟、美国、欧盟、韩国和香港,大连地区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扩大了市场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迫切地希望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与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必然趋势,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高校调整专业的办学模式和理念、设置特色专业以及培养复合型人才;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适合当下市场经济需求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因此,本研究对大连地区20家中小型外贸企业进行调研,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走访的方式了解企业的外语人才需求特点,同时,结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开展的英语学习需求调查,探索出创新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一、中小型外贸企业所需商务英语人才的特点
本项目对大连地区中小型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了调研,项目组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多家中小型外贸企业,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一方面,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需求增长较快;另一方面,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人才层次出现新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一)岗位需求大连地区的外贸企业主要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从企业需求来看,商务英语人才从事的岗位主要包括涉外文秘、外贸业务员、销售代表、货代业务员、单证员、客服专员、报关报检员、行政助理、常驻海外贸易专员。商务英语人才按其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可划分为两大类:技术型人才和商务型实务人才。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大多数的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型人才,更需要的是商务型实务人才,即熟悉国际商务准则和惯例,具备综合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处理涉外事务,从事国际贸易的高素质的、复合型的商务英语人才。(二)素质需求调查表明,企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素质要求较高,尤其是人文素质方面有七项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诚实守信,爱国创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助精神;具备基本的涉外礼仪素养,提升业务沟通能力、执行能力与实务应对能力;具有良好的个人身体及心理素质;具有人文和艺术修养,了解外国风土人情,融会贯通中西文化。(三)能力要求企业除了要求人才具备综合素质之外,对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有更高的七项要求: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各类英语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翻译能力,能够完成日常的口头和书面翻译工作;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能够完成各种涉外接待,谈判业务;具有商务英语相关领域的职业能力,掌握电子商务、保险、金融、会计、营销等相关经济领域基本操作原理;具有职业规划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完成英语相关各项工作;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完成不同类别的任务;具有现代化办公手段进行信息交流能力,熟练掌握中英文文字处理及办公自动化技能。
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分析
本项目调查分析了大连3所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需求,旨在探索创新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此项目的研究对象主要是200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另外,与8位专业教师进行了交流,学生和老师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商务英语课程改革的看法与见解。(一)学习动机75%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将来的就业和发展,25%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考试和顺利地毕业。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明显,因此,我们认为大多数学生明确地意识到英语重要性并确定其就业方向。(二)学习的目标和要求80%的学生希望能在提高英语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晓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国际惯例,并具有较强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以便毕业后能在外贸行业和其他涉外部门从事翻译、涉外文秘、外贸实务等工作。许多学生认为鉴于大连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发展要求,将来的工作岗位会越来越多地涉及涉外实务,有的甚至会被长期派驻国外公司,因此对用英语进行专业实践与交流的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三)课程体系设计部分教师反映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总体课程设置欠佳。现行的教学主要以基础教学为主,却忽略了目前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就业的工作岗位与商务贸易相关,那么学校必须以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方向,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通识英语课程上,使英语与职业教育处于分割的状态。此外,多半学生认为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学校虽然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的相关课程,但是,教师将这门课程变成了翻译课或语法课,即使用“双语”将与有关商务方面的英语词汇和句式简单地堆砌在一起,缺乏有机结合的系统特性。(四)实践(实训)课教学内容78%的学生希望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学生反映课程大多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忽视实践环节。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多数实践环节仅仅局限于课本讲授,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知识的传授与商务实务联系并不紧密,许多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差,缺少商贸沟通能力。
三、创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目标模式探索
(一)办学理念创新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实践教学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实现创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创新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扎实的基本专业素质、丰富的商务知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的实践能力。(二)课程体系为了实现创新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安排上结合现代国际商务行业的特点,突出建立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基础上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扎实的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和国际惯例,真正地具备复合型人才所需要的高素质。以“外语+商务专业课程”为核心,以实践性课程为辅助的课程体系始终把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改变照本宣科的理论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安排学生校外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三)教学方法摈弃传统课堂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采取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法(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项目式教学法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加强理论运用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评价体系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知识、能力的综合评价,评价有学习前的诊断性评价,也有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后的终结性评价。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改变传统的以考核学生记忆、模仿和重复练习为主的考核方式,既能反映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能检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关注了整体,又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五)教学管理教学质量是关系高校发展的关键问题,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又是高校最为关键的主题。就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而言,最基本的质量标准有两个,即目标达成和满足需求:即构建一套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培养外语人才的人文素质、宽泛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其具备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对创新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期望和需要。
四、结语
高校应参照《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相关要求,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适当地修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致力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作者:尹轶群 单位:大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军伟.我国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创新与发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2]王艳艳.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办学研究[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3]周铁.江门外贸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2(25):130-131.
- 上一篇:班级管理有效策略探究
- 下一篇:商务英语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