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三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4-11 03:59:57

导语:高职院校三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院校三生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思想,“三生教育”的发展需要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支持。在目前的情形下,“三生教育”的实践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梯。在注重实践的前提下能够根据需要作出相应的决策。才能使得“三生教育”前进的更远,获得更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转变理念,加强自己知识的专业性以及针对课题的改变转变研究方式从而找出教育规律,促进“三生教育”的发展。从而形成正式的理论体系以及实验报告,在调研中发展“三生教育”。“三生教育”即指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是通过高职院校的教育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三观,即生命观、生存观以及生活观。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三生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这也同时是属于现代教育中基础的一环。“三生教育”旨在激发高职学生对生活、生命的热爱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生活的方向。

一、“三生教育”所面临问题

我国的“三生教育”主要集中在学校的范围之内,这种发展模式是极其不健康的。“三生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共同教育的成果。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在“三生教育”中是明显缺席了的。

1.缺乏“三生教育”的家校联合平台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部门在实现我们高职院校学生“三生教育”方面做出了显而易见的努力,相反在家庭教育方面,教育部门鞭长莫及,而家校联系的平台形式较为单一。在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上除了家长电话之外寥寥无几,在家长委员会、家长意见信箱方面都没有做到全面的覆盖。在定期的家长会上,学生成绩更是老生常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发展没有足够的关注度。这的确是高职院校“三生教育”中较难展开的一个环节。在家庭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家长的行为模式以及三观早已形成,短时间内很难更变也极难受到他人的影响。此外,家长之间的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这就给高职院校与家长的交流带来了困难。沟通平台的缺乏就很难将高职院校“三生教育”的理念贯彻人心,获得家庭教育的支持。

2.“三生教育”理论探索不够深入

“三生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提出,代表了我国素质教育的新方向,也是一种崭新的尝试。高职院校对学生生命、生存以及生活问题的高度关注也体现了高职院校建校的人文关怀。这在我国教育史上是破天荒第一回,与国际上对学生内心的关注理论接轨,但是由于一些理论知识的缺乏以及国内教育发展的局限性,在“三生教育”方面,我国高职教育学者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三生教育”俄理论知识,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对生命、生存以及生活各自的理论研究都获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这三者结合起来的理论研究没没有一个系统的总结。

3.社会舆论宣传力度不到位

“三生教育”属于一个需要家庭、社会、学校三者一起参加的教育模式,除了上述两点问题之外,社会教育也没有利用好应哟的社会资源,为“三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我们应该借鉴其他学校的其他教育模式,例如参观革命纪念馆、参加少年宫活动等等,在游玩的过程中加强“三生教育”。除此之外,社会教育也可以利用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引导家长以及社会成员参与到高职院校的“三生教育”之中来。人不可能脱离于社会而存在,这也是社会教育的巨大优势所在,“三生教育”也更应该利用好这一点。

二、“三生教育”改进的对策建议

1、加强“三生教育”的专业性以及针对性课题研究

一项崭新的教育实践想要长期地发展下去,造成长足而深远的影响,就必须要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否则将会变成昙花一现。“三生教育”如果想在教育界拥有立足之地这就需要“三生教育”理论的立论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2、在遵从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三生教育”

高职教育虽然与其他类型的学校教育各自存在不同的差异,但是教学规律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情况下,一种新型理论的发展历程都是先完成新理论体系的建设,其次在进行一个较长时间的教学实验最后再总结实验成果进行改良与优化,最后推广到全社会。这也是高职院校“三生教育”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3、加强对学生的媒介素质教育

在生活中接触、解读以及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被称之为媒介素养。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传播已然成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也亟需我们高职院校学生加强自己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从而为高职院校实行“三生教育”提供有效的帮助。那么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甄别网络消息的能力呢?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利用网络优势快速获取知识以及时政要闻,,在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养之后自觉抵制网络上的不良消息,达到“三生教育”中生活的教育效果。最后,在培养学生的媒介素质教育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以及鼓励高职院校学生文明上网。长此以往,“三生教育”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作者:胡未 王艳容 单位:重庆科创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