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校企行协同技能认证机制研究

时间:2022-03-06 10:09:26

导语:商务英语校企行协同技能认证机制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商务英语校企行协同技能认证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外贸人才是教学重中之重。本文旨在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以市场为导向,构建校企协同技能认证机制平台,实现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校企同行;协同技能

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现象,学生职业技能欠缺不能满足就业企业的用人要求。笔者认为应该构建校企行协同技能认证的机制平台,实现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有效衔接,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高职校企行协同技能认证的现状和趋势

校企行合作模式即以市场为导向,学校、企业和行业在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互补。目前高职教育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较弱,对校企行合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校、企业和行业之间由于利益主体不同,合作动力不足,缺乏互利共生的运行机制。双证书方面,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分别由劳动、人事、行业部门和教育部门各自负责,两种证书体系相脱节。我国高职院校也正通过各种教学改革措施将技能教育引入高职教育中。但是高职院校职业技能认证的含金量普遍不高,学生虽然取得证书但技能却无法达到企业需求,双证书体系遭遇瓶颈。如何把行业企业技能需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技能认证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校企行三者协同,把行业规范和企业岗位标准作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构建校企行协同技能认证的机制平台,实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有效衔接。

二、建立校企行协同技能认证机制的意义

校企行协同技能认证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学校、企业和行业的资源优势互补。对企业来说,高职院校根据行业规范和企业岗位标准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考核改革方案,培养出符合行企业要求的毕业生,可以减少企业对新进员工入职培训的投入;对学生而言,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向企业证明自己的能力、体现竞争优势,由过去拥有单纯的岗位证书向技能操作证书转变,达到零距离就业;对高职院校来说,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将课堂实训搬到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实现学生技能培训的无缝对接,可减少高职院校对实训设备的资金投入。

三、建立校企行协同技能认证机制的研究和与实践

1.创新双证书制度

双证书制度即将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构建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通过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充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同时组织各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前培训,从而提高学生的双证即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的获取率。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主要的就业岗位有:商务行政助理、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商务翻译等,这些岗位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外销员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资格证书、外贸跟单员资格证书、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证书等。

2.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成立由校内专任老师和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中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行业企业专家比例为1:1。指导委员会委员中校内专任教师要求讲师以上职称,对商务英语专业有较深的理论研究和实训教学实践;校外行业企业专家要求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在行业企业一线工作时间至少5年。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月召开1次例会,校内专任老师和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课时计划的制定、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课程体系构建等进行深度讨论。

3.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将高职职业资格认证纳入期末考核评价体系中,引入“学分银行”,赋予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一定的学分,与其他专业课程一样可以享受学分累积,使其得到与专业课程同等的重视,同时有利于提高在校学生报名职业资格考试的积极性。改革传统的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加入职业技能认证考核评价,以行业企业工作任务为内容,考核内容实务化;考核方式多样化,实现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变传统的卷面考试为虚拟的行业企业外贸项目任务考核;考核主体多元化,形成专任教师、行业企业、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和第三方机构等共同组成的考核主体体系。比如《商务英语》、《商务谈判》等课程,要求学生撰写商务谈判策划书、设计商务活动文案等,考核形式以口语、写作和案例分析为主,不再以传统的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为题型做卷面考试。

4.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注重在职专任教师的继续教育。选派专任教师参加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商务翻译、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等培训师的培训;对于缺乏在企业实践工作锻炼的教师,利用寒暑假安排到行业企业顶岗锻炼;不定期对实训教师进行实训软件的培训。另一方面,引入具有丰富外贸一线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做兼职教师或实训实习指导教师。

5.校企行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筑巢引凤”,校企行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将外贸公司引入校园。双方签订协议,高职院校在校园内为外贸公司提供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学生可以分批定期到该外贸公司实习参与一线外贸业务,实现从课堂到岗位、理论到实践的零距离接触,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又为外贸企业节省了办公场所租赁和办公设备购置费用,实现了企业与院校的“双赢”。将专业人才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二学期为基础学习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第三、四、五学期为职业技能培养阶段,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就业岗位(群)所需的核心技能和素养;第六学期为综合能力提高阶段,旨在通过顶岗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单位签订了长期校企行合作协议,建设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从第二个学期末开始输送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到行业企业顶岗实习。学生顶岗实习结束返校时上交有顶岗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签署意见的实习材料。

6.建设校企行协同技能认证机制平台

首先,应制定校企行合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保障校企行合作三方的合法利益,避免因单方毁约而对另一方造成重大损失。第二,要建立起学校、企业、行业、学生四方利益兼顾的共同发展机制,实现校企行三方的深度融合。第三,行业协会可以将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点与考点设置在高职院校内,利用高校软、硬件资源为在校生以及在职人员提供培训和考试,既能节约培训成本又能提高培训质量,实现认证机构和高校的“双赢”。

总之,推行校企行协同技能认证机制平台,给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行业发展和企业新员工的培养都带来了诸多好处,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外贸人才。因此,笔者提倡在高职教学中开展技能认证,不应局限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议拓展到高职院校的其它专业。通过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开展技能认证,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水平,为企业提供优秀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实现行业、企业和高校的“三赢”。

作者:刘文君 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应用外语系

参考文献:

[1]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2]叶鉴铭.校企共同体: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兼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J].中国高教研究,2011(3).

[3]崔彬.职业资格——大学生求职择业必备的条件[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10,(4).

[4]吕莲,朱永伟.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有效衔接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5]徐瑜.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J].科技信息,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