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带给农村教育影响

时间:2022-03-28 11:09:00

导语:三生教育带给农村教育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三生教育带给农村教育影响

2009年11月7日,刚刚履新的教育部长袁贵仁说,各地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袁贵仁表示要尽快提高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教学质量[1],保障全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中国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在农村,而我们的农村教育被忽视了。中国教育的设计是城市取向的,农村不在我们的视野当中。”我们的教育把重点放在城市,特别是把重点放在城市的重点中学,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他认为,农村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既能走出去,又能留下来的建设人才。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为主的大国,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教育问题应该首先从农村教育着手,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国家建设和国民素质建设,能为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农村教育的成败也直接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当然也直接关乎到中国教育的成败。

农村教育资源匮乏,首先表现在硬件上,由于投入的资金和设备远远落后于城市,加上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向城市聚集,形成教育资源的“马太效应”,此外农村大量农民工涌向城市,导致农村集体性空巢现象的发生,社会生存压力大,加上计划生育的影响,农村孩子出生数量也逐渐减少,因此现在农村学校大量合并和倒闭,可供农村孩子选择的学校更少了。加上大多数农村学校处于信息比较闭塞的边远地区,导致信息化手段及技术的缺乏,进一步加大了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

第二,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农村教师的实际待遇低,工作条件差,对优秀人才不具有吸引力,很难留住人才,更别说引进人才了。经常出现一个老师担任几门课程的现象,一方面教师工作压力大,负担重,另一方面教学质量也很难保证,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平衡性是有影响的。

第三,农村教育层级结构有断层,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这方面。广大农村是没有幼儿园或者托儿所的,城乡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开发程度不同,无形当中拉开了城乡教育的距离,尤其城市里有早期教育、智力开发,有多门类、多学科的规范、科学的早教模式,而农村孩子也许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还有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早已经在起跑线上就拉开了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差距了。

第四,农村家庭教育缺失,一方面是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余下的老年人根本没有能力辅导甚至管束孩子,孩子基本靠自己或者说靠天分。另一方面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的情感和心理需求缺失,对于孩子成长极为不利。第五,更重要的是农村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的滞后。在现今中国经济发展尚不成熟的时期,研究中国农村教育的相关问题是教育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尤其是近几年来农村教育的一些常态化现象应引起教育相关部门和教育界的重视,将农村教育的理念和运作模式作具体化的探讨,寻找有可操作性的途径来进行实践,切实改善农村教育的意识和教育质量。其中理念的转变尤其重要,近两年云南省教育厅推广的“三生教育”对此具有指导意义和很强的示范性,引入到农村教育领域,可以改变农村教育单一化的现状,首先解决教育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二、“三生教育”的内涵

云南省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各类学校学生中实施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为内容的“三生教育”。遵循教育规律,云南省教育部门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资源共同实施“三生教育”。“三生教育”是由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组成的一个复合概念,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简称。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说,“三生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生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2]。

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在广义的“三生教育”里,生命教育可以视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这也是我国当前教育实践领域一直所忽视,或者说一直没有引起重视的教育内容。这样的忽视,使教育实践脱离了人的生命成长,脱离了“尊重生命”这一永恒的教育精神追求。如果我们只是从知识的角度让学生受到教育,一旦他们轻视生命,所有过去的努力都是枉然。因此,通过生命教育可以使教育回归生命,同时也是对教育精神和教育实践的重新塑造,这对今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生命认知教育、生命伦理教育和生命发展教育三个组成部分。生命认知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其中包括自然生命的起源与发展,了解生命的有关知识;生命伦理教育则主要帮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同时掌握基本的生命伦理规范;而生命发展教育主要帮助学生学会从身体、心理、意志情感等方面发展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它有丰富的内涵和层次,从而在不同的阶段从不同的角度解答生命的知识和意义,消除学生的困惑,进而确立更加清晰和坚定的目标,懂得生命的宝贵,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绝不轻易退缩和放弃。生存教育的基本内容[3]:生存教育是教育的主体。生存是人类生命的主要活动形式,是人类发展的根本,人类的大部分时间、精力和活动,都是以生存为主题展开的,所以,人为了生存下去以及为了更好地生存,必然要通过教育,开发生存智力,掌握科学完善的生存技能和生存知识。从而,人类的整个教育活动,主要就是帮助人类学会如何生存而开展的,当然这是“学会生存”为何被确定为未来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的原因。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以“应试教育”“应试知识学习”为中心,严重地背离了人的生存需要,使教育过程和人的成长过程相分离,不利于学生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以促进人的生存和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生存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有智力教育、技能教育和知识教育三个部分。智力教育指智力开发或者是学生的潜能开发,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为核心,构建智力开发系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而技能教育包括的内容较广,主要指各种生存、生活技能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等各种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必须的技能;知识教育则主要指人的知识素质的培养,非当前“应试教育”中考试知识的培养,它的主要内容是以基础性、结构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为基础,挖掘并让学生理解内化知识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经验,从而通过知识学习形成学生的知识素质。

这些内容能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生活教育的基本内容:在生命存在和生存发展的基础上,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它构成了人生的重要目标和现实意义,人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就是人的生活过程,追求美好的、幸福的生活,是每个人的基本愿望。因此,如何帮助人适应社会生活,规范人们的生活行为,形成人们的生活观念,追求高质量、高尚的生活方式,便成为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实践所忽视而又必需关注的重要内容。活着是一种状态,而“怎样活着”是一种态度,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是人们的目标,而除去它的物质外壳,更加需要却难以达成的是幸福感、成就感,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被世人所认同,其中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活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活行为教育、生活规范教育和生活情感教育三个组成部份。生活行为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各种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及生活观念,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生活规范教育主要从道德及社会规范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调节能力;生活情感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追求高尚生活的美好情感。

广义的“三生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教育内容结构,是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过程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人生教育理论,符合人的成长需要,也符合教育本质的内在规定和教育规律,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可以称得上是“现代人本教育理论”。

三、在农村教育中实施“三生教育”的意义

育人的根本就是要让学生有健康的心智,有生存、生活能力,创造能力,富有爱心和责任感。这些在农村教育中仍然很缺乏,对农村学生来说物质贫困固然可怕,但精神贫困更为可怕。物质贫困有政府资助,但精神贫困却是资助不了的。通过“三生教育”,使教育精神不流失,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提高他们的能力,健全他们的心智,这对于农村教育有很现实的意义,因此:首先,是改变农村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点教育的问题,让教育的多层次性和丰富的内涵展现出来。

从“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来看是大体一致的,其中“三生教育”知识涵盖面大,内容丰富,贴近学校、贴近家庭、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老师、贴近家长。而且它和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也一致,务实性强,特别是和现在农村学生所需要的生命、生存、生活的知识及所要塑造的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高度统一,农村教育实施“三生教育”使孩子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孩子就会很好地为个人的幸福、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幸福,甚至人类的幸福奋斗,给农村孩子灌输这方面的知识,让他形成这方面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这样会给孩子人生目标的确立、未来的家庭幸福生活的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改变农村教育的问题,除了硬件设施投入等问题以外,在观念及方法上更应引起重视,知识容易灌输,但是价值观、人生观和人生态度、人生目标却很难确立。具体地从生命教育的角度来说,引导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往往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这对于学生承担起他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有着积极意义。富士康的“十连跳”事件给我们以思索,很多人都在制度上、管理上去找原因,但是,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如果人们不能发现来自于自身的问题,即使不在富士康,仍然可能会选择轻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远比某些知识更重要,而农村学生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大多数的孩子都没有受到真正深入的引导和教育,“三生教育”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其次,对农村孩子在心理上受到的忽视给以关注和引导。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给农民工的家庭关系造成诸多消极影响,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很难从家庭获得足够的关爱和指引。失去了家庭教育的氛围基础和人文关怀,其子女的心理压力会增大,容易造成孤僻冷漠的性格,义务教育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诸多的问题都成为教育顺利发展的障碍。现在还没有真正能够解决农村学生心理问题的计划和方案,“三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和空缺,可以回答一些学生很关注和迷茫的问题。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学生很少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但是懂得热爱生活、欣赏生活之美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尤其在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应对各种挫折和压力,以开朗和达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可以避免很多的不幸事件发生,尤其是在生存的层面上提高生活质量,对农村孩子来讲显得非常重要。再次,改变农村教育者和家长的教育理念。现在农村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育培训跟不上,教育资源不平衡或短缺,农村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与课程改革要求相距甚远。很多农村老师知识更新不快、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育人思想的缺乏,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没有明确的目标,这个需要得到改进和提高,从转变观念开始。

引导农村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反思,让农村学生能够尽快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同步协调发展。注重学生兴趣培养。同时对于农村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好的现象要及时曝光,用舆论推动农村教育的大发展。通过“三生教育”,农村教育可以走一条全面的改良道路。学生家长是核心,让学生家长在挖掘培养孩子兴趣发展,人格塑造方面下大功夫。教育因为人的存在而存在,而人又是由生命、生存和生活构成的有机体,教育的主旨在于彰显人的自由、个性与全面发展,也就是要促进人的生命发展、生存发展与生活发展。农村教育再也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而是应该追求学生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希望通过引入“三生教育”会带动农村教育发生改变,比如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改变、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的改变、学校的素质教育的改变以及学校的现代管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