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大学实施三生教育研究

时间:2022-02-20 03:56:00

导语:民族地区大学实施三生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族地区大学实施三生教育研究

一、“三生教育”的内涵和内容

“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目标过程。“三生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

生命教育是指向生命自身、针对生命内涵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积极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生存就是活着、活下去。生存能力,是指一个人为了保存和发展自己,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条件进行适应、利用、斗争、创造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生存能力是人的一种基本的但又是最重要的能力。所以,生存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规律,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树立正确生存观念为目的的教育。

健康生活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目标,是人类发展的终极目标。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

二、“三生教育”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马克思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个人的存在。”[’〕生命对每个人来讲,只有一次,而生命的真正涵义却不仅因为它使每个活动个人具备了现实存在的自然属性,更重要的是,它还赋予每个生命个体在人类特有历史领域内展现自我魅力和价值的社会属性。所以,人应该是一个集生命(生理、从事直接生命活动)、存在(超越、从事创造活动)、生活(内涵、被赋予价值的意义)三种生命形式共同存在的统一体。

人首先作为一种动物,与动物有存在共同的本能。同时,人作为一种有思维的社会性动物,又有着超越本能的精神生命、价值生命和智慧生命人性特有的存在。人的生命不仅仅意味者肉体的存在,更是一种意识观念的存在。其价值不在于寿命的延长和外表的美丽,而在于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按照“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社会生存法则,发展生命价值。同时,在与自身、自然、社会、他人的共融中,力图寻求进发蕴涵于生命体内的与生俱来的向上的能量和活力的方式,使其在不断生成和不断建构的过程中,永远面向未来开放,完善生活的意义世界,生活质量不断得以升华、超越,最终完成生命个体肉体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理性和非理性的内在和谐的统一。

“三生教育”应是一种多维度的领悟生命本质、体味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是从个人衍及到他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关注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和谐共处,将关心今日之享用扩展到明日生命之延展的教育。它涵盖了人的生物和社会属性,集中深刻地体现了以终极关怀为精神核心的生命互动,以认识和探求生命意义、尊重生命个性、热爱并提升生命价值、实现天地人我共融为目标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在“三生教育”中,“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者之间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

三、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存在的思想障碍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生源结构相对特殊,民族学生多,农村学生多,复读生多于应届生的“三多”现象比较普遍,加上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使一些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文化环境和理论环境比较沉闷;而从客观上讲,外地的汉族学生经过各大高校的层层筛选之后,到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习的一般学习成绩不是很优秀,因此,他们从心理上便缺乏“天之骄子”的优越感。加之边疆民族地区相对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对少数民族缺乏应有的客观认识,因此,许多人从接到录取通知书时便出现心理的焦虑感,自然而然地设置了一道心理屏障。[‘]具体而言,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思想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人生观扭曲化。有些学生尚不知“为何而生”,缺乏审美人生与积极的人生观,对前途感到茫然,在生活中产生了许多扭曲的异化现象;集体观念淡漠,自我意识增强;求知热情下降,求乐愿望上升;竞争观念强化,互助精神淡化;道德境界降低,行为失控增多。

二是精神虚拟化。一些学生由于精神空虚,一有空就钻人网络的虚拟世界寻找“精神家园”,以此来缓解学生生活压抑的情绪,使内心获得平衡,从而减少了与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系及对社会上人的关爱。

三是生命责任淡薄化。珍惜生命本身就是人类的责任,有些学生心理承受力不强,不能正确面对挫折,遇到危机时倾向于采取极端的方式对待生命。

四是生活虚无化。现代社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人也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由于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与自我,一些学生容易产生失落、虚无的感受,从而悲观失望或自暴自弃。

四、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实施三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标志。人的发展需要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身体的长成,以个体生理成熟特别是性成熟为标志;二是心理发展完善,以个性的成熟稳定主要是自我意识的完善为标志;三是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个体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角色以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的正确认识为标志。高等教育阶段是这三个条件形成的黄金时期。〔’]所以,从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来说,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实施“三生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在:

1.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实施“三生教育”对于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推动与支撑作用。在“三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人之生命唯有在社会中才能孕育和成长,使他们重新肯定生命的意义及价值,肯定伦理的价值,进而去体会自我之社会生命,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在此基础上唤起他们对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自然渴望,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生话,发展自我的知识水平,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从而逐步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及以和衷共济、内和州l匝、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文化。

2.“三生教育”有助于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教育中人本生态的建立。“三生教育”符合新时期“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教育的要求,即教育必须建立一个人与自然、社会高度协调、和谐的生态系统,“三生教育”有助于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潜能,建立起坚实的自信,保持心理平衡,积极地面对生活。使他们拥有在一切时间和空间都能学到知识的能力和素质,从事属于他们自己也属于社会的富有个性的创造,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对生活和事业的炽烈的热爱,对完成目标的神圣的使命感和现实责任感。

3.“三生教育”有助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生教育”从人文关怀的高度出发,关注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的基本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开展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技巧”,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造就高尚的品德、顽强的意志,使他们逐步成为具有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等良好品质的一代新人。

五、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的目标根据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的特点和学生生命体成长与发展的个体差异,边疆民族地区高校“三生教育”的目标应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互包含、相互制约的层次。

一是自然目标或基础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存在。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最宝贵的就是生命。没有生命的存在,就谈不上生命体的成长与发展的质量问题。“三生教育”,必须以生命教育为出发点和起点。为此,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的存在,欣赏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乐趣,磨练生命的魅力;要使他们在整个人生历程中能够重视生死大事,珍爱自己,保护生命,了解生命来之不易,体验生命成长的艰辛与苦难;要引导他们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他人、自然建立和谐关系的过程中,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认真生活,发扬生命的光与热。

二是精神目标或二级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人生信仰。人不同于动物,不只是活着,而且要追求人生信仰。人生信仰是一种精神取向,不仅包括自我的幸福、自我的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而且还表现在对社会、对人类的关怀,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没有人生信仰,就谈不上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真正生存,更谈不上贡献。帮助学生树立人生信仰,既是生命存在的前提,也是“三生教育”的较高追求。为此,我们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坚定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远大的人生理想;要教育他们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以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

三是社会目标或最高目标,主要是教育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就是在生命成长与发展的历程中,累积无数的“理想与现实吻合”,发扬生命光辉。超越自我,就是超越功利和世俗,达到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境界。这既是实现自我的保证,也是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为此,我们要教育学生适时建构自己的理想,并努力让他们做到理想与现实吻合,达成自我实现;要教育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同他人、社会、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真正找到生命价值的根本;让他们在关心他人、服务社会、为改善人类的命运而努力的过程中,真正体验生命的丰满和心灵的充实。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的生活比较和生活选择,理解生活的真谛,处理好收人与消费、学习与休闲、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使他们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真正感受生活的喜悦与可贵,体验生活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豁达的人生观与自在的生活观。

六、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

一是要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通过日常的实践活动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形成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管理、评价、奖惩等系统考核,使“三生教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

二是要建立一支坚定的政治信念、深厚的理论素养、较高的业务水平,还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的教师队伍,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进行教育,充分利用资源和团体互动的力量,把“三生教育”有机融人到具体工作中,以达到提高效率、收到实效的目的。

三是是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三生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根据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年龄、性别、民族、爱好、性格等差异,因人、因时、因事制宜,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设计具有时代色彩,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

四是充分挖掘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蕴涵的“三生教育”内容,通过劳动教育、社会服务、社会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五是建立“三生教育”的网络体系,该体系不仅指电子网络,还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网、家庭学校联络网、学生问题预警和援助网、师生互动网、社会参与支持氛围网等,形成人人参与、主动参与、全社会配合的大网络体系。促进学校、家长和社会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